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

第1章

◎關內道一

【京兆府】雍州。開元戶三十六萬二千九百九。元和戶二十四萬一千二百二。

《禹貢》雍州之地,舜置十二牧,雍其一也。周武王都豐、鎬,平王東遷,以岐、豐之地賜秦襄公,至孝公始都咸陽。秦兼天下,置內史以領關中。項籍滅秦,分其地為三:以章邯為雍王,都廢丘;(今興平縣是也。)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董翳為翟王,都高奴,(今延州金明縣是也。)謂之三秦。高祖入關定三秦,復并為內史。景帝分置左、右內史。武帝太初元年改內史為京兆尹,後與左馮翊、右扶風謂之三輔,其理俱在長安城中,又置司隸校尉以總之。光武都洛陽,以關中地置雍州,尋復立三輔。魏分河西為涼州,分隴右為秦州,三輔仍舊屬司隸。

晉初省司隸,復置雍州。愍帝之後,劉聰、石勒、苻健、姚萇相繼竊據之,萇孫泓為劉裕所滅。東晉復置雍州及京兆郡,尋為赫連勃勃所破,遣子貴鎮長安,號曰“南臺”。後魏太武破赫連昌,復於長安置雍州,孝武自洛陽遷長安,改為京兆尹。隋開皇三年,自長安故城遷都龍首川,即今都城是也。初,隋氏營都,宇文愷以朱雀街南北有六條高坡,為乾卦之象,故以九二置宮殿以當帝王之居,九三立百司以應君子之數,九五貴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玄都觀及興善寺以鎮之。大明宮即圣唐龍朔二年所置。高宗嘗染風 ,以大內湫濕,置宮於斯。其地即龍首山之東麓,北據高原,南俯城邑,每晴天霽景,下視終南如指掌,含元殿所居高明,尤得地勢。大明東南曰興慶宮,玄宗藩邸宅也。廢京兆尹,又置雍州,煬帝改為京兆郡。武德元年,復為雍州。開元元年,改為京兆府。謹按:漢五年,高祖在洛陽,婁敬說曰:“陛下都洛陽,豈欲與周室比隆哉?周之都洛,以為此天下中,丁仲反。四方納貢職,道里均,有德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務以德致人,不欲阻險,令後世驕奢也。今陛下而欲比隆成、康之時,為不侔矣。且夫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猝然有急,百萬眾可具。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陛下入關而都之,山東雖亂,秦故地,可全而有也。夫與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勝。今陛下入關而都,按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高帝問群臣,群臣皆山東人,爭言周王數百年,秦二世則亡,不如都周。高祖疑未能決。及留侯明言入關便,即日駕西都關中。

六年,擒韓信,田{冖月}賀高祖曰:“甚善。陛下得韓信,又理秦中。秦形勝之國,帶河阻山,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於諸侯,辟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自漢至今,常為王者奧區。

府境:東西三百一十里。南北四百七十里。

八到:東至東都八百三十五里。東南至商州二百六十五里。西南至洋州六百三十里。東至華州一百八十里。南取庫谷路至金州六百八十里。正西微北至鳳翔三百一十里。西北至州三百里。東北至坊州三百五十里。正東微北至同州二百五十里。

貢、賦:開元貢:葵草席,地骨白皮,酸棗仁。賦:綿,絹。

管縣十二,又十一:萬年,長安,昭應,三原,醴泉,奉天,奉先,富平,陽,咸陽,渭南,藍田。

萬年縣,赤。本漢舊縣,屬馮翊,在今櫟陽縣東北三十五里。周明帝二年,分長安、霸城、山北等三縣,始於長安城中置萬年縣。隋開皇三年遷都,改為大興縣,理宣陽坊。武德元年,復為萬年。乾封元年,分置明堂縣,理永樂坊,長安三年廢。天寶七年,改為咸寧,乾元元年復為萬年縣。

終南山,在縣南五十里。按經傳所說,終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據張衡《西京賦》云“終南、太一,隆崛崔”。潘岳《西征賦》云“九{山截},太一あだ,面終南而背陽,跨平原而連れ冢”。然則終南、太一,非一山也。

畢原,在縣西南二十八里。《詩》注云“畢,終南之道名也。”《書序》云“周公薨,成王葬於畢”,是也。

白鹿原,在縣東二十里。亦謂之霸上,漢文帝葬其上,謂之霸陵。王仲宣詩曰“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即此也。

長樂坡,在縣東北十二里。即川之西岸,舊名坂,隋文帝惡其名,改曰長樂坡。故軹道,在縣東北一十六里,即秦王子嬰降沛公之處也。

細柳營,在縣東北三十里。相傳云周亞夫屯軍處。今按亞夫所屯,在咸陽縣西南二十里,言在此,非也。

杜陵,在縣東南二十里,漢宣帝陵也。

渭水,在縣北五十里。舊云北去縣五十里。

霸水,在縣東二十里。霸橋,隋開皇三年造,唐隆二年仍在舊所創制為南北二橋。

樊川,一名後寬川,在縣南三十五里。本杜陵之樊鄉,漢高祖賜樊噲食邑於此。

御宿川,在縣南三十七里。漢為離宮別館,禁御人不得往來游觀,止宿其中,故曰“御宿”。

長安縣,赤。本秦舊縣。初,楚懷王封項羽為長安侯,則長安久矣,非始於漢,但未詳所在耳。及高帝五年入關,復置長安縣,乃取舊名以名縣也。至隋開皇三年,遷都長安,移至長壽坊西南隅。乾封元年,分置乾封縣,理懷直坊,長安三年廢。

龍首山,在縣北一十里,長六十里,頭入渭水,尾達樊川。秦時有黑龍從南山出飲水,其行道因成土山。疏山為臺殿,不假版筑,高出長安城。《西京賦》所云“疏龍首以抗殿”也。《三輔黃圖》曰“營未央宮,因龍首制前殿也。”

細柳原,在縣西南三十三里。別是一細柳,非亞夫屯軍之所。

長安故城,在縣西北十三里。漢舊都,惠帝修筑,本秦離宮也。按惠帝元年正月,城長安。三年春,發長安六百里內男女十四萬六千人,三十日罷。六月,發徒隸二萬人常役。至五年正月,復發十四萬五千人,三十日罷。九月而城成。

城南為南斗形,城北為北斗形,周回六十五里。

太和宮,在縣南五十五里終南山太和谷。武德八年造,貞觀十年廢。二十一年,以時熱,公卿重請修筑,於是使將作大匠閻立德繕理焉,改為翠微宮。今廢為寺。

周武王宮,即鎬京也,在縣西北十八里。自漢武帝穿昆明池於此,鎬京遺址淪陷焉。

秦阿房宮,在縣西北十四里。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萬人,下可建五丈旗。表南山之巔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庭中可受十萬人,又置銅人十二於宮前。

漢長樂宮,在縣西北十四里。

漢未央宮,在縣西北十五里。并在長安故城中。

漢建章宮,在縣西二十里,長安故城西。太初元年,柏梁臺災,越巫以厭勝之術請作建章宮,為千門萬戶。

桂宮,在縣北十三里長安故城中,漢武帝所造。

柏梁臺,在長安故城中,未央宮北。

漸臺,在未央宮西,王莽死於此。

神明臺,在縣西北二十里,長安故城西,上有承露盤。

漢博望苑,在縣北五里,武帝為太子據所立,使通賓客。

上林苑,在縣西北一十四里,周匝二百四十里,相如所賦也。

酒池,在長樂宮中,漢武帝所作,以夸羌胡。飲以鐵杯,重不能舉,皆低頭牛飲。《西征賦》云“酒池監於商辛,追覆車而不悟。”

子午關,在縣南百里。王莽通子午道,因置此關。魏遣鍾會統十萬馀眾,分從斜谷、駱谷、子午谷趨漢中。晉桓溫伐秦,命司馬勛出子午道。今洋州東二十里曰龍亭,此入子午谷之路,梁將軍王神念以舊道緣山避水,橋梁多壞,乃別開乾路,更名子午道,即此路是也。

昭應縣。缺新豐故城,在縣東十八里,漢新豐縣城也。漢七年,高祖以太上皇思東歸,於此置縣,徙豐人以實之,故曰新豐。并移榆舊社,街衢棟宇,一如舊制,男女老幼,各知其室,雖雞犬混放,亦識其家焉。

古戲亭,在縣東北三十里。周幽王為犬戎所逐,死於戲,即此也。周章軍西至戲,秦將章邯拒破之,亦此地也。

周幽王陵,在縣東北二十五里。

秦始皇陵,在縣東八里。始皇即位,治驪山陵,役徒七十萬人。今按其陵高大,亦不足役七十萬人積年之功,蓋以驪山水泉本北流者,陂障使東西流,又此土無石,取大石於渭北諸山,其費功力由此也。

華清宮,在驪山上。開元十一年,初置溫泉宮,天寶六年改為華清宮。又造長生殿,名為集靈臺,以祀神也。

三原縣,次赤。西南至府一百一十里。本漢池陽縣。{山截}山在今縣西北六十里,苻秦於此山北置三原護軍,以其地西有孟侯原,南曰豐原,北曰白鹿原。

後魏太武七年罷,改置三原縣,屬北地郡。明帝孝昌三年,蕭寶(寅)〔夤〕逆亂,毛洪賓立義柵捍賊,永安元年於此置北雍州,洪賓為刺史,亦謂之洪賓柵,其故城在縣北五十五里。又割北地郡之三原縣於此置建忠郡,以旌其功。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雍州。

高祖獻陵,在縣東十五里。

堯門山,在縣西北三十二里。

天齊原,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上有天齊祠。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7 06:39:49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柏乡县| 井陉县| 沂源县| 铁力市| 桂东县| 秦安县| 依安县| 新野县| 六盘水市| 邹城市| 伊宁县| 视频| 巴彦县| 和顺县| 安泽县| 溆浦县| 大理市| 洛隆县| 疏附县| 海原县| 凤冈县| 桐梓县| 西乌珠穆沁旗| 通山县| 广昌县| 吐鲁番市| 铁力市| 京山县| 济源市| 伽师县| 安乡县| 玉山县| 张家港市| 军事| 防城港市| 芒康县| 崇州市| 正安县| 化州市| 淄博市|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