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4章

◎江南道五▲湖南觀察使潭州衡州郴州連州道州邵州福建觀察使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潭州,長沙,中都督府。開元戶二萬一千八百。鄉六十九。元和戶一萬五千四百四十四。鄉六十九。今為湖南觀察使理所。

管州七:潭州,郴州,永州,連州,道州,邵州。縣三十四。

禹貢荊州之域。春秋時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并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鄉為長沙郡,以統相川。下言長沙郡地者,皆禹貢荊州之域,楚之南境也。按東方朔記“南郡有萬里沙祠,自湘川至東萊,地可萬里,故曰長沙”。漢初以吳芮有功,封長沙王。至景帝,封其子發為王,因入朝,有詔諸王迭起舞,王但張α而已。帝怪而問之,對曰:“臣國小地狹,不足以回旋。”帝悅,益以武陵、桂陽二郡。自漢至晉,并屬荊州。懷帝分荊州湘中諸郡置湘州,南以五嶺為界,北以洞庭為界,漢、晉以來,亦為重鎮。今按其俗雜,有夷人名犭,自言先祖有功,免徭役也。隋開皇九年平陳,改為潭州,取昭潭為名也,又置總管府。大業中罷牧,置都尉府,三年罷為長沙郡。武德四年,又置潭州總管府,七年改為都督府。

州境:東西一千六十里。南北五百七十五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四百四十五里。北至東都二千一百八十五里。正南微東至衡州四百六十里。北至岳州水路五百五十里。東南至袁州五百二十五里。西北至朗州四百里。東至洪州九百八十里。

貢、賦:開元貢:葛布十五匹。元和貢:絲布十五匹。

管縣六:長沙,醴陵,瀏陽,益陽,湘鄉,湘潭。

長沙縣,緊。郭下。本漢臨湘縣,屬長沙國。隋改為長沙縣,屬潭州。

岳麓山,在縣西南,隔湘江水六里,蓋衡山之足也,故以“麓”為名。

云母山,在縣北九十里。列仙傳“長沙云母,服之不朽”。

銅山,在縣北一百里。楚鑄銅處。

昭山,在縣南七十里。臨湘水,下有旋潭,甚深無底,州之得名因此也。

湘水,南自衡山縣界流入于岳州湘陰縣界。

故尉城,在縣西北七十里。孫權以程普為長沙縣西部都尉,以防關羽,因立此城。故陶關,在縣西南五里。晉杜據湘州反,陶侃討之,因置此城。

賈誼宅,在縣南四十步。

吳芮墓,在縣北四里。

陶侃墓,在縣南二十三里。

醴陵縣,中下。西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漢臨湘縣地。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為沱,又東至于醴”,是也。后漢置此縣,屬長沙郡,吳封顧雍為長沙侯,而家人不知是也。隋平陳,省入長沙,武德四年復置。

瀏陽縣,中下。西至州二百五十里。本漢長沙國臨湘縣地,吳置瀏陽,因縣南瀏陽水為名。隋平陳廢,景龍二年復置。

益陽縣,上。東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漢舊縣,屬長沙國,在益水之陽,因名。隋平陳,屬潭州。

氵資水,一名茱萸江,南自邵州流入,經縣南三十步。縣西有關羽瀨,南對甘寧故壘,昔羽屯兵水北,孫權令魯肅、甘寧拒于此水,寧謂肅曰:“羽聞吾咳唾之聲,必不敢渡,渡則成擒也。”羽夜聞寧處分,曰:“興霸聲也。”遂不渡茱萸江。

益水,出縣東南益山,東北流入氵資水。

關羽故壘,在縣西十五里。

湘鄉縣,緊。西北至州二百三十里。本漢湘南縣之湘鄉也,后漢立為縣,屬零陵郡。自吳至陳并屬衡陽郡。隋省入衡山縣,武德四年復置。

石魚山,其石色若云母,開發一重,石若魚形刻畫,燒之作魚膏臭。在縣西一十五里。

龍山,有鐘乳穴,在縣南二百四十里。

漣水,在縣南四十五里。煮水一石,得鹽五升。

湘潭縣,緊。東北至州一百四里,陸路一百二十里。本漢湘南縣地,吳分立衡陽縣,晉惠帝更中衡山,歷代并屬衡陽郡,隋文屬潭州。天寶八年改名湘潭。

涓湖,溉良田二百余頃,縣西七十里。

湘水,經縣理東。

衡州,衡陽。上。開元戶一萬三千五百一十三。鄉四十四。元和戶一萬八千四十七。鄉四十四。

秦屬長沙郡,漢為酃縣地。吳分長沙之東部為湘東郡,晉以郡屬湘州。隋開皇九年罷郡為衡州,以衡山為名。

州境:東西六百五十里。南北四百九十九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九百五十里。北至東都二千六百四十九里。東北至吉州九百一十里。東南至郴州三百七十里。東南至郴縣界七百三十八里。正南微西至永州五百七十里。北至潭州四百六十里。西至邵州三百五十六里。

貢、賦:開元貢:麩金、大麻,絲。元和貢:水銀。

管且六:衡陽、攸、茶陵,耒陽,常寧,衡山。

衡陽縣,緊。郭下。本漢酃縣地,吳分置臨蒸縣,屬衡山郡。天寶初更名衡陽郡,縣仍屬焉。縣城東傍湘江,北背蒸水。

岣嶁山,即衡山也,在縣北七十里。

湘水,西南自永州祁陽界人。

蒸水,自臨蒸縣北東洲于湘,謂之蒸口。

酃湖,在縣東二十里。可釀為酒,晉紀武帝平吳,薦酃酒于太廟是也。

蒸陽故城,在縣西一百七十里。

攸縣,下。西南至州陸路三百四十五里。本漢舊縣,武德四年分湘潭縣置,以北帶攸溪為名。

茶陵縣,中。西南至州水路四百五十里。本長沙國界,齊永明七年入湘東郡,隋開皇九年為湘潭縣。武德四年置茶陵縣,貞觀九年廢,圣歷元年復舊,因南臨茶山,縣以為名。

耒陽縣,上。西北至州一百六十八里。本秦縣,因耒水在縣東為名。漢屬桂陽郡。隋改為耒陰,屬衡州。后漢蔡倫即此縣人,有宅基在縣西一里。

雨瀨,在故縣西南,每旱賽之則雨降。

常寧縣,下。西北至州陸路一百八十里。本秦耒陽縣地,吳分耒陽置新平縣。

宋元徽中,三洞蠻抄掠州縣,移就江東,因蠻冠止息,遂號新寧,即今理是,東俯潭水,西枕宜江。天寶元年改名常寧。

湘水,在縣北六十里。

衡山縣,上。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陰山縣,以縣東一百二十里有陰山為名。至梁武帝天監中分陰山立湘潭縣,天寶八年改為衡山。

湘水,在縣東。

衡山,南岳也,一名岣嶁山,在縣西三十里。南岳記曰:“衡山者,朱陽之靈臺,太虛之寶洞。”又云:“赤帝館其嶺,祝融其陽,以其宿當翼、軫,度應機、衡,故為名。”又曰:“上如車蓋及衡軛之形,山高四千一十丈。”

衡岳廟,在縣西三十里。南岳記曰:“南宮四面皆絕,人獸莫至,周回天險,無得履者。”漢武帝移于江北置廟。隋文帝復移于今所。

郴州,桂陽。中。開元戶三萬二千一百七十六。鄉五十。元和戶一萬六千四百三十七。

本漢長沙國地,(后)漢分長沙南境立桂陽郡,理郴縣,領十一縣。隋平陳改為郴州,大業中復為桂陽郡,武德四年為郴州。

州境:東西五百九十六里。南北三百二十二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二百七十五里。北至東都三千一十五里。西至道州五百三十五里。東至虔州一千里。東南至韶州四百一十里。西北至衡州三百七十里。

貢、賦:開元貢:細白。元和貢:細白。

管縣八:郴,義章,義昌,平陽,資興,高亭,臨武,藍山。

郴縣,上。郭下。本漢舊縣,貢羽徙義帝之所都也。歷代屬郴陽郡,隋屬郴州。桂陽監,在城內。每年鑄錢五萬貫。

馬嶺山,在縣東北五里。昔蘇耽學道于此得仙,其舊宅在城東半里。俯臨城,余逾猶存。

石井山,在縣東北八十里。有風母獸,既死,張口向風則生。

劉洞,在縣西北二十三里。出偃鼠,如牛,將為災乃出畎畝,散落其尾,悉為小鼠。淥水,自郴侯山注來。

程鄉,吳錄云程鄉出酒。

橫溪水,俗謂之貪泉,飲者輒冒于貨財。

郴水,經縣東一里。

溫水,在縣北。常溉田,十二月種,明年三月熟,可一歲三熟。

義帝祠,在縣南一里。墓在縣西一里。

義章縣,中下。西北至州一百一十五里。本漢郴縣地,隋末蕭銑分置,屬郴州,武德因而不改。開元二十三年,自縣北移于今理,據層嶺,前臨通江。

章水,在縣北六十五里。

義昌縣,中下。西北至州三百三十里。本漢郴縣地,至東晉分置汝城縣,屬桂陽郡。隋改為扈陽縣,天寶元年改為義昌。

平陽縣,上。東至州九十九里。本漢郴縣地,東晉陶侃于今理南置,屬平陽郡。至陳俱廢。隋末蕭銑分置,武德因而不改。七年省,八年復置。

銀坑,在縣南三十里。所出銀,至精好,俗謂之“亻咼子銀”,別處莫及。

亦出銅礦,供桂陽監鼓鑄。

資興縣,中下。西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郴縣地,后漢于此置漢寧縣,吳改曰陽安,晉改為晉寧。至隋省,開皇十一年又置,改為晉興。貞觀廢,咸亨三年又置,改為資興。南俯耒江,北帶長嶺。

高亭縣,中下。南至州九十里。本漢便縣,晉省,陳復置,至隋省入郴縣,開皇十三年,宇文融奏割郴縣北界置安陵縣,安陵水在縣北一百步,因以為名。

天寶元年,改為高亭縣,以縣東一百三十步高亭山為名。

臨武縣,中下。東北至州二百一十三里。本漢舊縣,因南臨武溪水,以為名。

歷代屬桂陽郡。后郡為郴州,縣屬不改。

桐柏山,在縣西北六十里。

雞水,在縣南,即桂水也。

藍山縣,中。東北至州三百二十里。本漢南平縣,至隋廢。咸亨中復置于今理,天寶元年改為藍山縣。

九疑山,在縣西南五十里。

永州,零陵。中。開元戶二萬七千五百九十。鄉四十八。元和戶八百九十四。

鄉四十五。

秦屬長沙郡,漢為長沙國,武帝分置零陵郡,領縣十。至宋,封晉恭帝為零陵王。隋文帝開皇九年平陳,置永州,因水為名。大業三年,復為零陵郡。武德四年,又置永州。史記舜葬九疑,即此也。

州境:東西三百三十二里。南北五百六十一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一百五十五里。北至東都二千八百九十五里。西南至桂陽五百五里。東北至衡州陸路五百七十里。西至敘州南郎溪,山懸險不通,無里數。東南至道州水路二百六十里。東至韶州六百里。

貢、賦:開元貢:細葛,石燕。

管縣四:零陵,祁陽,湘源,灌陽。

零陵縣,上。郭下。本漢泉陵縣地,隋平陳改為零陵縣。自改零陵,故移于此。湘水,經州西十余里。

石室山,在縣北一里。呂蒙所筑。

祁陽縣,上。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漢泉陵縣地,屬零陵郡,吳分泉陵置。

武德四年,復置于今理,貞觀元年省,四年又置。

石燕山,在縣西北一百一十里。出石燕,充藥。

湘水,經縣南三十步。

湘源縣,上。東北至州一百三十里。本漢洮陽縣地,至隋改置湘源縣,屬永州。

湘水,經縣東。

灌陽縣,中。北至州三百六十里。本漢零陵縣地,隋大業末,蕭銑析湘源縣置。武德七年廢,上元二年呂奏置。

灌水,在縣西南一百二里。

連州,連山。下。開元戶一萬八百八十。鄉二十二。元和戶五千二百七十。

鄉二十二。

秦為長沙郡之南境,漢置桂陽郡,至陳為桂陽縣。隋文帝開皇十年置連州,因黃連嶺為名。大業初改為熙平郡,武德四年復為連州。

州境:東西二百四十二里。南北四百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六百六十五里。東北至東都三千四百五里。東至韶州陸咱五百里。西南至封州六百三十里。東至廣州八百九十里。西至賀州捷路二百七十里,取道州桂嶺路三百六十里。東北度嶺至郴州三百九十里。

貢、賦:開元貢:細布。元和貢:鐘乳。

管縣三:桂陽,陽山,連山。

桂陽縣,上中。郭下。本漢舊縣,屬桂陽郡。吳、宋、齊并屬始興郡,梁、陳屬陽山郡,隋屬連州。

貞女峽,在縣東南一十里。

黃連嶺,在縣西南一百五十里。

陽山縣,中下。西北至州水路一百七十四里。本漢舊縣,為南越置關之邑,故其關在縣西北四十里茂漢口。史記尉佗移檄陽山關曰:“盜兵且至,急絕道聚兵自守。”今陽山北當騎山嶺路,秦于此立陽山關,漢破南越以為縣。后漢省,晉重置,在注水南。梁天監六年置陽山郡,以縣屬焉。隋開皇十年屬連州。神龍二年,移于注水北,即今縣理也。是界諸山,各出乳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交市| 南木林县| 德兴市| 荆门市| 渝北区| 夏河县| 延庆县| 视频| 晋中市| 盐城市| 东光县| 凤翔县| 宜川县| 时尚| 桑日县| 罗平县| 宜宾市| 新蔡县| 乌审旗| 靖州| 柯坪县| 奉节县| 泸水县| 霍邱县| 静海县| 翁牛特旗| 南宁市| 景泰县| 郸城县| 永善县| 西城区| 资溪县| 建湖县| 沙洋县| 封丘县| 洱源县| 托克托县| 满洲里市| 东山县| 屏山县| 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