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廟,在縣西北三十里,泰山之南。《郡國志》廟前有柏樹,漢武帝所種,赤眉賊斫一樹,見血乃止,有岳令掌之。開元十三年冬,玄宗登封泰山。登封之夕,凝氛昏晦,迅風(fēng)激烈,皇帝出齊宮,露立以請(qǐng),及明清霽,旗幡不搖。事畢至山下,日光重輪又抱戴,明耀五色。千官稱賀,其日大赦,以靈丘昭感,封泰山神為天齊王。
萊蕪縣,中。西南至州二百六十里。本漢縣也,故城在今淄州東南六十里。
齊靈公滅萊,萊人流播,邑落荒蕪,故曰萊蕪。後漢范史曾為此縣長,百姓歌其清儉,曰:“甑中生塵范史,釜中生魚范萊蕪?!敝?xí)x廢,後魏移古嬴縣於此。貞觀元年廢入博城縣。至長安四年又於廢嬴縣置萊蕪縣,取漢舊名也,屬兗州。
韶山,在縣西北二十里。其山出鐵,漢置鐵官,至今鼓鑄不絕。
曲阜縣,上。西北至州四十五里。本漢魯縣,即春秋時(shí)魯國,伯禽所都。其地即古炎帝之墟也。自後或?yàn)轸攪?,或?yàn)轸斂?,而縣屬焉。高齊文宣帝省魯郡,仍於魯城置任城郡。隋開皇三年罷郡,仍移汶陽縣理此,屬兗州。十六年,改汶陽縣為曲阜縣。
防山,在縣東二十五里?!抖Y記》曰“孔子既得合葬於防”,即此是也。
壽丘,在縣東北六里?;矢χk以為黃帝生於壽丘,在魯城東門之北。
曲阜,在縣理魯城中,委曲長七八里。今按:季子臺(tái)及大庭氏庫及縣理城,并在其上。
洙、泗二水,東自泗水縣界流入,又西南流經(jīng)縣北,分為二流,水側(cè)有一城,為二水之分會(huì)也,南為泗水,北為洙水。二水之,即夫子領(lǐng)徒之所居也。
沂水,亦名雩水,源出縣東南八里。
澤,俗名連泉澤,在縣東九里。魯僖公牧馬之地,《詩》曰“牡馬,在之野”,是也。
闕里,在縣西南三里魯城中,北去洙水百馀步。
兩觀,在縣東南五十步。定公二年“雉門及兩觀災(zāi)”,即《家語》孔子戮少正卯之處。
矍相圃,在縣西三里魯城中。
孔子墓,在縣西北三里魯城之北。
靈光殿,魯王所造,在魯城內(nèi)。案《文選》,漢景帝子名馀,封為魯王,好理宮室,而建此殿。遭王莽亂,宮室被焚,建章皆隳壞,而靈光殿巋然獨(dú)存。
泗水縣,上。西南至州一百里。漢卞縣之地,即春秋之虛丁地。隋分汶陽縣於此城置泗水縣,屬兗州。
尼丘山,在縣南五十里。叔梁紇禱尼丘山而生孔子。
梁父山,在縣北八十里,西接徂徠山。《封禪書》曰:“古者封泰山禪梁父七十二家?!?
龜山,在縣東北七十五里?!对姟吩弧把儆旋斆伞?,定公十年《左傳》曰“齊人來歸龜陰之田”,是也。
泗水,源出縣東陪尾山,其源有四,四泉俱導(dǎo),因以為名。
盜泉,源出縣東北高徑山之陰?!痘茨献印吩唬骸翱鬃硬伙嫳I泉之水。”
漏澤,在縣東七十里。此澤漏穴有五,皆方丈馀,深二丈以上。其澤每春夏積水,秋冬漏竭。將漏之時(shí),居人知之,不過三日,漏水俱盡,先以竹木作薄籬圍之,水族山積也。
菟裘故城,在縣北五十五里。魯隱公曰:“使?fàn)I菟裘,吾將老焉?!?
任城縣,緊。東至州七十六里。本漢舊縣,屬東平國。古任國,太昊之後,風(fēng)姓也。僖公二十一年《左傳》曰:“任、宿、須句,皆風(fēng)姓也。”注曰:“任,今任城縣也?!薄段褐尽吩晃牡鄯廑沉旰钫脼槿纬峭酢}R天保七年,移高平郡於此,任城縣屬焉。隋開皇三年,罷高平郡,屬兗州。
承注山,在縣東南七十六里。女媧生處,按今山下有女媧廟。
桓公溝,源出縣理西四十里萌山之下。宋武帝《北征記》曰:“桓公宣武,以太和四年率眾平趙、魏時(shí),遣冠軍將軍毛彪生鑿此溝,號(hào)曰桓公溝。於今四十九年矣,溝已填塞,公遣寧朔將軍朱超更鑿石通之。”
女媧陵,在縣東南三十九里。
魏王粲墓,在縣南五十二里。
青州,北海。望。開元戶五萬五千一百三十一。鄉(xiāng)一百二。
古少昊氏之墟,《禹貢》青州之地。舜時(shí)以青州越海遼遠(yuǎn),分為營州。禹復(fù)置九州。武王克商,封師尚父於齊營丘。周成王少時(shí),命太公曰:“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穆陵山,在今瑯邪沂水縣界。無棣,今景城郡屬縣也。五侯九伯,實(shí)得征之?!敝炼糯?,為田和所篡。和子孫強(qiáng)盛,與燕、趙、韓、魏、楚俱稱王,五世至建,為秦所滅,分齊地置齊、瑯邪二郡。
漢元年冬,更為臨淄,項(xiàng)羽立田都為王,都臨淄。其年四月,田榮擊都,都走楚,榮自立為王。十二月,楚擊榮,榮走平原,項(xiàng)羽立田假為王。榮弟橫擊假,假走楚,楚立田廣為王。三年,韓信殺廣,漢立韓信為齊王。五年,信徙王楚。六年,以膠東等七十馀城封皇子肥為齊王,傳國至厲王昌,國除。武帝復(fù)封次子閎為齊王。後國除,遂以齊為郡,領(lǐng)縣十二,理臨淄。後漢改齊郡為齊國。曹魏明帝封子芳為齊王,尋即帝位。晉武帝以弟攸為王,子ぁ嗣,永嘉末陷於石勒。其後南燕慕容德建都於此,至慕容超,宋武帝伐克之,以沈文秀為青州刺史,守東陽城,為魏將慕容白曜所陷,遂入後魏。隋大業(yè)三年,罷州為北???,領(lǐng)縣十。隋亂陷賊,武德二年,海岱平定,改為青州,置總管府。
州境:東西二百七十里。南北三百四十四里。
八到:西南至上都二千四百五里。西南至東都一千五百五十五里。東北至萊州三百四十五里。南至沂州四百五十里。東至密州三百三十里。西北至棣州三百二十〔三〕里。
貢、賦:開元貢:仙文綾,棗,糖,海物。賦:綿,絹。
管縣七:益都,臨淄,千乘,臨朐,北海,壽光,博昌。
益都縣,望。郭下。本漢廣固縣地,魏於今壽光縣南十里益都城置益都縣,屬齊國。宋及後魏屬齊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青州。
淄水,西去縣五十五里。
廣固城,在縣西四里。晉永嘉五年,東萊牟平人曹嶷為刺史所筑,有大澗,甚廣固,故謂之廣固。初,南燕慕容德議所都,尚書潘聰曰:“青、齊沃壤號(hào)東秦,土方二千里,四塞之固,負(fù)海之饒,可謂用武之國。廣固者,曹嶷之所營,山川阻峻,足為帝王之都?!钡聫闹?。及義熙五年,宋武帝征慕容超於廣固也,城側(cè)有五龍口,險(xiǎn)阻難攻,兵力疲弊,河人玄文說裕曰:“昔趙攻曹嶷,望風(fēng)者以為澠水帶城,非可攻拔;若塞五龍口,城當(dāng)必陷。石季龍從之,嶷請(qǐng)降。後五日,大雨震雷,復(fù)開,徙舟嶧陽。冉閔之亂,段龕據(jù)之,慕容恪飽圍數(shù)月,不克,又塞五龍口,龕遂降。後無幾,又震開之。今舊基猶存,宜謹(jǐn)修筑”。裕從之。超及城中男女,皆患腳弱,病者大半,超遂出奔,為晉所擒。
臨淄縣,緊。南至州四十里。古營丘之地,呂望所封,齊之都也。太公後二十九代康公,為田和所滅。和立為齊侯,後後王,五代至王建為秦所滅。秦立為縣,城臨淄水,故曰臨淄。自漢至後魏,并屬齊郡。高齊省。隋開皇十六年,移高陽縣理此,改為臨淄縣,屬青州。
社山,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一名愚公山,有愚公谷,在山之陰。
牛山,在縣南二十五里。昔齊景公游牛山,北望而嘆曰:“美哉國乎!迸而無死,將何去此?”晏子對(duì)曰:“古而無死,則太公、丁鮑之樂也,君何與於此哉!”
營丘,在縣北百步外城中?!稜栄拧吩唬骸八銎淝敖?jīng)其左,曰營丘?!苯衽R淄城中有丘,淄水出其前,經(jīng)其左,故曰營丘。
葵丘,在縣西北二十里。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即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