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及赫連勃勃都於統萬,上郡之地,又為赫連部落所居。後魏明帝神龜元年,東夏州刺史張邵於此置上郡,廢帝元年於郡內分置綏州。隋煬帝又改為上州,後又改為雕陰郡,以雕山在西南,故名。隋亂,陷賊。武德三年,百姓歸化,遂於延州豐林縣置綏州總管,貞觀二年討平梁師都,廢府,移州於今理。

州境:東西二百一十九里,南北三百一十八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里,東南至東都一千四百里,東至石州二百七十里,西至夏州三百六十里,西南至延州二百三十里,西北至銀州一百六十里,東北至太原五百九十里。

貢、賦:開元貢:蠟,賦:布,麻。

管縣五:龍泉,延福,綏德,城平,大斌。

龍泉縣,中下。郭下。本秦膚施縣地,二漢同。後魏於此置上縣,取郡為名。

隋開皇三年,上縣屬綏州。大業二年,改綏州為上州,又改為雕陰郡,上縣咸屬焉。皇朝因而不改。天寶元年,改為龍泉。

疏屬山,亦名雕陰山,即《山海經》云“貳昂之臣曰危,與貳昂殺{穴契}窳,帝乃梏之疏屬山”即此也。

無定河,一名奢延水,自銀州撫寧縣界流入。

州城,貞觀元年筑。實中,四面石崖,東面高八十尺,西面高一百四十尺,南面高四十尺,北面高一百二十尺,周回四里二百步。

上郡故城,在縣東南五十里。始皇使太子扶蘇監蒙恬於上郡,即此處也。

吳城,在縣西北四十里。初,赫連勃勃破劉裕子義真於長安,遂虜其人,筑此城以居之,號吳城。

延福縣,中下。西至州一百一十里。本秦膚施縣地,後魏置延陵縣,理延陵村。隋文帝改為延福。皇朝因之。

綏德縣,中下。北至州一百里。本秦上郡之地,二漢不改。魏省上郡。後魏文帝分上郡南界邱尼谷置綏德縣,隋不改。皇朝因之,武德二年移於吐延水北,即今理是也。

城平縣,中下。東北至州一百里。本秦膚施縣,二漢不改。後魏孝明帝於今縣理西三十里庫仁川置城中縣,隋改為城平縣,自庫仁川移於今理,屬上郡。皇朝因之。

大斌縣,中下。東至州一百一十里。本秦膚施縣之地,後魏孝明帝神龜元年,於今縣東五里置大斌縣,屬上郡,周、隋不改。武德七年,於今城平縣界魏平故城改置,因隋舊名。大斌者,取胡懷化,文武雜半之義。

銀州,銀川。下。開元戶六千一百二十。鄉十九。元和戶《禹貢》雍州之域。春秋時屬白翟地。秦并天下,始皇分三十六郡,屬上郡。

漢為西河郡┯陰縣之地。晉、十六國時為戎狄所居,苻秦建元元年,自驄馬城巡撫戎狄,其城即今州理城是也。周武帝保定二年,分置銀州,因谷為名,舊有人牧驄馬於此谷,虜語驄馬為乞銀。隋大業二年廢銀州,縣屬雕陰郡,隋末陷於寇賊。貞觀二年平梁師都,於此重置銀州。天寶元年為銀(州)〔川〕郡,乾元元年復為銀州。

州境:東西二百七十一里。南北三百二十八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六百里。東南至東都一千四百里。東至石州界黃河一百六十里。西至夏州一百八十里。東南至綏州一百六十里。東北至麟州三百里。

貢、賦:開元貢:女稽布。賦:麻,布,粟。

管縣四:儒林真鄉開光撫寧儒林縣,中。郭下。本漠┯陰縣地,以其在┯水之陰,故名。隋開皇三年於此置儒林縣,屬銀州。大業二年廢銀州,以縣屬雕陰郡。貞觀二年重置銀州,縣又屬焉。

無定河自夏州界流入。

真鄉縣,中下。西至州一百里。漢┯陰縣地,周武帝保定二年置今縣,屬銀州。皇朝因之。茹蘆水,源出縣理西北。

開光縣,中下。西南至州二百里。漢┯陰縣地,周武帝保定二年於今縣理置開光郡,宣帝大象二年廢郡,置開光縣,屬撫寧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銀州。皇朝因之。

撫寧縣,中下。北至州八十里。本漢┯陰縣地,後魏廢帝於縣東撫寧故城置撫寧縣,屬撫寧郡。隋開皇三年廢郡,以縣移於今理,屬銀州。皇朝因之。

無定河,在縣北二十里。

廢宥州,在鹽州東北三百里。在夏州西北三百里。開元二十六年置,寶應已後廢。事本末具新宥州。

新宥州,上。本在鹽州北三百里。初,調露元年於靈州南界置魯、麗、含、塞、依、契等六州,以處突厥降戶,時人謂之“六胡州”。長安四年并為匡、長二州。神龍三年復置蘭池都督府,在鹽州白池縣北八十里,仍分六州各為一縣以隸之。開元十一年,康待賓叛亂,克定後,遷其人於河南、江、淮諸州,二十六年還其馀黨,遂於此置宥州,以寬宥為名也。後為寧朔郡,領縣三:懷德,延恩,歸仁。天寶中,宥州寄理經略軍,寶應已後,因循遂廢,由是昆夷屢來寇擾,黨項靡依。元和八年冬,回鶻南過磧,取西城、柳谷路討吐蕃,西城防御使周懷義表至,朝廷大恐,以為回鶻聲言討吐蕃,意是為寇。唯中書侍郎平章事李吉甫以為回鶻入寇,且當斷絕和事,不應便來犯邊。今之多士,居平則橫生異議,深沮邊計,及聞邊警,又承虛聲以洶朝廷,冀因幾危,搖動時事。但當設備,不足為慮。因請自夏州至天德軍,復置廢館一十一所,以通急驛。又請夏州騎士五百人,營於經略故城,應援驛使,兼護黨項部落。上悉從之。又上言曰:“國家舊置六胡州在靈州界內,開元中廢六州置宥州,以領諸降戶。天寶末,宥州寄理於經略軍,蓋謂居中可以總統蕃部,北接天德,南據夏州。今經略軍遠礙,靈武道路乖越,又不置軍鎮,非舊制也。請置宥州,理經略軍。”至九年五月,詔復於經略軍城置宥州,仍為上州,於州郭下置延恩縣為上縣,改隸夏綏銀觀察使,取城神策行營兵馬使鄭杲下兵士并家九千人,以實經略軍。又置州之日,版筑之下,掘得釜二百五十四口,悉堪烹飪,識者以為暗合前賢之規模,亦足以彰玄化之所感也。其釜并散給諸營,以資軍用。又頃年每有回鶻消息,常須經太原取驛路至闕下,及奏報到,已失事宜。今自新宥州北至天德,置新館十一所,從天德取夏州乘傅奏事,四日馀便至京師。

州境:八到:東南取夏州路至上都一千三百里。東南至東都二千一百里。東南至夏州三百二十里。西南至廢宥州三百里。東至麟州六百里。西南至靈州六百五十里。

東北至中受降城五百六十里。南至鹽州六百里。

單于大都護府,今為振武節度使理所。

管府一,城一,州二:單于大都護府,東受降城,麟州,勝州。縣六〔東受降城,在朔州北三百五十里〕。本漢定襄郡之盛樂縣也,後魏都盛樂,亦謂此城。武德四年平突厥,於此置州,貞觀二十年改為州都督府,麟德元年,改為單于大都護府,垂拱二年改為鎮守使,圣歷元年改置安化都護,開元七年隸屬東受降城,八年復置單于大都護府。

府境:東西南北八到:西南取太原路至上都一千九百二十里。東南至東都一千七百里。東南至河界靜邊軍一百二十里。南至朔州三百五十里。西南至東受降城一百二十里。

北至黑砂磧口七百里。

管縣一:金河。

金河縣,中。郭下。天寶四年置。初,景龍二年,張仁愿於今東受降城置振武軍,天寶四年,節度使王忠嗣移於此城內,置縣曰金河,即後魏什翼犍所都盛樂之地。道武帝遷都平城,則今州所理是也。

麟州,新秦。下。天寶戶元和戶《禹貢》雍州之域。秦、漢為中郡。隋開皇二十年置榆林縣,改為勝州。

天寶元年,王忠嗣奏割勝州連谷、銀城兩縣置麟州。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四百六十里。東南至東都一千五百一十里。東至嵐州一百八十里。東至嵐州界黃河一百二十里。河上有合水關。東北至勝州四百里。

西南至銀州三百里。

貢、賦:管縣三:新秦,連谷,銀城。

新秦縣,中。郭下。初,漢武帝徙貧人於關中以西及朔方以南,謂之新秦,天寶元年置以為縣,取舊名也。

連谷縣,中下。南至州四十里。本漢┯陰縣地,屬西河郡,在今銀州儒林縣界。隋文帝於此置連谷縣,煬帝改為連谷戍,大業十三年廢戍。貞觀八年於廢戍置連谷縣,屬勝州,天寶元年割屬麟州。

連谷鎮,縣理城中,貞觀八年置。

銀城縣,中下。北至州四十里。本漢┯陰縣地,屬西河郡。漢末大亂,匈奴侵邊,中、西河之,其地遂空,訖於魏、晉,不立郡縣。後魏時置石城縣,廢帝改為銀城關。周武帝保定二年,移於廢石龜鎮城,即今縣理是也。貞觀因之,屬勝州,天寶元年屬麟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西县| 东宁县| 蒙城县| 南陵县| 府谷县| 黎城县| 抚顺县| 张家界市| 松桃| 长治市| 长治市| 三河市| 舟山市| 柳江县| 桂平市| 沾化县| 鞍山市| 乌鲁木齐市| 大名县| 勐海县| 大姚县| 乳源| 昭通市| 鄂州市| 门头沟区| 密山市| 历史| 凯里市| 南昌市| 读书| 潢川县| 偏关县| 化州市| 香港| 永平县| 区。| 沈阳市| 云梦县| 北海市| 内乡县|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