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

第1章

同治十一年(壬申)

東洋和約條例

將軍文(煜)奏為琉球國夷人遭風到閩循例撫恤該夷伴有被臺灣生番殺害現飭認直查辦折(四月初五日京報)

中外雜聞(一則)

淡水植茶

上諭(五月初二日京報)

南海奇事(一則)

署閩浙總督文(煜)等奏臺灣府屬之淡水、噶瑪蘭二廳人文日盛懇恩分別增廣學額添設學校折(五月十九日京報)

赫稅務司到申

五月分教職單(節取五月二十六日京報)

署閩浙總督文(煜)、福建巡撫王(凱泰)奏陸路提督循例渡臺校閱營伍稽查地方折(六月初九日京報)

署閩浙總督文(煜)、福建巡撫王(凱泰)奏福建臺灣淡水同知及永春州知州、福建府海防同知篆務委員署理片

署閩浙總督文(煜)奏臺灣水師協標左營守備李鴻高革職嚴拿訊辦片

署閩浙總督文(煜)、福建巡撫王(凱泰)奏運津米石全完折(六月十二日京報)

署閩浙總督文(煜)奏福建臺灣道夏獻綸因船政局務難易生手遵旨遴員署理片(六月二十六日京報)

上諭(七月二十三日京報)

上諭(八月十一日京報)

上諭(八月二十日京報)

琉球商人為臺灣生番殺害

記玉山奇石

臺灣大旱

上諭(十一月十六日京報)

三月二十七日(訖二十九日續完)

東洋和約條例

中華、日本兩國向敦和好,今彼此共立和約,伸前以睦,永篤勿替。和約外,另立通商條款,凡三十有二則。茲特錄之,以供雅鑒。

其一款,自此約互相更易之日,共敦友誼;兩國士民,均可赴所開設之通商埠貿易。

二、通商各埠之名,在中國則曰上海、曰鎮江、曰寧波、曰九江、曰漢口、曰天津、曰牛莊、曰治府(芝罘)、曰廣州、曰汕頭、曰海南、曰福州、曰廈門、曰淡水、曰臺灣也;若日本各埠,則有謂橫濱者、阿沙加者、呢衣加打者、雅素者。兩國官員均可在上列各埠僦地建舍,但仍須遵是國之規制。地方官尚要查明無有傷礙風水、毀拆墳墓,并察業主所取價值,務得其中。所立契券,呈交地方官給以印蓋為憑,不準私租強賃。通商埠內外地并不得入,特于通商埠地則可建舍或居住貿易;地方官亦宜為之擇地調處。

三、兩國商船住通商貿易,本國官員或稅關先給發牌照,書明船之大小、頓數若何?梢子姓氏、年紀、原籍,要領事官或稅關給印查驗。如無牌照,不準入埠。倘間中道有失去者,即行報知稅關發回牌照紙;俟船返日,該國官員再給牌照。

四、兩國商船到埠,彼此立文武官員督帶丁役保護,或在船及本艇住均可。其費用,由稅關支給,不得向商船討索;犯者有罰。

五、兩國商船到埠日,限以二十四點鐘船主將牌照繳呈領事官,翌日轉交本處之稅關,以便察閱船之頓數及載貨之單。除禮拜日外,逾兩天之久,每以二十四點鐘為準,若不赴報,在中國埠則罰銀至少五十兩、多亦不過于二百兩;在日本每遲一日罰以六十元。而所立該船載貨之單,必須符實。若有假偽,查系故意匿多報少者,在中國則以貨物充入官、船主罰銀五百兩。在日本,若有遺漏,即照應輸稅之項罰出;茍假偽,則罰銀一百二十五元。

六、除貨單所列之貨外,準貨船中兼帶需用之物,不用完稅。如將此授賣,則應輸餉。如以要捐稅之貨物作免稅者寫列于貨單,一經查出,以之充于官。

七、接領事官就將文書單查驗或未驗之前,船主私自將貨運上,應在中國除以貨歸于官外,另罰銀五百兩;在日本,貨物充于官?;蛏檀瑹o稅關憑照,不得上落貨物;如違,在中國則以貨歸官,在日本則罰銀六十元。

八、船到埠所應納之鈔課,以開艙日征收;或出口,以載貨之日輸納。清稅時,該稅關發放行紙于領事官,轉交該船主開行。

九、兩國商人能于通商埠雇挑及艇載運貨物,聽其自便講價,無庸官員理涉,又不能限制所雇多少。如藉挑夫及艇家漏稅,稅關即行查報;犯科者,控于官。

十、兩國商船載來之貨,須除包皮粉飾等,以核凈貨輕重;將其中取二、三件權秤為其余法則,以納稅餉?;驂呢洠坏门c好貨同稅;但按所值之多少,每百元抽五元。

十一、中國船貨物在日本,依地方規制;或日本貨在中國,亦依中國稅關規制。兩國之秤碼,均同;或紋銀,則以時價所值。商人在兩國貿易,依所在地方規條,以免爭競。

十二、在通商埠,兩國畫以界限,在此界內運貨捐稅;所畫之界,以方便商船為度。二國通商貿易,仍依前未立約時一式;但須得領事官憑票,以免混亂。

十三、中國人來日本,既售貨后,中國貨主不得入內地。在日本來中國,既納稅后,止中國人可帶入內地發沽,因要征卡稅;果日本商人挾帶入內地,貨充于官,其人交該國領事官究辦。

十四、二國商人于通商埠貿易,可準來埠購買土產并別國入口貨;于出口時,仍要征稅。惟不得入內買貨;或有由內帶來之貨,悉歸于官,其人應交領事官究辦。因二國皆有通商埠,故用此款以昭平允也。

十五、倘帶貨入口,征稅之后欲以此貨載寄于他國發賣,不等(?),須報知領事官查明確原箱包,則可免稅;茍有假偽替換等弊,將貨盡歸于官。

十六、日本到中國埠貨物一百五十頓以上,每頓納鈔銀四錢;一百五十頓以下,納銀一錢。征交之后,海關監督給發牌照。自是日起,以四個月為期;如過四個月以外,再行征稅。船到埠兩日后開行,貨未開艙,不用納鈔課;逾二天,則要納稅。華人船到日本埠,入口每船抽十五元,出口七元。

十七、如兩國船遇風雨暫理埠灣泊或買火食,不得開艙貿易。如欲貿易,先報明海關議稅。或要修船,先行稟明海關,方能運貨上岸;修好后,再運貨落船,無庸納稅。倘貯在岸時將貨私售,其貨則充入官。

十八、兩國船不準裝載軍器并禁出口之貨。如在中國,犯者貨物充公;發回本國,永不準貿易。在日本國,犯者貨物充公。

十九、兩國戰船到埠,毋庸稟報海關;船中所需之物,任其采買,毋庸納稅。倘有貨發售,必要征稅。

二十、兩國官員在通商(埠)內開設貨倉屯貯貨物,要另立規條。貨在倉里,毋庸納稅;若有賣出,則要納關稅、倉租。如寄往別處,止納倉租,無用關稅。

二十一、兩國米關得出口運往本埠發賣,別可出海。船中所需米食多少,要報明關知給單一紙,以憑查驗。

二十二、日本國船,毋得往登州及牛莊運豆餅出;若往別處運口則可。

二十三、硫磺、樸硝、白銅系中國所需之物,惟官員可以買賣。若日本人貿易此物,要到官領牌方準;無牌發賣,人治罪、貨充官。日本人在中國,毋得將硫磺、樸硝、白銅出口;違者,物充官、人究辦。

二十四、禁者乃系火藥、炮碼、鎗炮、戎馬并各式軍裝,或新制異樣戰具;兩國商人,毋得發售此等物件。犯此條者,物充公,人按本國例究辦。

二十五、兩國銅錢,只可由本國事阜載至別處,毋得出口私買;犯者,即行拿獲究治。中國鹽,日本人無得購買;日本鹽,無得載來中國。犯者,按本國例辦。

二十六、商船私往非通商(埠)外者,地方官立即拿究。在中國者,船、貨充官;在日本者,貨物充公,罰銀一千元。凡有此等罪案,即行照會領事,以為案據。

二十七、貨物不在出口貨單內、惟有列在入口貨單者,如將此貨出口,照入口例抽稅;如入口貨單無、出口貨單有者,照出口例抽稅。

二十八、船在中途不測、未能到埠,地方官要拯救船。中國人往(?)該國領事若遇海賊,地方官用力輯賊追贓,未獲者即行革職;但失主無得向官討索賠償。

二十九、關要嚴禁走漏私稅,見機而行,隨時設立規條;兩國商人,皆要遵依。

三十、兩國商人在通商埠者若欲更換規條,須稟明領事,領事轉詳北京欽差大臣。

三十一、倘兩國日后更改條款,自互換和約之日至十年后,要預先通知,庶便酌議。

三十二、以上通商條款及所立和約,兩國宜遵守毋違,永敦和好。兩國大臣蓋印關防,用昭信守。

四月二十四日

將軍文(煜)奏為琉球國夷人遭風到閩循例撫恤該夷伴有被臺灣生番殺害現飭認直查辦折(四月初五日京報)

福州將軍兼署閩浙總督臣文煜、福建巡撫臣王凱泰跪奏:為琉球國夷人遭風到閩,循例譯訊撫恤;夷伴有被臺灣生番殺害,現飭認真查辦。恭折馳奏,仰祈圣鑒事。

竊據署福防同知張夢元詳報,同治十一年正月十七日準臺灣縣護送琉球國兩起難夷松大著、島袋等五十七名到省,當即安插館驛,妥為撫恤,一面飭傳該國留閩通事謝維垣譯訊。據難夷松大著供:伊是頭目,官馬依德——是夷官,連同跟丁、舵水一共四十六人,俱系琉球國八重山島人,坐駕小海船一只,裝載方物往中山府交納事竣,于同治十年十月二十九日由中山府開行;是夜陡遇颶風漂出大洋,折斷帆桅,船只任風漂流。十一月十二日,漂至臺灣洋面;幸遇民船救護,伊等四十四人登岸,原船沖礁擊碎。該處民人將伊等帶赴鳳山縣衙門,轉送臺灣縣安頓公所;尚有同伴二人,并蒙鳳山縣續送至臺灣縣衙門,蒙給衣食、錢文。詎跟伴永森宣一名患痘身故,給棺收殮;一面派委員弁,將伊等配船護送來省。又據難夷島袋供:同船上下六十九人,伊是船主,琉球國太平山島人。伊等坐駕小海船一只,裝載方物往中山府交納事竣,于十年十月二十九日由該處開行;是夜陡遇颶風漂出大洋,船只傾覆,淹斃同伴三人,伊等六十六人鳧水登山。十一月初七日,誤入牡丹社生番鄉內。初八日,生番將伊等身上衣物剝去,伊等驚避條力莊地方;生番探知,率眾圍住,上下被殺五十四人,只剩伊等十二人因躲在土民楊有旺家,始得保全。二十一日,將伊等送到鳳山縣衙門,轉送臺灣縣安頓;均蒙給有衣食,由臺護送來省,現在館驛等供。由布政使潘霨造冊詳請具奏,聲明牡丹社生番圍殺球夷,應由臺灣文武前往查辦等情前來。

臣等查琉球國世守外藩,甚為恭順。該夷人等在洋遭風并有同伴被生番殺害多人,情屬可憫!應自安插館驛之日起,每人日給米一升、鹽菜銀六厘?;貒?,另給行糧一個月;照例加賞物件,折價給領。于存公銀內動支,一并造冊報銷。該難夷等船只傾覆擊碎無存,俟有琉球便船,即令附搭回國。至牡丹社生番見人嗜殺,殊形化外;現飭臺灣鎮、道、府認真查辦,以儆強暴而示懷柔。

除咨部外,臣等謹合詞恭折馳奏,伏乞圣鑒!謹奏。

奉旨:『覽奏已悉。著照例辦理;并著督飭該鎮、道等認真查辦,以示懷柔。欽此』。

五月初九日

中外雜聞(一則)

繹西字日報云:『中國通商各碼頭人口多寡,細為查出:計上海二十五萬、寧波十一萬五千、鎮江十三萬、九江四萬、漢口六十萬、煙臺二萬六千、天津九十三萬、牛莊六萬、福州六十萬、淡水五萬、廈門三十五萬、汕頭四萬五千、廣東一百萬。甚矣!生齒之繁也;可謂庶而富者矣』。

五月十九日

淡水植茶

淡水地方,向多種植靛樹;參天黛色,一望如染。顧居人之藝此者,其利雖溥;然較之栽植龍團、雀舌者,誠未若也。茲者該境人心慕業茶之利,而又審厥風土甚宜于茶,乃改植茶樹;凡高隴平壤,多藝此焉。今該境生理漸廣于前,實由此巨宗之所致也。

五月二十一日

上諭(五月初二日京報)

上諭:『文煜、王凱泰奏「查明告病副將侵吞營餉各情,請飭調赴福建追辦」一折,告病閩浙督標中軍副將楊在元,前署臺灣鎮總兵任內侵吞營餉三千六百余兩,且有濫委營缺、私收練兵貼費各情;亟應勒追查辦,以儆貪婪。著王文韶飭令楊在元迅赴福建,聽候勒追查辦。如敢飾詞違抗,即著嚴參押解,毋許逗遛!欽此』。

五月二十六日

南海奇事(一則)

琉球一島僻在東瀛,向時臣服于日本而入貢于中國。蕞爾彈丸,幾如黑子;財賦亦甚微,帑餉時絀。其國民窮土瘠,故不能振作有為;一切皆循舊制,不敢稍更。

現聞有遭風難船兩艘抵閩,經地方官救護撫恤;自述在臺灣島被殺于生番,情形甚慘。一船名大著,舵工、水手共四十六人。有琉球官二人,長曰大著、副曰馬依德,俱系其國八重山島人;坐駕海舶,裝載方物往中山府交納——中山府者,國王所居地也。

回棹之夜,陡遇颶風漂出大洋,帆斷桅折,任風飄流。繼至臺灣洋面,為臺民所拯,得以不死;原船為風浪所擊碎,已無片木。鳳山縣中為之支給衣食、妥為安頓,轉送之福州。一船名島袋,即遭生番之害者也。船中共六十九人,系其國太平山島人,亦由載物至中山事竣而回。同時遇風出洋,船舶傾覆,淹斃者三人;余六十六人鳧水登山,誤入牡丹社生番鄉內。生番見之喜甚,以為今乃得朵頤也;盡褫其上下衣,意將搏噬。琉球人恐甚,急避至條力莊,匿于叢林密箐中。生番知之,率眾而往,圍而殲焉,膏其刃者五十四人。十二人遁于士民家,始得無恙;亦由鳳山縣派人送至福州。督臣特為奏聞于朝,以為琉球國世守外藩,甚為恭順;今遭風難民為臺灣生番殺害,情殊可憫!應由臺灣文武前往查辦。其民俟有便舶,送回其國。

按臺灣生番久居王化之外,非可以情理相喻。其人亦有火器,甚為猛烈,蓋昔荷蘭之遺也;時出滋擾,即熟番亦懼之。其巢穴所在,莫得而跡。多結屋于林樹之巔,穿林度澗,迅捷如鳥;欲治之者,非縱火焚林,以千百尊大炮環而攻之,盡殺乃止,庶乎其害可除也。不然,失風之船,未有不為其食肉寢皮者!彼其人無禮義、無知識,去禽獸不遠也。

六月初十日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29 09:28:31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阳县| 喀喇沁旗| 额尔古纳市| 罗定市| 龙川县| 龙游县| 双流县| 比如县| 丽水市| 阜新市| 石狮市| 崇左市| 香河县| 郎溪县| 抚宁县| 福泉市| 韶山市| 彝良县| 克什克腾旗| 钦州市| 凯里市| 岐山县| 昭平县| 叶城县| 沭阳县| 句容市| 广元市| 霸州市| 广平县| 古蔺县| 汉寿县| 青冈县| 宜君县| 长治市| 石屏县| 祁连县| 广宁县| 漯河市| 多伦县| 梁平县| 错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