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縣,中下。東至州一百六十里。自漢至齊為桂陽郡之地。梁武帝分桂陽置廣惠縣,隋開皇十年改為廣澤,司連州,仁壽元年改為連山。
滑水,今為黃連水。
道州,江華。中。開元戶二萬七千四百四十。鄉六十。元和戶一萬八千三百三十八。鄉五十一。
秦屬長沙郡,漢屬長沙國,武帝分長沙置零陵郡,吳分零陵置營陽郡,今州是也,以郡在營水之南,因為名。隋末陷寇賊,武德四年平蕭銑,置營州,貞觀八年改為道州。
州境:東西二百九十五里。南北四百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三千四百一十五里。北至東都三千一百五十五里。西北水路至永州二百六十里。南逾嶺至賀州四百四十里。正南逾嶺至韶州四百二十里。
正東微北至郴州五百三十五里。
貢、賦:開元貢:細布。元和貢:細布。
管縣五:弘道,永明,延唐,大歷,江華。
弘道縣,上。郭下。本漢營浦縣,屬零陵郡,隋改永陽縣。貞觀八年省入營道縣,天寶六年改為弘道縣。
大陽原,在縣南五十步。多小斑竹,相傳云:舜崩之后,二妃尋湘水,以手拭淚,把竹遂成斑也。
營水,南自江華縣流入。
永明縣,中。東北至州一百一十里。本漢營浦縣,隋改為永陽縣。武德四年移于州西南。貞觀八年省,天后又置,天寶元年改為永明。
延唐縣,上。西至州一百里。本漢泠道縣也,屬零陵郡。漢景帝時,零陵文學於泠道舜祠下得玉十二是也。至隋自奔巢水口移營道縣于此,武德四年移營道于州郭內,于此置唐興縣,天寶元年改為延唐縣。
九疑山,在縣東南一百里。舜所葬也。九山相似,行者疑惑,故為名。舜廟在山下。泠水,今名遲水,源出九疑山。
舂陵故城,在縣北五十里。長沙定王封中子買為舂陵侯是也。
大歷縣,中下。西北至州二百二十里。本漢營道縣地,大歷二年觀察使韋之晉奏析延唐縣于州東置,因年號為名。
江華縣,中。北至州一百一十三里。本漢馮乘縣地,故城在縣南七十里,至隋不改。武德四年,分馮乘縣置江華縣,屬營州,八年屬道州。
營水,出縣東北。
淮南王子廟,在縣南七十二里。荊州讓云“淮南王安被誅,其子奔至此城門,化為石”,今名東塘神。
邵州,邵陽,下。開元戶一萬二千三百二十。鄉三十。元和戶一萬八百。鄉二十二秦為長沙郡地,漢為昭陵縣,屬零陵郡。吳分置邵郡,今州是也。宋、齊并為邵陵王國,隋開皇十年,以邵陵郡屬潭州。隋末陷於寇賊,武德四年平蕭銑,屬南梁州,貞觀十年改為邵州。
州境:東西屈曲一百二十里。南北水路七百三十四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八百八十四里。北至東都二千五百八十五里。東北到潭州陸路五百三十里。東南至永州二百二十里。東至衡州三百五十六里。
貢、賦:開元貢:黃蠟,麻布。元和貢:銀。
管縣二:邵陽,武岡。
邵陽縣,上。郭下。本漢昭陵縣,屬長沙國,后漢改昭陽縣。晉武帝改為邵陽,在邵水之陽,故名。
武岡縣,上。東北至州四百三十里。本漢都梁縣地,屬零陵郡。吳寶鼎元年改為武岡縣,因武岡為名。一云晉武帝分都梁縣置。梁天監元年,以太子諱“綱”,故為武強,武德四年復舊。
都梁山,在縣東北一百三十里。
福州,長樂。中都督府。開元戶三萬一千六十七。鄉六十六。元和戶一萬九千四百五十五。鄉八十一。今為福建觀察使理所。
管州五:福州,建州,泉州,汀州。縣二十四。
禹貢揚州之域。本閩越,秦并天下,以閩中下郡,作三十六郡之數,今州即閩中郡之地也。下言閩中地者,皆禹貢揚州之域。漢初又為閩越國。自越王句踐六世至無︹,為楚所滅,子孫播遷海上。七世至無諸,從諸侯之師滅秦率人佐漢。
漢五年,立無諸為閩中王,王故地。郡又有冶縣,按冶即今臺州章安故縣是也,后漢改為東侯官。吳于此立曲舟阝都尉,主謫徙之人作船于此。晉置晉安郡,領縣八,屬揚州。南朝以封子弟為王,梁間文帝初封晉安王,入為皇太子是也。陳廢帝改為豐州,又為泉州,因泉山為名。隋大業二年改為閩州,三年改為建安郡。
武德六年改為泉州,八年置都督府。景云二年又為閩州。開元十三年改為福州都督府,因州西北福山為名,兼置經略使,仍自嶺南道割屬江南東路。
州境:八到:西北至上都五千二百九十五里。西北至東都四千四百二十四里。東北至溫州水路屈曲一千八百里,山路險阻。西南至泉州三百七十里。正北微西至建州六百里。東南水路至海一百六十里。西南至汀州水路屈曲一千三百六十五里。
東至大海七十里。
貢、賦:開元貢:海蛤,蚺蛇膽。賦:綿,絹。元和貢:乾姜,白蕉。
管縣九:閩,侯官,長樂,福唐,連江,長溪,尤溪,古田,永泰。
閩縣,上。郭下。本漢冶縣地,屬會稽郡。后漢改為東侯官。吳改屬建安郡。
晉以侯官為晉安郡。隋開皇九年改為原豐縣,十二年又改為閩縣。皇朝因之。
海,在縣東南一百六十里。
東湖,在縣北三里。
西湖,在縣西二里。
侯官縣,緊。北至州郭二里。武德六年于今州西北三十一里置,八年廢。長安二年重置,貞元五年觀察使鄭叔則奏移于州郭。
長樂縣,上。西至州一百里。本隋閩縣地,武德六年分置長樂縣,以長安樂為名。
石尤嶺,縣南四十里。與福唐縣分界。
大海,在縣東七十里。
海澶山,縣東一百二十里。山在大海中,周回三百里。
福唐縣,緊。東北至州水路一百七十里。圣歷二年析長樂縣東南界置萬安縣,天寶元年改名福唐。
大海,在縣東四十五里。
丹步渡,在縣南一百步。其水謂之無患溪。
連江縣,緊。西南至州水陸路一百六十里。本漢冶縣地,晉分立溫麻縣。武德六年移于連江之北,改為連江縣。
連江,在縣南三百里,東流入海。
海,在縣東五里。
長溪縣,中下。西南至州水路八百里。長安二年割晉溫麻舊縣北四鄉置長溪縣。
長溪,在縣南四十五里,流入大海。
尤溪縣,中下。東南至州水路八百里。開元二十九年開山洞置。縣東水路沿流至侯官,縣西水路溯流至汀州龍巖縣。
古田縣,中下。東至州七百里。開元二十九年開山洞置。東與連江接界,與沙縣分界。
永泰縣,中下。東北至州一百五十里。永泰二年觀察使李承昭開山洞置。縣東水路沿流至侯官,縣西溯流至南安縣,南北俱抵大山,并無行路。
建州,建安。上。開元戶二萬八百,鄉四十。元和戶一萬五千四百八十。鄉四十。
本秦閩中地也,漢于其地立冶縣,屬會稽郡。后漢改冶為東侯官。吳孫休永安二年,以會稽郡南部都尉分為建安郡,今州即其地也。宋、齊、梁皆以封子弟為王。開元十年罷郡,以縣屬泉州。隋氏喪亂,建安縣人擁眾自保,武德四年歸附,遂于建安縣,置建州。
州境:八到:西北至上都四千六百九十五里。西北至東都三千八百三十五里。正南微東至福州六百里。西北至信州五百四十里。西南至汀州水路屈曲一千五百里。
東北至處州水路九百里。西北至撫州八百三十里。正北微東至衢州七百里。
貢、賦:開元貢:金花練,焦葛布。賦:綿,絹。元和貢:焦布,偃鼠皮。
管縣五:建安,浦城,邵武,將樂,建陽。
建安縣,上。郭下。本漢冶縣之地,后改為東侯官,又立建安縣,遂因不改。
建陽溪,一名建安水,在州西四百步,南流入福州界。
浦城縣,緊。東南至州三百六十里。本漢興縣,吳永安三年改曰吳興。隋平陳,省入建安。武德四年又省,戴初元年復置,改曰唐興。天授二年為武寧,神龍元年復為唐興,天寶元年改為浦城。
梨嶺,在縣東北八十里。與弋陽縣分界。
邵武縣,上。本漢冶縣地,吳于此立昭武縣,晉改為邵武。
飛猿嶺,在縣西一百七十里。
邵武溪水,源出飛猿嶺,東南流經縣西。
將樂縣,中下。東北至州四百五十里。吳永安三年置,隋開皇九年省,武德八年復立。
將樂溪水,源出百丈嶺,東北流經縣界。
建陽縣,中。東至州一百六十里。本上饒縣地,吳分置建平縣,晉太元四年改為建陽。隋開皇十年省入建安,武德四年重置。
建陽溪水,源出縣北溫嶺,南流經縣界。
泉州,清源。上。開元戶五萬七百五十四。鄉三十四。元和戶三萬五千五百七十一。
舊泉州本理在今閩縣,武德六年置,景云二年改為閩州,開元中改為福州。
今泉州,本南安縣也,久視元年縣人孫師業訴稱赴州遙遠,遂于南安縣東北界置武榮州,景云二年改為泉州,即今理是也。
州境:東西四百里。南北三百三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五千六百九十五里。西北至東都四千八百四十五里。東北至福州三百七十里。東至大海一百里。西南至漳州三百五十里。南至大海一百里。
貢、賦:開元貢:蠟燭。賦:布,麻。元和貢:綿二十斤,蚺蛇膽。
管縣四:晉江,南安,莆田,仙游。
晉江縣,上。郭下,開元六年,刺史馮仁知緣州郭無縣,請析南安縣東置,在晉江之北,因名。
南安縣,緊。東至州八十里。本漢冶縣地,后漢為侯官縣地,晉為晉安縣地。
陳立為南安縣,因縣南安江取以為名。
海,在縣東南九十里。
莆田縣,上。西南至州一百五十里。本南安縣地,陳廢帝分置莆田縣。隋開皇十年省,武德六年復置。貞觀改隸閩州,景云二年割屬泉州。
大海,在縣東一十五里。
仙游縣,中。南至州一百六十里。圣歷二年,析莆田西界,于今縣北十五里置清源縣,天寶元年改為仙游,仍移于今理。
仙游山,在縣西三十里,縣因以為名。
漳州,漳浦。上。開元戶一千六百九十。鄉一十一,元和戶一千三百四十三。
本泉州地,垂拱二年析龍溪南界置,因漳水為名。初置于今漳浦縣西八十里,開元四年改移就李澳川,即今漳縣東二百步舊城是。十二年,自州管內割屬福州,二十二年又改屬廣州,二十八年又改屬福州。乾元二年緣李澳川有瘴,遂權移州于龍溪縣置,即今州理是也。
州境:東西三百七十里。南北三百九十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六千四百五十里。西北至東都五千六百四十里。東至大海一百五十里。南至大海一百八十里。西北至潮州四百八十里。北至汀州九百里。
貢、賦:開元貢:鮫魚皮,甲香,蠟。元和貢:鮫魚皮。
管縣三:龍溪,漳浦,龍巖。
龍溪縣,中下。郭下。陳分晉安縣置,屬南安郡,后屬閩州。開元二十九年割屬漳州。縣東十五里至山,險絕無路,西二十里至山,南三里至山,北十六里至山。
大海,去縣五十四里。
漳浦縣中下。東北至州一百二十里。垂拱中析龍溪南界置。
龍巖縣,中下。東北至州三百里。先置在汀州界雜羅口,名雜羅縣,屬汀州。
天寶元年改為龍巖縣,大歷十二年皇甫政奏改隸漳州。
廢懷恩縣,在州西南三百一十里。垂拱二年置,屬漳州,開元二十九年廢,今置鎮。
汀州,臨汀。下。元和戶二千六百一十八。鄉一十一。
開元二十一年,福州長史唐循忠于潮州北、廣州東、福州西光龍洞,檢責得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于戶,奏置州,因長汀溪以為名。
州境:八到:西北至上都取建州路六千二百九十五里。西北至東都五千三百三十五里。東北至福州水陸相兼屈曲一千三百六十里。東北至建州水陸相兼一千五百里。
東南至漳州九百里。正南微西至潮州一千三百五十里。西至虔州水陸相兼一千二百里。
貢、賦:開元貢:蠟,偃鼠皮。
管縣三:長汀,沙,寧化。
長汀縣,中下。郭下。白石溪水,在縣南二百步,下流入潮州界。
沙縣,中下。西南至州一百八十里。本宋守置,屬建安郡。隋開皇十六年廢,武德四年又置,屬建州,開元二十三年割屬汀州,因沙丘以為名。
溪水,自縣西來,經縣郭東北流入建安溪。
寧化縣,中下。西南至州六百里。本沙縣地,開元二十二年開山洞置。縣西與虔化縣接。
玄武山,在縣北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