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6章

  • 元和郡縣圖志
  • 李吉甫
  • 4414字
  • 2015-12-26 19:28:12

《禹貢》梁州之域。戰國時為秦地,秦并天下為隴西郡地。漢高帝分隴西郡置廣漢郡,武帝分廣漢、隴西郡置武都郡,領縣九。其屬有故道河池二縣,今州即二縣之地也。三國時屬魏,明帝太和三年,其地沒蜀,魏平蜀後復為雍州之地。

其地本氐、羌所居,後漢獻帝建安中有楊騰者,為部落大帥。騰子駒,勇健多計略,始徙居仇池。至宋武帝封楊盛為武都王,其子玄及難當亦相繼為王。文帝元嘉十八年,難當傾國南寇,規有蜀土。後魏太平真君二年,招定仇池,其年於此城立鎮。太和元年置固道郡,孝昌中以固道郡置南岐州,廢帝三年改南岐州為鳳州,因州境有山為名。按成州同谷縣本是鳳州西界,縣南有鳳凰山,因為州名。隋大業三年改為河池郡,武德元年復為鳳州。

州境:東西四百八十里。南北三百七十六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六百里。東北至東都一千四百六十里。西南至興州三百三十里。東北至鳳翔府二百八十里。東至興元府三百八十里。北至隴州四百二十里。

貢、賦:開元貢:蠟一百斤。賦:布,麻。元和貢:蜜,土布。

管縣三:梁泉,兩當,河池。

梁泉縣,中下。郭下。開元戶一千八百一十八。鄉一十二。本漢故道縣地,後魏太和元年於此置梁泉縣,取縣西梁泉為名,屬固道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鳳州。皇朝因之。武德元年析置黃花縣,寶應元年省。

三松山,在縣南五里。

故道水,出陳倉縣之大散嶺,西南流入故道川。今州理,即故道川也。

回車戍,在縣西北六十里。梁太清五年,西魏遣雍州刺史達奚武為大都督及行臺楊寬率眾七萬,由陳倉路取回車戍入斜谷關,出白馬道,謂此也。

兩當縣,中下。東至州五十里。開元戶一千六十六。鄉五。本漢故道縣地,屬武都郡。漢高帝引兵從故道出襲雍,謂此也。永嘉之後,地沒氐、羌,縣名絕矣。後魏變文為“固”,於此置固道郡,領兩當、廣鄉二縣,因縣界兩當水為名。

或云:縣西界有兩山相當,因取為名。隋開皇罷郡,縣屬鳳州。皇朝因之。

山,在縣西二十里。

尚婆水,今名石磐水。水多磐石,因以為名。俗語音訛,故云尚婆。川中有鳥群飛,二月從北向南,八月從南還北,音如簫管,俗云伎鳥。春來則種禾,秋去則種麥,人常以為農候。

河池縣。中下。東至州一百七十里。開元戶九百六十五。鄉五。本漢舊縣,屬武都郡。河池,一名仇池。按仇池山本名仇維山,上有池,似覆壺,有瀑布,其縣因山為名。山在成州界,去縣稍遠,今縣所處,謂之河池川,故取以為名。

永嘉之後,沒於氐、羌,縣名絕矣。後魏於此置廣化郡廣化縣,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鳳州,仁壽元年改為河池縣,復漢舊名。皇朝因之。

故道水,經縣城西,去城三十步。

河池戍,在縣城中。

髑髏堆,在縣東北四十三里。後魏討仇池於此,大破其軍,筑為京觀,俗號其地為髑髏堆。

興州,順政。上。開元戶二千四十五。鄉八。元和戶九百五十四。鄉九。

《禹貢》梁州之域。戰國時為白馬氐之東境。秦并天下,屬蜀郡。漢武帝元鼎六年,以白馬氐置武都郡,今州即漢武都郡之沮縣也。晉永嘉末,氐人楊茂搜自號氐王,據武都。自後郡縣荒廢,而茂搜子孫承嗣為氐王。其後楊難當又據下辨,自稱大秦王。難當弟伯宜為茹蘆王。伯宜孫鼠分王武興。按武興,即今州理是也。楊鼠既王武興,又得武都、河池二縣之地。鼠子集始稱藩於魏,後謀叛魏,魏遂廢武興為藩鎮。其年,改鎮為東益州。廢帝二年,改東益州為興州,因武興郡為名。隋大業二年,罷州為順政郡,武德元年復置興州。按州城,即古武興城也。初,蜀以其處當沖要,遣蔣舒為武興督守之。及鍾會伐蜀,舒遂降魏,即其處也。城雖在平地,甚牢實,周回五百許步,唯開西北一門,外有壘,三面周匝。

州境:東西二百八十六里。南北一百九十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九百五十里。東北至東都一千八百一十里。北至鳳州三百五十里。東南至興元府二百五十里。西至武州三百五十里。南沿流至興元府三泉縣一百五十里。

貢、賦:開元貢:蠟六十斤,朱砂。賦:布,麻。

管縣三:順政,長舉,鳴水。

順政縣,中下。郭下。開元戶一千一百八十八。鄉四。本漢沮縣地,後魏廢帝分置漢曲縣,屬順政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以漢曲縣屬興州,十八年改為順政縣。皇朝因之。

武興山,在縣北百里。多漆及黃蘗。

嘉陵水,經縣南,去縣百步。

沮水,出縣東北八十二里。以其初出沮洳然,故名為沮水。

興城關,在縣南五里。

太城戍,在縣東南四十九里。

楊君神祠,在縣西南二里嘉陵水南。山上即楊難當神也,土地祠之。

長舉縣,中下。南至州一百里。開元戶四百三十。鄉二。本漢沮縣地,後魏於此分置長舉縣,屬頭郡。周武帝廢頭郡,縣改屬落叢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興州。皇朝因之。

接溪山,在縣西北五十三里。出朱砂,百姓采之。

青泥嶺,在縣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東,即今通路也。懸崖萬仞,山多雨,行者屢逢泥淖,故號青泥嶺。

嘉陵水,去縣南十里。

頭故城,在縣南三里。因水盤屈為名也。

鳴水縣,中下。東至州一百一十里。開元戶四百二十七。鄉二。本漢沮縣地也,後魏宣武帝於此置落叢郡,因落叢山為名。又置鳴水縣,因谷為名。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興州。皇朝因之。

廚山,在縣南三里。極崇峻幽深,多木蜜,百姓資其利。

落叢山,縣西北十里。出鐵。

成州,同谷。下。開元戶四千九百五。

《禹貢》梁州之域。古西戎地也,後為白馬氐國。西南夷自冉龍以來什數,白馬最大。有山曰仇池,地方百頃,其地險固,白馬氐據焉。秦逐西羌,置隴西郡。秦末,氐、羌又侵據之。元鼎六年平西南夷,置武都郡,今州界二郡之地。

晉宋氐帥楊定、楊難當竊據仇池,自稱大秦王,宋遣將軍裴方明討平之。後魏於此置仇池鎮,理百頃岑上,後又改為郡。梁改為秦州,齊廢帝改為成州。隋大業三年,改成州為漢陽郡。武德元年,復為成州。本屬隴右道,貞元五年節度使嚴震奏割屬山南道。今於同谷縣西界泥公山上權置行成州。

州境:東西三百九十三里。南北三百九十四里。

八到:東至上都一千里。東至東都一千八百六十里。南至武州三百八十里。

東至鳳州四百五十里。東南取良恭縣路至宕州五百四十里。東北至秦州一百八十里。

貢、賦:開元貢:蠟燭,鹿茸,防葵,狼毒。賦:布,麻。

管縣三:上祿,同谷,長道。

上祿縣,中。郭下。本漢舊縣,屬武都郡。後魏改為階陵縣,周武帝改為倉泉縣。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成州,大業三年改為上祿縣。

仇池山,在縣南八十里。壁立百仞,有自然樓櫓敵,分置均調,有如人功。

上有數萬人家,一人守道,萬夫莫向。其地良沃,有土可以煮鹽,楊氏故累世據焉。

雞頭山,在縣東北二十里。後漢將來歙從山道襲得略陽,隗囂出其不意,使將王孟將兵塞雞頭道,即此也。

州城,即楊難當所筑也。

同谷縣,中下。西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漢下辨道地,屬武都郡。故氐白馬王國。後魏宣武帝於此置廣業郡并白石縣,恭帝改白石為同谷縣。隋開皇三年罷郡,以縣屬康州,大業初屬鳳州,貞觀元年屬成州。

仙掌山,在縣南五里。

下辨水,一名甘泉,縣東北七十里。

長道縣,下。南至州五十里。本漢上祿縣地,後魏之天水郡也,廢帝改為長道郡,又立漢陽縣屬焉。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成州。十八年改漢陽縣為長道縣。

祁山,在縣東十里。蜀後主建興六年,諸葛亮率軍攻祁山,即此是也。漢水經其南,有諸葛亮壘,壘之左右猶有豐草,蓋亮之所植也。

西漢水,東北自秦州上封縣界流入。

鹽井,在縣東三十里。水與岸齊,鹽極甘美,食之破氣。

鹽官故城,在縣東三十里,在れ冢西四十里。相承營煮,味與海鹽同。

ガ公營,在縣西南三里。武德元年,行軍元帥ガ國公竇軌討薛馀黨,營軍於此是也。

文州,陰平。下。貞觀中屬隴右道。開元戶一千七百六十九。鄉九。元和戶二百一十八。

《禹貢》梁州之域。戰國時,氐、羌據焉。漢開西南夷,置陰平道,凡邑有蠻夷曰道。以統兵眾,屬廣漢郡。永平之後,羌虜數反,遂置為郡。後入於蜀,屬雍州。晉永嘉末,太守王鑒以郡降李雄,自後氐、羌據之,不為正朔所頒,故江右諸志并不錄也。至後魏平蜀,始於此置文州,理陰平郡。隋大業二年罷州,縣屬武都。隋末又陷寇賊,至武德元年隴、蜀平,復為文州。大歷十四年,西戎犯邊,刺史拔城南走。建中三年,以舊城在平地,窄小難守,遂移於故城東四里高原上,即今州理是也。

州境:東西一百八十里。南北二百四十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一千四百五十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三百一十里。東取山路至龍州三百六十里。東南至利州四百九十里。西南至扶州一百六十里。北至武州二百五十里。

貢、賦:開元貢;麝香,蠟燭。賦:布,麻。

管縣二:曲水,長松。

曲水縣,中下。郭下。本漢之陰平道也,屬廣漢郡。晉為陰平縣,屬陰平郡。

永嘉末,地陷李雄,縣遂廢。後魏平蜀,置曲水縣,屬陰平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文州。皇朝因之。

太白山,在縣南二百五十三里。其山巖谷高深,常多霜雪,春夏不消,俗因名焉。

太白泉,一名羌水,經縣北,去縣一里。

鄧艾故城,在縣東七里。魏景元四年,鄧艾伐蜀,上言:“今敵既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斜徑,經漢德陽亭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馀里,奇兵沖其腹心,破之必矣。”遂自陰平道伐蜀,蓋此時所筑城也。

姜維故城,在縣東七里。後主令維於此筑城,與鄧艾相守。

長松縣,中下。西南至州七十里。開元戶四百九十四。鄉三。後魏之建昌縣也,屬(盧)〔蘆〕北郡。隋開皇十八年改為長松縣,屬文州,大業三年罷州,縣屬武都郡。武德元年,復改屬文州。

天魏山,在縣北三十一里。

蘆北故城,在縣東五十二里。因葭蘆鎮為名也。

扶州,同昌。下。貞觀中屬隴右道。開元戶二千一百九十五。鄉十四。

《禹貢》梁州之域。古西戎之地,自秦、漢迄魏、晉屬蕃夷,無所建置。後魏討定陰平鄧至羌,立為寧州,分置昌寧、帖夷等郡,後改為鄧州,因鄧至羌為名也。隋開皇七年改為扶州,大業三年改為同昌郡。武德元年,重置扶州。

州境:東西三百九十里。南北四百十九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一千六百里。東北至東都二千四百六十里。東南至龍州六百里。北至宕州四百里。東北至文州一百六十里。西南至松州驛路三百三十里。

西北至故芳州驛路三百三十里。

貢、賦:開元貢:麝香,當歸,芎。賦:布,麻。

管縣四:同昌,帖夷,鉗川,尚安。

同昌縣,中下。郭下。開元戶六百一十九。鄉四。本後魏之舊縣也,廢帝前元年置,屬昌寧郡。隋開皇初改屬鄧州,後屬扶州。皇朝因之。

鄧至山,在縣東二十五里。

白水,經縣西,去縣百步。

鄧至故城,在縣南三里。

帖夷縣,中下。西至州一百里。開元戶五百六十六。鄉四。本後魏廢帝元年置,屬帖夷郡。隋開皇三年屬鄧州,七年改屬扶州。皇朝因之。

白水,經縣南,去縣百步。

安昌故城,在縣東北三十二里。後魏廢帝遣寧同、宇文昶平陰平、鄧至二蕃,立寧州,修筑故城。

鉗川縣,中下。東至州一百三十里。開元戶四百一十八。鄉三。後魏廢帝二年置,因山為名。屬尚安郡。隋開皇三年屬鄧州,七年改屬扶州。皇朝因之。

羅夷山,在縣東南五十八里。

白水,經縣南,去縣二十八里。

鉗川神祠,去縣西北十里。水、旱人祈請焉。

尚安縣,中下。東南至州一百十里。開元戶四百一十九。鄉三。後魏恭帝後三年置,屬武進郡。隋開皇三年屬鄧州,七年改屬扶州。皇朝因之。

素嶺山,在縣西北一百六十八里。

黑水,源出素嶺山,經縣西北三十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宿松县| 清丰县| 永济市| 杭锦旗| 九江县| 清远市| 舒城县| 松原市| 新闻| 板桥市| 马龙县| 陇川县| 老河口市| 古田县| 灵寿县| 西乡县| 定州市| 华宁县| 卓资县| 遂宁市| 中阳县| 铜川市| 合肥市| 邢台市| 铜陵市| 太康县| 河北省| 泰安市| 祁连县| 兴城市| 壤塘县| 社会| 海丰县| 鲜城| 辽中县| 莆田市| 墨脱县| 徐水县| 馆陶县| 邯郸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