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能改編電影
書名: 1978:我的黃金時代作者名: 淡飯清茶本章字數: 2019字更新時間: 2024-05-16 11:28:27
滬上,愚園路361弄65號。
愚園路是滬上有名的老弄堂,建于上個世紀三十年代。
法國梧桐樹影斑駁,建筑物中西合璧,眾多名人故居錯落分布,令人應接不暇,歷史底蘊深厚,充滿文藝氣息。
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孩,清澈的眼眸中有著與她年齡不相符的沉靜與睿智,打開院子門口的信箱,拿出幾本雜志。
她一邊翻看著最新一期的《延河》雜志,一邊走進了一座墻頭開著夾竹桃的院子,進入一棟三層小樓中。
她叫王安怡,初中畢業后曾赴淮北農村插隊,后調入徐市地區文工團任樂隊演奏員,今年她回到滬上,在《兒童時代》雜志社擔任編輯工作。
她母親是作家茹之鵑,父親則是滬上人民藝術劇院的著名導演、作家,妥妥書香門第。
她的閱讀速度驚人,十幾分鐘就看完了《牧馬人》。
然后,她就如一只雀躍的小鹿般跑到二樓一間書房里,對著書桌前的茹之鵑喊道:“媽,你看這期《延河》上這篇小說,寫的太好了!”
“能讓你夸贊的小說可不多啊,誰寫的?”茹之鵑笑著問道。
茹之鵑的成名作《百合花》就發表在《延河》上,她對《延河》和陜省作家群特別關注。
“一個叫方遠平的知青寫的!”王安怡把雜志遞了過去。
茹之鵑很快看完,笑道:“寫的很好,技法很好,現實和回憶穿插,有點國外流行的意識流的味道,你是寫不出這樣的作品的?!?
“我怎么就不能了?”
“你生活底子太淺了,沒有經歷過劇烈的人生跌宕,”
茹之鵑語重心長:“你沒有完整的校園生活經歷,插隊落戶就短短兩年,又跑地區文工團去了,難以真正地認識農村,在文工團總共六年,尚未積累起人生經驗,又回到滬上;在雜志社,你生活又太懸浮……”
“那可未必?!?
王安怡鼓起腮幫子,不服氣地道:“人家普魯斯特生活優渥,不用為稻粱謀,一天到晚一個人躺在床上,沉浸于冥想,不也成了偉大的小說家。”
“但他也寫不出這樣厚重的作品?!?
茹之鵑想了想,道:“這篇小說故事骨架很好,能改編電影。”
王安怡暗暗咂舌。
沒想到母親對這篇小說評價這么高,那要是改編成電影的話,作者可是一步登天了。
現在電視機很少,電影就是最有力的傳播途徑,會讓原作者聲名鵲起。
“對了,你有空去找黃淑芹,把這篇小說給她看看,她現在跟著謝進當副導演,需要好劇本呢?!?
黃淑芹的父親是被西方戲劇界稱之為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梅蘭芳齊名的戲劇大師黃佐臨先生。
他對王安怡的父親王笑平有知遇之恩,兩家一直保持著不錯的關系。
“什么副導演,就是養驢的。”王安怡笑道。
黃淑芹目前在謝進導演的《?。u籃》劇組擔任第二副導演,主要任務是管理劇組里的驢子。
根據拍攝的需要牽著驢子的隊伍走位置,所以,后來黃老師功成名就的時候,常開玩笑說自己是從管理驢子走上電影道路的。
作為第四代導演的卓越代表,黃老師在電視圈也頗有成就,90年讓道明叔火遍全國的《圍城》也是她當導演和編劇。
“那可是替謝進養驢,多好的機會??!”
茹之鵑笑著囑咐:“你記得這事兒,這篇小說如果改編成電影,會很好看的……”
“知道了!”
……
清晨。
王培祥走進雜志社小院,就看到方遠平和路瑤在小說組辦公室門口擺著奇怪的姿勢鍛煉。
“你們這是搞啥?”
“練功,強身健體,固本培元!”路瑤興致勃勃,跟著方遠平做出下一個動作。
“真的假的?神神叨叨的,有效果嗎?”王培祥好笑地道。
“這叫八部金剛功,是鐘南山八卦頂上一位叫張至順的高人傳下來的,效果很好的,我現在失眠都好了許多,已經能在十點前起床了……”路瑤得意道。
方遠平也挺嘚瑟:“現在路瑤都練上癮了,一天不練,渾身難受。”
王培祥一想,還真是這樣,路瑤最近作息的確正常了很多,氣色也好了些。
“尤其是晚上……”路瑤湊到王培祥耳邊,低聲說了句什么。
王培祥眼睛一亮:“遠平,要不,你也教教我?”
方遠平嚴肅道:“念在你一天三頓請我吃飯的份上,教你可以,但你可不能教給別人……”
“我懂我懂,道不可輕傳,這個社會風氣……”
“那行吧,咱們從頭開始練!”
于是,王培祥也跟著方遠平一起亦步亦趨地練了起來。
又練了一遍,三人都出了一身大汗。
王培祥臉上滿是興奮:“遠平,這功法還真不錯唉,練完后渾身毛孔都打開了……”
你就是做一套廣播體操或者健身操也有這效果,關鍵不能久坐不動,否則各種毛病都出來了,方遠平神秘地道:“不傳之秘,一般人我不教他!”
爺仨用涼水洗了臉,投個毛巾抹了抹肚皮后背。
王培祥將毛巾晾在鐵絲曬衣繩上,道:“對了,《延河》發行兩天了,咱們要不去看看讀者反應?”
“讀者反應?咋看?。俊狈竭h平納悶,這年頭又沒有讀者留言彈幕書評啥的。
“這還不簡單,咱們去圖書館啊,凡是有《延河》雜志的地方都行!”王培祥樂道。
這年頭報刊亭還沒建立,報刊亭真正興起的時間是在90年代后期。
當時,文明辦、建設、公安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在全國城鎮建設報刊零售亭的通知》,要求在各大中小城市建立書報亭,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拓寬再就業渠道。此后,報刊亭在各地迅速涌現,成為了城市的一道風景線。
但目前,能觀察讀者反應最好的地方就是新華書店、文化館或者圖書館。
“行!”
“去看看!”方遠平和路瑤這兩天寫小說都挺辛苦的,也想出去晃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