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 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
- 佚名
- 2619字
- 2015-12-29 09:28:31
知維蕃(臺)、林洪香(臺)、陳樹藍(淡)、季青潮(淡)、王均元(臺)、王藍玉(臺)。
十月初七日
諭旨(九月十四日京報)
兵部帶領引見,奉旨:『福建臺灣南路下淡水營都司丁汝霖,著照例準其補授盡先游擊。欽此』。
十月初十日
閩督李(鶴年)奏福建水師提督印務應委員接署片(九月十七日京報)
李鶴年片:
再,署福建水師提督福寧鎮總兵羅大春,欽奉諭旨補授福建陸路提督,應行赴囗供職。所有水師提督印務,應即遴員接署,以專責成。查有記名提督浙江黃巖--改海門鎮總兵李新燕,于同治六年補授斯缺;現據交卸江蘇水師營務,呈報到閩。該員穩練老成,戰功夙著;于水師情形,頗為熟悉,堪以委令署理。除咨行遵照外,理合附片陳明,伏乞圣鑒!謹奏。
奉朱批:『知道了。欽此』。
十一月二十九日
閩督李(鶴年)奏參玩視重案之知縣折(十月二十八日京報)
頭品頂戴閩浙總督臣李鶴年、福建巡撫臣王凱泰跪奏:為查明原參玩視重案之知縣,恭折具陳,仰祈圣鑒事。
竊查接管卷內已革福建彰化縣知縣朱德沛,前因民人林歹刺死養父林得、民人林柳誤傷母余氏兩案并不解府審勘,擅行正法;而稟司與稟道、府之文,又自相矛盾:恐有捏飾消弭情弊。經前督臣英桂、前撫臣卞寶第奏參革職查辦,奉旨允準,轉行欽遵在案。
旋據前按察使康國器飭委代理彰化縣靈灥提集各案人證,訊明林柳系漏網逆匪,于同治七年三月二十四日因與弟林定爭毆,誤傷伊母余氏致斃;朱德沛于四月初五日訪聞馳拿,五月十九日據將林柳獲送,并以林余氏尸以久埋結求免驗;朱德沛訊明后,因林柳患病沉重,恐逃顯戮,即于二十五日正法,三十日稟報道、府。林歹系林得抱養之子,早逐歸宗;于同治六年九月初十日,林歹因林得母故,前往拜靈,被林得喝令工人林昆澤毆逐;林歹奪刀回截,誤傷林得斃命,畏罪逃匿;尸妻林洪氏尚未尋獲控究。朱德沛于十月初十日訪聞差查,族鄰先因外出不知實情,遂稱并無其事;林洪氏亦恐夫死已久,尸遭蒸腐,檢呈求免驗。旋經朱德沛于七年八月初八日將林歹購獲,會同委員訊明后,于八月十四日正法,二十日稟報道、府;并非該革員不行起驗通報。其就地懲辦,系因重洋遠隔,民風獷悍,因地權宜,實非玩視重案,查案卷囗符。并據朱德沛稟復:林柳于獲訊未認逆倫之先,已認漏網股匪,照章就地嚴辦。林歹一案,雖有訪問,因族鄰均稱并無其事,在鄉先擬省稟寄署,存俟覆加查確繕發;嗣因訊出各逆倫重情,馳稟道、府復寄諭署中照發省稟,詎誤將前寄稟稿繕發,以致兩歧。奉查姑覺疏忽難辭,迭經批據臺灣道、府暨接署知縣囗時囗覆查,實無捏飾消弭及別項情弊等情。茲據布政使潘霨、按察使葆亨查得林歹、林柳二犯均屬情真罪當,朱德沛于懲辦后稟明道、府核轉囗日系在奉文飭查之先。查辦逆倫案件,地方官例無處分,無所用其諱飾。且既將辦理情形稟報道、府核轉,則稟報臬司豈有改換情節、自相矛盾之理!據稱實系誤發,囗非有心諱匿。前經參革,囗予免議等因會詳請奏前來。
臣等查朱德沛身任地方,于拿獲逆倫重犯,并不通稟解勘,擅自就地懲辦,辦理實屬乖謬!惟囗無捏飾消弭情事,業已革職,請免置議。除咨吏、刑二部查照外,謹合詞具陳,伏乞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奉朱砒:『該部知道。欽此』。
閩督李(鶴年)奏揀員請補海外要缺同知折
頭品頂戴閩浙總督臣李鶴年、福建巡撫臣王凱泰跪奏:為揀員請補海外要缺同知,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查福建臺灣府海防同知黃維煊捐升知府,接準部咨歸閏六月分截缺。所遺系海外沖繁囗要缺,例應在外揀調。該同知分駐鹿耳門,為臺灣出入門戶;稽查船只、撫輯民番,在在均關緊要。非精明強干、熟悉海疆洋務之員,不足以資治理。臣等督同藩、臬兩司于內地現任人員內遴選,非現居要缺,即人地未宜,一時實乏堪調之員。惟查有候補同知陳寶鼎年四十八歲,江蘇儀征縣廩貢生,由教諭報捐雙月同知,歷保盡先即選候選決囗囗以知府用加三品銜,并留山東補用。旋在閩省甘捐局捐離原省,改指福建。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到,察看期滿,囗行甄別囗囗囗閩省補用。嗣奉部咨,應以十一年囗月三十日作為到省日期,仍扣滿一年,方準補缺等因。現計扣滿一年,例囗囗補囗。囗臬囗囗會詳囗來,臣等查該員老成穩練、辦事實心,于海囗洋務情形均為熟悉;以之請補,洵堪勝任。惟初任人員囗囗調缺,與例囗有囗符。囗人地實在相需,囗得聲明奏囗。合無仰懇天恩俯念臺囗同知員缺緊要、調補乏員,準以候補同知陳寶鼎補授,于洋務、海防囗有裨益。如蒙俞允,該員系候補同知請補同知,銜缺相當,毋庸送部引見。是否有當?謹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鑒,敕部核覆施行!謹奏。
奉朱砒:『吏部議奏。欽此』。
十二月十一日
閩督李(鶴年)奏揀員請補海疆知縣折(十一月初六日京報)
頭品頂戴閩浙總督臣李鶴年、福建巡撫臣王凱泰跪奏:為揀員調補海疆知縣,以資治理;恭折仰祈圣鑒事。
竊福清縣知縣石鳴韶奏升臺灣府鹿仔港理番同知,接吏部咨覆,準其升補;所遺福清縣缺,應令另行揀選,坐六月二十七日等因。按閩省照限八十日減半計算,連閏應以七月初七日作為出缺日期,歸七月分截缺。查福清縣知縣系沖繁疲難兼四要缺,地處沿海,民俗強蠻;撫馭巡防,最關緊要。必須精明干練之員,方足以資治理。臣等督同藩、臬兩司在于現任知縣內逐加遴選,查有署福清縣事、閩清縣知縣傅崇品年四十六歲,湖南益陽縣附生,迭在浙省軍營出力,續經調閩差遣,奏準以知縣留閩補用,順差赴部引見。同治七年正月到省繳照,援例捐加同知升銜。九年六月,準補閩清縣任事,試署一年期滿,實授在案。該員悃愊無華,實事求是。在閩年久,熟悉海疆風土民情。現署斯缺,辦理裕如;本任內并無經征錢糧及承緝盜案有關降調處分。以之調補福清縣知縣,洵堪勝任。惟該員實授后歷俸尚未屆滿,與例稍有未符;已飭赴京銅局捐免。臣等為人地相需起見,合無仰懇圣恩,俯準以閩清縣知縣傅崇品調補福清縣知縣,于地方要缺有裨。如蒙俞允,該員系簡缺知縣初次調繁,銜缺相當,毋庸送都引見;并免核計參罰。所遺閩清縣遺缺,現有應補人員應請留閩,俟準部覆揀員請補。據藩司潘霨、臬司葆亨會詳前來,臣等謹合詞恭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鑒,敕部議覆施行!謹奏。
奉朱砒:『吏部議奏。欽此』。
十二月二十八日
譯西字日報所言東洋事
通聞館西字日報所載東洋囗事,殊堪駭異;據云現在上海之一切東洋人,傳言伊國與中國將有興戈之意;亦未明言其所以然。噫!是何傳言之難信也。夫東洋與中國先日雖有東洋使臣某人一事,曾有議論相左之處,然事已多日矣。今兩國敦睦和好已久,何為今日又復陡生釁端,以致兩國皆陷于兵禍!此傳必屬子虛,毫無確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