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道四澤潞節度使潞州,上黨。大都督府。開元戶六元四千二百七十六。鄉一百三十三。元和戶一萬七千八百。鄉一百二十。今為澤潞節度使理所。
管州五:潞州,澤州,邢州,州,慈州。慈、邢、本河北道,今屬澤潞節度使管內。縣三十七。都管戶二萬六千二百四十三。
《禹貢》冀州之域。殷時為黎國。春秋時屬晉,又兼有潞子之國。潞子嬰兒,為晉所滅。戰國時屬韓,別為都,以其遠韓近趙,至趙孝成王時,馮亭以上黨降趙,復為趙地。秦為上黨郡地。後漢末,董卓作亂,移理壺關城,即今州理是也。
周武帝建德七年,於襄垣縣置潞州,上黨郡屬焉。隋開皇十年罷郡,自襄垣縣復移潞州於壺關,即今州是也。州得名,因潞子之國。武德元年,又於襄垣縣置韓州,貞觀十七年廢。開元十七年,以玄宗歷試嘗在此州,置大都督府。
州境:東西二百九十三里。南北三百三十六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三百三十里。南至東都四百七十里。北至儀州三百一十里。東北至州四百五十里。東取穴陘嶺路至相州三百五十里。西至晉州三百九十里。東南至澤州一百八十七里。西北至沁州二百一十里。
貢、賦:開元貢:人參,墨。賦:麻,布。
管縣十:上黨,長子,屯留,潞城,壺關,黎城,銅,鄉,襄垣,涉。
上黨縣,望。郭下。開元戶一萬一千三百八十三。鄉二十二。本漢壺關縣也,隋開皇中分壺關置上黨縣,屬潞州。《釋名》曰:“黨,所也,在于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黨?!?
雞鳴山,一曰火山,在縣東南七十六里。
濁漳水,在縣西南二十二里。
州城,漢壺關縣也。《上黨記》曰:“曹公之圍壺關,起土山於城西北角,穿地道於城西,內筑界城以遮之?!?
五龍祠,在縣東南二十里五龍山上。慕容永所立,以祭五方神。
馮亭墓,在縣西五里。
長子縣,緊。東北至州五十二里。開元戶二萬二百六十六。鄉三十三。漢舊縣,本春秋時地名,《左傳》曰“晉人執衛行人石買於長子”,是也。慕容永僭號於此,稱西燕,為慕容垂所滅。隋開皇九年,移寄氏縣理此,屬潞州,十八年改寄氏為長子縣。
發鳩山,在縣西南六十五里。濁漳水出焉。
羊頭山,在縣東五十六里。後漢安帝時,羌寇河東,以任尚為御史,擊破於羊頭山,謂此也。
神農城,《後魏風土記》曰:“神農城在羊頭山上,山下有神農泉,即神農得嘉之所。”
武訖嶺,在縣西四十五里。《風土記》曰:“秦、趙戰於長平,趙軍敗退,秦將白起逐至此,名曰武訖嶺?!?
(屯)留縣,上。東南至州六十四里。開元戶八千一百六十六。鄉十七。本晉邑,《春秋》曰“晉人執衛行人孫蒯于純留”,是也。漢以為縣,屬上黨郡。
高齊省,隋開皇中重置,屬潞州。
絳水出縣西南方山,去縣八十四里。
潞城縣,上。南至州四十里。開元戶七千四百六十四。鄉十六。本漢潞縣,屬上黨郡,即春秋時赤狄潞子嬰兒國也,晉滅之。後魏太武帝改潞縣為刈陵縣,屬襄垣郡。隋開皇十六年,於此置潞城縣,屬潞州。
黃阜山,在縣西北二十五里。劉聰將綦毋劌敗晉將崔恕於黃阜。
漳水,一名潞水,在縣北。闞る曰:“潞水在縣北,為冀州浸,即漳水也。”
按王猛與慕容評相御於潞川,評鬻水與軍人絹匹水二石,則此無他大川可以為浸,所有唯漳水耳,故土俗尚謂濁漳為潞水也。
武王塢,在縣西北四十里。塢東有後魏天柱大將軍爾朱榮碑,文曰:“建義元年,東討逆賊,鎮豎葛榮,軍次上黨。武王祠東有二狡兔從賊方而來,天柱彎弓祝之曰:‘中則擒葛榮,不中則否?!瘧叶?,遂擒榮?!?
壺關縣,上。西北至州三十里。本漢縣也,屬上黨郡。山形似壺,於此置關,故名壺關。隋開皇十六年,分壺關置上黨縣,大業二年省壺關并入上黨,武德四年重置。
羊腸坂,在縣東南一百六里。沾水出焉。
漢壺關三老令狐茂墓,在縣東九里。上書明戾太子冤者。
曹公壘,在縣東南一百二里。曹公攻高所筑。
黎城縣,中。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古黎國、《春秋》曰“晉荀林父滅潞,立黎侯而還”,今縣東十八里黎侯城是也。漢為潞縣之地,後魏太武改潞縣為刈陵縣,隋開皇十八年改刈陵為黎城縣。武德初屬韓州,貞觀十七年廢韓州,屬潞州。
古壺關,在縣東二十五里。《春秋》齊國夏伐晉,取八邑,有盂口,盂口即壺口也,聲相近,故有二名。
清漳水,在縣東北五十里。
濁漳水,在縣西北五十六里。
馮奉世墓及馮昭儀墓,在縣東二里。
銅縣,上。東至州一百五十里。本晉大夫羊舌赤邑,時號赤曰“銅伯華”。
漢以為縣,屬上黨郡。隋開皇十六年改屬沁州,大業二年省沁州復屬潞州。武德六年屬韓州,貞觀十七年廢韓州復隸潞州。
石梯山,在縣西三十里。
閼與城,在縣西北二十里?!妒酚洝吩唬骸扒卣严逋豕ペw閼與,趙奢曰:‘其道遠險狹,譬猶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炱魄剀姡忾懪c之圍。”
晉銅宮,在縣東十五里。子產曰:“今銅之宮數里?!?
斷梁城,在縣東北三十里。下臨深壑,東西北三面阻氵,廣袤二里,俗謂之斷梁城。
叔向墓,在縣東十八里。
鄉縣,中。東至州一百七十里。本漢涅氏地,屬上黨郡。晉始為武鄉縣,屬樂平郡。石氏分上黨置武鄉郡,縣屬焉。隋開皇初廢郡,縣屬潞州。晉縣原有“武”字,後草創失其舊名。
禿頂山,在縣西北九十三里。
石臼嶺,在縣北六十五里。
護甲水,在縣西北八十里。
襄垣縣,上。南至州九十三里。本漢舊縣,屬上黨郡,趙襄子所筑,因以為名。後魏孝莊帝改屬襄垣郡。後周建德六年,於襄垣城置韓州,縣屬焉。貞觀十七年廢州,縣屬潞州。
鹿臺山,在縣南二十里。
涅水,在縣西北六十里。
濁漳水,在縣南二十一里。
〔天〕井(谷)關,在縣東南四十里。置在天井谷內,深邃似井,因以為名。
魏武初遷鄴,於此置關,周建德六年廢。
涉縣,上。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漢舊縣,屬魏郡,因涉河水為名。晉屬廣平郡,後省。隋開皇十年,於故涉城重置涉縣,屬慈州,十六年改屬韓州。貞觀十七年廢韓州,縣屬潞州。
清漳水,一名涉河,在縣南一里。
澤州,高平。上。開元戶二萬二千二百三十五。鄉五十九。元和戶三千五百二十七。鄉五十?!队碡暋芳街葜颉4呵飼r屬晉,戰國時屬韓、魏,後屬趙,秦使白起破趙於長平,即今州北高平縣西北二十一里長平故城是也。秦并天下,今州即上黨郡地。漢為上黨郡高都縣之地也。後魏道武帝置建興郡,孝莊帝改置建州,周改建州為澤州,蓋取澤為名也?!猖魹跖路?。〕州境:東西二百九十里。南北一百五十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一千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東都二百八十里。北至潞州一百四十九里。北至太原府大路六百一十里。西至絳州四百四十里。東逾山至衛州四百一十里。
貢、賦:開元貢:白石英五十斤,人參。賦:麻,布。元和貢:白石英,野雞九十只。
管縣六:晉城,高平,陵川,沁水,陽城,端氏。
晉城縣,上。郭下。本漢高都縣,屬上黨郡。隋開皇三年改屬澤州,十八年改為丹川縣,因縣東丹水為名。貞觀三年,改置晉城縣。
太行山,在縣南四十里?!队碡暋吩唬骸疤?、恒山,至于碣石?!弊⒃唬骸岸竭B延,東北接碣石?!?
丹水,在縣北十二里司馬山。俗傳秦坑趙眾,流血丹川,故名丹水,斯為不經也。
天井故關,一名太行關,在縣南四十五里太行山上。
高平縣,上。南至州八十里。本漢泫氏縣,屬上黨郡,在泫水之上,故以為名。後魏改為玄氏,屬建興郡。高齊文宣帝省玄氏縣,自長平高城移高平縣理之,仍改高平縣,屬高都郡。隋開皇三年,改屬澤州。
頭顱山,一名白起臺,在縣西五里。秦坑趙眾,收頭顱筑此臺。
米山,在縣東十里。趙將廉頗,積糧此山,因名。
涇水,在縣西北三十六里。
長平故城,在縣西二十一里。白起破趙四十萬眾於此,盡殺之。
長平關,在縣北五十一里。
陵川縣,中。西至州一百四十里。本漢泫氏縣地,隋開皇十六年於此置陵川縣,因川為名,屬澤州。
太行山,在縣西南百里。
沁水縣,中。東南至州二百里。本漢端氏縣地,後魏孝莊帝,於此置泰寧郡及東永安縣,高齊省郡而縣存。隋開皇十八年,改為沁水縣。
沁水,在縣東北五十二里。
古王離城,在縣東北五十里。秦時王離擊趙所筑,四面絕險。
陽城縣,中。東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漢澤縣,屬河東郡,因澤為名也。
隋改屬澤州。
天寶元年,改為陽城縣。
析城,在縣西南七十五里。
澤,在縣西北十二里?!赌印吩唬骸八礉O於澤。”
端氏縣,中。南至州一百里。本漢舊縣也,《史記》曰:“趙成侯十六年,與韓、魏分晉,封晉君於端氏。肅侯元年,奪晉君端氏,徙處屯留?!睗h以為縣,屬河東郡。晉屬平陽郡。後魏屬安平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澤州。
石門山,在縣西南四十一里。
沁水,在縣南一里。
邢州,鉅鹿。上。開元戶五萬八千八百二十。鄉一百二十。元和戶三千六百九十三。鄉三十三。
《禹貢》冀州之域。亦古邢侯之國,邢侯為紂三公,以忠諫被誅。周成王封周公旦子為邢侯,後為狄所滅,齊桓公遷邢於夷儀。按故邢國,今州城內西南隅小城是也。夷儀,今龍岡縣界夷儀城是也。春秋時屬晉,後三家分晉屬趙。秦兼天下,於此置信都縣,屬鉅鹿郡,項羽改曰襄國,蓋以趙襄子謚名也。趙歇為趙王,張耳為常山王,并理信都襄國,今州理龍岡城是也。前趙嘉平元年,石勒屯兵許昌,張賓說勒曰:“觀王彌有王青州之心,遲回未發者,懼明公踵其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