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7章

龍川故城,在縣東北,水路一百七十五里。秦龍川縣也。秦南海尉任囂疾,召龍川令趙佗,授之以政,即此處也。

雷鄉縣,中下。西南至州六百里。天授二年,廣東都督陳崇業奏置。南臨大江。

潮州,潮陽。下。開元戶九千三百三十七。鄉一十六。元和戶一千九百五十五。鄉一十六。今州,即漢南海郡之揭音竭。陽縣也,晉安帝義熙九年,于此立義安郡及海陽縣。隋開皇十年罷郡省海陽縣,仍于郡廨置義安縣,以屬循州。十一年,于義安縣立潮州,以潮流往復,因以為名。大業三年罷州為義安郡,武德四年復為潮州。

州境:東西五百三十六里。南北四百八十四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虔州路五千六百二十五里。西北至東都取虔州路四千八百一十里。西北至虔州一千五百里。東至大海一百二十里。西南至廣州水陸路相兼約一千六百里。西南至循州一千五百里。東北至漳州取漳浦縣路四百八十里。

南至大海八十五里。

貢、賦:開元貢:蕉葛布,蚺蛇膽,鮫魚皮,甲香,靈龜散。元和貢:細蕉布,甲香,鮫魚皮,水馬。

管縣三:海陽,潮陽,程鄉。

海陽縣,中下。郭下。本漢揭陽縣地,晉于此立海陽縣,屬義安郡。隋開皇十年省郡,廢海陽入循州,十一年潮州,又立海陽縣以屬焉。南濱大海,故曰海陽。

鳳凰山,在縣北一百四十里。

大海,在縣東南一百一十三里。

西津驛,在縣西六里。

鹽亭驛,近海。百姓煮海水為鹽,遠近取給。

官鄣湖,在縣東南二十里。出名龜,以卜,勝于含氵匡龜也。

潮陽縣,中下。東北至州二百里。本漢揭陽縣地,晉安帝分東莞郡置義安郡,仍立潮陽縣屬焉。以在大海之北,故曰潮陽。貞元九年,移于今理。

獲子山,一名龍首山,在縣東南五十里。

龍溪山,今名海寧嶺,在縣西南一百七十里。

大海,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

程鄉縣,中下。東南至州四百里。本漢揭陽縣地,齊于此置程鄉縣,蓋分海陽縣立焉,屬義安郡。隋開皇十年省,十一年置潮州,復立程鄉縣屬焉。

西陽山,在縣東南四十五里。

西陽水,在縣南二十三里。

端州,高要。下。開元戶八千一百四十二。鄉十四。元和戾一千七百九十五。

鄉十四。

本秦南海郡地,漢武帝置蒼梧郡,則為蒼梧郡之高要縣也,梁大同中,于此立高要郡。隋開皇十一年置端州,大業三年罷為信安郡,武德四年平蕭銑,五年重置端州,州當西江人廣州之要口也。

州境:東西一百五十八里。南北一百一十四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韶、郴州路四千三百三十五里。西北至東都四千六百一十五里。〔東至廣州二百八十四里。〕不至廣州義寧縣一百五十里。東南水路至廣州新會縣三百里。東北至廣州四會縣陸路一百八十里。北取廣州四會縣界水路韶州六百四十里。西南水陸相兼至新州一百八十里。西至康州二百九十里。

〔貢、賦:開元貢:銀四鋌,蕉布,麻布。元和貢:乳香,黃魚,春子。〕管縣二:高要,平興。

高要縣,下。郭下。本漢舊縣,屬蒼梧郡,有鹽官。隋開皇十一年置端州,割屬焉。石室山,在縣北五里。

羚羊峽,在縣東,水行三十里。吳步騭為交州刺史,興軍取南海,衡毅、錢博等領兵逆之,戰于峽口,毅、博等軍敗,投水死者千余人,即此處也。

青岐鎮,在縣東八十五里。

鵠奔亭,在縣西八里。漢交趾刺史何敞辯死女子冤,即此處也。

平興縣,下。西北至州八十里。本漢高要縣地,晉末分置平興縣,屬新寧郡。

隋開皇十二年罷郡,屬端州。

漏山,在縣東四十里。

康州,晉康。下。開元戶一萬三千一百五十二。鄉一十六。元和戶漢武帝平南越置蒼梧郡,今州即蒼梧郡之端溪縣也,晉末于此置晉康郡。隋開皇十二年省晉康郡,以所領縣屬端州。大業三年罷州信安郡。隋末陷賊,武德四年討平蕭銑,五年置康州。

州境:東西二百七十九里。南北二百四十五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四千二百五十五里。西北至東都四千五百一十五里。東至端州一百九十里。西南水路至瀧州一百八十里。西北溯流至封州一百二十五里。

北至霍山一百二十里,與廣州化蒙縣分界。

貢、賦:開元貢:蕉布,麻布。元和貢:銀。

管縣四:端溪,悅城,都城,晉康。

端溪縣,下。郭下。本漢端溪舊縣也,屬蒼梧郡。

端山,下。郭下。本漢端溪舊縣也,屬蒼梧郡。

端山,在縣北一百二十五里。在樹冬榮,其子號曰豬肉子,大于杯,炙而食之,味如豬肉,故名也。

西江水,經縣南,去縣五十二步。

悅城縣,下。西至州八十里。本漢端溪縣地,宋于此置樂城縣,屬端州。武德五年改屬康州,天寶元年改名悅城。

郁水,一名西江水,經縣南,去縣十步。

程溪水,東去縣一百步。

都城縣,下。東北至州四十五里。本漢端溪縣地,宋于此分置都城縣,屬晉康郡。隋大業二年屬封州,武德五年改屬康州。

郁水,經縣西,去縣一里。

晉康縣,下。東至州七十一里。本漢端溪縣地,宋于此置(安)遂〔安〕縣。

貞觀八年于縣置藥州,十八年廢州,以縣屬康州。至德元年,改為晉康縣。

建水,在縣東五十步。

封州,臨封。下。開元戶五千六百五十三。鄉七。元和戶八百一十一。鄉七。

秦為南海郡之地。漢平南越,置蒼梧郡,今州即漢蒼梧郡之廣信縣地也,梁于此置梁信郡,屬成州。隋開皇十年改為封州,大業三年罷州,以縣屬蒼梧郡。

武德四年,復置封州。

州境:東西一百三十八里。南北二百八十九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梧、桂州路四千三百八十五里。西北至東都四千一百三十五里。東南沿流至康州一百二十里。北至賀州陸路三百九十里,水路六百四十里。西北溯流至梧州五十里。

貢、賦:開元貢:蕉布,麻布。元和貢:銀。

管縣二:封川,開建。

封川縣,下。郭下。本漢廣信縣地,漢于此置梁信郡。隋開皇十年改為梁信縣,屬封州。十八年改為封川縣,皇朝因之。

古斗山,在縣西十三里。

封溪水,經縣北去縣十五里。

開建縣,下。南至州一百七十里。本漢封縣之地,宋文帝分置開建縣,屬臨賀郡。隋開皇十年改屬連州,武德四年改屬封州。

鼠石,在縣東北二十四里。旁有三穴,皆容人居止。其石上時多石斛。石高五十丈。周回五里。

臨賀水,一名封溪水,經縣西,去縣十五里。

韶州,始興。下。開元戶二萬七百六十四。鄉四十一。元和戶九千六百六十四。鄉四十一。

秦南海郡地,漢分置桂陽郡,今州即桂陽郡之曲江縣也。后漢置始興都尉,今州即都尉所部。吳甘露元年初,立為始興郡。梁承圣中,蕭勃據嶺南,于此置東衡州,隋開皇九年平陳,改東衡州為韶州,取州北韶石為名。十一年廢入廣州,十二年,自今南海縣移廣州理曲江之廢韶州城,即今州理是也。仁壽元年,改廣州為番州,大業二年又自今始興故鎮移番州理南海縣,今廣州理是也。三年,以番州為南海郡。隋末陷賊,武德四年平蕭銑,重于此置番州。貞觀元年改為韶州,復舊名也。

州境:東西六百二十里。南北四百五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郴州路三千六百八十五里,取虔州、吉州路四千六百八十里。西北至東都取郴州路三千四百二十五里,取虔州、吉州路二千八百七十里。

南至廣州,水陸相兼五百三十里。西北至郴州陸路四百一十里。東北至虔州陸路五百五十里。西至連州山路險陵五百里。

貢、賦:開元貢:麻布,竹布十五匹,鐘乳五兩,乳花。元和貢:鐘乳,乳花,蘭桂,石斛。

管縣六:曲江,始興,樂昌,翁源,湞昌,仁化。

曲江縣,上。郭下。本漢舊縣也,屬桂陽郡。江流回曲,因以為名。吳置始興郡,縣屬焉。隋置韶州,縣屬不改。皇朝因之。

靈鷲山,在縣北六里。

玉山,在縣東南十里。有采玉處。

銀山,在縣西二十二里。出銀。

韶石,在縣東北八十五里。兩石相對,相去一里。石高七十五丈,周回五里,有似雙闕,名韶石。

牢石,在縣東六十里。石高七十丈,周回二十一里。色備五彩,狀若樓觀,上多零羊。

玉城,一名故郡城,在縣南六里。地勢險固,晉義熙初盧循克廣州,循將徐道覆移始興郡,據此城。

湞水,在縣東一里。元鼎五年征南越,樓船將軍下橫浦,入湞水,即此水。

始興縣,下。西南至州一百九十四里。本漢南海之地,吳于此分置始興郡。

隋改屬韶州,皇朝因之。

大庾嶺,一名東嶠山,即漢塞上也,在縣東北一百七十二里。從此至水道所極,越之北疆也。越相呂嘉破漢將軍韓千秋于石門,封送漢節,置于塞上,即此嶺。本名塞上,漢伐南越,有監軍姓庾城于此地,眾軍皆受庾節度,故名大庾。

五嶺之戍中,此最在東,故曰東嶠。高一百三十丈。秦南有五嶺之戍,謂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縣也。

邪階水,今名階水,出縣東一百三十里。近水有邪階山,又有仁水,出縣東北東嶠山,仍有三楓亭、五渡水。齊范彥龍為始興守,至仁,酌水賦詩曰:“三楓何習習?五渡且悠悠。寧飲仁水,不挹邪階流。”

安遠鎮,在縣東北一百五十里。

樂昌縣,中。東南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漢曲江縣地也,梁武帝分曲江置梁化縣,屬始興郡。隋開皇十年改屬廣州,十八年改為樂昌縣。武德中改屬韶州。

藍豪山,在縣西北一百九十里。廣五百里,崖嶺峻阻,所謂瀧中,即此也。

滄湖,在縣東南十里。周回三十五里,南通瀧水。

任囂故城,在縣南五里。秦、楚之際,南海都尉任囂,因中國方亂,欲據嶺南,故筑此城,以圖進取。囂死,此城尉佗因之,遂有南越。

翁源縣,下。西北至州二百八十里。本漢湞陽縣地,在今廣州界,梁承圣末蕭勃分湞陽立翁源縣,因縣界翁水之源為名也,后因不改。貞元元年,刺史徐申移于今理。

翁水,出縣東北一百四十里。

松派水,與湞水合,經縣南二十步。

湞昌縣,下。西南至州陸路二百三十里。光宅元年,析始興北界置湞昌縣。

北當驛路,南臨湞水。

大庾嶺,在縣北五十六里。

仁化縣,下。南至州陸路一百一十里。垂拱四年,分曲江縣置仁化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春市| 蒲城县| 五寨县| 韶山市| 铁岭市| 班玛县| 保山市| 黑龙江省| 赣榆县| 开远市| 甘洛县| 宁武县| 梁河县| 拉萨市| 台南县| 城步| 延寿县| 长阳| 剑河县| 铁力市| 迭部县| 永靖县| 凉山| 金门县| 澄江县| 观塘区| 都江堰市| 嘉祥县| 深泽县| 海原县| 友谊县| 醴陵市| 同德县| 阜南县| 温宿县| 铅山县| 邛崃市| 连南| 祁连县| 阿拉善左旗|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