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4章

  • 元和郡縣圖志
  • 李吉甫
  • 2843字
  • 2015-12-26 19:28:12

縣理即古臨淄城也,漢齊郡亦理於此。蘇秦說齊王曰:“臨淄城中七萬戶,戶不下三人,即二十一萬人?!庇盅嗤踔^蘇代曰:“吾聞齊地清濟濁河可以為固,長城巨防可以為塞?!薄稘h書》田肯曰:“夫齊,東有瑯邪、即墨之饒,南有泰山之固,懸隔千里,持戟百萬,齊得十二焉。此東西秦也,非子弟勿王?!睗h六年,封皇子肥為齊王,盡得故齊地,人能齊言者悉與之。

齊雪宮故址,在縣東北六里。《晏子春秋》所謂齊侯見晏子於雪宮也。

天齊池,在縣東南十五里?!斗舛U書》曰:“齊之所以為齊者,以天齊池也。”

齊桓公墓,在縣南二十三里鼎足山上。貞觀十一年詔致祭,禁二十步內不令樵蘇。

管仲墓,在縣南二十三里。

晏嬰墓,在縣東北三里。貞觀十一年,詔十五步并禁樵蘇。

千乘縣,上。東南至州八十里。本漢舊縣也,屬千乘郡,有鹽官。後漢和帝永元七年,改千乘郡為樂安國,千乘縣仍屬焉。武德二年,於此置乘州,八年廢乘州,千乘依舊屬青州。千乘者,以齊景公有馬千駟,畋於青丘,今縣北有青丘縣,因以為名。

淄水,南去縣三十八里。

臨朐縣,上。北至州四十里。本漢縣也,屬齊郡。東有朐山,因以為名。隋開皇六年,改為逢山縣,屬青州取縣西逢山為名。大業二年,又改為臨朐縣。

朐山,在縣東南二里。

逢山,在縣西二十二里。

破車峴,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按:峴高七十丈,周回二十里,道徑險惡,因名破車峴。

北??h,緊。西北至州一百三十里。本漢平壽縣地,屬北???。隋開皇三年罷郡,置下密縣於廢郡中,屬青州。十六年,又於此置濰州,取界內濰水為名。

大業二年廢濰州,仍改下密縣為北海縣。

海水,在縣東北一百二十里?!队碡暋贰昂?、岱惟青州”。今按:海,東接萊州,西接壽光縣界。

濰水,南去縣五十五里。

膠水,東去縣八十五里,與萊州膠水縣中分為界。

公孫弘墓,在縣西。

壽光縣,緊。西南至州七十里。本漢舊縣也,屬北???。後漢改屬樂安國。

宋省壽光縣。隋開皇六年,於縣北一里博昌故城置壽光縣,屬青州。武行署一年屬乘州,八年廢乘州,還屬青州。

海水,在縣東北一百一十里。東接北??h界,西接博昌縣界。

淄、澠二水,西自千乘縣界流入,去縣四十里。

博昌縣,上。東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舊縣,屬千乘郡。昌水其勢平博,故曰博昌。後漢以千乘郡為樂安國,博昌縣仍屬焉。晉、宋、後魏并同。高齊省,移樂陵縣今縣東十二里樂陵故城。理此,屬樂安郡。隋開皇三年罷郡,樂陵縣屬青州,十六年改為博昌縣。

濟水,北去縣百步,又東北流入海。

海浦,在縣東北二百八十里。即濟水東流入海之處,水口謂之海浦。

蒲姑故城,在縣東北六十里。齊舊都也。

齊州,齊郡。上。開元戶四萬九千一百五十七。

《禹貢》兗州之域。春秋及戰國時屬齊國,秦并天下為齊郡。漢分齊郡立濟南國,今州即濟南國之歷城縣理也。景帝三年為濟南郡,理東平陵,屬青州。晉永嘉之後,郡移理歷城,即今州理是也。後為石勒所據,慕容氏亦有其地,義熙五年,劉裕平之。宋元嘉九年,分青州立冀州,理歷城。後魏將慕容白曜攻下歷城,後文帝改冀州為齊州,與濟南郡并理。隋開皇三年罷郡,以所領縣屬齊州。

大業三年罷州,為齊郡。隋末陷於寇賊,武德元年海、岱平定,罷郡復州。

州境:東西三百八十二里。南北一百四十二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一百五里。西南至東都一千二百里。東至淄州一百九十里。西渡河至博州二百九十里。東北渡河至棣州三百五十里。正南微西至兗州三百三十里。正北微西至德州二百四十五里。

貢、賦:開元貢:絲,葛。賦:綿,絹。

管縣九:歷城,全節,章丘,亭山,臨邑,臨濟,長清,豐齊,禹城。

歷城縣,上。郭下。古齊歷下,城對歷山之下。漢為歷城縣,屬濟南國。晉屬濟南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齊州。

華不注山,一名華山,在縣東北十五里。齊、晉戰于鞍,齊敗績,晉逐之,三周華不注。

州理城,古歷下城也?!蹲髠鳌窌x平公伐齊,戰于歷?!稘h書》酈食其說齊王田廣,罷歷下軍守備,韓信度平原襲破歷下,因入臨淄?!妒稣饔洝吩唬骸皻v城到營城三十里。自城以東,水イ漫數十里,南則迫山,實為險固也?!?

神通寺,在縣東七十里琨瑞山中,苻秦時沙門竺僧朗隱居也。朗少事佛圖澄,尤明氣緯,隱於此谷,因謂之朗公谷。

全節縣,上。西南至州七十里。本春秋譚國之地,齊滅之。漢以為東平陵縣,屬濟南郡。宋省“東”字。後魏為東陵,至周省。其全節縣,本是隋末土人李滿率鄉人據堡,贍以家財,武德二年歸國,於堡置譚州及平陵縣,以滿為譚州總管。

貞觀元年廢譚州,縣屬齊州。十七年,燕亮構逆,滿及男君球固守。賊平縣廢,有詔重置縣,改名全節,以旌其功焉。

濟水,在縣北四十里。

巨合城,在縣東南二十三里。耿討張步,守巨里,即此城也。

章丘縣,上。本漢陽丘縣也,屬濟南郡。高齊文宣帝天保七年,自高唐故城移高唐縣理於此。隋開皇十八年,以博州亦有高唐縣,改為章丘縣,屬齊州,取縣南章丘山為名也。武德二年屬譚州,貞觀元年廢譚州又屬齊州。

東陵山,在縣南二十八里。《莊子》曰:“盜跖死於東陵之上。”

龍盤山,在縣東二十五里。上有神跡,是姜原所履處。

長白山,在縣東南三十里。高二千九百丈,周回六十里。

濟水,西去縣十七里。

縣理城,即黃巾城也,在濟水之南岸。漢獻帝建安中,黃巾賊張角之所守也。

亭山縣,上。西北至州九十里。本漢〔東〕平陵縣地,宋於此置衛國縣,屬頓邱郡。隋開皇六年,改為亭山縣,屬齊(郡)〔州〕,縣東南有亭山,因以為名。

長白山,在縣東北六十里?!洱R記》曰:“於陵城西三里有長白山,陳仲子夫妻所隱也?!?

百脈水,出縣東北平地,水源方百馀步,百泉俱出合流,故名之。

臨邑縣,上。南至州六十里。本漢舊縣,屬東郡。至晉,屬濟北國。宋孝武帝孝建二年,立東魏郡,理臺城,以臨邑縣屬焉。隋開皇三年罷郡,臨邑縣屬齊州。武德二年屬譚州,貞觀元年廢譚州,屬齊州。

黃河,在縣北七十里。

濟水,西去縣四十里。

漯水,北去縣七里。

鹿角關,在縣西北七十里。隋大業三年廢。

長清縣,上。東北至州八十里。本漢盧縣地,隋開皇五年,於此置鎮,十四年廢鎮,長清縣屬濟州。因清水為名。貞觀十七年廢濟州,屬齊州。

隔馬山,在縣東南三十五里?!蹲髠鳌吩?,晉侯伐齊,齊師遁,夙沙衛殺馬於隘以塞道,後因為隔馬山。

黃河,北去縣五十五里。

濟水,北去縣十里。

清水,西南去縣十里。

氵育溝泊,在縣西南五里。東西三十里,南北二十五里,水族生焉,數州取給。

廢四口關,在縣西南五十里。後魏置,武德九年廢。

石故城,在縣東三十里。

臨濟縣,上。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菅縣,屬濟南郡。隋開皇六年,移朝陽縣理於此,屬齊郡,十六年改為臨濟縣。

黃河,在縣北八十里。

濟水,在縣南二十里。

豐齊縣,上。東北至州四十里。本漢茬縣也,取縣東北茬山為名,屬泰山郡。

隋大業二年省入歷城縣。武德元年重置,天寶元年改為豐齊。

岐陽山,在縣東南五十里。

濟水,西去縣二十六里。

祝阿故城,在縣東北二里。《禮記》曰“武王克殷封(皇)〔黃〕帝之後於祝”,即此。

禹城縣,上。東南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漢祝阿縣,春秋時齊邑,漢以為縣,屬平原郡。隋開皇十六年,改屬齊郡。天寶元年改名禹城縣,以縣西南三十里有禹息故城,因而為名,在州西北八十五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孝感市| 防城港市| 沁源县| 北安市| 辰溪县| 宁德市| 安塞县| 肥东县| 武义县| 华坪县| 宜章县| 会东县| 许昌市| 平阳县| 长宁县| 湛江市| 焦作市| 新津县| 景德镇市| 灵石县| 稻城县| 丰原市| 色达县| 临江市| 雷山县| 荣成市| 双鸭山市| 股票| 西峡县| 图木舒克市| 华蓥市| 沙雅县| 南郑县| 河北省| 鹤峰县| 德昌县| 元朗区| 黔南| 汾西县| 天长市| 岱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