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1章

平靖關,因古平靖縣為名,后魏大統大統十七年置,隋大業二年廢。齊志云義陽有三關,此則其一。在州北一百七十里,在縣北六十五里,北至申州九十里,東至百應關一百六十里。

云夢縣,中。北至州七十里。本漢安陸縣地,后魏大統末于云夢古城置云夢縣。

云夢澤,在縣西七里。

孝昌縣,中。西北至州八十里。本漢安陸縣地,宋于此置孝昌縣,屬江夏郡,即隋改安州也。

吉陽縣,中。西至州一百三里。三漢安陸縣地,梁于此置平縣,其故城今理是也。西魏改為京池縣。隋大業二年改為吉陽,因縣北吉陽山為名。

應城縣,中。東北至州八十里。本漢安陸縣地,宋于此置應城縣。

故浮城縣,在縣西北三十五里。即古蒲騷城也,左傳“莫敖狃于蒲騷之役”,“鄖人軍于蒲騷”,是也,后魏于此置浮城縣,隋廢。

孔山故城,在縣東北一百一十里。

平靖故城,在縣上十里。吉陽故城,在縣北五十里。

黃州,齊安。下。開元戶一萬三千七十三。鄉二十八。元和戶五千五十四。

鄉一十八。

本春秋時邾國之地,后又為黃國之境。戰國時屬楚。秦屬南郡。二漢為江夏郡西陵縣地。魏為重鎮,文帝黃初中,吳先揚言欲畋于江北,豫州刺史滿寵度其必襲西陽,遂先為之備。權聞之,尋亦退還。后吳克邾城,使陸遜以三萬入城而守之。至晉為西陽國,封子弟為王。蕭齊于此置安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置黃州,因古黃國為名也。

州境:東西二百一十里。南北三百三十七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二百八十里。東北至東都一千四百七十里。東南至蘄州二百三十里。西南至鄂州二百三十里。南至大江一百步。至安州三百一十里。

北至光州三百六十里。

貢、賦:開元貢:貲布十匹。賦:絹,布,綿,麻。

管縣三:黃岡、黃陂,麻城。

黃岡縣上。郭下。本漢西陵縣地,故城在今縣西二里。蕭齊于此置齊安縣,隋開皇十八年改為黃岡,因縣東黃岡為名。

大江水,西自黃陂縣界流入,經州南一百一十八里,東入蘄州界。

古邾城,在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古邾國也,后為楚所滅,漢以為縣。

西陽故城,在縣東南一百三十里。漢縣也,屬江夏郡。

大活故城,在縣北二百三十五里。隋于置關鎮。

黃陂縣,中。東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西陵縣地,三國時劉表為荊州刺史,以此地當江、漢之口,懼吳侵軼,建安中使黃祖于此筑城鎮遏,因名黃城鎮。周大象元年,改鎮為南司州,并置黃陂縣。隋初改為鎮,后復為縣。

白少關,西至大關六十里,在州西二百四十里,北至光州界二十五里。

大活關,東北至光州二百八里,西至安州禮山關一百里,在縣北二百里。

大江水,在縣南一百二十九里。西南自江夏縣界流入,又東入黃岡縣界。

武湖,在縣南四十九里。黃祖閱武習戰之所。后宋謝晦舉兵叛,為檀道濟所破,敗走武湖戍,生執之,即此地也。

龍驤水,在縣南七十二里。相傳晉龍驤將軍王率舟師伐吳,屯軍于此。

石陽故城,在縣西二十三里。吳聞魏文帝崩,征江夏,圍石陽,不克而還,即此也。

安昌故城,在縣西南七十里。高齊筑,以捍陳寇。

麻城縣,中。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漢西陵縣地,梁于此置信安縣,隋開皇十八年改為麻城縣。

龜頭山,在縣東南八十里。舉水之所出也。春秋吳、楚戰于柏舉,即此地也。

陰山關,西至穆陵關一百里,在縣東北一百里,在州東北二百里,北至光州殷城縣二百里。

穆陵關,西至白沙關八十里,在縣西北一百里,在州北二百里,至光州一百四十九里。

蘄州,蘄春。上。開元戶二萬六千八百九。鄉五十一。元和戶一萬六千四百六十二。鄉五十一。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戰國并屬九江郡。在漢為蘄春縣也,屬江夏郡。三國時屬魏,魏使廬江謝奇為蘄春典農,屯皖,呂蒙襲擊破之。后于此復置蘄郡。晉孝武帝改曰蘄陽,以鄭太后諱故也。高齊于此立齊昌郡,后陷于陳,改為江州。

周平淮南,改為蘄州。

州境:東西三百三十九里。南北五百五十五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五百一十里。西北至東都一千七百里。東北至舒州三百七十里。東北至壽州逾大山九百七十里。東北至江州二百五十里。西北至黃州二百三十里。

貢、賦:開元貢:白細布。元和貢:白布一十一匹。

管縣四:蘄春,黃梅,蘄水,廣濟。

蘄春縣,上。郭下。本漢舊縣,屬江夏郡,因蘄水以為名也。晉改為蘄陽,隋開皇十八年復改蘄春縣。

蘄水,西南經縣三里。源出東北大浮山,一名蘄山。

翻車故城,在縣東南八十二里。九江王黥布背項籍歸漢,因筑此城,城近翻車水,因以為名。

黃梅縣,上。西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漢蘄春縣地,隋開皇九年置新祭縣,屬蘄州。仁壽元年改為黃梅縣,因縣北黃梅山為名??h城,晉驃騎將軍郭默所筑。

大江水,在縣南一百里。

太子γ,在江之岸。梁武帝初下建業,留丁貴嬪于此,生太子,因以為名。

九江故城,在縣西南七十里。漢九江王黥布所筑。

蘄水縣,上。東南至州七十二里。本漢蘄春縣地,宋文帝于此置浠水縣。北齊改為蘭溪鎮,武德四年改為縣。天寶六年,以名重,改為蘄水縣也。

廣濟縣,中。西至州五十里。本漢蘄春縣地,武德四年以此地沖要,置永寧縣,天寶元年以名重,改為廣濟縣。

江水,在縣南一百二十里。

積布山,在縣南一百里。南臨大江,壘石壁立,開如積布,故以為名,俗謂之積布磯。

岳州,巴陵,下。開元戶九千一百六十五。鄉二十一。元和戶一千五百三十五。

本巴丘地,古三苗國也,史記“三苗之國,左洞庭,右彭蠡”。春秋及戰國時屬楚。秦屬長沙郡。吳于此置巴陵縣,宋文帝又立為巴陵君,梁元帝改為巴州。

隋開皇九年改為岳州,大業三年為羅州。武德六年,復為岳州。

州境:東西三百九十一里,南北四百一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二百二十五里。西北至東都一千八百六十五里。西北至江陵府五百七十里。南至潭州五百五十里。西至灃州四百四十里。東北至鄂州五百五十里。北至復州沔陽縣五百五十里。

貢、賦:開元貢:綢布。賦:麻,,縑。元和貢:白練布七匹。

管縣五:巴陵,華容,湘陰,沅江,昌江。

巴陵縣,上。郭下。本漢下雋縣之巴丘地也。下雋屬長沙郡,故城在今蒲圻縣界。吳初巴丘置大屯戍,使魯肅守之,后改為巴陵縣,自晉以后遂因之。蜀志曰“西增白帝之兵,東益巴丘之戍”。又周瑜卒于巴丘,皆此地也。昔羿屠巴蛇于洞庭,其骨若陵,故曰巴陵。

君山,在縣西三十里青草湖中。昔秦始皇欲入湖觀衡山,遇風浪,至此山止泊,因號焉。又云湘君所游止,故名之也。

大江,在縣北五里。

巴陵城,對三江口。岷江為西江,灃江為中江,湘江為南江。

彭城洲,在縣東北九十四里。宋元嘉三年,荊州刺史謝晦反,臺遣到彥之進討,軍次彭城洲,彥之軍敗,退保隱磯,即此處也。

侯景浦,在縣東北十二里。本名三湘浦,景既克建業,自統兵西趣荊峽,先遣其將宋子仙、任約襲郢州。湘東王繹令王僧辯拒之,景軍大敗,燒營退走。天監中,寶志道人為符書云:“起自汝、蔡,訖于三湘?!焙罹肮鹩趹茵晁希鴶∮诎土耆嬷忠?。

洞庭湖,在縣西南一里五十步。周回二百六十里。湖口有一洲,名曹公洲。

巴丘湖,又名青草湖,在縣南七十九里。周回二百六十五里。俗云古云夢澤也,曹公征荊州,還于巴丘,遇疾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氵邕湖,一名翁湖,在縣南一十里,爾雅云:“河水決出還復入者為氵邕。,”

左傳定公四年“吳人敗楚于雍ㄛ,五戰入郢”,即此是也。

陶侃故城,在縣東北八里。

花容縣,中。東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漢孱陵縣地,吳分置南安縣。隋平陳,以縣屬岳州,開皇十八年改為華容縣。

方臺山,在縣南三十二里。出云母,往往有長四尺者,可以為屏風。掘時忌有聲音,則所得粗惡。

赤亭湖,在縣南八十里。侯景攻巴陵,遣將任約等入湖。湘東王使胡僧、陸法和夜以大艦遏湖口,因風縱火,鼓噪而前。賊窮聚湖中,俄然崩潰,即此也。

赤亭故城,在縣西南七十里。城據絕景原,三面臨水,極為阻隘。梁湘東王遣胡僧據城,以擒任約。

湘陰縣,中下。北至州三百三十里。本春秋時羅子國,秦為羅縣,今縣東北六十里故羅城是也。宋元徽二年,分益陽、羅、湘西三縣立湘陰縣。

玉笥山,在縣東北七十五里。屈原放逐,居此山下而作九歌焉。

湖水,南自長沙縣界流入,又北入青草湖。昔王延壽有異才,年二十而得惡夢,作夢賦。年二十一溺死于湘浦,即斯川也。湘水至清,雖深五六丈,了了見底。

汨水,東北自洪州建昌縣界流入,西經玉笥山,又西經羅國故城為屈潭,即屈原懷沙自沈之所,又西流入于湘水。

腕二妃冢,在縣北一百六十三里青草湖上。

屈原冢,在縣北七十一里。

沅江縣,中下。東北至州三百七十里。本漢益陽縣地,梁元帝分置重華縣,隋平陳改為安樂縣,開皇末又改為沅江縣。

關州,在縣燕南五十八里。建安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得蜀,使使求還荊州。

先主言須得涼州乃相與。權患之,遣呂蒙襲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此州蓋羽屯兵之處,故以為名。

沅江水,西北自龍陽縣界流入。與華容縣中分為界。

昌江縣,中下。西北至州六百五十里。后漢分長沙為漢昌縣,孫權改為吳昌縣。神龍三年,析湘陰于故吳昌城改置昌江縣。

汨水,在縣東北四十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德镇市| 长治市| 中方县| 郑州市| 永州市| 湘阴县| 莒南县| 兰溪市| 五家渠市| 湟源县| 贵港市| 乌什县| 福州市| 河西区| 麦盖提县| 唐山市| 东兴市| 兴仁县| 光山县| 岢岚县| 柳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班玛县| 木里| 张家港市| 平舆县| 澎湖县| 嘉禾县| 鱼台县| 个旧市| 沧源| 长岭县| 哈尔滨市| 子洲县| 尉氏县| 宝丰县| 浮梁县| 上高县| 镇宁| 平远县| 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