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4評論第1章 賤戶之身,噩夢開局
諸華中原。
西山府,淇水郡。
晨曦灑遍滿山林海,蟲鳴鳥啼此起彼伏。
春風夾著寒意席卷屋舍,吹的沿途門窗吱呀作響。
初春化雪的時候最為寒冷,周銳的身上卻掛滿了汗珠。
清晨伊始叮叮當當?shù)捻懧暰晚憦亓斯し弧?
工坊四周堆滿黑褐色的煤塊和焦炭。
空氣中彌漫著炭火與金屬的焦灼氣息。
一個少年正全神貫注地捶打眼前的鋼鐵。
“八十!八十!”
黃白色的鐵胚在大錘的敲擊下拓寬平整,逐漸有了柴刀的輪廓。
夾入鋼片,折疊鍛打多次。
見時機成熟,周銳用火鉗夾起柴刀就來到了一旁的水缸。
蒸汽的嘶吼騰空而起,待熱量消散,少年眼里滿是失望。
“又失敗了。包鋼遇上水淬就這么難成功嗎?
柴刀滿是裂痕,這樣子只能回爐重造?!?
淬火最為考驗眼力與經(jīng)驗的一步,一點差錯就會前功盡棄。
雖說水淬可以讓刃口的硬度提升一個層次。
但根據(jù)打制器具的不同,成功率也會變化。
形狀和制式越是復雜,失敗率越高。
他聽叔父說,最頂級的龍泉劍坊的成品率也才三分之一出頭。
更別說步入這一行也才幾年的周銳,想要成功就更為困難了。
這要是在鍛刀大賽里,他肯定是第一個被淘汰的選手。
“大不了就再來一遍!”
周銳踩動風箱。
伴隨著呼哧呼哧的響聲,爐火的色澤也發(fā)生了變化。
鐵粉和蛋清可以用來填補裂縫。
而后把殘次品放入爐中加熱至紅熱。
周銳的動作嫻熟利落,不輸其他匠人。
只可惜經(jīng)驗上的差距讓他難以從一眾匠人中脫穎而出。
周銳急著使用水淬不只是出于對工藝的追求。
更是為了減少平日里原料上的支出。
除了水淬之外,還有油淬和鹽浴淬火好幾種方法。
但鍛刀使用的菜籽油和桐油被官家所管控。
不僅難買,而且價錢也貴。
算上其他原料的價錢和牙行和行會的盤剝。
利潤空間只會越來越小。
鹽浴淬火就更不用說了。
那是只有供應給貴族的刀劍才會用上的技法。
周銳取出燒紅的鐵塊,再次進行捶打。
這一次他沒敢放入水中淬火了。
看著沸騰的油缸,周銳只覺得自己的心在滴血。
明明自己平日里吃的飯菜都沒有多少油花。
這專供淬火用的菜籽油才用十幾二十回就得換一遍。
“要是能早日掌握水淬的技術(shù)就好了?!?
周銳將柴刀埋入熱炭灰回火。
要過個三兩時辰才能知道他的補救是否成功。
少年并沒有把時間都耗費在等待上。
他每天至少得打出七把農(nóng)具才能支撐作坊的各項支出。
少年喘著粗氣攪和爐中的原料。
這份工作要交由他前世的瘦弱身子,不出三四日土就埋到眉毛了。
周銳魂穿此身不過一年半載,卻也熟練的掌握了鐵匠的技藝和環(huán)境。
這方水土號稱嶺南縣,坐落在國土的邊境,偏遠至極。
要不是依山傍海,有繁華的港口和諸多商行。
哪里養(yǎng)得活這里八九萬戶民眾。
除去堂口和官府。
還有炭坊、官鐵司、牙行這些地方豪強管控著當?shù)亍?
“叔父今天恰巧去鎮(zhèn)上購買燃料和鐵引。
牙行的訂單這才輪得到我來打。
叔父他與縣上的行會比較熟絡,處理事情也方便。
只是看樣子,叔父他一時半會兒都難以從縣上回來。
炭坊雖然會根據(jù)氣候漲價,也要比官鐵司的人好說話。
官鐵司的人仗著官威限量販賣生鐵不說。
還根據(jù)爐子大小收稅!
一把一百文的鐮刀的利潤經(jīng)過盤剝下來。
落到工匠手里的只有十文錢!”
這點收入只夠他們勉強度日。
周銳這一肚子氣只能發(fā)泄在眼前的鐵塊上。
鏗鏘有力的捶打迅速的掃除鐵胚表面的雜質(zhì)。
一想到東西都是自己生產(chǎn)的,但絕大部分利潤都給了牙行和官家。
周銳那粗壯的小臂頓時有些無力。
這神州大地上,人分三六九等,肉有五花三層。
往上有世家貴族和官宦門第。
往下有士農(nóng)工商四民籍。
像周銳這樣的黎民被歸為匠籍,表面屬“工”實則近奴籍。
他們市井地位可是實實在在的處在最底層。
與看天吃飯的漁民和獵戶相比。
鐵匠的收入看似較為穩(wěn)定。
可這是用收入的低下?lián)Q來的。
不僅沒有漁民撈到寶魚獲得翻身的機遇。
鐵匠每隔三年就要給官家做四個月無償勞役。
勞役中沒有工錢,原料還得倒貼,工人的生命都不一定能得到保障。
原身的父親就是在徭役中過世的,連尸體都沒送回來。
封建時代的鐵匠只能看著別人的臉色討生活。
被完全歸于賤籍的他們被稱為炭鬼。
禁止與良民通婚,不準參與科舉考試。
縱使周銳帶著前世的知識過來,在制度的壓迫之下也難以翻身。
除非他能弄到三十貫錢給自己贖籍。
按照一日六七十文的收入,他得不吃不喝十六年才能湊出那么多錢。
不知賤籍與房貸相比,誰更難以讓人翻身。
豆大的汗珠落在鐵胚上發(fā)出嘶啞的聲音。
這才剛到晌午周銳就打好了五把鐮刀。
他按照叔父的吩咐在刀身刻下‘忠’字。
免得官家通過匠冊找到他的頭上。
少年用毛巾拭去汗珠,一只手拿著半瓢水,一只手往爐膛里頭添柴。
再有一段日子,叔父他就要被官家征去徭役。
到時候,購置鐵引、煤炭、淬火油等瑣碎事都要落在自己的身上。
還得兼顧工坊的運作,保證每日都能出產(chǎn)數(shù)把農(nóng)具。
這對于一個十六歲的少年談何容易。
“不過我聽橫沙坊的人說。
只要湊出一兩銀子獻給縣衙的工房。
就可以免除這一次徭役?!?
周銳就著清水吞下硬饃,微有飽腹感后立馬回到了工作上。
一兩銀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也是這工坊不吃不喝大半個月的收入。
只要能保全叔父的安全,那就是值!
周銳加快手中的動作,盡心盡力地打制農(nóng)具。
哐當,哐當,哐當。
一直到太陽西斜,夜幕降至,他都沒有停下手上的工作。
周銳用銅棒一一敲擊制好的鐮刀,清脆的響聲讓他心滿意足。
雖說小作坊的產(chǎn)量不高,質(zhì)量的保證也能受到牙行的青睞。
江南一代地區(qū)鐵匠從小到大共分五個級別:
火工、粗冶、副冶、正冶、神冶。
他現(xiàn)在大概在粗冶這一層,僅能打造農(nóng)具。
等哪一天周銳的手藝達到了副冶這一級別。
自然會有武行和鏢局找上門,請他來定制武器。
那些三兩白銀一把刀劍興許能加快他們家翻身的日子。
少年猛然想起清晨淬火失敗的柴刀。
周銳翻出埋在煤灰之下的鐵器。
那沉甸甸的器物光潔平實,借著火光,周銳竟找不出一絲裂縫。
啥時候他的修補技術(shù)這么厲害了?
眼前爐火忽明忽暗,仿佛流星垂下。
一行行冒著金光的文字從中竄出,直接打在了少年的眼底。
【專精:打鐵(初窺門徑)】
【經(jīng)驗:(96/100)】
【能力:回火加快、重造堪比新器出爐、凡器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