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3章

弋陽縣,上。東至州一百里。后漢分余汗東界立葛陽縣,自吳至陳并屬鄱陽郡。隋開皇中,因失印澳為弋陽縣。朝元元年,自饒州割屬信州。

永豐縣,中。西北至州四十五里。本弋陽縣進賢鄉永豐里之地,乾元元年置,因里為名。

貴溪縣,上。東至州二百二十里。永泰元年,洪州觀察使李勉奏割樂平、余干二縣置,在貴溪口,因以為名。

撫州,臨川。上。開元戶二萬四千九百八十八。鄉四十八。元和戶二萬四千七百六十七。鄉五十一。

本禹貢揚州之境。秦屬九江郡,漢屬豫章。吳太平中改置臨川郡,隋開皇九年改為撫州,大業十二年又改為臨川縣,武德五年又改為州。

州境:東西四百七十八里。南北六百三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三百五十里。北至東都二千四百九十五里。東〔北〕至饒州四百七十里。西南至吉州四百五十六里。南至虔州一千一百八十里。北至洪州二百一十九里。

貢、賦:開元貢:葛十匹。元和貢:葛十匹。

管縣四:臨川,南城,崇仁,南豐。

臨川縣,上。郭下。后漢和帝永元八年析南城縣為臨安縣,開元九年改為臨川縣。

南城縣,上。東南至州一百三十里。漢分豫章郡立為南城縣。

崇仁縣,上。東北至州一百里。本漢臨汝縣之地,吳少帝太平二年分臨汝為新建縣,屬臨川郡。梁普通三年改為巴縣,隋開皇中改為崇仁。

南豐城。景云二年又置,先天二年又廢,開元八年復置。

宣州,宣城。緊。開元戶八萬七千二百三十一。鄉一百六十七。元和戶五萬七千三百五十。鄉一百九十五。今為宣歙觀察使理所。

管州三:宣州,歙州,池州。縣二十。都管戶九萬一千七百六。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屬楚。秦為鄣郡。漢武帝改為丹陽郡,領縣十七,理宛陵,即今理是也。漢有銅官,輿地志云:“宛陵縣銅山者,漢采銅所理也。”

順帝立宣城郡,東晉或理蕪湖,或理姑熟,或理赭圻。隋開皇九年平陳,改郡為宣州,移于今理。武德二年置總管府,七年為宣城郡,乾元元年復為宣州。州理城,周封楚子熊繹于此,漢丹陽郡亦理此城,俗傳晉桓彝所筑。

州境:西北至上都取和,滁路三千一十里,取潤州路三千七十里。西北至東都取和、滁路二千一百五十里。正北微東至潤州四百里。正北微西和州二百五十里。西南至池州三百四十里。正南微西逾嶺至歙州三百八十里。西渡江至廬州六百四十里。

貢、賦:開元貢:白布。自貞元后,常貢之外,別進五色線毯及綾綺等珍物,與淮南、兩浙相比。

管縣十:宣城,南陵,涇,當涂,溧陽,溧水,寧國,廣德,太平,旌德。

宣城縣,望。郭下。本漢宛陵縣,屬丹陽郡,后漢順帝置,至晉屬宣城郡,隋自宛陵移于今理。

敬亭山,州北十二里。即謝賦詩之所。

青弋水,州西九十九里。

南陵縣,望。東至州一百里。本漢春縣地,梁于此置南陵縣,仍于縣理置南陵郡。隋平陳廢郡,縣屬宣州。

鵲頭鎮,在縣西一百一十里。即春秋時楚伐吳,敗于鵲岸是也。沿流八十里,有鵲尾洲,吳時屯兵處。

得國山,在縣西一百一十里。出銅,供梅根監。

梅根監,在縣西一百三十五里。梅根監并宛陵監,每歲共鑄錢五萬貫。

銅井山,在縣西南八十五同銅。

戰鳥山,在縣西北一百二十里,臨大江。本名孤圻山,昔桓溫于赭圻討賊,屯兵山下,夜中眾鳥鳴,賊謂官軍已至,一時驚潰,因以為名。

春故城,在縣西一百五十里。

赭圻故城,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西監大江。吳所置赭圻屯處也,晉哀帝時,桓溫領揚州牧,入朝參政,自荊州還至赭圻,詔止之,遂城赭圻鎮焉。后城被火災,乃移鎮姑熟。

涇縣,緊。東北至州一百五里。本漢舊縣,因涇水以為名,屬丹陽郡。晉屬宣城郡。武德七年,于此置猷州,八年廢,以縣屬宣州。

陵陽山,在縣西南一百三十里。陵陽子明得仙處。

微領山,在縣東南二百五十里。涇水所出也。

蓋山,在縣西南八十里。下有舒姑泉,昔舒氏女化為魚于此泉,聞弦歌聲,則有雙鯉涌出。原本“西南”下有“二百”二字。

當涂縣,緊。東南至州一百九十三里。本漢丹陽縣地,其當涂縣本屬九江郡,漢為侯國。左傳“禹會諸侯于涂山”,注云“在壽春東北”,以涂山為邑,故以名焉。晉武帝太康初分丹陽置于湖縣,成帝時以江北之當涂縣流入過江在于湖者,僑立為當涂縣,屬淮南郡。隋大業十年廢于湖縣,以當涂屬宣州。

牛渚山,在縣北三十五里。山突出江中,謂之牛渚圻,津渡處也。始皇二十七年,東巡會稽,道由丹陽至錢塘,即從此渡也。晉左衛將軍謝尚鎮于此。溫嶠至牛渚,燃犀照諸靈怪,亦在于此。

博望山,在縣西三十五里,與和州對岸。江西岸曰梁山,在溧陽縣南七十里。

兩山相望如門,俗謂之天門山。山上皆有月城,宋車騎將軍王玄謨所筑,于此屯兵捍御。

赤金山,在縣北一十里。出好銅與金類,淮南子、食貨志所謂丹陽銅也。

九井山,在縣南一十里。殷仲文九日從桓溫登九井賦詩,即此山也。

龍山,在縣東南十二里。桓溫嘗與僚佐,九月九日登此山宴集。

丹陽湖,在縣東南七十九里。周回三百余里,與溧水分湖為界。

蕪湖水,在縣西南八十里。源出丹陽湖,西北流入于大江。漢末湖側亦嘗置蕪湖縣,吳將陸遜、晉謝尚、王敦皆嘗鎮此。

姑熟水,在縣南二里??h名因此。

慈湖,在縣北六十五里。吳將卞融于此屯兵。晉成帝咸和二年,陶侃與蘇峻戰于慈湖。侯景之亂,兵至慈湖,梁人聞之大恐。

采石戍,在縣西北三十五里。西接烏江,北連建業,城在牛渚山上,與和州橫江渡相對,隋師伐陳,賀若弼從此渡。隋平陳置鎮,貞觀初改鎮為戍。

溧陽縣,緊。西南至州二百四十里。本漢舊縣,屬丹陽郡,以在溧水之陽為名。吳時置屯田于此。隋屬蔣州,今潤州上元縣西石頭城,是蔣州理也。又屬潤州,大業二年屬宣州。

平陵山,在縣南十八里。晉成帝時,李完圍韓晃于此山,斬之。山高四十丈。

溧水,在縣南六里。

溧水縣,上。南至州二百二十五里。本漢溧陽縣地,隋開皇十一年宇文述割溧陽之西、丹陽之東置。

中山,在縣東南一十五里。出兔毫,為筆精妙。

丹陽湖,在縣西南二十八里。與當涂縣分中流為界。

固城湖,在縣南一百里。周回九十里,多蒲魚之利。

寧國縣,上。西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后漢末分宛陵南鄉置,屬丹陽郡。晉屬宣城郡。其后武德中廢,天寶三年復置。

五湖水,在縣東北四里。

廣德縣,緊。西至州一百六十五里。后漢分故障縣置,屬丹陽郡。宋為經安縣,隋仁壽三年屬湖州,大業二年移于今理,屬宜州。至德二年,改為廣德。

桐水,在縣西五十里。春秋“楚子期伐吳,至桐”,是也。

太平縣,上。東北至州二百八十里。本涇縣地,天寶四年,宣城郡太守李和上奏,割涇縣西南十四鄉置。

黃山,在縣西南四十里。上有泉水,泉側多黃連。

旌德縣,上。北至州二百三十里。本太平之地,以縣界闊遠,永泰初土賊王方據險作叛,詔討平之,奏分太平置旌德縣。

歙州,新安。上。開元戶三萬一千九百六十一。鄉七十二。元和戶一萬六千七百五十四。鄉五十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屬越。秦時為丹陽郡歙縣之地,其后或屬新都,或隸新安郡,或立新寧郡。隋開皇十二年置歙州,武德中置都督,貞觀廢。

州境:東西四百一十九里。南北二百四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取睦州路四千八百五里,取宣州路三千四百五十里。西北至東都三千三百二十五里,取宣州、潤州二千五百九十里。東至杭州四百七十里。

東至睦州三百七十里。西南至饒州七百里。正北微東至宣州三百里。

貢、賦:開元貢:麻布。元和貢:細布,竹簟。

管縣六:歙,黝,休寧,婺源,績溪,祁門。

歙縣,上。郭下。本秦舊縣也,縣西有歙浦,因以為名。晉后屬新都郡。或屬新安郡,或屬新寧郡。隋初省,開皇十一年又置歙州分界處。

布射山,一名勤山,在縣北二十里。吳志歙賊金奇萬戶屯于此。

烏聊山,在縣東南二百六步。上有毛甘故城,后漢末,賊毛甘萬戶屯于此,吳將賀齊討平之。

浙江,西自休寧縣界流入。

黝縣,上。東至州一百五十二里。本漢舊縣,理在黝川,因以為名,屬丹陽郡。隋平陳,省入休寧縣。十一年復置,隸宣州,十二年改隸歙州。按縣南有墨嶺,出墨石,又昔貢柿心木,縣由此得名。說文“黟”字從“黑”旁“多”,后傳誤遂寫“黝”字。

林歷山,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昔吳大帝使賀齊討黝歙山賊,賊帥陳仆、祖山等二萬戶屯此山。山四百壁立,高數十丈,徑路危狹,不容方,賊乘高下石,不可得攻。齊乃陰募輕健士,密于隱險賊所不備處,以戈拓斬山為緣道,夜令勇士潛上,懸布援人,遂大破之。忽賊中有善禁者,官軍刀劍不得拔,弓弩矢發多還自向。賀齊令曰:“吾聞蟲有素者,兵有刃者,可禁;其無刃者,不可禁?!?

乃多作韌木白,選異力精卒五千人攻之,禁果不行,賊遂大敗。

休寧縣,上。東至州六十六里。本秦歙縣地,屬丹陽郡。后漢建安中,賀齊討黝、歙山賊,分休陽縣置,后頻有改易,隋開皇九年改為休寧縣,屬婺州,十二年改屬歙州。

橫鄣山,在縣東南八十四里。

漸江,一名浙江,源出縣東南橫鄣山,東流經歙縣,又東南入睦州界。

婺源縣,上。東北至州二百九里。本休寧縣西南界,開元二十六年,平妖賊洪氏始置此縣,以婺水繞城三面,因以為名。

善山,在縣南五十里。與惡山隔溪相對,俗謂之夫婦山。

績溪縣,中下。西南至州六十六里。本梁大通元年于此置梁安縣,武德中廢,大歷二年,刺史長孫全緒奏分歙縣置,此縣北有乳溪與徽溪,相去一里,并流,離而復合,有如績馬,因以為名。

祁門縣,中下。東至州一百七十九里。本古昌門地,漢黝縣之南境,永泰元年草賊方清于此為置昌門縣,以為守備。刺史長孫全緒討平之,因其舊城置縣,恥其舊號,以縣東北一里有祁山,因改為祁門縣。大歷五年又移于東,面臨大溪,西枕小山。

池州,池陽。下。元和戶一萬七千五百九十一。鄉三十四。

本漢鄣郡之域,吳于此置石城縣。梁昭明太子以其水魚美,故封其水為貴池,今城西枕此水。隋廢石城縣入南陵縣,開皇中于此置秋浦縣。永泰二年,江西觀察使李勉奏置池州,因武德四年總管左難當所奏舊名,取貴池以為州號也。

州境:八到:西北至上都取宣州路三千四百一十里,取江州路二千五百三十里。西北至東都取宣州路二千五百一十里,取江州路二千五百三十里。東北陸路至宣州三百四十里。西〔南〕至江州五百八十里。東南至歙州四百六十里。西南至饒州五百八十里。正北微西渡江至舒州四百三十里。

貢、賦:管縣四:秋蒲,青陽,至德,石埭。

秋浦縣,上。郭下。隋開皇十九年,于石城故城置,屬宣州。永泰二年,李勉奏置池州,縣屬焉。

烏石山,在縣西一百四十里。廣德初為賊陳莊、方清所據,袁仨破平之。

大江水,在縣北七里。

貴池水,在縣西七里。

秋浦水,在縣西八十里。

青陽縣,上。西南至州七十里。本漢涇縣地,天寶元年洪州都督徐輝奏,于吳所立臨城縣置,屬宣州,在青山之陽為名。永泰二年隸池州。

至德縣,中。東北至州二百五十里。本漢石城,至德二年刺史宋若思奏置,因年號為名。初屬潯陽郡,乾元元年改屬饒州,永泰三年割屬池州。

堯城,在縣南四百里。

舜城,在縣北二十里。舊傳兩帝南巡至此。

石隸縣,中。西北至州二百里。本漢丹陽郡地,至吳大帝封韓當為石埭城侯,因此置縣。其后屢有廢興,永泰二年洪府都督李勉奏割秋浦、青陽、涇三縣,于吳所置陵陽城南五里置。

陵陽山,在縣北三十里。竇子明于此得仙。

石埭,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有兩橫石壅江,有如埭馬,因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突泉县| 东兴市| 清水县| 岳西县| 礼泉县| 尤溪县| 乐山市| 绍兴县| 江津市| 五家渠市| 新乐市| 成都市| 玛纳斯县| 乌审旗| 丰城市| 自贡市| 巫山县| 佛山市| 广汉市| 泰来县| 五台县| 牙克石市| 化隆| 黔南| 隆德县| 贵港市| 仪征市| 义乌市| 迁西县| 锦屏县| 儋州市| 郯城县| 准格尔旗| 乌鲁木齐县| 本溪市| 鄂伦春自治旗| 天镇县| 牟定县| 三明市| 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