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2章

再,查臺灣府屬于百十年來抄封逆匪翁云寬、林爽文等各案叛產年額征收租榖變繳價銀五萬四千九百九十余兩,內除先后奉部準豁臺、彰兩屬水沖無征銀一千一百六十余兩外,計實尚應征銀五萬三千八百三十余兩,均撥充臺、澎各營戍兵加餉;歷經辦理在案。臣到臺后,詳查前項叛產分隸各屬,或近于海、或比于山;其中礦野水田固堪樹藝稼穡,亦有旱園埔地只能栽種雜糧。肥瘠既屬不同,征收向非易事。矧數十年來未經厘查,佃戶逃亡故絕,不堪枚舉。且臺灣多屬沙地,遇雨沖瀉,熟地即變荒田;其附近海濱者,偶值暴風,則海潮涌入,必侍數年咸味去盡,始可耕耘。各佃散處鄉隅,艱于稟報;各縣因無圖冊,礙難具詳。因而租額虛懸,田畝日短;有額則官不能不催,無田則佃斷不能納。追呼既苦,必致于流亡;流亡之余,必均之鄰保,差役則于其間藉端訛詐。故在官雖無顆粒之收,在民仍有需索之累。其舊案所充叛產,世遠年湮;有無冤抑,無從查考。若如近年逆首戴萬生案內所充叛產,竟有毫無干涉之人,亦一律抄封在內;情同瓜蔓,實可憫憐!小民呼吁無門,惟有散四方而填溝壑。臣此次巡查北路,有攔輿老婦聲訴及此,不禁為之涕零。至原充佃首,近皆倒退死亡,無人承應。或由府遴派委員、或由縣選舉紳董——名為總理分段催繳;核稽征數,均不過七分上下。幸自同治八年裁兵以后,各營加餉減少;現征之數,尚敷交放。惟時閭閻既多貽累,囗帑項又復虛懸;若不設法清厘,則陳陳相因,官民俱困,貽累伊于胡底!計每年田業之坍塌、佃戶之故絕者固多,而新墾壅復,匿不報升與夫侵占欺隱者當亦不少;必須認真查辦,方有裨于國計民生。

現除淡水廳所轄年額尚無短缺外,其余分隸臺灣、鳳山、嘉義、彰化四縣,嘉慶八年以前本系各縣就近分征;若仍由府派撥委員、紳董前往清查征繳,不特稽查難周,轉恐益滋流弊。查各廳、縣于每案叛租之內均有征收供榖餉銀,應請嗣后即由各廳、縣征收折解府庫;并將缺征田額逐一厘查,如系坍塌、拋荒實在無著者,詳請豁除。其在近年誤行抄封、的有憑據可查者,準由地方官妥傳的戶,親自領回,不許書差、紳董從中舞弊。若有新墾匿報以及欺隱侵占,清出分別歸補。倘能適符原數,固宜照額造銷;其余歸補以外,或有盈余,并應據實具報,不準稍有欺混。所有未經清厘以前,盡征盡報,造冊奏銷,俾免延誤。當飭臺灣道夏獻綸、臺灣府張夢元分飭各縣妥速查辦,并具詳前情聲明奏請前來。

臣為核實起見,是否有當?理合會同督臣何璟附片陳明,伏乞圣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欽此』。

閩撫丁(日昌)奏為請臺屬各項雜餉分別豁除折

福建巡撫臣丁日昌跪奏:為臺灣府屬各項雜餉征收苦累情形,吁懇天恩分別豁除,以紓民困;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惟我朝深仁厚澤,薄賦輕徭;前代所有弊政,無不概予豁除。凡可以紓民力之艱難、培國家之元氣者,雖在田賦正供,不惜減之又減;仰見我皇太后、皇上惠澤淪浹,損上益下,民說無疆,實足超軼敻古。臺灣雖屬重洋遠隔,海外一隅;然百姓生計之盈虛,無一不廑宸衷之念慮。茲因該處所征雜餉,尚有相緣鄭氏舊轍,未經厘定者;謹即據實臚陳,仰乞圣明釆擇!

查臺郡當鄭克塽歸誠時,僅有臺灣、鳳山、嘉義三縣地界;其彰化縣、淡水、噶瑪蘭兩廳,皆系后辟幅員。東至內山、西至海。地皆淺狹;惟南北袤長。計臺灣、鳳山、嘉義三縣合長二百九十里,共額征供榖十三萬余石;而后辟之彰化、淡水、噶瑪蘭三廳縣合長五百八十里,僅額征供榖五萬六千余石。核計彰、淡、蘭之地比臺灣、鳳、嘉幾多一半,而所征之榖比臺、鳳、嘉反不及一半;何哉?蓋由臺灣、鳳、嘉三縣開辟較先,所征稅則皆沿鄭成功之舊;而彰、淡、蘭新辟之地,則由朝廷新定科則,故賦稅較輕,民皆樂業。該者或慮畸輕畸重;然有田而后有糧,百姓勉事耕耘,尚不致缺虧正額。其尤為民累者,則莫如雜餉。查雜餉名目煩多,內如歸化生番不植稻麥,無區畝可計、無田糧可科;僅知捕鹿、種麥,按數納餉——即以鹿皮、小米為名。至所謂塭餉者,則征于蓄魚之所;所謂蔗車、糖蔀者,同業異名,系各就田園設廠雇工營作,按作則征餉。如此之類,雖為苛細,然因其稍有贏利,酌取一二以益正供,不過如四川之有碾榨稅、直隸之有榛栗稅,于民尚無大損。他如海水交流曰港、洼深積水曰潭,凡可養魚之所,即與塭餉一律征收;日久地勢變易,或填成田畝,稅項仍不能減。若有水道可通之處,無論竹筏、小船運載貨物,即按照抽資;又如草厝、瓦厝——即市廛建屋之基、牛磨——即磨面之場,旁及瓦窖、菜園、檳榔、番檨,莫不征餉。其征諸漁戶者,則曰罟、曰罾、曰囗〈罒上令下〉、曰縺、曰滾、曰箔、曰網、曰滬、曰烏魚旗;更有采捕小船,亦征稅餉,析及秋毫。吏役藉此勒索橫征,窮民苦累實甚。且所征雜餉傭戶、魚民,均皆去來無定,官役不能盡悉底蘊,則必需熟悉情形之土豪出為包攬;先須于地方官預納承充之費,然后壟斷浮收。舐糠及米,輸于官者十、取于民者百。臣到臺后,查悉各弊,即擬稍為厘剔;而各項名目大為瑣碎,影射牽連,非盡斷葛藤,終難絕其弊竇。除番社所輸鹿皮、小米猶有任土作貢遺意暨民間塭餉、蔗車、糖蔀其弊尚易厘剔應仍其舊外,所有港、潭等項雜餉統計各屬共有五千二百二十三兩九錢六分五厘,均應豁免,以除民累。其港、潭有浮變成田者,另行勘明升科。飭據臺灣道夏獻綸轉據臺灣府知府張夢元查覆開單,具詳請奏前來。

伏查臺灣府所屬臺、鳳、嘉三縣正項供榖征收既重,而雜餉名目尤煩。小民終歲勤動,所得幾何;而一經胥吏墜突叫囂,遂有枷棒在戶、雞犬無聲之嘆:民困何由而蘇,元氣何由而復乎!此項征收名目,本屬鄭成功開端,向為內地所無之舉。若逢圣主至仁如天,與民休息;雖江、浙數百萬漕糧,猶蒙裁減。況臺地此起雜餉,每年所征合計不過數千余兩;且各項皆系就地征納支發,歸入奏銷。臺灣近年出產茶葉、樟腦等項厘金關稅,均屬新征,較之此起雜餉,多至數倍;而臺北現該籌開礦務,則地利更可橫興。前項雜餉為數無多,謹即查列清單,恭呈御覽。合無仰懇天恩,俯準將單開征收雜餉各款自光緒三年起,永遠一律蠲除。如蒙特旨允準,即當敬謹謄黃,宣示恩德;務令僻壤周知,以杜吏役藉詞需索規費,庶期實惠及民。至各廳、縣有應支之款,當飭該道、府另籌撥補,亦不至有所窒礙。

所有請豁臺灣雜餉緣由,謹會同閩浙督臣何璟恭折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遵行!謹奏。

奉旨已錄。

五月初十日(公歷六月二十日——即禮拜三)

閩撫丁(日昌)奏參游擊千總片(四月二十一日京報)

丁日昌片:

再,臣上年巡查臺北經過艋舺地方,據該營兵丁數十名攔輿喊控:自光緒元年十二月起,餉銀均未給發;當即傳訊艋舺營參將李榮升,據稱『僅欠元年十二月分餉銀,因前署守備李仰山及現任守備鄭鴻卿交代轇轕不清,營款致有挪動;現奉飭查,已由該守備等趕緊籌措,補給清楚』等情。臣查元年十二月分餉,何以遲至一年之久不行散放?既有交代不清,又何以不早稟明,分別參追?該兵丁僅欠一月之餉,輒捏詞聳聽、博眾呼號,亦屬毫無紀律!所有弁兵,均難辭咎。相應請旨將前署艋舺營守備留閩盡先補用游擊李仰山、專防千總毛錦新,即行革職;現署艋舺營守備盡先補用守備鄭鴻卿,摘去頂戴。其滋事各兵,行提來郡,飭令鎮、道訊明,酌量懲辦,以肅軍律。臣謹會同閩浙督臣何璟附片具陳,伏乞圣鑒訓示!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著照所請。該部知道。欽此』。

閩撫丁(日昌)奏臺灣府屬歲試事竣折

福建巡撫臣丁日昌跪奏:為臺灣府屬歲試事竣,恭折陳明,仰祈圣鑒事。

竊照臣到臺后,于上年十二月十三日欽遵光緒元年諭旨,兼理臺灣學政關防;當即檄行臺灣府舉辦歲試。

嗣據該府張夢元及各該學錄送文武生童各冊前來,隨于三月十三日移進考棚,嚴密關防,按次舉行歲試。查臺屬向多鎗替頂冒之弊,臣于試時終日危坐堂皇,親自巡查坐號;并遴選妥慎之員梭巡文場內外,使竇弊無從而生。諸生童均恪遵功令,無敢偭越。惟澎湖認保增生陳翔云,有混填年歲情弊;當即由學斥革。向來鎗替頂冒各弊端,實已屏除凈盡。仍于當堂發落時,勉諸生以敦品勵學,化導鄉里。查核文風,以臺、淡兩學為優,彰化、嘉義次之,鳳山最下。現在文武歲試,業已一律告竣;士理民情,均極安貼。在臺灣番童,向有應試者,不過取充佾生而止。該番童登進無路,難期鼓舞奮興。

此次臣仰體皇仁,無分畛域;將淡水廳番童陳實華一名取進府學、鳳山縣番童沈紹陳一名取充佾生,均勉以讀書向上為諸番倡。該番民等無不動色相告,咸喜功名有路;從此迎機引導,益當懷我好音。

所有微臣歲試事竣并酌進番童歸入府學緣由,理合恭折陳明,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欽此』。

五月十二日(公歷六月二十二日——即禮拜五)

閩浙督何(璟)奏營員被控短派汛兵守備自盡訊擬完結折(四月二十三日京報)

閩浙總督兼署福州將軍臣何璟跪奏:為營員被控短派汛兵、守備自盡,訊擬完結;恭折具奏,仰祈圣鑒事。

竊臺灣北路協標右營游擊練鋒,前因被控短派汛兵,致守備謝榮彰畏罪輕生;經前督臣李鶴年會同前撫臣王凱泰奏參革職,歸案審辦在案。練鋒提省后,供不承認,在保病故。茲據署福建按察使定保、布政使葆亨、補用道林慶貽詳稱:提證研鞫,謝榮彰因不諳公事,愁急自盡;練鋒短派汛兵、私收差費,經臺灣鎮、道查系屬實,訊明擬結前來。

臣詳加查核,緣守備謝榮彰,舊有痰癥;同治十一年,委署大甲汛防。到任未久,值署臺灣鎮總兵林宜華赴北路巡閱,謝榮彰隨帶兵丁黃際會、翟怡孫中途接見,林宜華斥退。謝榮彰恐干撤參,愁急痰癥驟發;黃際會、翟怡孫見其言語支離,扶入該處剃頭店歇息,雇轎抬回。不知謝榮彰如何攜取剃刀,在轎自割咽喉;轎夫因轎身欹斜,喊同黃際會、翟怡孫看視,驚見謝榮彰自刎,業已氣絕。遂回署告知謝啟明,報經淡水同知向燾詣驗通詳。尸妻謝李氏在家聞信,疑被林宜華逼索所致,即以林宜華等勒索供應等詞呈控。鄭永釗聽有練鋒短派汛兵之言,亦出頭稟控。練鋒撤任后,由臺灣鎮、道查明鄭永釗所控,確有證據。至謝李氏現供林宜華等實無勒索情事,質之兵丁黃際會等供亦相符,均屬可信;應行擬結。查守備謝榮彰因總兵詢問道里、兵額不能回答,以致愁急自盡,死由自取;應毋庸該。尸妻謝李氏控出懷疑,究非有心誣告;其夫已死非命,從寬免其置該,以示矜恤。游擊練鋒,有經理兵餉之責;乃竟短兵、收費,實屬貪冒妄為!本應嚴究示懲;惟業經革職、在任病故,應與所控得實之鄭永釗,均毋庸該,無干省釋。是否允協?除咨部查核外,謹恭折具奏,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敕部核覆施行!

再,福建撫臣丁日昌帶印渡臺,未經會銜;合并陳明。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該部知道。欽此』。

五月十五日(公歷六月二十五日——即禮拜一)

臺灣設電線告示節略

昨得臺灣來信,悉臺灣道經出示曉諭居民。以府城至打狗一帶,擬設電氣線;特示仰軍民人等,不得阻礙工程云云。觀于此,則臺灣之將有電線,系實信也。

五月十六日(公歷六月二十六日——即禮拜二)

發抄旨二道(四月二十七日京報)

丁日昌奏「補用通判鍾鴻逵代理彰化縣」,奉旨:『知道了。欽此』。

又,「冀圖撞騙之已革臺灣北路協副將林珠發往軍臺效力」,奉旨:『林珠,著發往軍臺效力贖罪。該部知道。欽此』。

五月十九日(公歷六月二十九日——即禮拜五)

恭錄丁丑科新貢士授職諭旨

五月十一日,奉上諭:『……黃裳華,著分部學習;……黃登瀛,著交吏部簽掣分發各省,以知縣即用。……欽此』。

閩撫丁(日昌)奏請將革員發往軍臺贖罪片(五月初三日京報)

丁日昌片:

再,前任臺灣北路協副將林珠,因與已革前署臺灣鎮總兵楊在元濫委營缺案內,經前督臣李鶴年奏參革訊在案。乃該革員林珠不候結案,潛行逃脫;上年十一月間私到臺灣一帶,揚言奉文募勇,冀圖撞騙,以致無賴四集,民心動搖。臣當經飭據署北路協副將樂文祥、鹿港同知鄧厚成、彰化縣知縣彭鏊將其獲解;行至嘉義縣地方,復行脫逃。經署嘉義縣知縣雷其達會同購拿,押解到郡,飭發臺灣道夏獻綸督同臺灣府知府張夢元提訊。據供:伊于上年十一月間渡臺,欲赴飛虎營投效。遇見舊部勇目,以伊向來帶勇,諒有差事;伊答以如果得有差事,定當照應。嗣因飛虎營人多,不能安置等語。詰其如何撞騙得贓?堅不承認;稟請核辦前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林省| 改则县| 兴义市| 信宜市| 黎城县| 桦川县| 印江| 昔阳县| 浮梁县| 宜章县| 淮阳县| 海南省| 曲麻莱县| 扎鲁特旗| 巴里| 库尔勒市| 鲜城| 普兰县| 资源县| 湘阴县| 镇江市| 桐乡市| 高雄县| 乐至县| 光泽县| 新密市| 西林县| 上栗县| 都兰县| 山东省| 三河市| 聂拉木县| 诸城市| 和平区| 湟中县| 南雄市| 西安市| 通江县| 汉中市| 南涧| 昌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