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頭品頂戴閩浙總督兼署福州將軍臣李鶴年跪奏:為遵旨揀員調(diào)補臺灣鎮(zhèn)總兵員缺,并飭先赴署任;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臣查接管卷內(nèi)同治七年十月初一日奉上諭:『臺灣鎮(zhèn)總兵員缺緊要,著該督、撫于通省總兵內(nèi)揀員調(diào)補;所遺員缺,著朱德明補授。欽此』。嗣經(jīng)前督臣英桂會同前撫臣卞寶第以遴選乏人,請以楊在元試署;奉旨允準(zhǔn)。十年七月,楊在元以病回省;經(jīng)前兼署督臣文煜附片奏委福建記名水師總兵林宜華署理:均經(jīng)先后欽遵在案。臣于上年十一月間履任,凡營伍、地方一切情形,無不詳加密訪。查臺灣為海外巖疆,自各國通商以來,時有中外交涉事件。總兵節(jié)制一府,關(guān)系最為緊要。員缺虛懸迄今四載,營務(wù)廢弛,幾不可問;非得曉暢軍務(wù)、老成廉潔之員力圖整頓,恐負(fù)朝廷慎重海防之至意。臣見聞所及,深以為慮。茲于閩、浙兩省實缺總兵及候補人員逐加遴選,查有浙江定海鎮(zhèn)總兵張其光年四十三歲,廣東新會縣人,由軍功出身,積功保至記名水師總兵,補授衢州鎮(zhèn)總兵,調(diào)補定海鎮(zhèn)總兵;臣查該員辦事認(rèn)真、謀勇卓著,久歷戎行、熟悉洋務(wù),洵為總兵中不可多得之員。以之調(diào)補臺灣鎮(zhèn),必能勝任。合無仰懇天恩俯念海疆要缺、人地相需,準(zhǔn)以張其光調(diào)補斯缺,于營務(wù)、地方均有裨益。林宜華不能稱職,應(yīng)即撤任;飭令張其光先赴署任,以重地方。倘蒙俞允,定海鎮(zhèn)總兵系外海水師要缺,應(yīng)請旨迅賜簡放,以重職守。是否有當(dāng)?謹(jǐn)會同福建撫臣王凱泰恭折具陳。再,遺缺總兵朱德明丁憂回籍,尚未服闋來閩;合并陳明。伏乞皇上圣鑒訓(xùn)示!謹(jǐn)奏。

朱砒:『另有旨。欽此』。

四月初十日

琉球朝貢考(選錄香港三月初六日華字日報)

琉球一國在東瀛海中,幾若黑子彈丸。其開國之始,并無甲子可稽。國朝定鼎燕京,琉球率先歸附;不敢自王,敦請龔封。嗣后貢職恪共,世守藩屬;憑借寵靈,鎮(zhèn)撫荒徼:享祚綿遠(yuǎn),長作東南屏蔽。現(xiàn)在尚預(yù)貢獻之列,則謂非本朝屬國者,非也!

第考琉球之所由來,其世次亦多茫昧。其間禪革互乘,匪特「隋書」歡斯,杳無可據(jù);即如洪、永初封,亦非姓尚。今詳為核審,上自天孫遞至今爵,有約略可言者也。琉球始祖,其初有一男一女生于大荒,自成夫婦,曰阿摩美久;生三男、二女。長男即天孫氏,開國始主也;次男為諸侯始,三男為百姓始。長女曰君君、次女曰祝祝,為國守護神;一為天神,一為海神。今寺院有三首六臂女神,手執(zhí)日、月,名曰「天滿大自在天神」,蓋即此也;此亦荒誕不經(jīng)之尤者也。傳二十五代,姓氏俱無考。起洪荒乙丑、至宋淳熙十三年丙午,逆臣利勇鴆而弒之,遂自立。浦添按司舜天討之,利勇死;諸按司群奉為王,天孫氏遂亡。舜天為日本人皇后裔,三傳而外,禪于英祖。自英祖至西威,凡五傳。察度氏興,賢德素著,人心悅服,遂代其國;二傳而為山南王思紹所并。以后則世為尚氏,至今弗替。按景泰元年,國王思達遣百佳尼入貢;二年,遣察祈等入貢,已又遣亞間美等入貢:頻年以來,史不絕書——未嘗與明絕也。惟考日本史:明萬歷三十七年,義久取琉球。其后書「琉球入貢」者十:日本寬文十一年——當(dāng)中國康熙七年(?)、天和二年——當(dāng)康熙五十三年(?)(琉球入貢,鑄新銀)、享保三年——當(dāng)康熙五十七年、寬延二年——當(dāng)乾隆十四年、寬政二年——當(dāng)乾隆五十五年、又八年——當(dāng)嘉慶元年、文化三年——當(dāng)嘉慶十一年、天保三年——當(dāng)?shù)拦馐辍⑻毂J辍?dāng)?shù)拦舛辍F鋾r琉球雖貢于日本,然亦內(nèi)屬我朝;其貢船之來、使臣之至,固彰彰可考也。

如是日本安得私日本(琉球?)為己有也哉!其國民船遭風(fēng)飄泊我朝,本當(dāng)加以撫恤;何容日本為之置詞!即其遇臺灣野番之難,其人外于王化,非屬中國之民人;如英、美諸國航海者無不遇之,未聞其與我中國相齟齬也。日本無端生隙,以至遠(yuǎn)遣使臣以相詰難;雖其謂我中國之無人耶,殊可哂已!

五月初十日

署臺灣道夏(獻綸)奏報到任日期折(四月十九日京報)

布政使銜署福建臺灣道臣夏獻綸跪奏:為恭報微臣接印日期,叩謝天恩;仰祈圣鑒事。

竊臣前奉督、撫臣行知,同治十一年二月三十日奉上諭:『臺灣道員缺,即著夏獻綸先行署理』等因,欽此。旋因總理船政前江西撫臣沈葆楨尚未釋服蒞工,臣有承辦船政事務(wù),經(jīng)奏明暫緩東渡。上年十二月,沈葆楨服闋視事,即奉督、撫臣飭赴臺灣署任;于二月初一日抵臺。初二日,準(zhǔn)暫署臺灣道潘駿章將印信、文卷委員赍送前來,臣謹(jǐn)恭設(shè)香案,望闕叩頭祗領(lǐng)任事。

伏念臣江右庸才,毫無知識;由兵部主事薦升道員,留閩補用。兩次署理藩司篆務(wù),并蒙賞加布政使銜。涓埃未報,兢惕方深。茲復(fù)仰荷恩綸準(zhǔn)署斯缺,感鴻慈之逾格,非夢寐所敢期!查臺灣為濱海要區(qū),南北地勢遼闊,民番雜處,撫馭難周;近與各國通商,時有交涉事件,措施尤為非易。如臣梼昧,深懼弗勝。惟有殫竭愚忱,勉圓報稱。舉凡要務(wù),隨時稟承督、撫臣妥為辦理,以冀仰副圣主綏奠海疆至意。

所有微臣接印日期、感激下忱,謹(jǐn)繕折叩謝天恩,伏乞皇上圣鑒!謹(jǐn)奏。

奉朱批:『知道了。欽此』。

六月二十四日

諭旨(六月初三日京報)

兵部將奏補福建臺灣艋舺營水師守備嘉朝泰引見,奉旨:『照例準(zhǔn)其補授。欽此』。

六月二十九日

日本被風(fēng)難民安插事

福建洋面有日本國難民遭風(fēng)遇救,由福建藩臺委員護送來滬,解由道轅轉(zhuǎn)發(fā)會審公堂送交日本領(lǐng)事公館查收安插矣。查中朝懷柔遠(yuǎn)人,凡有遇風(fēng)洋船,無不妥為料理,護送回國。此番之由閩送滬,亦此意也。

閏六月初一日

東洋請討臺灣生番論

閱西字日報,六月二十日京師來信云:現(xiàn)聞中國將擬出師壓服臺灣生番之悍,使后有船壞被難者務(wù)須撫恤,不得仍肆其野性也。且聞是師也,命李伯相督發(fā);師及臺灣,先將數(shù)月以前殘殺琉球被難水手之各生番從嚴(yán)辦罪,然后使各生番皆一例歸服中國之教化焉。前三月初六日,本館已詳譯東洋西字新報述及該番烹食東洋所屬之琉球遭難諸人,必欲中國設(shè)法為之報讎;且言中國不任此役,伊將決意自行報復(fù)。今東洋使臣甫由京師歸國,中國聞有此舉,想必由伊定議所致;西報亦揣測之言,尚未知其確否?

夫臺灣之番,向分生、熟二種。熟番久已臣服,已有登仕籍、列庠序者;生番至今未服王化,自為種類。大約射獵為生,殘忍殺戮,是其天性。揆厥行為,與野獸等。朝廷因其不知教化,是以置之度外,不令與熟番同處;故雖同在臺灣,實則屬化外。今之烹食人者,必系生番無疑。若熟番,則斷無是事。孟子有言:獸相食,人且惡之。諺云:兔死狐悲,物傷其類。今生番烹人而食,其居心、行事,殆禽獸之不如。即令聚其丑類而殲滅之,亦不過多殺禽獸而已;又何足惜!宜乎東洋見其舉動猖獗,駭世聽聞;故欲中國大加懲創(chuàng),使烹人各犯一律伏法,庶幾可為異日之警戒。然東洋祗知臺灣之地系屬中國,而不知臺灣之番尚有生、熟之別;彼以為地為中國之地、人即為中國之人,倘伊徑自興兵問罪,又恐有礙中國,故再三請中國自行查辦。即旁觀者而論,亦謂中國之境,亦不宜使東洋加兵固也。

然生番之于中國,未歸順者也;一旦因其烹食琉球之人,遣官往辦,彼安肯帖伏以聽哉!將見理諭之不可、勢禁之俱窮,惟有用兵而已。夫中國今日用兵之法,較之昔日當(dāng)有把握矣:乘西法之兵船,用西法之槍炮,擅西法之兵勇,自當(dāng)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所患者,有損于糧餉也。夫有損,亦有益也。昔以無事而未試用夫西法,不知學(xué)習(xí)之果否能精;今以小事而先操演夫西法,可知則效之是否能逮。能知己之所不逮,更求人之所以精,將見以少勝多;今日能練之?dāng)?shù)千人,即可當(dāng)舊制額設(shè)之?dāng)?shù)萬兵也。倘后遇有大事,推而廣之而已。又況造有輪船,其運載軍需之費亦較輕易,斷不至器用不足而中止。雖然,生番雖蠢野,亦不可視之太輕。彼雖行軍無法、器械不精,然天生金山,幽渺難測,彼且恃為巢穴;出入無常,表里為奸,以成負(fù)嵎之勢。吾故曰:生番,亦不可輕之也。

京都雜聞(二則)

京都來信云:泰西諸使臣與總理外務(wù)各大臣,其和好之誼,更勝昔日矣。西人之內(nèi),又傳聞中西以覲見之舉,將有彼此愈加親近之勢;通商之局,亦為之一大擴云。不知彼必有一事將為有挾而求之計,特此刻未露耳。然則以大局論,正未可高枕也。

又傳當(dāng)時東洋使臣與總理衙門相議朝見之事,各官署欲不許其請;東洋之志,則欲與我國請戰(zhàn)云。據(jù)此言,則該使臣之恃強,實可謂甚矣!吾以此言殆未足深信云。

閏六月初三日

海客偶談

西士問于中士曰:『中西之政事,何以相懸若是之甚哉?吾西國君民一體、朝野同心,故朝廷行一新政,無不謀及工商、謀及軍民。至于內(nèi)外臣工,更無論也;即草野之間,或著一書、或作一事、或制一器,亦無不上達朝廷、下聞官長也。若夫中國,則不然。君尊臣卑,君臣已分為二;君貴民賤,君民更判為三。每見朝廷政事,無非請旨而行,照例而辦。無論草野庶民,不能干預(yù)機宜;即為內(nèi)外諸臣,亦不敢妄參末議。故民之疾苦,常常壅于上聞;臣之隱衷,往往難于上達。其于晏嬰「君可臣否」之言、孟子「君輕民重」之意,似乎不合;其故何哉』?

中士曰:『子何以見之』?

西士曰:『吾于近今之事,得之聞見者數(shù)端,是以知其如此。吾請為子詳細(xì)言之:本年春間,臺灣生番烹食琉球難民一事,未聞福建疆臣據(jù)實入告、先行辦理,以致日本國人嘖有煩言;即嗣后,仍復(fù)未見舉動。東洋人私相聚議,以為中國無力,不能治及遠(yuǎn)事;設(shè)使臺灣為東洋所屬之地,則吾國宰相瑣意西馬早已懲辦妥當(dāng)矣。日前傳言李伯相督師赴臺剿辦生番,亦系從瑣意西馬所請,方有此舉。中國從此以是為戒,各省大吏均以整頓為心,豈不甚善!第尚恐其不能。此吾所以有「君臣分二」之說。夫君與民,互相維持者也;不可互相睽隔。泰西諸國之人,在中國者每國數(shù)千人耳,尚且設(shè)各官以理其事務(wù)、遣兵船以護其身家。今中國人流寓于舊金山者三百萬人,不聞中國遣一官、發(fā)一兵以同往,致令舊金山人凌弱中土流寓于彼地者,欲盡行驅(qū)逐,而中國官吏亦尚未悉。然吾尚疑舊金山一處何遂有中國三百萬人;或告曰:此系向在加里法尼亞者。加里法尼亞者,亦系一國之都會也;故相傳又有美國七十萬人。夫加里法尼亞本系美之屬國,美國人徙居于其國,原無足怪;惟見中國人如此之眾,該國土人不能不生疑忌,恐日后中國人據(jù)其地而有之。雖系該土人一時之見,或事過而嫌隙漸消,亦未可必。然何如效泰西人法設(shè)官、設(shè)兵,俾中國人得以高枕無憂乎?即不然,或商諸美國,亦可禁杜該國土人之侵?jǐn)_。蓋美國之例,所屬國甚多。其屬國之小事,皆歸屬國自理;若大事,須與通商、外務(wù)大臣奏請美君中政裁辦故也。此猶得曰是海外事也,一時未能周知。日前上海絲業(yè)公所聚議,令各絲商于賣絲時須向西人先索銀兩,然后付貨,似與和約不符;故各國領(lǐng)事官皆未之許。是以有人會議互為勸勉,各國不準(zhǔn)雇用華人,并不與來往貿(mào)易。事雖未行,亦成笑柄;君與官吏皆不之知。此吾所以有「君民判三」之說也。吾子以為然否』?

中士默然,不置一詞而退。

閏六月初五日

東洋抗論琉球事

閱東洋來報,知該國大臣瑣意西馬在京都與總理衙門相議往討臺灣生番一事,本朝先不應(yīng)許。蓋曰『琉球本中朝進貢之國,實非東洋屬國;何煩爾越俎而謀乎』!瑣意西馬駁曰:『琉球既為中朝屬國,則昔者我之雜蘇馬部人曾伐取該境,何不聞中朝之發(fā)兵救援?爾既不救之于先,我自當(dāng)護之于后』云云。查彼相之言,難以理折;若不伸天討于生番,何以服此「小東」、「大東」耶!由是而中朝遂有發(fā)兵之舉云。

閏六月初六日

詳記日本難民受撫事

前日本館報列福建委員護送日本國遭風(fēng)難民來滬一事,今再詳細(xì)探明報聞,以見中外之懷柔,更見民番之輯睦焉。

蓋此案之遭風(fēng)也,系臺灣生番所救。事在本年五月十五日,該難民名利八等四人,由伊本國運鹽,在洋遭風(fēng),飄至臺灣鳳山縣之山后生番處所;船為風(fēng)浪所壞,片板無存。幸人皆無恙,鳧水登岸;經(jīng)生番頭目陳安生救邀回家,給以飯食,款待甚殷。有商人李成忠經(jīng)過,會同番目陳安生護送到縣。邑尊因見番目好義可嘉,且容貌恭順;稟蒙臺灣道憲賞給呢羽等物,并給還飯食等費,均不受領(lǐng)。遂由道會同鎮(zhèn)戎賞給番目陳安生銀牌一塊,并賞給商人李成忠六品功牌頂戴,以昭激勵。迨解閩省,洋務(wù)總局咨會關(guān)道派在閩候補之陸二尹之鈞護送上海關(guān)道衙門;沈觀察隨即飭發(fā)會審公堂陳司馬送交日本領(lǐng)事公館,日內(nèi)即搭公司輪船返國云。

觀乎此案,生番陳安生若此友愛,則前者所謂烹殺琉球國人,何至天壤!可見人心之不同,凡事不可一律論也。

閏六月初八日

閩督李(鶴年)奏臺灣知府前追銀兩陸續(xù)完解懇恩免予參追片(六月十六日京報)

李鶴年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宁市| 长兴县| 长武县| 临桂县| 成安县| 闽清县| 修文县| 综艺| 时尚| 苗栗市| 阳高县| 砚山县| 磴口县| 邵武市| 隆回县| 保山市| 文化| 图木舒克市| 和政县| 肥城市| 红桥区| 洪泽县| 通河县| 禄劝| 龙胜| 南丰县| 重庆市| 永仁县| 特克斯县| 宜丰县| 剑阁县| 武陟县| 垫江县| 泽州县| 都江堰市| 荆门市| 潞西市| 禄丰县| 墨脱县| 婺源县| 河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