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城,在縣東南二十二里?!稌x陽春秋》曰:“永嘉元年,洛陽步廣里地陷,有二鵝,色典蒼者飛沖天,白者不能飛。蒼雜色,故夷之象,劉曜以為己瑞,筑此城以應之?!?
閻沒墓,在縣西南三里。《左傳》曰:“梗陽人有獄,魏戊不能斷,以獄上。
其大宗賂以女樂,魏子將受之。魏戊謂閻沒必諫,許諾退朝,待於庭。饋入,召之。比置,三嘆,魏子問之,對曰:‘或賜小人酒,不夕食,饋始至,恐不足?!兄茫跃淘唬骸M將軍食之而有不足。及饋之畢,愿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饜而已?!鹤愚o梗陽人。”
壽陽縣,畿。西南至府一百五十里。開元戶五千一百六十七。鄉十。元和戶本漢榆次縣地,西晉於此置受陽壽,屬樂平郡,永嘉後省。晉末山戎內侵,後魏太武帝遷戎外出,徙受陽之戶於太陵城南,置受陽縣,屬太原郡。受陽縣,即今文水縣是也,隋開皇十年改受陽為文水縣,又於受陽故城別置受陽縣,屬并州,即今縣是也。大業三年,罷州為太原郡,縣仍屬焉。武德三年置受州,縣改屬焉。
貞觀八年廢受州,縣屬并州,十一年更名壽陽。
方山,在縣北四十里。
洞過水,東自樂平縣界流入,在縣南五十里,又西南入榆次縣界。
馬首故城,在縣東南十五里?!蹲髠鳌吩弧皶x分祁氏之田為七縣,韓固為馬首大夫”,即其地也。
神武故城,後魏神武郡也,在縣北三十里。周廢。
太谷縣,畿。西北至府七十五里。開元戶一萬五百九十。鄉二十。元和戶本漢陽邑縣地,屬太原郡,今縣東十五里陽邑故城是也。後漢明帝以馮魴為陽邑侯。
後魏太武帝省,景明二年復置陽邑縣,屬太原郡,即今縣是也。高齊及周同。隋開皇三年罷郡,屬并州,十八年改陽邑為太谷縣,因縣西太谷為名。大業三年,罷州為太原郡,縣仍屬焉。武德三年,分并州之太谷、祁二縣於此置太州,六年省太州,復以太谷、祁縣屬并州。
白璧嶺,在縣北七十五里。
蔣谷水,今名象谷水,源出縣東南象谷,經縣北四里,北入清源縣界。
陽邑故城,在縣東南十五里。
咸陽故城,在縣西南十里。秦伐趙筑之,以咸陽兵戍之,因名。
蘿蘼亭,俗名落漠城,在縣西北十九里。
祁縣,畿。北至府一百里。開元戶一萬五千七百八十二。鄉三十。元和戶本漢舊縣,即春秋時晉大夫祁奚之邑也,《左傳》曰:“晉殺祁盈,遂滅祁氏,分為七縣,以賈辛為祁大夫?!弊⒃弧疤羁h也。按漢祁縣在東南五里故祁城是也,後漢迄後魏并不改。高齊天保七年省,隋開皇十年重置,屬并州。武德二年改屬太州,六年省太州,還屬并州。
幘山,在縣東南六十里。
胡甲水,一名太谷水,東南自潞州武鄉縣界流入,又南入汾州平遙縣界。
故祁城,漢祁縣城也,在縣東南五里。晉大夫賈辛邑?!端涀ⅰ吩唬骸百Z辛以貌丑,妻不為言,與之如皋射雉,中之妻乃笑。”按《左傳》魏獻子謂賈辛曰:“昔賈大夫惡,取妻而美,三年不言,御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
注曰:“賈國之大夫。”以此而言,則辛非射雉者,酈道元所引為謬。
趙襄子城,在縣西六里。
州故城,後魏州城也,在縣西二十里。孝武帝永熙中寄理并州界,謂此也。
祁奚墓,在縣東南七里。
後漢溫序墓,在縣西北十四里。序本祁人,死葬洛陽,其子夢序云:“久客思故鄉?!蹦朔丛嵫?。
後漢周黨墓,在縣東南十四里。黨,廣武人,世祖引見,伏而不謁。
高齊唐邕墓,在縣東南七十里。碑云“齊尚書令晉昌王。”
文水縣,畿。東北至府百一十里。開元戶一萬二千六百六。鄉二十三。元和戶本漢大陵縣地,屬太原郡,今縣東北十三里大陵故城是也。後魏省,仍於今理置受陽縣,屬太原郡。隋開皇十年,改受陽縣為文水縣,因縣西文谷水為名。
皇朝因之。天授元年改為武興縣,神龍元年復為文水縣。城甚寬大,約三十里,百姓於城中種水田。
汾水,東北自清源縣界流入,經縣東十五里,又西南入汾州隰城縣界。
文水,西北自交城縣界流入,經縣西,又南入隰城縣界。
大陵城,漢大陵縣也,在縣東北十里?!妒酚洝吩唬w武靈王游大陵,夢處女鼓琴而歌。異日,數言所夢,想見其狀。吳廣聞之,因進孟姚焉。
平陶城,漢平陶縣城也,在縣西南二十五里,屬太原郡。後魏改為平遙縣,後西胡內侵,遷居京陵塞,在今汾州界。
大于城,在縣西南十一里。本劉元海筑,令兄延年鎮之,胡語長兄為大于,因以為名。
交城縣,畿。東北至府八十里。開元戶五千四百十三。鄉十二。元和戶本漢晉陽縣地,開皇十六年分晉陽縣置交城縣,取迸交城為名,屬并州。皇朝因之。
天授二年,長史王及善自山北故交城縣移就波村置。
少陽山,在縣西南九十五里。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銀。高二百丈,周回二十里。
羊腸山,在縣東南五十三里。石磴縈委若羊腸,後魏於此立倉,今嶺上有故石墟,俗云太武帝避暑之所?!兜乩碇尽飞宵h,壺關亦有羊腸陂,在今潞州界,不謂此也。
狐突山,在縣西南五十里。出鐵钅。
汾水,西北自嵐州靜樂縣界流入。
文谷水,出縣西南文谷?!端洝吩晃乃龃罅昕h西山文谷。按大陵縣,在今文水縣北十三里大陵故城是也。文水發源此城西北,東南流入文水縣界,行八十里。
廣陽縣,畿。西南至府三百六十里。開元戶二千六百七十三。鄉五。元和戶本漢上艾縣地,屬太原郡。後漢屬常山國,晉屬樂平郡,後魏改石艾縣,屬樂平郡不改。隋開皇三年罷郡,改屬遼州。大業三年,省遼州後屬并州。武德三年,又屬遼州。遼州,今太原府樂平縣理是也。六年,改屬受州,貞觀八年廢受州後屬并州。天寶元年改為廣陽縣,因縣西南八十里廣陽故城為名也。
浮山,在縣東南三十五里。
澤發水,一名阜漿水,亦名妒女泉,源出縣東北董卓壘東。今其泉初出,大如車輪,水色青碧。泉傍有祠,土人祀之,婦人ㄚ服靚妝,必興雷電,故曰妒女。
故老傳此泉中有神似鱉,晝伏夜游。神出,水隨神而涌。其水東北流入井陘縣界。
廢受州城,在縣西北三十里。舊名塞魚城,武德八年因故跡筑,移受州理此,貞觀八年廢。
井陘故關,在縣東北八十里?!妒酚洝吩唬骸皾h二年,韓信與張耳欲東下井陘擊趙王,成安君陳馀聚兵井陘口二十萬,廣武君李左車說成安君曰:‘井陘道狹,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假臣奇兵三萬,從道絕其輜重,不至十日,兩將之頭,可致戲下?!扁挪粡?,故敗。今按井陘亦名土門。
盤石故關,在縣東北七十里。
葦澤故關,在縣東北八十里。
董卓壘,在縣東北八十里。《水經注》曰:“澤發水出董卓壘東。”
妒女祠,在縣東北九十里,澤發水源。
陽曲縣,畿。南至府七十里。開元戶八千一百二十二。鄉十六。元和戶。本漢舊縣也,屬太原郡。黃河千里一曲,曲當其陽,故曰陽曲。按此前陽曲縣,今忻州定襄縣是也,後漢末移於太原縣北四十五里陽曲故城是也。後魏又移於今縣南四里陽直故城。隋開皇三年改為陽直縣,十年又移於今縣東北四十里汾陽故縣,十六年改陽直縣為汾陽縣,因漢舊名也。煬帝又改為陽直縣,移理木井城,即今縣理是也。武德三年,又於今縣西十五里分置汾陽縣,屬并州。七年省陽直縣,改汾陽為陽曲縣,因漢舊縣也。
方山,在縣東六十里。
汾水,西自交城縣流入,經縣西南,去縣三十里,又東南入太原縣界。
縣城,故木井城也,東魏孝靜帝筑。城中有井,以木為,因名之。
狼孟故城,在縣東北三十六里。《史記》曰“始皇十五年,大興兵,至太原,取狼孟”,是也。漢以為縣,屬太原郡,晉末省。按城左右狹澗幽深,南面大壑,俗謂之狼馬澗。舊斷澗為城,今馀壁猶存。
故盂城,漢盂縣也,本春秋時晉大夫祁氏邑,在縣東北八十里。《左傳》曰:“晉殺祁盈,遂滅祁氏,分為七縣,以盂景為孟大夫。”漢以為縣。
石嶺鎮,在縣東北七十里。
盂縣,畿。西南至府二百二十里。開元戶五千二百七十六。鄉十。本漢舊縣,屬太原郡,後漢及晉不改。按此前盂縣,在今縣西南陽曲縣東北八十里,故盂縣城是也。後魏省,地屬石艾縣。隋開皇十六年分石艾縣置原仇縣,屬遼州,因原仇故城為名,即今縣是也。大業二年,改原仇為盂縣,因漢舊名,屬并州?;食蛑N涞氯?,割并州之盂、壽陽二縣於此置受州,貞觀八年省受州,盂縣復屬并州。
白馬山,在縣東北六十里。《山海經》曰:“白馬之山,其陽多玉石,其陰多鐵及赤銅,木馬之水出焉?!鄙缴嫌邪遵R關,後魏所置。
原仇山,在縣北三十里。出人參、鐵钅??h取此山為名。
滹沱水,西自代州五臺縣界流入,南去縣百里。
縣城,本名原仇城,亦名仇由城。按《韓子》曰“智伯欲伐仇由國,道難不通,鑄大鐘遺之。仇由大悅,除涂將內之,赤章曼支諫不聽,斷轂而馳,仇由以亡”,蓋其地也。
樂平縣,畿。西南至府三百里。開元戶二千六百八十九。鄉五。元和戶本漢沾縣,屬上黨郡。沾音丁念反。晉於此置樂平郡,沾縣屬焉,又別置樂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