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6評論第1章 《延河》改稿
1978年,8月初。
西京市,碑林區(qū)建國路上。
混雜著舊時光斑駁味道的灰塵在晨曦中輕輕飄蕩,折射出暖暖的金色光芒。
自行車流中,一輛藍白相間的“火車臉”鉸接無軌電車,慢悠悠地停在一棵綠意盎然的國槐樹下。
“《延河》雜志社到了。”
聽到售票員的提醒,方遠平背著個帆布挎包,走下無軌電車,轉(zhuǎn)入建國二巷,來到了《延河》雜志社門前。
“這是傳說中的高公館?唉,門衛(wèi)呢?”
大門上掛著白底黑字的“延河雜志社”“陜省文藝創(chuàng)作研究室”的招牌,院中有一棟兩層西式小樓。
主樓比一層高但又比兩層低一點,目測一樓一半好像是地下室,帶有柱廊和羅馬瓶式欄桿,屋頂卻又屬于中式坡頂,具有明顯的西式折衷風格。
西式小樓前,有一個類似洛可可式風格的噴泉池,繞著噴泉池有供車輛回車的車道。
方遠平上輩子生于八十年代,中文系畢業(yè),先當了幾年影視劇編劇導演,又寫了十年網(wǎng)絡小說。
那天晚上,他剛剛晉升為大神作者,在會所抱著兩個妹子慶祝,喝得酩酊大醉,沒想到一睜眼,就穿越到1978年1月,一個在陜北延川縣插隊同名的知青身上。
插隊這幾年,住的是破破爛爛的窯洞,吃的是野菜糊糊和窩窩頭,一年到頭難見一次葷腥。
見幾只田鼠那都要當成大自然饋贈的蛋白質(zhì)一鍋端了打牙祭。
這兩年政策松動,開啟了知青返城大潮。
知青們?yōu)榱四玫交爻侵笜耍鞘前讼蛇^海各顯神通,有接班頂崗的,有病休的,有拿到招工指標的,還有上工農(nóng)兵大學的,甚至有人揣著菜刀找知青辦和公社干部談判的,不少已經(jīng)返城。
可原主父母只是普通工人階級,根本幫不了他。
1977年10月恢復高考,本來是個好機會,可原主本來就不學無術,插隊這幾年也沒看過書,理所當然地落榜了。
插隊生活對魂穿而來的方遠平就更無法承受了,他一刻都不能等,就想回城。
對未來的出路,方遠平進行過深入的思考。
下海經(jīng)商,目前形勢也不明朗,哪怕到了84年,經(jīng)濟領域還有幾次倒春寒呢,一不小心就得摔大跟頭。
他按捺住投機倒把的沖動,想到兩個出路。
一要考上大學,二要在文藝上殺出一條血路。
八十年代前后,是可以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整夜整夜暢聊文學的時代。
一首朦朧詩,就能讓你火遍全國,比頂流還要頂流。
一本文學雜志,動輒發(fā)行幾十萬冊。
1977年,發(fā)布了《關于稿酬及補貼辦法的通知》,著作稿定為每千字2至7元,翻譯稿為每千字1至5元。
發(fā)表一篇三千字的小說,收入小20元,相當于工人一個月的工資,學徒工這會兒月工資才18塊呢。
今年3月份他寫了一篇前世頗有分量的小說投給了《延河》,可猶如石沉大海,沒了下文。
7月20日至22日,經(jīng)過充分備考的方遠平參加了高考,考了454分,第一志愿填報了燕京大學中文系。
等待通知書的日子心情十分焦灼,方遠平原本都忘記投稿《延河》這茬了。
誰曾想在前兩天他突然收到編輯部的來信,讓他來雜志社改稿!
這不,他立刻就開了介紹信跑過來蹭飯,啊呸改稿了。
“同志,沒錯的,這就是高桂滋公館。”
旁邊,一名中年人看著方遠平,操著一口濃重的關中口音說:“這高公館,可是有些歷史典故的,對面,就是張學良公館。”
“1936年,西京事變爆發(fā)后,張學良和楊虎城把蔣光頭扣押在這里很長時間呢!”
呦呵,這不是陳中石么!
平生最愛《白鹿原》九十章,《廢都》只看框框框。
方遠平心中一樂。
此刻的陳中石,不過三十六歲。
但臉上皺紋深刻,宛若西北風刮出來的,看上去比方遠平他爸都老。
……還土。
背著個黃色挎包,土布鞋上沾著黃泥,三七分頭上還掛著草屑,就像一位剛剛丟下鋤頭從玉米地里鉆出來的農(nóng)民。
“您是……”方遠平明知故問。
“額叫陳中石,是一名……文學愛好者。”
陳中石掏出一包香煙,笑道:“王培祥老師叫我過來聊聊創(chuàng)作的事情,來,抽煙。”
那煙盒雖然是“秦嶺”牌的,但抽出的香煙卻是用白紙卷成的老旱煙。
同為陜省文學巨頭,陳中石卻不像路瑤那樣愛面子,抽煙必須講檔次。
他一直是土雪茄愛好者。
哪怕后來《白鹿原》拿到了茅獎,過上了好日子,他也一直抽幾塊錢一包的工字牌機制小雪茄。
方遠平接過卷煙:“這煙不孬,勁兒大,能壓住心中的事兒,很舒服。”
“你咋稱呼?”
見方遠平?jīng)]有嫌棄自己的土煙,陳中石頓時心里暖洋洋的。
“我叫方遠平,也是一文學愛好者,過來改稿的。”
方遠平掏出煤油打火機先給陳中石點燃,又給自己也點了。
陳中石看著方遠平,驚奇道:“你小小年紀,就能在《延河》上發(fā)表作品?!那可了不得啊!”
“嗐,就一個短篇。”
聊了幾句,煙也抽完了。
一個干巴老頭從院子里的廁所走出,來到門衛(wèi)室。
方遠平走了過去,奉上一支“牡丹”,笑道:“大爺,我們是來找王主編改稿子的。”說著拿出來公社開的介紹信。
“省中華市牡丹、牛逼小伙大生產(chǎn)、中層干部迎春煙,知識青年抽勤儉,貧下中農(nóng)報紙卷”,牡丹香煙現(xiàn)在五毛多一包,而且憑特供票供應,按照順口溜說的,那是市級干部才能抽得起的好煙,黑市價格直逼兩塊。
門衛(wèi)大爺接過香煙,瞬間熱情了幾分,看了兩眼介紹信,就道:“快進來吧,找王主編是吧,我?guī)銈冞^去。”
說著打開了鐵門。
“那您受累了。”
“客氣啥,你們這些青年作家,可是咱們雜志社的寶貝。”
老頭一邊走,一邊介紹:“前面的這棟兩層小樓,是文藝創(chuàng)作研究室的辦公場所。”
“后面的三個小院,是老作家的家屬院和《延河》的編輯部。”
“目前王主編也還是在前面小樓上辦公,他還兼任文藝創(chuàng)作研究室副室長哩。”
這個職務其實就是以后的作協(xié)副主席,特殊年代的產(chǎn)物,不多解釋。
方遠平大步流星地跟了上去,泰然自若,而陳中石則緊張得走路都順拐了。
方遠平低聲笑道:“你很緊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