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文學得有根!
- 1978:我的黃金時代
- 淡飯清茶
- 2053字
- 2024-06-05 11:16:35
劉振云一邊有樣學樣地涮肉,一邊驚嘆:“這羊肉切得真薄啊,薄如蟬翼,比我吃過的涮羊肉薄多了!”
他吃過個屁,倒是在五院門口小樹林看過方遠平吃涮羊肉。
只是嚴格按照方遠平的指示,不露怯,裝著來過很多次的樣子。
“這不是人工切的,機器切的!”
王世敏笑道:“傳說啊,為了大家伙能在這里吃到更薄的羊肉,海里下了指示,京城第六機床廠勇挑重擔,75年終于研制出了第一臺涮羊肉自動切片機,當時就送到了東來順……”
“不愧是大吃貨之國啊!”方遠平笑道。
“吃貨這個詞兒,新鮮,凝練,形象!”
他拽了新詞,大家也不奇怪,作者圈都愛創造各種新詞。
涮羊肉得蘸料吃,還是那老七樣,芝麻醬、醬豆腐、蔥花、韭菜花,料酒和鹵蝦油少許,辣椒油自由。
劉新武扒拉著涮羊肉:“老燕京不能沒有麻醬,就好像西方不能沒有耶路撒冷!香,美!”
“嗯嗯嗯,不錯!”
方遠平吃了一口滾燙噴香的涮羊肉,也感覺大為滿足。
都是當天宰殺的羊肉,急凍后切片的,比一般羊肉好吃的多。
東來順的紫銅火鍋,都是自家工人特制的,和別家的不一樣,爐膛大,放炭多,開鍋快,通風科學合理,火旺,燃燒時間還長,長達兩個小時中途不用加一次碳的。
銅鍋燒的滾燙,肉片帶出的汁水淋在中間的出風口上,頓時滋啦啦地冒起蒸汽,又跟屋內熱氣混在一起,在這凄風苦雨的初冬夜晚,讓各位老饕沉迷得恨不得一輩子都躺在這涮鍋里。
“前幾天,我找汪曾祺老先生約稿,老先生給我講了一關于麻醬的故事!”
劉新武繼續白話:“前幾年啥都緊缺,一戶一人一月只有二兩麻醬。有一年,燕京芝麻醬缺貨,作為市人民代表的老舍先生直接上書中央:燕京人離不開芝麻醬,希望解決芝麻醬的供應問題!”
“不久,油鹽店里又有芝麻醬賣了。今天能吃上香噴噴的麻醬,還得感謝老舍先生!”
“哈哈,可不咋的!”
“可惜,算了,不說了,喝酒!”
幾人都舉起了酒杯,一起悶了一口。
酒是菊花白,沒有二鍋頭那么燥辣,但度數不低,喝下去也渾身暖洋洋的,非常舒服。
這是純粹所謂的閑酒,沒啥功利性。
都是文友,單純厚道熱誠,誰也不擺架子,這涮羊肉吃的特別隨意和自在,話題也特別跳躍,沒有任何目的性。
劉新武幾個都比較健談,滔滔不絕,妙語連珠。
王濛更是樂天,講了很多在西疆勞動的故事,他還會維族語言,時不時發出“太有趣了”“太有意思的”感嘆,仿佛從來沒有經歷過冷酷和磨難。
鄭萬隆就特別話少,就支棱著耳朵聽著,不時點點頭。
又扯到了小說,幾位老師從人物、情節、技法等不同角度,發自內心地褒揚了一番方遠平和《霸王別姬》,堪比小型研討會。
“各位,聽我說一句!”
一直不怎么說話的鄭萬隆喝了一杯白酒,突然道:“有個優點,你們沒說到!”
“啥?”
“我最近讀了一批拉美文學,有一本叫《百年孤獨》,寫的真好!”
鄭萬隆不吝溢美之詞道:“如果一輩子只讀一本書,那一定是《百年孤獨》。”
一直插不上嘴的劉振云連忙道:“我看過,燕大書店發行的,就是看不太懂,名字太長了,時間跨度也太長了,看得頭暈!”
燕大書店發行的外國名著,基本都是私印的,說白了就是盜版。
說起來,目前國內還沒加入國際版權公約,版權意識基本為零。
按照既定軌跡,82年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作品更受追捧,國內盜版書大行其道,包括84年謨言看到的《百年孤獨》都是盜版書。
1990年,馬爾克斯在訪問燕京時,發現書店到處都是沒有授權的《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氣得不行,對陪同他的文化界人士說:“原來各位都是盜版書販子啊!“
當時文學泰斗錢老先生也頗為難堪,可畢竟理虧,偷偷摸摸盜版也就是了,還帶著人家參觀介紹,這就有點過了,因此大家也只能沉默不語,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當時哥倫比亞駐華大使館想緩和一下當前難堪的關系,但也只是白費力氣。
馬爾克斯當場發下了狠話,“我發誓死后150年都不授權你們出版我的作品。”。
但他耐不住金錢的腐蝕,再加上92年我國也加入了國際版權公約,版權保護上也一直在進步,2010年,他還是給予了授權,國內才有了正版的馬爾克斯作品。
“我建議大家伙都看看,學習學習,國外叫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充滿拉美地域色彩,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風情,那叫一厚重。”
老鄭介紹道:“他的作品給我帶來一啟發——文學創作必須根植于悠久而深厚的中華民族文化土壤之中,要找到自己的根,民族傳統文化,就應該是文學的根!”
“有道理!”
“遠平就是寫出了戲曲文化的魅力!”
“《血色浪漫》里的信天游酸曲,也挖掘了民間的傳統文化啊!”
“遠平牛啊,思想和寫作,總是走到我們的前面!”
“遙遙領先,遙遙領先啊!”
眾人都紛紛點頭,越想越覺得方遠平厲害。
前幾年,提倡文學創作破舊立新,創作上題材聚焦工農兵,方法講究“三突出”“三過硬”。
大多數傳統文化是被拋棄的,比如傳統戲曲、古玩、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這些傳統故事都不能進入寫作范圍。
甚至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春節貼門神放炮仗,提籠架鳥斗蛐蛐,都是不提倡的。
但實際上,傳統文化中一些優秀的部分,自有其獨特的魅力,早就根植于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血液中。
這種共同記憶一旦寫出來,不僅新鮮有趣,而且能獲得讀者強烈的感情共鳴。
方遠平渾身一激靈。
好嘛,難道尋根文學要提前登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