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5章

……復訓:福建〔福〕鼎王獻瑤(臺灣,舉)。

四月十三日(公歷五月十七日——即禮拜一)

臺灣消息

香港「循環日報」謂曰:華二月杪,閩省官軍于海島之北與生番交鋒,生番經敗去;計被殺者,不下四十人。中國統兵者,為副將羅大春也。

四月十六日(公歷五月二十日——即禮拜四)

閩省雜聞

福州郵來西報云:日來臺灣消息所傳雖未盡詳細,然探聞大略,官軍似不甚得利。該生番分為數起更迭交戰,時獲勝仗。其所以致勝者,大概以身家性命所關,故勇氣特倍也。若官軍,則未免稍懷顧忌矣。前日曾將退縮不前之帶兵官正法一人,或自此得可奮激,亦未可知也。

又,前日福州一小制造局內有華人制成一鎗,特為試放。詎料火藥甫然,而鎗即炸裂,頭腦破損,放鎗人立即斃命。所以現在該處華官擬以后試演新鎗,照西法用電氣引火;蓋以防不測也。又傳得沈幼丹欽使,不日將由臺郡回省云。

四月十七日(公歷五月二十一日——即禮拜五)

臺灣瑣聞

近接臺信云:生番內地,有林木陰翳、搓枒礙路之處,向為人跡所未到。三月初旬,朱總戎明登攜帶棉花五十包、生油數十桶至該處地方,以棉花、生油浸透擲入樹林中,以引火物然之。一時煙焰蔽天,火光高燭,敗株朽干著火即灰;熏灼既久,即含萌籜者,亦無不受祝融之虐。其地雖人跡罕到,而巢居穴處,不囗蠢動之物當此巨燹,應無噍類。最可惜者,參天古木,材中棟梁,不受斧斤、爇如薪燎,未免失之過暴耳。然幽林深榖,一旦化為孔道康莊,于進兵之舉,未嘗無大利焉。伯益之烈山澤,其可厚非乎!又云:福州現調福寧鎮宋公過臺幫辦軍務,已陸續有兵到矣。又云:雞籠山等處現蘗已開掘煤礦,曾請西士看驗,此煤果佳;即當用泰西機器開挖云。

四月二十七日(公歷五月三十一日——即禮拜一)

閩督李(鶴年)奏函咨粵督派員署南澳鎮總兵缺片(四月十二日京報)

李鶴年片:

再,閩、粵南澳鎮總兵鞠耀干撤任察看,所遺該總兵篆務,前經兩廣督臣會奏以前任南澳鎮總兵吳光亮署理,奉旨允準在案。緣吳光亮在臺灣帶勇,一時未能到任,致鞠耀干久未交卸。除由臣函咨兩廣督臣即日另行派署具奏以重職守而免貽誤外,理合附片陳明,伏乞圣鑒!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欽此』。

五月初一日(公歷六月初四日——即禮拜五)

閩督李(鶴年)等奏為揀員調補海外要缺知縣折(四月十六日京報)

頭品頂戴閩浙總督臣李鶴年、福建巡撫臣王凱泰跪奏:為揀員調補海外要缺知縣,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福建臺灣彰化縣知縣王文棨準補邵武府邵軍同知,準吏部開缺咨文坐同治十三年六月十四日;按閩省照限減半計算,應歸七月份截缺。所遺彰化縣系臺灣海外繁難要缺,例應在外揀調。定例:調補臺灣各缺,無論歷俸試俸未滿年限、未請實授,但得人地相宜,悉準調補。該縣遠隔重洋,地方遼闊;兼之民番雜處,政務紛繁:非精明廉干、熟悉海疆風土之員,弗克勝任。臣等督同藩、臬兩司于內地現任繁簡知縣內逐加遴選,非現居要缺,即人地未宜。惟查有屏南縣知縣楊寶吾,年四十三歲,湖南靖州人;咸豐辛酉科拔貢,于剿辦粵匪案內出力保獎,咸豐十一年十月十一日奉上諭:『拔貢楊寶吾,著以知縣盡先選用。欽此』;選掣今職,同治十年三月二十七日到任。該員心地樸實、守潔才明,在閩年久,于海疆風土情形熟悉。本任內,并無積案未結及欠解錢糧暨承緝盜案未獲有關降革處分并未完錢糧分數。今請調補彰化縣知縣,洵堪勝任。該員系現任簡缺知縣,初調繁缺,與例相符,人地亦實相需。合無仰懇天恩,俯念海疆員缺緊要,準以屏南縣知縣楊寶吾調補彰化縣知縣,實于地方有裨。如蒙俞允,該員系現任知縣請調知縣,銜缺相當,毋庸送部引見,并免核計參罰。所遺屏南縣知縣系選缺,閩省現有應補人員,應請留閩;俟奉到部覆,另行遴員請補。

據福建藩、臬兩司會詳前來,臣等謹合詞恭折由驛具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敕部核覆施行!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吏部該奏。欽此』。

五月初五日(公歷六月初八日——即禮拜二)

雜聞(一則)

日本之于琉球,自去年臺灣一役,竟有視為臣屬之意;故于納貢中朝之事,嘗召該國人員詢問。茲聞日本制造局、書院、工部局等處,又奉諭飭預備款接琉球人員;不知因何事而重蒞其地也。

五月初六日(公歷六月初九日——即禮拜三)

諭旨預錄

四月二十六日,奉上諭:『沈葆楨著補授兩江總督兼充辦理通商事務大臣;未到任以前,仍著劉坤一署理。欽此』。

五月初七日(公歷六月初十日——即禮拜四)

福建臺灣消息

福建寄來西報云:現接到臺灣新聞,知該處官兵近與生番有接仗之事。大約官兵多失利,已經退后而遠離寨壘也。該報又論云:官兵雖已卻退,而滿口尚有稱說已獲勝仗。現福建各官亦在講求軍實,以預備戰爭。所有習學西法兵勇,有一西官帶領,現已奉令赴臺矣。又有駐省之弓箭華兵,近亦大為簡閱。該處西人有往觀者,謂譬如以看戲論,頗稱壯觀;若施之軍務,則此等無用之技亦殊可發一笑也。

五月十三日(公歷六月十六日——即禮拜三)

英欽使回申

前日英欽差威公已由福建廈門、雞龍等處游歷一過,乘戰船偕從員而回滬云。

五月十五日(公歷六月十八日——即禮拜五)

福州將軍文(煜)等奏為海神助順懇加封號專建廟宇折(四月三十日京報)

福州將軍臣文煜、閩浙總督臣李鶴年、福建巡撫臣王凱泰、辦理臺灣等處海防兼理各國事務臣沈葆楨跪奏:為海神助順,吁懇敕加封號、專建廟宇,以答靈貺而順輿情;恭折馳陳,仰祈圣鑒事。

竊本年三月初三日準陸路提督羅大春咨稱:『噶嗎蘭屬之蘇澳,水勢險急,風涌奔騰,向難停泊船只。去秋該提督駐札該處,以水道糧運維艱,眾心焦灼;因于八月二十三日為文虔禱囗囗肸蠁孔昭。匝月之間,涌勢頓減。附岸突起沙洲,隔成內港一道;有數十石之船得以檥棹、小輪船往來亦可停泊,囗無沖擊之虞。居民、船戶人等額手相慶,咸稱神力。應請奏懇加封立廟,以答垂庥』等因前來。臣等伏查江海正神實能功德及民,例得奏請廟祀。今蘇澳海神靈感潛孚、鴻流順軌,俾帆檣穩便、士卒飽騰;功德昭彰,宜邀褒寵。合無仰懇天恩,準于蘇澳建立神廟一區,敕加封號,編入祀典,以答靈貺而順輿情。合詞恭折具陳,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訓示遵行!

再,此折系臣葆楨主稿,合并聲明。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著照所請。禮部知道。欽此』。

大臣沈(葆楨)奏為修筑城垣并擇地建火藥局片

沈葆楨等片:

再,臺郡城垣上年六月間因暴風狂雨迭作,倒塌千有余丈。經臣等奏奉諭:『著即飭令發款興修,認真經理;務期修筑鞏固,不準草率從事』等因,欽此。八月間,又因風雨坍塌數十丈;續奉諭旨:『臺郡城池,關系緊要。著督飭該地方官速行修葺,務期鞏固」等因,欽此:欽遵在案。

本年三月初三日,據臺灣道夏獻綸詳稱:『查臺郡城垣周圍二千七百余丈、垛子三千九百六十八個,分設八門。上年內垣傾圮六百九十丈有奇,外垣傾圮五百八十四丈有奇,垛子一千一百二十二個;炮臺八座、炮房三十一間,盡行坍塌。經該道督飭臺灣府周懋琦、臺灣縣白鸞卿勘明坍塌處所,分派委員、紳士趕緊修筑;所需工料銀兩,即在海防經費項下動支。計自上年七月二十五日興工、至上年十二月十五日,將內外城垣、垛子、炮臺、炮房、溝道均行修筑完竣。旋經該道會同鎮臣張其光履勘:所修內外城垣,用三合土舂筑堅實;垛子、炮臺、炮房,均各整齊。雖舊存者難保不復傾圮,而新修者可期一律完固矣。又,臺地向無軍裝、火藥局;上年辦理防務,購買洋炮、洋鎗以及軍火、器械等項,必須慎為存儲,方不虛糜。因于小東門內擇出空地,委員督同洋匠按照洋式起造火藥局一所;于上年六月初三日興工,凡筑內圍墻五十六丈、外圍墻一百零二丈、房屋三十三間、亭子二所以及照墻柵欄,均于上年十一月三十日完竣。又于小西門官地建軍裝局一所;上年六月初四日興工,凡筑圍墻八十五丈五尺、建房屋四十二間,于上年十一月十三日完竣。該道復核,俱屬堅固,并無偷減工料。所有動用銀兩,應俟核明匯案造報』等因前來。臣等理合附片陳明,伏乞圣鑒!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知道了。欽此』。

五月十六日(公歷六月十九日——即禮拜六)

譯論臺灣善后事

臺灣信息,自從東洋撤兵以后,少有問聞;而所得悉數端,皆賴福建之西字新報耳。但新報動述官兵諸事每不得手,似乎毫無立效建功之狀也;本館亦不過據所載以逐次轉述焉。茲今接寄居福建有來歷西友之來書,將臺灣諸善后事詳為陳述。細閱之下,良以該西報有偏而不能公述之非也。

據來書曰:官兵皆能盡力,使通島逐次歸服;進一步則設一堡,有漸進無止之志矣。其最遇難者,在東洋前屯兵之瑯橋地方也。蓋斯處有番社名「獅子頭」者,為海島內最強悍、極野蠻之番也。前之官兵中伏、八十余人被戕一事,即此社之施計也。然斯不過偶然之失,與「漸進莫退」大局實不大相關系。聞現在瑯橋已建為州,此地囗領鎮江及他處調兵者為統帥唐公;幕下約共八千至萬丁,除與獅子頭社行事,又分兵各處使供役四向辟路,以備軍師由漸進入其內。自從正月以后,歷經數次與獅社接戰;除中伏一次外,則未有不得勝者。島之東北,則有魯將軍在焉。自從去年夏囗駐彼以來,皆盡心使幕下諸兵仍然供役開路,由屯兵之處分達各逆悖野番之處也。查此方之番,自來無一敢請戰接鋒。惟遇官兵達過窮僻之地,則由密菁內開鎗轟擊之;官兵即有常中其彈者,但亦究不為多。近來,又調派臺灣府與二候補知府帶兵往東瀛之地名「陪南」者。此處各番人較為和順,去年曾經求和于官兵,且遣番兵五十以冀報效而明其和意;中官亦賜以紅衣、銀牌,以示嘉勵。以故想此處行事,無難矣。友人所述如是;且謂曰:觀其實,想華兵不久必將全島盡行歸服為王地,定無山榖之不可通達云。觀于此述也,則已知官兵果無動則失利之實情,且又有實心將通島歸入王化;既有此志,且又有度以行之也。

聞以通島各分屯之兵算之,則統有兵約一萬八千;故臺灣一事,究亦為一大役。或有謂曰:與此蕞爾無力野番從事,則用如此大兵;莫非過甚乎?不知欲窮入深山重榖以攻久踞其地之番民,其為難也,與攻苗子各番亦同一轍。今若果能有定期將全島以永計歸服,不致于遺后事之虞,則雖用萬八千兵,余亦不謂其過多也。且該兵既以從事辟路開道為大宗正務,則其不為糜費,更可有說。于此觀之,治事必須擇人,用才尤貴能任;今皇上將臺灣諸事盡委之沈欽使一人,不已得人而更能任乎?宜乎!其辦理之井井有條,亦不負皇上倚畀之隆矣。豈非同心同德,安能上下各盡其道如是哉!

五月二十日(公歷六月二十三日——即禮拜三)

臺灣軍情

臺灣來信:該處駐扎官兵,于四月十六日與獅社生番交戰獲勝。計此仗,生番二千人,筑有寨柵;督兵官唐姓,帶兵四千攻擊。生番死力抗拒,卒不能敵,遂各退散而寨柵亦隨破矣;計斬番人二百名、生擒十人,中兵則戰死數人、受傷數十人而已。其生擒之番人,已在海灘就戮云。

五月二十六日(公歷六月二十九日——即禮拜二)

閩省雜聞

華五月二十一日福建來信云:十一日,撫軍移節前往臺灣駐扎;省城外大橋邊排列兵士,按照軍例恭送撫軍之行。又云:前日洋船灣泊處走私土人拒海關緝補兇戕關內一西人;現已拿獲三人,解送城內聽候審辦矣。

六月初三日(公歷七月初五日——即禮拜一)

恭錄諭旨

上諭:『福建臺灣道員缺,著夏獻綸補授。欽此』。

六月初八日(公歷七月初十日——即禮拜六)

臺軍信息

頃得福建來信云:沈幼丹制軍恭膺簡命,建節兩江;惟辦理臺灣事宜尚未告竣,故履任較緩。茲制軍意欲將由鎮江調臺之兵七千名仍行調回后,始抵兩江之任。其調兵之期,大約尚須兩、三月之后;制軍亦必進京陛見,想秋后始能抵任也。觀于此言,則臺灣將可撤兵回鎮;其剿辦生番之事,固已得手而漸次告竣矣。論者謂此次剿辦生番,因其獷悍不馴,罔知王化;勢將盡行誅滅,靡有孑遺。但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雖其風成頑梗、教訓不知,亦豈無一可存者耶!且現時已交夏令,該番人困守山榖,亦既盡廢耕耘,秋成無望;即令儲積余糧,亦屬無幾。轉瞬秋盡,不幾有饑殍之虞而勿煩王師之入搗哉!案臺灣為海中地,涉歷者憚至其處;在臺兵士,其能服水土之性者幾人哉!當其赴臺也,朋舊牽衣,未免有「苦哉遠征人」之嘆;壯夫負弩,方不勝「何日大刀頭」之思。今幸伏莽漸平,銜枚勿事;釋瘴雨煙蠻之苦,遂還鄉返國之歡。吾知家鄉父老聞之,有歌「釆薇」而諷「杕杜」者矣。

六月十八日(公歷七月二十日——即禮拜二)

閩省消息

福州新報有論及前月海關鬧事一案,謂看華官近狀,所有肇事之人,若有不能辦與不愿辦者。但將小官數人詳革頂戴,似亦足以了事矣;所以該處匪人,益致肆行無忌也。該報又云:近相傳中國與日本意尚有未合者,大抵因琉球事云。蓋此信,由福州城內琉球人制造廠中所傳出也。但據本館看來,或系舊事,未足為憑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南市| 秭归县| 定西市| 灵山县| 东乌珠穆沁旗| 镇远县| 雷波县| 鲁山县| 徐闻县| 富阳市| 衢州市| 郸城县| 呼图壁县| 定南县| 南涧| 黑水县| 南平市| 琼结县| 界首市| 日照市| 合山市| 汝城县| 卢氏县| 永泰县| 社会| 奉新县| 上饶县| 广汉市| 黄浦区| 逊克县| 荔波县| 宝应县| 页游| 莱芜市| 永仁县| 苏州市| 曲阜市| 丹东市| 浦北县| 定陶县|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