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0章

竊臺灣前因試辦礦務、鐵路各事經費浩繁,勸諭臺北府紳士三品銜候選道林維源認捐洋銀五十萬圓,留為海防各項之用。嗣因山西、河南奇荒特甚,先其所急,該將此項捐款撥借解應,以拯災黎;尚有未繳余銀,留存臺北備用:均經臣等先后奏明在案。

伏查臺紳林維源首次解繳臺灣道庫銀十萬圓、續據兩次繳銀二十六萬圓,均已陸續匯解津局,由直隸督臣李鴻章酌撥直隸、河南、山西三省賑款。又,據解繳閩省賑米一萬五千石——折成銀五萬圓;其存留臺北備用之九萬圓,現在亦據解繳。計該紳認捐之五十萬圓,臣已全數解繳清楚。據福建善后局司道會詳前來。

除查照戶部前該應請破格優獎咨商直隸督臣李鴻章會同奏請恩施外,所有紳士特捐巨款業據全數繳清緣由,謹合詞恭折奏陳,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鑒!謹奏。

軍機大臣奉旨:『戶部知道。欽此』。

四月二十五日(公歷六月十四日——禮拜六)

展假不準

日本朝廷初發兵船至琉球,欲帶前王回國;前王以病請假八十日,日廷允之。茲聞又請展限,日廷決意不準;令俟假期滿日,即行來東云。

四月二十六日(公歷六月十五日——禮拜日)

西字報述中東事

「字林報」稱:日昨上海傳得中國與日本因琉球事小有不和,制造局內已奉諭趕造洋鎗、藥彈矣。但本館實未聞有是事,不知西字報從何而得此傳言也。

兵船到閩

福州來信云:西六月初六日,有日本兵船名「逆星干」駛到福州,華官甚為詫異;發人往南臺探聽,知尚有三、四船在相近之海面上。旋經「逆星干」之統帶官照會華官,謂須停泊半月再到上海云。

四月二十七日(公歷六月十六日——禮拜一)

恭錄朝命

前譯「晉源」西字報,有丁雨生中丞奉派辦理各國事務之朝命。今謹探悉圣旨原文,用敢敬登如左:光緒五年閏三月二十二日,奉上諭:『前福建巡撫丁日昌,著賞加總督銜,派令專駐南洋會同沈葆楨及各督、撫將海防事宜實力籌辦。所有南洋沿海水師弁兵,統歸節制。欽此』。

二十三日,奉上諭:『丁日昌,著充兼理各國事務大臣。欽此』。

六月初四日(公歷七月二十二日——禮拜二)

中東交涉近聞

日本夷滅琉球一事,中國迄未釋然于懷。聞駐扎北京之日本公使與總理衙門日有詰問,并各細查琉球古史,究竟應歸何國藩屬。又聞總署已請英、法兩國欽差調停其事,而欽差往晤日使該及此事,日本公使謂中國若肯以他島給我,則琉球仍可歸還。總署聞之,實出意料之外,遂不作答。美前總統格蘭脫在京時,亦曾與該及;日本公使密告云:『如貴總統能斷定琉球應歸日本,中國人無不肯讓,且于中國體面亦無傷』云云。統觀以上數端,恐中、日兩國尚有一番齟齬。故西字報謂數月內或陡生變端,亦正未可知也。

六月初六日(公歷七月二十四日——禮拜四)

釋中東交涉近聞(曉策六扎鰲客)

中朝于日本夷滅琉球一役,不能釋然于懷,此情理之可知者也;特中國不欲驟為戎首。茍循交鄰之道,兩國先自詰論是非,然后請他國該其曲直,能不事兵爭而遽仍舊日之輯睦,反琉球之土、置琉球之君,使兼備藩屬于中、東,各守「無詐無虞」之義,則在琉球既無兼并之患、在中朝不失「字小」之恩,豈不甚善!而無如日本堅執己見,不恤人言;僅與口舌相爭,而卒不肯相下也。

乃者,英、法兩國欽使往晤日使該及此事,日使謂「中國若肯以他島給我,則琉球仍可歸還」。噫!斯言也,情見乎詞矣。夫日本之發難于琉球也,未與中國立約通商之日,不計及之;即既通商之后,亦不計及之。雖曩年初學西法,軍法、器具、兵船、水道均未足恃,而蕞爾琉球,日人豈不能并之!乃必發難于今日,一設此心,事在必行;且未與中國一言,直有取諸宮中之便。其故何也?蓋取琉球之端兆,已寓于臺灣一役耳。今其所欲乎中國之他島者,果何地乎?不問可知已。中國邊境之臨海者,自東三省之外接連朝鮮,轉而向內則為遼東灣,再循山東登州境外,由北而南經江南、浙江、福建而至于廣東,海道幾七、八千里,島嶼縈回、環峙羅列者,皆為各省門戶;且為相近口岸之地,無孤懸海中可以為他國之外府者。即如英之有香港,葡之有澳門,兩國當從前違言之時,乘勢乞取以為通商埔頭而已。意謂港、澳之地在中國未嘗認真整治,有亦無裨,即無固無損;是以中國聽之建置規模、設官治事,儼然英、葡部落矣。然并非孤懸海面,不相聯屬之島也。若可稱為島者,厥惟臺灣。從前,日人亦屢出兵以取之;洎乎我朝而鄭氏以興,日乃不敢覬覦。鄭敗,始隸中國版圖;設置府、縣,領以巡道。然二百年來,固未盡全臺之地利也;野番伏處,不通外人,中朝無該恢拓之者。于是日人艷其地利,借端發難,遽以兵爭;后卒格于公論而不能逞志,乃輾轉思維而及于琉球。明知三都數十島不及臺灣平地山境之半,而不得于彼、聊取于此,以解嘲焉可也。雖取琉球,仍不忘臺灣。逆知琉球久屬中朝,受封、納貢未嘗缺禮,中朝必有詰問之辭;我乃以既取琉球,挾而求之,俾以臺灣易琉球,則我之初愿可償矣:此日人之意也。其公使之言,所以請易他島也;而謂所謂「他島」之非臺灣,吾誰欺,欺天乎!然而此言,亦徒見其無理也。琉球受中朝冊封,其來已久;謂宜附庸于日本,應亦疏球之自愿附之,而不可以勉致之。其不能稱為日本之故屬也,明甚。既非故屬,則不啻中國之部落矣。抑琉球、臺灣,均為中國地矣。今據琉球而以臺灣為請,是于二者而必欲得其一也。假令臺灣始為日本屬地,中國取之;則今之請易,乃詞直理正之舉矣。且日人亦未免以小人度君子耳!日之取琉球直自有其地,遷其君、改為縣而治之;而中國之問琉球,非欲有之,欲仍存之而已。乃挾中國所不能有之琉球而請易其所素有之臺灣,豈持平之道乎!日使此言,其取琉球之初意,已可洞見;即其欲取臺灣之本心,亦于言外得之。西字報謂「數月間或陡生變端,正未可知」;亦察知乎日人之居心,與中國之勢處于不能不問而云然耳。今日者以口舌爭,日固無一言之合理;若以兵力爭,眾寡強弱之形,亦昧未可恃。吾竊料日人之無理取鬧,終見其無益而有損也。

抑又有言:日人自謂琉球之人是其分支別派,故應歸之日本,當作親藩。吾中國載籍可考:秦始皇信方士徐福,以童男女三千入海求神仙,一去不返。相傳所至之地即今日本,童男女止焉,耕作自活、各相配偶,遂滋生以至今日。其族類與土著,自相區別。大約是民為中人遺產者,蓋及其半。此言,即彼都人士亦有能述之者。然則琉球之應歸日本,亦猶之日本之應歸中國矣。

六月初七日(公歷七月二十五日——禮拜五)

恭錄諭旨

五月二十七日,奉上諭:『都察院奏:「福建職婦林戴氏以伊子林文明被殺冤抑,京控三次,延不訊結;并該氏之侄林文鸞以伊父奠國、伊兄萬得均被羅織等詞,赴該衙門呈訴等語。此案前于同治十年七月奉旨交該督訊辦,嗣于光緒二年正月、三年十月迭經降旨飭催,何以日久懸宕,尚未奏結?實屬延玩!著閩浙總督、福建巡撫親提人證、卷宗,秉公嚴訊,務得確情,迅速具奏;并著將林文鸞所控情節一并訊結,毋再遲延!抱告民人鄭全、林龍,該部均照例解往備質。欽此』。

六月十二日(公歷七月三十日——禮拜三)

譯東京日報詳述日本廢琉球情形

西三月十二——即華二月二十日,日本內務省大書記官松田奉朝命率領屬官巡捕及琉球官吏出日京,由橫濱乘「高砂」輪船往琉球。行至鹿兒島縣內,接得日本駐琉球之內務省少書記官梨木來信云:『現在琉球人民驚聞日本有兵來廢藩置縣,大為震動,群相懷懼。那霸港之鋪戶,均已閉歇,將家財、物件各處隱散;老幼男女,東西逃遁,官長不能禁止。望速發兵赴琉,以安民心」!松田得信后,即調熊本縣步兵二隊起身,于二十五日抵那霸港。會見少書記官梨木商該畢,召集琉球三司官等上船,謂其『不能制伏百姓、以致民生疑念,全系汝等廢弛公事之故!今我奉朝旨來此,均須恭順。倘上下妄生驚異,汝琉球生民恐遭涂炭,禍不旋踵!可速出諭招回在逃者,以安眾心』。三司官等默默聽命,即出諭招復。次日,琉民搬回者過半,均照舊開門交易。是日,松田同屬官巡兵上岸,寓于外務省公館;約會藩王尚泰,于二十七日在首里聽傳朝旨。至朝,松田使琉球官吏前導,引日兵巡捕入城,以免百姓恐怖。行至城內,傳藩王聽旨;王推病不出,著今歸仁王子及三司官等出為代替。即有日本處分官傳朝命與今歸仁王子、三司官等曰:『今奉朝旨,以琉球廢為沖繩縣;汝等于三十一日宜將首里城池讓出交納』。王子等聞是旨,驚愕無措,惟有悲慟而已。處分官又曰:『今改琉球為縣,汝等宜遵朝旨,闔藩人民為之開導,勿因是而作亡國之悲』!三司官等答曰:『事既如此,敢不從命。然數百年之宗廟社稷一日傾廢,不由人不悲也』!處分官曰:『凡城中藩王百物,均準其帶去。惟古今史傳、圖書、記錄及各衙門往來文書要件,雖零紙斷簡均須交納,以備查考』。因問其所藏在何處,三司官等反復答之。日官慮其私行盜去,乃命將各城門鎖閉,只留歡會門出入。門中派巡捕數名,凡出入琉球官吏,均待搜檢查看放行。又召集首里久米及諸村士族人等來外務省公館附近之學校內,聽廢藩立縣旨意云。諭以『琉球人民,即我日本后裔。今汝王列入華冑,國內政事應歸我政府制度。汝等士民,宜遵律令。若執迷違抗朝旨者,即不利于汝王也』!士民聽諭畢,有畏懼悲哀者,有以頭搶地哀訴日官仍愿照舊兩屬者。一時異口同聲,紛紛哀告;日官均用好言撫慰而去。二十八日,今歸仁王子并三司官至日官處云:『擬遵旨于三十日讓出首里城,奈尚泰有病在身,難以移動;望賜矜憐!俟尚泰病體稍痊,即便讓出』。日官答以尚泰之病,不知何癥!倘一日不愈,則此地一日不讓,豈不有誤朝廷限期!今已傳出于三十日午時同陸兵入城,遠近皆知萬難改易,汝等若遵此命,闔藩人民之幸;若執意違拗,禍立至也』!

王子等料難理說,即退歸去。翌日,復來告日官曰:『昨該之事,已與尚泰酌定,遵旨于明晚讓出首里。惟明日王妃及后宮婦女出城之際,望飭各門巡兵暫避,以免驚恐』。日官準行,并謂『關閉各門,不過恐文書、圖籍失散。今若將圖籍交出,巡兵退之甚易也』。是日,琉球官吏乃交出圖籍,其中所載有隋朝羽騎朱寬泛海始通琉球等語。查琉球貢獻于日本,在隋朝以前;故其國人被臺灣生番屠害,將訴明于日本。由此觀之,可為琉球之愿作日藩明證云云。

以上皆東報語,用備譯之。

六月二十一日(公歷八月初八日——禮拜五)

西報記琉史

「字林報」曰:日來中、東兩國為琉球事,殊費唇舌。本館溯查琉球一國,本為日本藩王所主。迨五百余年前,琉球易代時,第一新王即位,有數人互與之爭;遂假入貢中國,為立定腳跟之計。即遣使至華,納厥方物——時明洪武朝也。永樂間,琉球第一王下世,第二王嗣位,又獻物以乞冊封。此例,遂至今不改。查琉球本無必欲內附之心,不過利中國頒賞之物,又可另備多船隨貢使入華購貨,藉以獲利;故深喜之。又查一百六、七十年前,琉球尚為日本雄藩薩司馬所轄;深知琉球與中國有交涉事件,祗以相沿為例,故不之止。該國政事,亦聽其自主,薩司馬向不與聞;而每歲租賦所入,必應繳歸薩司馬若干數,而薩司馬亦派員以祖之。時日廷封建之例未更,故明知琉球為薩司馬所屬,曾不過問;日本今易封建為郡縣,所有琉球各事自應由其密卡度主裁。琉球見日政一變,內不自安,與中國更形親密;或冀日本之投鼠忌器,未便實時歸并也。而孰知益觸密卡度之忌,一旦竟夷為郡縣乎!

按「字林報」系局外人,而所述如此。中國之果當與日本爭否?其殆熟思而審處之矣!

署都察院志(和)等奏為請旨折(六月初九日京報)

署都察院左都御史臣志和等跪奏:為奏聞請旨事。

據福建職婦林戴氏遣抱鄭全以藐法袒奸、砌誣串陷等詞,赴臣衙門呈訴。臣等公同訊問,據鄭全供:年四十九歲,臺灣府彰化縣人;林戴氏遣遞呈詞,求閱便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石桥市| 通海县| 始兴县| 河东区| 南川市| 北票市| 射洪县| 滨州市| 新昌县| 罗平县| 广东省| 台南县| 繁昌县| 隆安县| 平塘县| 呼伦贝尔市| 合作市| 彩票| 建平县| 黔东| 谷城县| 娱乐| 庄河市| 裕民县| 和静县| 衡东县| 滨州市| 武夷山市| 浦江县| 台山市| 崇文区| 全南县| 资源县| 平遥县| 谷城县| 财经| 佛学| 封丘县| 疏勒县| 基隆市| 玉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