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總政演員龔雪
- 1978:我的黃金時代
- 淡飯清茶
- 2125字
- 2024-06-08 15:01:34
首都劇場辦公樓,會議室。
歐陽山尊正翻看著劇本,走廊里腳步聲響起,隨后于是之帶著一個年輕人走了進來。
“歐陽老師,這位就是方遠平同志,燕大才子!”
最近在空政指導《于無聲處》的排練,歐陽山尊在單位比較少,還是第一次見到方遠平。
“遠平同志,聽說你年輕,但未免年輕得過分了點。”
歐陽山尊起身和方遠平握手,笑得很親切:“后生可畏啊,《血色浪漫》劇本寫的很好!”
“您多批評指正!”
歐陽山尊非常洋氣,在這個提倡革命化的時代,他穿著皮夾克,戴著法蘭西式蓓蕾帽,拿著煙斗,帥氣灑脫。
歐陽山尊遞過來一疊稿紙:“方遠平同志,這是我寫的心得體會,你看看,提點意見!”
“啊?讓我提意見?您有自己的個人風格,您做主就行。”
“不不不,你一定要開誠布公地提意見。”
歐陽山尊誠懇道:“人藝導演沒有個人風格,只有人藝風格。咱們講究一棵菜精神,團結一心,充分磨合,形成一致意見,不然就沒辦法排演,更不會形成優秀劇目。”
“再說,劇作者的意見很重要,劇本劇本,一劇之本,千金易得,好劇難求啊……”
“啊這……”
上輩子參與影視劇制作,方遠平看到的都是演員念數字代替臺詞、假到離譜的摳圖,用眼藥水代替眼淚……
此時和歐陽山尊相處,只覺得光風霽月如沐春風。
瞅瞅,這才叫表演藝術家啊!
很快,倆人就興致勃勃地聊了起來,于是之負責記錄。
首先作品定位必須清晰,反思文學作品,敢于揭露現實。
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把小混蛋之死、陜北討飯、憨娃之死作為重頭戲,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體現出人道主義精神和人文關懷,情感基調悲愴而厚重。
總體上,作品既要滿足觀眾的審美要求,又要達到解放思想宣傳教育的目的,但必須做到潛移默化,而不是耳提面命。
“遠平啊,沒想到你的藝術理念這么成熟,我相信,有你的加入,這部戲的品質不會亞于《于無聲處》。”
歐陽山尊笑得越發慈祥:“主題和風格,咱們確定了,那么接下來咱們聊聊選演員的事兒!”
“這一次,我們向總政、空政、煤炭、青年等多個文工團話劇團以及北影廠、電影學院、中戲都發了函,大膽啟用外部青年演員,得到了這些團體和演員的熱烈響應。”
歐陽山尊指著桌子上厚厚一堆材料,道:“目前我們已經收到了幾百份簡歷了。”
“嚯!這么多,人藝的影響力可真大!”方遠平捧哏。
“二次創業,再開新局,形勢喜人啊!”
歐陽山尊滿臉興奮地笑道:“曹老帶著大家連開了幾次會議,現在大家都解放思想,想通了。”
“前幾年,演出中斷,人藝缺乏優秀青年演員,可這些青年演員又何嘗不缺乏學習的機會和展現自我的舞臺呢,一拍即合啊!”
聊了幾句,他切入正題,笑著問:“遠平啊,你覺得周曉白應該是個怎么樣的人?”
“原著中,周曉白是副司令員的女兒。”
方遠平道:“家庭一直沒有受到影響,她應該甜美的,健康的,嬌俏的,熱烈的,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并且有優越感的。”
“在造型上要表現出來,比如圍個紅圍巾,戴個蝴蝶發卡,就能體現出她的家庭背景和小資情調。”
“她后來還當了軍醫,我建議,找一個有類似工作經歷的人,演起來駕輕就熟。”
“對對對,是之你記著!讓演員體驗生活,不如直接從生活里選拔合適演員啊……”歐陽山尊和方遠平聊的特別投機。
“我提議,由新招的青年演員朱琳扮演,她在部隊和衛生部門工作過,演技也很不錯,必須是她,其他人誰我也不答應……”
于是之看了方遠平一眼,理直氣壯地道,遠平這個老弟,我交定了。
方遠平暗暗點頭,老于太會來事了,最佳嘴替。
“是嗎?那很好啊!”
歐陽山尊在筆記本上記了一筆,然后又問道:“遠平,秦嶺這個人物,你什么想法?”
“這個人物特別聰慧,早熟!”
方遠平道:“原著中,她出身于文藝家庭,母親是民族歌舞團的民歌演員,她受到文藝熏陶,喜歡陜北民歌,讀過很多灰皮書黃皮書。”
“她家庭出現了狀況,自個到陜北插隊,又讓她思考現實,因此,她的思想是超越時代的,也是靈魂上和鐘躍民最契合的人!”
“不錯不錯。”歐陽山尊頻頻點頭。
“在人物造型上,她應該有江南女子特征。”
方遠平道:“原著中,她面容清秀,身材苗條頎長,長頸,削肩,細腰,長腿,走起路來好似弱柳扶風,有股子嬌弱勁兒。”
“但化妝時,又要保留勞動痕跡,皮膚可以黑一點……”
“好好好,講得好!”歐陽山尊贊不絕口。
“等等!”
于是之突然在演員資料里翻出一份,滿臉興奮地道:“這有個演員,總政話劇團的,叫龔雪!”
“53年生,滬上人,父母都是搞文藝工作的,”
“她曾經在贛省分宜縣楊橋公社插隊,68年被招錄為某部文藝兵,74年總政話劇團重排《萬水千山》借調龔雪,成為正式演員……”
歐陽山尊點點頭,笑道:“很好啊,無論生活經歷還是外在形象都和秦嶺這個人物高度吻合,演起來不費勁!”
“啥啥啥?龔雪竟然投了簡歷過來,要應征演員?!”方遠平看著照片上那清秀的小臉,不敢置信。
后世愛懷舊的沙雕網友有“北朱琳、南龔雪”的說法。
龔雪是七八十年代熒幕上與朱琳并駕齊驅的國民級大美人。
按照既定軌跡,她將參演不少優秀的作品,如《祭紅》《快樂的單身漢》等等。
1985年,她憑借《大橋下面》的秦楠形象,獲得“百花”和“金雞”雙料影后,對,那會還叫“最佳女演員”。
觀眾選票和專家評選意見空前統一,妥妥高光時刻。
前世看年代文娛文,不少主角的夢想都是把朱琳和龔雪攢到一起,左琳右雪。
但必定歷經千辛萬苦,合轍哥們就這么輕而易舉地實現了?就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