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3章

禹貢雍州之域。古西戎地。春秋及秦、漢為羌胡所居。昭帝元始元年置金城郡,按今州界即金城郡地也。后漢獻(xiàn)帝分置西平郡,屬涼州。前涼張軌分西平置晉興郡。張?zhí)戾a以晉興、西平二郡遼遠(yuǎn),分為廣源郡。后涼呂光改西平為西河郡,南涼禿烏孤自稱武威王,徙都于此。弟亻辱檀遷于姑臧,后復(fù)徙理于此,為乞伏熾磐所并。后魏以西平郡為鄯鎮(zhèn),孝昌二年改鎮(zhèn)立鄯州。隋大業(yè)三年罷州,復(fù)為西平郡。隋亂陷賊,武德二年討平薛舉,關(guān)、隴平定,改置鄯州。儀鳳二年置都督府,后復(fù)為州,開元二十一年置隴右節(jié)度使,都管兵七萬五千人,馬一萬六百匹。衣賜二百五十一萬匹段。備西戎。統(tǒng)臨洮軍,開元中移就節(jié)度衙置。管兵五萬五千人,馬八千四百匹。河源軍,州西一百二十里。儀鳳二年中郎將李乙支置。管兵一萬四千人,馬六百五十三匹。白水軍,州西北三十里。開元五年郭知運(yùn)置。管兵四千人,馬五百匹。安人軍,河源軍西一百二十里星宿川。開元七年郭知運(yùn)置。管兵萬人,馬三百五十匹。振威軍,州西三百里。開元中信安王置。

管兵千人。威戎軍,州西三百五十里。開元二十六年杜希望置。管兵千人,馬五十匹。綏和守捉,州西南二百五十里。開元二年郭知運(yùn)置。管兵千人,今分為五百人。合川郡守捉,州南一百八十里。貞觀中侯君集置。管兵千人。合川郡,今疊州。莫門軍,洮州城內(nèi)。儀鳳二年置。管兵五千五百人,馬二百匹。寧塞軍,郭州城內(nèi)。管兵五百人,馬五十匹。積石軍,廓州西一百八十里。儀鳳二年置。

管兵七千人,馬一百匹。鎮(zhèn)西軍,河州城內(nèi)。開元二十六年杜希望置。管兵一萬二千人,馬三百匹。平夷守捉,河州城西南四十余里。開元二年郭知遠(yuǎn)置。管兵三千人。寶應(yīng)元年沒于西蕃。

州境:東西三百五里。南北二百一十五里。

八到:東南至上都一千九百六十里。東南至東都二千七百六十里。東南至蘭州本百里。西至青海三百七十里。西南至廓州二百四十里。東北至涼州五百里。

貢、賦:開元貢:褐十匹,羚羊角兩只。賦:布,麻。

管縣三:湟水,鄯城,龍支。

湟水縣,中。郭下。本漢破羌縣地,屬金城郡。魏分置西都縣,屬西平郡。

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鄯州。十八年改為湟水縣?;食蛑?

土樓山,在縣西一百三十里。下有土樓神祠。

湟水,名泊河,亦謂之樂都水,出青海東北亂山中,東南流至蘭州西南入黃河。浩水,今謂之闔門水,經(jīng)縣東,去縣五十五里。漢宣帝神爵元年,遣后將軍趙充國擊先零羌,充國欲罷騎兵,屯田以待其弊。計(jì)度臨羌東至浩,羌虜故田,人所未墾,可二千頃已上。又理湟ɑ以西道橋七十所,令可至鮮水左右留步士萬人屯田,為必禽之具。詔從之。充國竟以屯田之利,支解先零。

鄯城縣,中。東至州一百二十里。儀鳳二年分湟水縣置。北枕湟水,西即土樓山。

龍支縣,中。北至州一百三十五里。本漢充吾縣也,屬金城郡。后魏初于此置金城縣,廢帝二年改名龍支縣,西南有龍支谷,因取為名。

積石山,在縣西九十八里。南與河州χ罕縣分界。

黃河,在縣西南六十里。

廓州,寧塞。下。開元戶三千九百六十四。鄉(xiāng)禹貢雍州之域。古西羌地。漢宣帝時(shí),西羌數(shù)背叛,后將軍趙充國屯隴西,諸羌不敢后漢燒當(dāng)?shù)劝朔N羌為寇,段擊破之,諸羌弭定。獻(xiàn)帝建安中,分金城置西平郡。南涼禿烏孤又以河南地為澆河郡。周建德五年于今州理西南達(dá)化縣界澆河故城置廓州,蓋以開廓邊境為義。隋大業(yè)三年罷州,復(fù)為澆河郡。隋亂陷于寇賊,武德二年,西土平定,改置廓州。乾元年陷于西蕃。

州境:東西三百九十四里。南北四百九十里。

八到:東南至上都二千四百十里。東至東都三千九百六十里。東至河州三百九十里。西至吐蕃界樹郭城三百二十里。南至新置曜武軍二百里。北至新安夷騎八十里。

貢、賦:開元貢:麩金,大黃,戎鹽,麝香?!操x:布,麻?!彻芸h三:化城,達(dá)化,米川。

化城縣,下。郭下。本后魏石城縣地,廢帝二年,因境內(nèi)有化隆谷,改為化隆縣。皇朝因之,先天元年改為化城縣。

黃河,在縣南八十步。

扶延山,在縣東北七十里。多麋鹿。

達(dá)化縣,下。東至州三十里。本后周置達(dá)化郡并達(dá)化縣,隋開皇三年罷郡。

移縣入郡廨,即今縣是也。皇朝因之。

黃沙戍,在縣東六十里。

米川縣,下。西至州一百里。本前涼張?zhí)戾a于此置邯川戍,后魏孝昌二年于戍城置廣威縣。貞觀十年,于本縣東一百二十里黃河岸置米川縣,屬河州,永徽六年移于河北,屬廊州。

積石軍,在州西南一百五十里。儀鳳二年置。西臨大澗,北枕黃河,即隋澆河郡所理。

寧邊軍,在積石軍西,黃河北。

威勝軍,在積石軍西八十里宛肅城。

金天軍,在積石軍西南一百四十里洪濟(jì)橋。

武寧軍,在洪濟(jì)橋東南八十里百谷城。

曜武軍,在州南二百里黑硤川。

右寧邊等五軍,并天寶十三年哥舒翰奏置。

岷州,和政。下。開元戶三千九百五十。鄉(xiāng)一十四。

禹貢雍州之域。古西羌地也。禹貢“西傾、朱圉、鳥鼠”,按西傾山在洮州之西,今州處其東北,此則雍州之域明矣。在秦為隴西郡洮縣也,自秦至?xí)x不改。

后魏文帝始于此置岷州,南有岷山,因以為稱,仍領(lǐng)同和郡,又改為臨洮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岷州,大業(yè)三年復(fù)為臨洮郡。隋末淪陷寇賊,義寧二年改置岷州,天寶元年改為和政郡。乾元年元年復(fù)為岷州。上元二年因羌叛,陷于四蕃。

州境:東西一百六十三里。南北三百六十七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一千三百三十六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一百八十六里。東北至渭州二百二十六里。西南至洮州一百八十里。南至宕州三百八十里。北至臨州三百四十里。

貢、賦:開元貢:龍須席,鸚鵡鳥,牛酥,雕翎。賦:布,麻。

管縣三:溢樂,川,和政。

溢樂縣,中下。郭下。本秦、漢之臨洮縣也,屬隴西郡。后魏置同和郡,縣屬焉。隋開后三年罷郡,縣屬岷州,義寧二年改置溢樂縣。

岷山,在縣南一里。

崆峒山,在縣西二十里。

州城,本秦臨洮城也,后漢建初二年,金城隴西保塞羌皆反,車騎將軍馬防、長水校尉耿恭擊平之,即此地也。

董卓臺,在縣北十五步。

秦長城,首起縣西二十里。始皇三十四年并天下,使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筑長城,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川縣,中下。西北至州七十里。本基城縣,周明帝武成元年置。隋開皇九年省,義寧二年重置。先天元年改為川縣,取縣西川為名也。

和政縣,中下。南至州三十二里。本后周洮城郡也,武帝保定元年郡省,置同和縣,屬同和郡,宣政元年改為和政縣。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岷州。皇朝因之。

和政府,在縣西北七里。

洮水,西南自溢樂縣界流入。

洮州,臨洮。下。開元戶三千七百八十四。鄉(xiāng)七。

禹貢雍州之域。古西羌地也。自秦、漢至于魏、晉,皆諸羌所居。至后魏吐谷渾又侵據(jù)其地,后周明帝武成中,西逐諸戎,其地內(nèi)屬,置洮陽防,武帝保定元年立洮州。隋大業(yè)三年罷州,改為臨洮郡。隋季亂離,所在陷沒,郡守孫長詢率所部百姓嬰城固守,以義寧元年舉城歸國,武德二年復(fù)于此置洮州。貞觀四年,州移理故洪和城,于此置臨洮鎮(zhèn),五年廢鎮(zhèn)置(御諱)〔淳〕州,八年廢州,復(fù)移洮州理此。永徽元年置都督府,開元十七年廢入岷州。二十年于臨潭又置臨州,二十七年又改為洮州。廣德元年陷于西蕃。

州境:東西五百五十里。南北二百二十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一千五百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三百六十里。東至岷州一百八十里。西至黃河六百里。西南至疊州一百八十里。北至河州三百里。

貢、賦:開元貢:褐,酥。

管縣二:臨潭,美相。

臨潭縣,中。郭下。本隋美相縣,周保定元年置。貞觀四年,移美相縣于東北洪和城內(nèi),五年于州理改置臨潭縣。其城東西北三面并枕洮水。

洮水,出縣西南三百里{山強(qiáng)}臺山,即禹貢西傾山也。

傍山,在縣東十一里。傍,羌語也,羌語呼石這,呼高為傍,因以為名。

安西府,在縣東四十里。周明帝武成元年,行軍總管博陵公賀蘭祥討吐谷渾,筑此城以保據(jù)西土,后因置博陵郡。隋又為縣,屬洮州,貞觀十二年省縣入臨潭,十三年于此置安西府。

廣恩鎮(zhèn),在縣西一百八十里。

莫門軍,儀鳳二年置。在州城內(nèi)。

神策軍,在州西八十里。天寶十三年哥舒翰置。在洮河南岸。

美相縣,中。西至州七十五里。本漢、隋舊縣,理在州城,貞觀四年移洮州在此,縣亦隨徙焉。

霧露山,在縣北一十里。

疊州,合川。下。開元戶一千二百七十七。鄉(xiāng)十一。

禹貢梁州之域。歷秦、漢、魏、晉,諸羌常保據(jù)焉。至后魏,其地入吐谷渾。

周武帝建德六年,西逐諸戎,始統(tǒng)有其地,乃置疊州,蓋取山川重疊為義。隋大業(yè)元年廢疊州,以縣屬洮州。武德二年,西土內(nèi)附,于今州西二十九里合川故城置疊州,五年陷吐谷渾,七年討平之,復(fù)置疊州。今州城在獨(dú)山上,西臨絕澗,南枕羌水。十三年置郡護(hù)府,永徽元年罷,天寶元年改為合川郡,乾元元年復(fù)為疊州。

州境:東西二百六十五里。南北一百二十九里。

八到;東至上都一千七百里。東至東都二千五百六十里。東南沿流至宕州二百五十里。西至黃河上黨項(xiàng)岸二百八十里。東南至故芳州一百四十里。東北至洮州一百八十里。

貢、賦:開元貢:甘松香,麝香,酥。賦:布,麻。

管縣二:合川,常芳。

合川縣,下。郭下。本周武成二年置,有三谷水,至縣東合流,因以為名,屬西疆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疊州?;食蛑?。

石鏡山,在縣西此四十五里。其山石皎徹,臨照莫不見其形體,故以為名。

山有銅窟,隋代采鑄,今亦填塞。

白水,一名墊江水,在州西六十里。

藥水,在縣東平地。人有患冷者,煎水服之,多愈。

常芳縣,中。西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周武成中所置恒香縣,屬芳州郭下,前上元中芳州沒蕃,神龍?jiān)暌瓶h名于天法山東蘇董谷西,即合川縣理是也。

芳州,貞觀戶八百六十二。

禹貢梁州之域。秦、漢及魏、晉諸羌所居。至后魏吐谷渾入侵據(jù)焉,周明帝武成中西逐諸戎,始有其地,乃于三交口筑城置甘松防,武帝建德中改為芳州,領(lǐng)恒香、深泉二郡。隋大業(yè)二年郡、州廢,以縣屬扶州。隋氏喪亂,陷于寇賊。

武德元年,西邊平定,復(fù)于常芳縣置芳州。高宗上元二年陷于西蕃。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東至上都一千八百四十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七百里。東南至扶州三百里。西南至羌直州一百六十里。東至羌二百三十里。西至疊州一百四十里。

貢、賦:貞觀貢:牛酥。賦:布,麻。

管縣三:常芬,恒香,丹嶺。

常芬縣,下。郭下。本周置屬恒香郡,隋開三年罷郡,縣屬芳州。前上元二年陷于西蕃,神龍?jiān)暌瓶h名,屬疊州。

素嶺山,在縣東七十里。春夏常多積雪,因名之。

甘松府,在城內(nèi)。

恒香縣,下。東北至州一十五里。貞觀二年置,寄理恒香戍。

常侯山,在縣南三里。

丹嶺縣,下。東南至州二十里。本隋舊縣,開皇十九年置,屬芳州,義寧三年屬甘松郡。武德元年罷郡,縣屬芳州。所管百姓,皆是黨項(xiàng)諸羌,界內(nèi)雖立縣名,無城郭居處。

湫池,在縣西八十里通彌山中,周回百余里,蓋古之天池大澤,白水之源,蓋出此也。

宕州,懷道。下。開元戶一千六百五十九。鄉(xiāng)六。

禹貢梁州之域。古西羌地也。自秦、漢至魏、晉,皆諸羌據(jù)焉。后魏招撫西戎,始有其地。有梁彌忽者,宕昌羌也,其先羌豪祖勤自稱宕昌王。彌忽于太武初表求內(nèi)附,太武嘉之,拜彌忽為宕昌王,其后遞相傳襲,稱藩于魏,謂其地為宕昌藩。周天和元年,改藩置宕州。隋大業(yè)三年罷州,置宕昌郡,武德元年復(fù)宕州。天寶元年改為懷道郡,乾元元年復(fù)為宕州,因宕昌山為名也。

州境:東西三百六十五里。南北四百二十九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一千四百七十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三百三十里。東南至武州二百五十里。西北至疊州二百五十里。西南至扶州四百里。北至岷州三百八十里。

貢、賦:開元貢:麩金,麝香。賦:布,麻。

管縣二:懷道,良恭。

懷道縣,中下。郭下。本周武帝天和元年置,屬甘松郡。隋開皇三年罷郡,屬宕州?;食蛑?。

蘇董戍,在縣西一百八十三里。

良恭山,在縣北四十里。出雌黃。

斫花山,在縣東北八十里。出朱砂、雄黃,人常采取之。

宕昌故城。今為交和戍,在縣東五十二里。

良恭縣,下。西南至州二百一十里。本周之陽谷縣也,武帝天和五年置宕昌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宕州,十八年改為良恭縣。

愿虜山,接縣城西北隅,東西四十里,南北三里。

臨州,狄道。下府。天寶初,割蘭州狄道縣又別置安樂縣置臨州。州郭舊有臨洮軍,久視元年置,寶應(yīng)元年陷于西蕃。

州境:東西南北八到:東南至上都一千四百八十里。東南至東都二千二百四十里。南至岷州三百四十里。西至蘭州一百九十里。

貢、賦:管縣二;狄道,長樂。

狄道縣,下。本漢縣,屬隴西郡。晉改為武軺縣。隋復(fù)為狄道,屬蘭州。天寶初改屬臨州。

長樂縣,下。天寶初置安樂縣,乾元后改為長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南| 凤凰县| 耒阳市| 宁化县| 阿勒泰市| 穆棱市| 浏阳市| 郎溪县| 汉寿县| 津市市| 武穴市| 岳池县| 江油市| 金昌市| 施秉县| 进贤县| 十堰市| 昌邑市| 仙游县| 饶阳县| 布尔津县| 肃北| 青海省| 酒泉市| 甘南县| 南和县| 广西| 通江县| 来凤县| 新民市| 抚松县| 平凉市| 瑞安市| 民和| 抚州市| 西宁市| 依安县| 新蔡县| 秀山| 西乌珠穆沁旗| 西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