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道五▲邕管經略使邕州貴州賓州澄州橫州欽州潯州巒州安南都護府交州愛州州峰州陸州演州已上朝貢。長州郡州涼州武安州唐林州武定州貢州已上附貢。兼管羈縻州三十二。
邕州,郎寧。下都督府。開元戶一千六百二十四。鄉十二。元和戶鄉今為邕管經略使理所。
管州八:邕州,貴州,賓州,澄州,橫州,欽州,潯州,巒州。縣三十三。
古越地也,秦并南越,為桂林縣地。在漢,為郁林郡之領方縣地也。晉于此置興郡。隋開皇十四年廢晉興郡為晉興縣,屬簡州,大業三年州廢,以縣屬郁林郡。武德四年,于此置南晉州,貞觀六年改為邕州,因州西南邕溪水為名。乾封二年置都督府,后為夷獠所陷,移府于貴州。景云二年,州界平定,復于邕州置都督府。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北至上都取象州路四千七百七十五里,取藤州路五千四十五里。北至東都四千五百八十五里。東至欽州三百三十里,西南至州二百八十里。西南至安南一千里。東北至澄州二百四十里。
貢、賦:管縣七:宣化,武緣,晉興,朗寧,思籠,封陵,如和。
宣化縣,下。郭下。本漢領方縣地,隋開皇十四年于此置晉興縣,十八年改為宣化縣,屬郁林郡。武德四年屬南晉州,貞觀六年改為邕州。
郁江水,經縣南,去縣二十步。
左溪、右溪、在縣東,西流至縣東南,同注郁江。
武緣縣,中。西至州一百里。本漢領方縣地,隋開皇十一年于此置武緣縣,屬緣州,大業三年廢,武德五年又置。
郁江水,經縣南,去縣三十步。
都棱鎮,在縣西,水路一百里。
晉興縣,中下。南至州一百里。本漢領方縣地,晉于此置晉興縣,隋開皇十四年省,武德五年又置。
郎寧縣,中下。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漢增食縣地,武德五年分置朗寧縣,屬南晉州,改屬邕州。
思籠縣,中下。東至州三百里。
封陵縣,中下。西南至州一百里。右二縣,并景云后置。
如和縣,中下。東北至州九十里。本漢合浦縣之地,武德五年析欽南賓、安京二縣地置如和縣,因縣西南四十里如和山為名,屬欽州,景云二年割屬邕州。
貴州,懷澤。下。開元戶三千六百二十九。鄉十九。元和戶。
本西甌駱越之地,秦并天下,置桂林郡。尉佗王越,改桂林為郁州,后又為桂林。元鼎六年,平南夷,改桂林為郁林郡。梁時于郡置南定州。隋開皇十年罷郁林等郡,改南定州為尹州,大業二年改尹州為郁州。三年罷州,為郁林郡。隋末陷賊,武德四年平蕭銑,于郡置南州尹州,并置總管府,八年改南尹州為貴州。
州境:東西一百三十七里。南北二百一十八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梧、桂州路四千八百七十五里,取象州路四千五百八里。
東北至東都四千六百三十五里,取象州路四千三百二十五里。東北沿流至潯州二百一十五里。陸路一百四十里。東至繡州一百里。南至郁林州一百四十里。西南沿流至橫州一百七十里。西至賓州二百二十五里。北至象州三百一十里。
管縣四:郁州,懷澤,義山,潮水。
郁林縣,上。郭下,本漢廣郁縣地,吳改為陰平,晉改為郁平。隋開皇十年,于此置郁林縣,屬郁林郡,武德四年屬貴州。
顯朝岡,在縣北二十里。陸績為太守,每登此岡,制渾天圖。
郁江水,南去縣十五步。
石井,亦名司命井,在縣北二里。竭則人疾疫,歲不登。
懷澤縣,下。北至州一百里。本漢廣郁縣地,武德四年置。
義山縣,下。東北至州八十里。本漢廣郁縣地,隋開皇十年置馬度縣,因縣南三十里馬度山為名。武德四年改為馬嶺,天寶元年改為義山。
潮水縣,下。東至州五十里。本漢廣郁縣地,武德四年分置潮水縣。
浮溪水,在縣南三十步。
賓州,領方。下。開元戶一千八百九十五。鄉十一。元和戶古越地也。今州即漢郁林郡之領方縣地,至隋不改。隋亂陷賊,貞觀五年析澄州三縣于此置賓州。
州境:東西一百三十一里。南北六十三里。
八到:北至上都四千五百九十五里。東北至東都四千三百三十五里。西南至邕州二百四十五里。西北至澄州八十八里。東至貴州二百二十五里。東北至嚴州一百九十里。
貢、賦:開元貢:銀,筒布,蕉布。
管縣三:領方,瑯琊,保城。
領方縣,下。郭下。本縣舊縣也,吳改為臨浦縣。隋復為領方,屬郁林郡。
武德四年屬南方州貞觀五年割屬賓州。
都婪水,下。西北至州二十五里。武德四年析領方縣置,屬南方州。貞觀五年,割屬賓州。
瑯琊水,縣西一里。
保城縣,下。西至州五十里。本漢廣郁縣地,屬郁林郡。梁置安成郡,隋改縣,屬郁林郡。貞觀五年割入賓州,至德二年改名保城。
可零水,出縣西平地,北流。
澄州,賀水。下。開元戶二千一百六十五。鄉十二,元和戶古越地也。今州即漢郁林郡之領方縣地,漢領方縣,今賓州領方縣,自漢迄隋,其地不改。隋亂陷賊,武德四年平蕭銑,于此置南方州,貞觀八年改為澄州。
州境:東西三百五十三里。南北三百三里。
八到:北至上都四千六百三十五里。東北至東都四千三百七十五里。東至貴州三百四十一里。西至邕州三百三十九里。南至賓州八十八里。北至嚴州三百三十里。
貢、賦:開元貢:銀。
管縣四:上林,無虞,止戈,賀水。
上林縣,下。郭下。本漢領方縣地,武德四年分置上林縣,在上林洞口,因以為名。都灃水,在縣北一百步。
無虞縣,下。西南至州三十六里。武德四年析領方縣置,屬南方州,后改屬澄州。羅富山,在縣西五里。
都灃水,在縣北一里。
止戈縣,下。東至州八十里。武德四年析領方縣置,屬南方州,改屬澄州。
賀江水,一名都泥江,在縣北一百九十里。
賀水縣,中下。西南至一百九十里。武德四年析柳州馬平縣置,屬南方州,改屬澄州。都泥江,在縣北一百四十里。
橫州,寧浦,下。開元戶一千三百七十八。鄉十七。
古越地,趙佗王越地,亦屬之。漢平南越,置合浦郡,今州即漢合浦郡之高涼縣地也。在今高州界。晉于合浦北部置寧浦郡,隋開皇十年廢為縣,以屬簡州。
十八年改簡州為緣州,大業三年廢州入林郡。隋末陷賊,武德四年平蕭銑重置南簡州,貞觀八年改為橫州。至德移于舊州東七里郁江北岸。
州境:東西一百三十二里。南北二百一十一里。
八到:北至上都取貴、象州路四千七百五十里,取藤州水路四千一百七十五里。東北至東都四千三百九十五里。東北至貴州水路一百七十五里。西南至欽州水陸相兼三百一十一里。
管縣四:寧浦,樂山,淳風,嶺山。
寧浦縣,下。郭下。本漢高涼縣地也,吳分為寧浦縣,隋開皇時屬郁林郡,貞觀中屬橫州。
郁江水,俗名蠻江水,北去縣十步。
樂山縣,下。西至州水路一百二十里。本漢郁林郡雍雞縣地,陳于此置樂陽郡。隋開皇十年廢郡,改為樂山縣,屬緣州。大業初改屬郁林郡,貞觀八年改屬橫州。
蠻江,南去縣七步。
淳風縣,下。西南至州九十里。武德四年析寧浦縣之北界置。
鱷江水,經縣西,去縣一百步。
嶺山縣,下。東至州一百里。本漢高涼縣之地,梁于此置嶺山郡,隋開皇十年廢郡為縣,屬郁林郡,武德四年改屬橫州。
蠻江,北去縣五步。
欽州,寧越。下。開元戶二千二百八十。鄉十二。
古越地,非九州之域。尉佗王越,地亦屬焉。漢平南越,置合浦郡,今州即合浦郡之合浦縣地。按合浦在廉州界,宋分合浦置宋壽郡。梁武帝于今欽江縣南三里置安州,隋開皇十八年改安州為欽州,取欽江為名也。大業三年改為寧越郡,武德四年平蕭銑,改為州,仍為都督府,貞觀元年罷都督府,復為州。
州境:東西六百七十三里。南北四百四十里。
八到:北至上都五千五十五里。東北至東都四千八百五里。東北至橫州三百一十里。東至廉州三百三里。西南至陸州七百四十里。
貢、賦:開元貢:銀,金。
管縣五:欽江,安京,遵化,內亭,靈山。
欽江縣,下。郭下。本漢合浦縣之地,宋于此置宋壽郡,隋開皇十九年罷郡為欽江縣,屬欽州。皇朝因之。
豐子嶺,在縣北一百二十里。
欽江,在縣東二百步。
西零戍,在縣南三里。
安京縣,下。西北至州七十里。梁武帝分宋壽郡于此置安京郡,隋開皇十年廢郡為縣,屬欽州。皇朝因之。
羅浮山,在縣北十里。俗傳似循州羅浮山,因名之。
遵化縣,下。西南至州二百八十里。隋開皇二十年置,本合浦縣地也。
欽江水,源出縣東北博山。
內亭縣,下。東南至州一百里。本漢合浦縣地,隋開皇十一年置,名新化縣,十八年改名內亭,屬欽州。皇朝因之。因內亭水為名。
靈山縣,下。南至州九十六里水路一百二十里。隋開皇十八年,于州北西十八里置南賓縣,貞觀十年移于峰子嶺南,天寶元年改為靈山縣。今南四十里謂之水步,即是欽州北來人,溯流舍舟登陸處。
潯州,潯江。下。開元戶一千七百一十六。鄉五。
本漢合浦郡地,貞觀七年分置潯州,取北潯江為名。十二年廢入龔州,長壽元年又割龔州桂平、皇化、大賓三縣重置潯州。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北至上都四千六百九十五里。東北至東都四千一百七十五里。東北沿流至龔州一百二十里。西南溯流至貴州二百里,陸行一百里。南至繡州八十里。
西北至象州陸路二百一十里。
貢、賦:管縣三,桂平,皇化,大賓。
桂平縣,下。郭下。梁于此置桂平郡,隋開皇十年罷郡為縣,屬郁林郡。貞觀七年,于縣置潯州,十二年廢,以縣屬龔州。后復置,縣又屬焉。
皇化縣,下。西至州三十里。隋開皇十一年置,因縣東一里皇化水為名。大業二年廢,貞觀七年復立。
大賓縣,下。西至州四十里。隋開皇十五年分桂平縣置,以縣西北賓水為名。
武德七年,曾于縣置潯州,后移于桂平縣。
巒州,永定。下。本漢領方縣地,貞觀末、永徽初置。后以蠻、獠背叛廢,于其城置驛,開元十五年李商隱重奏置。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西)〔東〕北至上都取橫、象州路四千八百五十五里。(西)〔東〕北至東都四千六百三十五里。西溯流至邕州一百五十里。東沿流至橫州一百三十里。北至澄州抵大山,無路。
貢、賦:管縣三:永定,武羅,靈竹。
啟定縣,下。郭下。
武羅縣,下。北至州七十里。
靈竹縣,下。西至州九十里。
右三縣與州同置。
安南,〔交趾。上都護府。〕開元戶二萬五千六百九十四。鄉五十五。元和戶二萬七千一百三十五。鄉五十六。今為安南都護府理所。
管州十三:交州,愛州,州,峰州,陸州,演州,已上朝貢。長州,諒州,武安州,唐林州,武定州,貢州。已上附貢。縣三十九。羈縻州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