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6章

上諭:『吏部奏「隔省調署知府與例未符聲明請旨」一折,前據沈葆楨等奏;福建臺北府知府,請以江蘇海州直隸州知州林達泉試署,系為新設海疆要缺、因地擇人起見。林達泉,著仍準其試署;嗣后不得援以為例。余依該。該部知道。欽此』。

九月十一日(公歷十月十七月——即禮拜三)

閩撫丁(日昌)奏特參總兵并自請該處片(八月三十日京報)

臣丁日昌跪奏:

再,臺北前因兵力單薄,經本任福寧鎮總兵吳光亮該招淡水、噶瑪蘭民兵二百人在五佛埔筑圍居住,以為半耕、半守之計,如非精壯,不得濫募;飭遵在案。嗣總兵張升楷接統北路各軍,改民兵為碉勇,派游擊陳子貴、軍功莊連升各募一百名,分扎米侖港、蘇澳、五里亭等處駐防。張升楷銷差內渡后,北路歸吳光亮接統;復將碉勇改為民兵,飭赴花蓮港一帶開墾。詎莊連升所招一旅俱系市井之徒,不諳農務;聞有調赴后山之信,私行逃走者十余名。兼之病弱甚多,不能得力。已由吳光亮截止口糧,遣散回籍;飭提莊連升解營懲辦。又聞張升楷所帶兩營,并未雇用長夫:由臣查據臺灣道夏獻綸稟復前來。

臣查此項民兵雖僅百名,原為屯墾之用。如果辦有成效,尚擬推廣擴充,將后山營勇疲弱較多者酌量裁減歸并,另募民兵專事屯墾,以期明作有功。乃張升楷于該辦伊始,任聽莊連升濫募市井之徒充數,以致不能得力。其夫價一節,經臣嚴加面詰,始據張升楷自認蘇渙瘴重費繁,不能不資夫價津貼等語;尤為巧猾可恨!查張升楷上年自津來閩,當委管帶練兵;適省城大水,臣在城上親見該員胼手胝足,救人最多。是以會同前署督臣文煜,奏保該員統領臺北各軍;雖系文煜列銜在前,實在系臣主稿,臣當獨任其咎。現張升楷早已銷差回省,臣原不必過于苛求;但恐臺灣諸將相率效尤,營伍從何整頓!臣自問誤保劣員之咎小,隱忍不言之咎大。相應請旨將前統臺北各軍留閩補用總兵張升楷即行革職,以示懲儆;并將臣交部該處,以為知人不明者戒。其張升楷浮用夫價計共若干,仍分別確查追繳;并飭提軍功莊連升從嚴懲辦外,臣因整頓營伍起見,是否有當?謹附片陳明,伏乞圣鑒訓示!謹奏。

奉旨已錄。

九月十六日(公歷十月二十二日——即禮拜一)

閩督何(璟)奏為請補要缺知縣折(九月初四日京報)

閩浙總督兼署福州將軍臣何璟、福建巡撫臣丁日昌跪奏:為揀員請補要缺知縣,以資治理;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照準調嘉義縣知縣斌敏,于光緒二年四月初二日在省寓病故;經臣恭疏具題開缺。照例,以病故本日作為開缺日期,歸五月分補行截缺。除已截缺咨部外,所遺嘉義縣知縣系臺灣海外要缺,例應在外揀選調補。該處山海交錯,政務殷繁,且有稽查口岸之責,在在均關緊要;必須精明強干、熟悉情形之員,方足以資治理。臣等與藩、臬兩司在于現任知縣內逐加遴選,一時實無合例堪調之員。茲查有候補班前補用知縣鄧厚成,年四十八歲,江西新建縣舉人;隨軍援閩出力,奏準以知縣留于福建補用。續因克復廣東嘉應州城,奏準仍以知縣本班盡先補用;于引見后,領照來閩,捐加同知升銜察看。期滿甄別,奏留閩省補用;委署邵武縣,準補海澄縣。丁憂,回籍守制。光緒元年九月,服闋回閩,由部核準起復;委署臺防同知,調署鹿港同知,卸事。該員老成穩練,熟悉臺灣風土民情;以之請補嘉義縣缺,洵堪勝任。惟調缺請補,與例稍有未符,而人地實在相需。合無仰懇圣恩,俯準以候補班前補用知縣鄧厚成補授嘉義縣知縣,俾期要缺得人,實于地方有裨。如蒙俞允,該員系曾經請補知縣、丁憂艱闋,今仍請補知縣,銜缺相當;毋庸送部引見,并免核計參罰。據藩、臬兩司會詳前來。臣等謹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敕部該覆施行!

再,此缺因臣日昌上年渡臺、嗣內渡后即辦水災,現在遴員甫定,并非無故遲延;合并陳明。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吏部該奏。欽此』。

九月十七日(公歷十月二十三日——即禮拜二)

禁開煤礦

廈門來信云:聞臺灣之淡水廳官吏已將中國民間所開之煤礦十二所,盡行封閉。緣此煤價陡貴,灣泊雞籠之外國火船皆不得運煤以資攬載。故美國領事業與中官駁該,謂誠如此,未免大失公道;日后或當與中朝索賠火船延擱之費也。又請曷弗俟官煤繁旺之后,再該發此禁令乎!特刻下未知被禁之中國人,有誹該否。又未知官吏之意,欲禁之以旺官煤歟?又或有別故也!

九月十八日(公歷十月二十四日——即禮拜三)

論臺灣煤礦事

前有友謂予曰:『子喜觀劇,亦知近日昆班大佳于昔日乎?子蓋一往觀』!余曰:『何以如是』?曰:『近日班中延數清客,每逢禮拜六夜及禮拜日夜,代演數出;故能致觀者如堵墻也』。余于前禮拜六夜往觀清客演中軍、挑簾、裁衣、搜山、打車五出,又于昨禮拜六夜往觀清客演「荊釵記」之參相與「白兔記」之回獵兩出,能將戲中關節維肖維妙盡行演出。不但已也,即平日本班之腳色近來演唱各戲,亦均極力摹仿肖神,不似從前隨便敷衍。大約非經數清客加意指點,即由各腳色格外觀感也。由此觀之,古人「有治法、無治人」之言,不愈信哉!梨園演戲,技之末耳,尚且如此;何況治世之大事哉!故古之圣賢,其治世也,必先使民有菽粟如水火,而后教民型仁講讓;是以民人有所效法,斷無不仁者矣。

本館近見各省因兵燹之后,又繼以水旱災荒;幾如孟子所云「樂歲終身苦,兇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故欲各省墾荒田、興水利、開礦務,不惜連篇累牘;欲民不憂饑寒而后再治禮義,能聽從者果有何人!故至于今,荒田仍任其終荒、水利仍任其不利;惟礦務一端尚有官辦者、亦有由民辦者。若能從此上下各守其分,各行其事,不徒官能富、民能富,而且國亦由此而日富也。乃不圖近日,竟有出人意料之所不及者。前閱廈門來信云:臺灣雞籠等處之各煤礦,向來系屬民間集貲開采;近日奉官示諭,概令封閉停工,不準再行采取。一切煤礦,日后均歸官辦;第未知民間果能遵照否也。此信特不知是否屬實?若真有此事,是豈徒官奪民食而已乎!諒不至若此之甚也。臺灣孤懸海外,與生番為鄰;所賴以久隸版圖者,民也。民能安靜無患者,幸有王法約束之耳。若此之為,是官先壞法矣;吾恐熟番將變生番,安望生番能作熟番乎!以理揆之,諒必無其事。然以刻下厘卡之事推之,恐又未必盡屬子虛矣。第吾所不解者:道光以前,從政諸君雖營私財,尚顧公務,不敢居然攘奪刻剝。及軍興以后,國家之帑項盡虛、閭里之蓋藏全罄,其能坐擁厚貲者,昔則軍營中人、今則厘卡中人而已。豈臺灣諸人亦有所歆羨,故有此舉乎!惟是各礦雖系民開,而國仍可征稅,即官亦可分肥;是上、下、中均可沾利矣,何必為此壟斷而施一網打盡之計也乎!

吾因觀戲,又聞此事,不禁為之慨然矣!若使諸清客僅各顯其技,不令各腳色同歸于好;所謂牡丹雖好,若無綠葉扶持,仍不能全美也。今能使全班各精其藝,閱者既多,不獨全班名利雙收,彼眾清客更名利雙收矣。天下事,大抵如此。古人有言:「官場如戲場」;故世之從政者,亦能深明此義,必能致令國富、民富,而已亦與之俱富矣。不然,雖富其身,斂怨于己;又安能長享其富哉!

九月十九日(公歷十月二十五日——即禮拜四)

臺灣新置電線

從臺灣府至打狗之電線,業已造成;每日有消息往來,甚為利便。聞系天津水雷局之肄業生經理此傳信之事也,再聞撥福州電信局中之學生共為佐理云。

九月二十日(公歷十月二十六日——即禮拜五)

論鐵路火車事

火車停行已數日矣。日昨與友數人,同在茶樓品茗。隔坐亦有數人;忽有一人至,隔坐人邀與同坐,詢曰:『君往吳淞,何以又能偷閑來此』?答曰:『候潮退耳。若如數日前有火車時,余固可以去而復返矣』!語罷,嘆息久之。復有一人至,隔坐人詢問如前;答曰:『風太大,船戶不肯開行;須候風息,始能開往耳』。又詢曰:『君有急事,何以不棄舟而車乎』?答曰:『如此大風,塵瞇人眼,車夫不能張目;安能推車!若尚有火車,何至行路如此艱難』!于是闔坐同聲嘆息停止火車,有損無益;并云:『從前未見火車,亦均不知火車好處。今已行有數月,往來吳淞者,均稱其便;一旦停歇,殊令人皆往來不便。安得上憲回心轉意,準其復行;則有事吳淞者,定當感頌功德于無既矣』!余聞此言,因私詢友人曰:『火車便民,余既得聞矣;第不知其價值,與小車、航船何如』?有曰:『火車下坐,往返吳淞僅須錢三百六十文。天明頭次開行,乘之以往;日晚末次開回,乘之以歸。一日之久,僅須一時乘車;其余五個時候可在吳淞辦事,故皆稱便。若雇小車,往返價須加倍;而途間行走之時刻尚不止加倍,僅能在吳淞耽延兩時之久。至于趁航,以往價雖少廉,然各種不便尚不止如隔坐諸人所言。是以人皆思火車復行矣』。余亦為之嘆息而回。

今辰,又有友談及火車事者。余曰:『究竟當道主意如何』?友曰:『聞將拆往臺灣』。余曰:『子以為何如』?友曰:『余昨由臺灣回,驟聞此該,大為詑異!南洋大臣沈公,固創該造鐵路者也;是應深知鐵路之有益也。豈鐵路能有益于臺灣,又反致無益于吳淞乎?且沈公當亦深知此項鐵路之不能合用于臺灣也。若欲用之于雞籠等地以運煤,則嫌其太長,又嫌其重出;若竟用之于內地以運各物至船,則商民無不大得便宜。惟嫌其太短,雖再加百倍亦合用也。故余謂火車之停,斷非南洋大臣之意也。夫臺灣一境,余前歲至彼閱歷一周,時將一載;見各山之美材與各處之土產以及各礦之煤鐵,無不盡善盡美。特所難者,在轉運出山以至海耳。今若能將此鐵路移之至彼,再往西國加造百倍置之于各處,俾得將各處所有之貨物盡運至海、載往各省,則臺灣之富可立待,而稅項之充亦可立待。以吾目中所見臺灣土產之輕小者,尚能以人力運出。若重大之貨物——如美材等者,人力不能逮,俾盡作柴薪,未免可惜;而各省制作各局,反用重資向外洋購用,未免失算。中國向日本所買之木料,臺灣皆有;日本能取之以致富、臺灣則棄之為薪,可見材木亦有幸、不幸耳。若能大興鐵路,則廢棄之材皆為有用之材矣。生番見此情形,亦富興求富之念,必樂轉運各物與眾人貿易;相習既久,歸附亦更易矣』。友言如此;故詳記之,以為有心臺灣者釆擇焉。

中堂寶(鋆)奏為奏明請旨折(九月初九日京報)

大學士管理吏都事務臣寶鋆等謹奏:為奏明請旨事。

內閣抄出閩浙總督何璟等奏稱:『福建新設臺北府一缺,經臣葆楨前在海防大臣任內奏請添設在案。查臺北戶口繁滋、商賈輻輳,該府所轄自彰大甲溪以北直達后山蘇澳等處,政務既極殷繁,山后復多險阻;其原該移駐通判、改設縣屬各節,尤必待人而理。必得資望素著之實缺人員悉力經營,才能逐漸就緒。福建本省知府班內,或現居要缺、或人地未宜。茲創建之初,請調人員亟應格外慎重。臣等再四思維,查有江蘇海州直隸州知州林達泉器識宏遠、潔己愛民,于極難措置之事,尤能毅然獨往,力求其是。臣葆楨、臣日昌上年往復函商,惟該員允堪是選。臣璟今過金陵,與臣葆楨商及人才,亦以為非該員不能勝任愉快;意見不謀而合。惟以外省直隸州知州請補海疆新設知府,從前無成案可循;顧當此急缺待才,何敢稍事拘泥!合無仰懇逾格恩施,俯念臺地新設員缺緊要,準以江蘇海州直隸州知州林達泉試署福建臺北府知府一缺,實于海疆吏治、民生大有裨益。如蒙特旨俞允,并懇天恩俟臺北各務辦有成緒,再行給咨送部引見,恭候欽定』等因。光緒三年五月十六日,奉上諭:『沈葆楨、何璟、丁日昌奏「新設海疆要缺知府揀員請調」一折,福建新設臺北府知府員缺,著準其以江蘇海州直隸州林達泉試署。余著照所該辦理。該部知道。欽此』。欽遵抄出到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北省| 镇安县| 宾阳县| 凌云县| 固原市| 崇文区| 新余市| 宜昌市| 安宁市| 台湾省| 子洲县| 江津市| 四会市| 祁阳县| 铁岭市| 龙江县| 临桂县| 通许县| 奉新县| 清苑县| 洛隆县| 从化市| 临汾市| 随州市| 温宿县| 丹阳市| 双桥区| 峨边| 南召县| 呼图壁县| 漳州市| 庄河市| 云霄县| 德阳市| 曲麻莱县| 丹阳市| 黎川县| 兴宁市| 平安县| 东宁县| 莒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