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首肯
- 1978:我的黃金時代
- 淡飯清茶
- 2223字
- 2024-06-04 10:32:32
“瞧瞧,我這嘴快的,”
楊青忙一捂嘴,笑道:“原來是方大作家,我是久仰大名了,快請進吧!”
演出大廳布局集中完整,前廳中央為方形大廳,兩側有存衣廳、廁所及主樓梯,大廳二層為環行跑馬廊,共可容納1200人。
紅色的座椅,看著特別喜慶,穹頂上幾圈大燈,璀璨奪目,非常有逼格。
哥們的話劇能在這上演,那逼格也提升上去了!
方遠平心里浮現一絲熱望。
找座位的時候,方遠平看到于是之陪著一個五十來歲的婦女坐在第七排中間的位置聊天。
這位置最好,一般是導演專座,體現出人藝對導演的重視。
“于老師!”
“遠平來看朱琳首演了?歡迎歡迎!”
于是之起身和方遠平握手,透著股親熱勁,又介紹那中年婦女:“這是陳颙導演,《伊索》的翻譯和導演!”
“歡迎你,方遠平同志。”
“陳導,幸會!”
陳大姐起身和方遠平握手寒暄,笑吟吟地道:“多虧你的推薦,才讓我們發現這棵好苗子,朱琳很有天賦,又刻苦愛學,前途不可限量。”
方遠平的位置就在后面一排,他屁股還沒坐穩,于是之就抹身問:“遠平啊,你《血色浪漫》劇本寫的咋樣了?”
刀片,又見刀片!
幸虧我是有備而來,方遠平從挎包翻出稿紙遞過去:“寫好了!”
于是之立刻埋頭讀了起來:“呦!這么快,我早聽說你寫東西快,但沒想到這么快啊!”
“給你吃……”朱琳找到一保潔阿姨買了一串冰糖葫蘆遞了過來。
“還有這個?”方遠平挺意外的。
“哈哈,前幾年好多設備置景都損壞了,現在都要重新買,花錢地方多,撥款不夠,”
陳大姐樂道:“于是我們就自己進山買山楂做冰糖葫蘆,也能賺點錢,貼補下院里!”
方遠平嘆息道:“不容易啊!”
“遠平,你們先聊,我去后臺化妝了……”朱琳微笑道。
“嗯,去吧,期待你的表演!”
方遠平一邊吃著糖葫蘆,一邊拿起座位上的說明書(又叫戲單)看了起來。
觀眾陸續進場,一雙雙眼睛亮晶晶地望著空蕩蕩的舞臺,一張張臉上寫滿了興奮、熱誠和渴望。
前幾年,只有八個樣板戲,精神文化生活枯燥無比。
此時暖風徐徐,文藝界漸漸放開了,觀眾們就好像缺水發蔫的幼苗一樣,無比地渴望著一場文藝甘霖。
八點,燈光熄滅,話劇上演。
于是之看《血色浪漫》劇本都看入迷了,此刻才一拍腦袋,找有燈光的地方去了。
實際上,方遠平前世攏共也沒看過幾個話劇,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陜省話劇團演的《白鹿原》,嗯,田小娥靈魂附體鹿三那段,特別過癮。
原本方遠平對這個獨幕小劇并不抱期待,但看著看著,他就發現自己低估了人藝的實力!
太好看了!
臺詞精當,妙語連珠,劇本張弛有度,演員表演充滿感染力。
人藝是個鍛煉人的地方,朱琳的表演進步很大,越發成熟。
此前,方遠平擔心她在舞臺上太漂亮,把主演的風頭給蓋住,那就壞菜了!
這叫搶戲,不是故意的也不行,只能說明你演技差。
話劇講究協調性和完整性,就好像多出一根手指,哪怕這手指再好看再靈巧,那也是畸形的。
結果他發現自己多慮了。
朱琳天賦本來不錯,再加上人藝的調教,可謂突飛猛進,嗯,演《血色浪漫》的周曉白,估計不費勁。
演到精彩處,臺下會發出極力壓抑的輕笑,但沒人鼓掌,更不會叫好。
各行有各行的規矩,這會還沒開始實驗話劇呢,不允許打破第四面墻,不會如相聲一樣和觀眾互動。
觀眾安靜欣賞就是對話劇演員最大的尊重和首肯,也避免干擾到他們全情投入的表演。
“太好看了!”
“感謝你們!”
“下次還來,我至少要看三遍!”
等演職人員走上舞臺手牽著手謝幕的時候,觀眾們才全場起立,拼命地鼓掌。
掌聲喝彩聲如浪潮涌動,在穹頂上沖擊回蕩轟鳴著,久久回蕩,經久不息。
演職人員足足謝幕了十三次,觀眾才開始離場。
“不愧是話劇殿堂,人藝影響力真大,如果《血色浪漫》和《聞香識女人》能在人藝上演,一定會火遍全國的。”
不知是不是毛衣保暖效果太好的原因,還是被這種情緒感染了,方遠平也感覺渾身發熱。
走出劇場吹了會冷風抽支煙,冷靜一下。
“遠平,我演的怎么樣?”
一根煙抽完,朱琳氣喘喘吁吁地跑了過來。
她剛剛卸了妝,皮膚被熱水浸透了,更顯得瑩潤透亮,白里透紅。
整個人明麗驚艷,就像一顆夜明珠,似乎周圍都顯得亮堂了些,美得不可方物。
方遠平道:“你演得真好,我都看入迷了!”
“是嗎?我剛開始我動作都是僵的,后面才漸漸適應起來……”
朱琳仿佛受到莫大的褒獎,笑得特別甜美:“我好緊張啊,那些置景都是假的,比如那些花花草草,你們看著是花草,我從后面就能看到是麻桿和紙糊的,心里就會有點不踏實……”
聊了幾句,于是之也出了劇場,走了過來,笑道:“遠平在這呢,我在里面找了一圈,沒找見你,還以為你走了呢!”
“《血色浪漫》的劇本我看完了,寫的特別好,遠超我的預期!”
“咋的,您這么不看好我?”
“看好,當然看好……”
于是之笑道:“只是話劇劇本創作有其特殊的藝術規律,和小說區別還是很大的。我真沒想到你第一次寫,就這么成熟,真叫我刮目相看!”
“這么說,過稿了?”
“我是沒問題,但新劇排演必須通過藝委會審核,最終曹老點頭。都沒問題,就可以采用。”
人藝的藝委會的前身可追溯至1953年焦菊隱主持召開的燕京人藝第一次藝術會議。
這是全院重要藝術問題的研究與指導機構。
凡有關全院藝術問題,必須經藝委會研究討論得出結果后,再呈院長審查批準。
藝委會為每一部人藝作品看診把脈,如一把標尺,確保每一部舞臺作品的人藝水準。
“那我就靜候佳音了!”
“對了,遠平,這個第二作者王曉平是誰?”于是之問。
“燕大77級中文系的師姐,也是《未名湖》的編輯……”
聽完方遠平的介紹,于是之對方遠平更喜歡了幾分,笑道:“話劇講究集體創作,善于攢局攢團隊是優秀話劇人的必備素質,遠平,你很了不起啊,年紀輕輕就會帶團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