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 元和郡縣圖志
- 李吉甫
- 2691字
- 2015-12-26 19:28:12
東山池,在縣西南十五里。東魏相高澄所筑,引萬金渠水為池,作游賞處。
鸕鶿陂,在縣東南三十里。與洹水縣同利。
袁紹墓,在縣西北十六里。
臨河縣,上。二。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黎陽縣地,隋開皇六年分置臨河縣,屬衛州。其城本春秋時衛新筑城,十六年改屬黎州,大業二年又改屬衛州。
武德二年,重置黎州,縣屬焉。貞觀十七年廢黎州,以縣屬相州。
黃河,南去縣五里。
湯陰縣,上。二。北至州四十里。本七國時魏湯陰邑也,漢以為縣,屬河內郡,縣有蕩水,因取名焉。晉屬魏郡,後魏省。隋開皇六年重置湯陰縣,屬相州,十六年改屬黎州。武德四年,分安陽置湯源縣,屬衛州,六年改屬相州,貞觀元年改為湯陰,從漢舊名。
蕩水,西去縣三十五里。
牖里,一名里,在縣北九里。紂拘西伯之所也。
林慮縣,上。一。東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漢隆慮縣,屬河內郡,以隆慮山在北,因以為名。後避殤帝諱,改曰林慮,屬朝歌郡。晉屬汲郡。後魏太武帝省入鄴縣,文帝立,復屬魏郡。周武帝置林慮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相州。武德二年又置巖州,五年廢,縣又屬相州。
林慮山,在縣西二十里。山多鐵,縣有鐵官。南接太行,北連恒岳。
博州,博平。上。開元戶三萬七千四百七十。鄉七十四。元和戶二千四百三十。鄉一十五。
《禹貢》兗州之域。春秋時齊之西界聊攝地也。戰國時為齊地。秦兼天下,今州即秦東郡地也。在漢為東郡聊城縣之地。後魏明元帝於此置平原鎮,孝文帝罷鎮置平原郡。葛榮之據冀州也,又於今理置冀州,尋廢。孝武帝復置平原郡。
隋開皇三年置郡,十六年於今理置博州,大業三年省。隋亂,宇文化及弒逆,自江都舉兵至此。竇建德攻陷其城,復自據。武德四年,討平竇建德,重置博州。
州境:東南一百五十七里。南北一百六十六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七百九十里。西南至東都九百三十里。西南至魏州一百八十里。西北至貝州一百九十里。東北至德州二百六十里。東渡河至鄆州一百八十里。東渡河至齊州二百九十里。
貢、賦:開元貢:平纟由十匹。賦:綿,絹。
管縣六:聊城,武水,堂邑,清平,博平,高唐。
聊城縣,緊。三。郭下。本春秋時聊攝地,晏子對景公曰:“聊攝以東,其為人多矣?!睗h以為縣,屬東郡。晉屬平原郡。高齊改屬濟州。隋開皇三年改屬冀州,十六年置博州,縣屬焉。
黃河,南去縣四十三里。
茌平故城,在縣東五十三里。在茌山之平地。石勒之賤也,賣在茌平人師歡家為奴。
四口故關,在縣東南八十里。隋置。
武水縣,上。八。東北至州六十里。本漢陽平縣地,屬東郡。隋開皇八年,改陽平為清邑縣,十六年分清邑置武水縣,屬莘州,即今博州武水縣理是也。在武水溝之南,因名之。大業三年廢莘州,改屬魏州。貞觀元年,改屬博州。
黃河,南去縣二十二里。
堂邑縣,上。二。東至州六十里。本漢清縣、發干二縣之地,屬東郡。隋開皇六年,於此置堂邑縣,屬屯州,因縣西堂邑故城為名。大業二年,改屬魏州。
武德四年又屬屯州,貞觀元年廢屯州,改屬博州。
樂平故城,本漢清縣,在縣東三十里?!夺嶷w錄》曰:“東海王使征東將軍茍擊汲桑、石勒,勒與相持戰於平原、陽平,為所敗,勒奔樂平?!?
堂邑故城,在縣西北二十七里。高帝五年,陳嬰為堂邑侯,嬰孫午繼封,尚館陶公主。
清平縣,上。二。東南至州八十里。本漢清陽縣地,屬清河郡。隋開皇六年自今貝州清河縣界移貝丘縣於今理,屬貝州。十六年,改貝丘為清平縣,屬博州。
大業二年省博州,改屬貝州。隋亂廢,武德四年重置,屬博州。
博平縣,上。二。西南至州七十里。本齊之博陵邑也,《史記》曰“齊威王伐晉,至博陵”,是也。漢以為縣,屬東郡。晉屬平原國。隋開皇三年改屬屯州,十六年改屬博州。
故攝城,在縣西南二十里。晏子曰“聊攝以東,其為人多矣”,即此城也。
高唐縣,上。二。西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齊邑,《春秋》夙沙衛奔高唐以叛?!妒酚洝俘R威王曰:“君臣有分子者,使守高唐,趙人不敢東漁於河?!?
漢以為縣,屬平原郡。後魏屬濟州,高齊改屬平原郡。隋開皇十六年,改屬博州。
皇朝因之。長壽二年改為崇武縣,神龍二年復舊名。
黃河,在縣東四十五里。
華歆墓,在縣東二十里。
衛州,汲郡。望。開元戶三萬六百六十六。鄉六十七。元和戶二千七百七十七。鄉一十九。
《禹貢》冀州之域。後為殷都,在今州東北七十三里衛縣北界朝歌故城是也。
今州理,即殷牧野之地,周武王滅殷,分其畿內為三國,《詩國風邶》、《》、《衛》是也。邶封紂子武庚,管叔尹之,衛蔡叔尹之,以監殷人,謂之三監。
武王崩,三監及淮夷叛。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封康叔為衛侯,今郡及魏郡之黎陽,河內之野王朝歌,皆衛之分。其後十五葉,懿公為狄所滅,更封於楚丘,今滑州衛南縣是也。河內殷墟,更屬於晉,後又屬齊,戰國時屬魏。秦屬河東郡。
在漢為汲縣,屬河內郡。魏黃初中置朝歌郡,屬冀州。晉武帝改朝歌為汲郡,仍屬冀州。後魏孝靜帝移汲郡理枋頭城,在今衛縣界,又於汲縣置義州以處歸附之人。周武帝改義州為衛州,隋大業三年改為汲郡。武德元年又改為衛州,二年陷竇建德,四年討平,仍舊名焉。
州境:東西二百三十六里。南北一百四十一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二百五十里。西南至東都三百九十里。東北至相州一百九十里。東渡河至滑州一百一十五里。正西微南及懷州二百六十里。正南渡河至鄭州二百三十里。東北至澶州二百五十里。西北逾山至澤州陵川縣二百四十里。
貢、賦:開元貢:絹。賦:綿,絹。
管縣五:汲,新鄉,衛,共城,黎陽。
汲縣,緊。郭下。本漢舊縣,屬河內郡。後魏於此置義州及伍城郡伍城縣,周改義州為衛州,伍城縣屬衛州。隋開皇六年改伍城縣為汲縣,大業三年改屬汲郡。武德元年重置義州,汲縣屬焉。四年廢義州,縣屬衛州。
黃河,西自新鄉縣界流入,經縣南,去縣七里謂之棘津,亦謂之石濟津。
《左傳》“晉伐曹,曹在衛東。假道于衛,衛人弗許,還自南河濟”是也。宋元嘉中,遣宣威將軍垣護之以水軍守石濟,亦是此處也。
比干墓及廟,在縣北十里。
太公廟,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太公,即河內汲人也。
新鄉縣,緊。十九。東至州四十八里。本漢獲嘉縣、汲縣二縣地,隋開皇六年於兩縣地古新樂城中置新鄉縣,屬衛州。武德四年屬殷州,貞觀元年廢殷州,縣屬衛州。
清水,在縣北一里。
獲嘉故城,在縣西南十里。本漢舊縣,越相呂嘉反,武帝將幸緱氏,至汲縣新中鄉,得呂嘉首,以為獲嘉縣。
衛縣,緊。十九。西南至州六十八里。本漢朝歌縣,屬河內郡。魏黃初中,朝歌縣又屬朝陽歌郡,晉武帝改為汲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衛州。大業三年,改朝歌為衛縣,屬汲郡?;食蛑?。
黑山,在縣北五十五里。漢末眭固白繞等起黑山,聚眾十馀萬,號黑山賊。
蘇門山,在縣西北十一里。孫登所隱,阮籍、嵇康所造之處。
延津,在縣西二十六里。魏曹公遣于禁渡河守延津,即此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