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血色浪漫》出爐
- 1978:我的黃金時代
- 淡飯清茶
- 2150字
- 2024-05-17 12:59:52
方遠平這小子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巔峰,小說竟然被謝進看中,要改編電影,這還了得!
滬上電影廠啊,和北影、長影以及八一廠,并稱為我國四大電影制片廠。
謝進1939年在滬上參加學生業余戲劇活動,1941年入川省江安國立劇專話劇科學習,曾經受業于曹寓、洪深、焦菊隱等名家。
他1949年就開始執導,1958年的《女籃五號》1961年的《紅色娘子軍》都是引發觀影狂潮全國轟動的好作品,現在已經是滬上電影制片廠的大導演,頂梁柱。
……
時間進入下旬,天氣涼爽了些許。
編輯部開例會。
“新華書店圖書館文化館還有不少單位都紛紛打來了電話,要征訂第8期《延河》。”
發行組反饋了情況,王培祥都驚了:“這發行還不到一周啊,就要加印?!”
《延河》這個時期最高的發行量記錄就是八萬冊。
王培祥料到因為《牧馬人》這一期《延河》可能會熱銷,已經增加了印數,首印就是十萬冊,但他還是低估了這篇小說的魅力。
“我們目前統計到的征訂量,就有一萬冊了,估計后面還會增加。”發行組組長眉飛色舞地道。
“這么多?還會增加?”
王培祥一愣,大膽地給出了一個數字:“那要不,加印兩萬冊?”
“保守了!”
賀書玉揚了揚手里的報紙,喜氣洋洋地道:“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評論家何西萊,以‘西來’為筆名,在今天的《人民日報》文藝版發表了評論文章——《勞動者的愛國深情——贊方遠平的短篇小說〈牧馬人〉》!”
“我的天!社科院的文學研究所都驚動了?!”
“發在《人民日報》上了,那影響力就更大了,我覺得兩萬冊還是保守了!”
“方遠平太會寫了,無論怎么寫傷痕,關鍵還是要催人奮進,鼓舞人心啊!”
眾人都樂不可支,紛紛要來報紙仔細閱讀。
在諸多文藝評論機構組織中,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可謂舉足輕重,和國家作協并駕齊驅。
更別說《人民日報》文藝版的分量了,這是對《延河》雜志社,乃至陜省作協莫大的肯定。
路瑤一臉艷羨地感慨:“這方遠平,真是太能寫咧!啥時候我的作品也能在《人民日報》露露臉啊!”
“唉,是我保守了啊!”
王培祥仰天長嘆,但眼角眉梢都是笑意:“《人民日報》有四五百萬的發行量,哪怕有百分之一的讀者征訂雜志,那也四五萬冊啊!”
經過一番討論,穩妥起見,還是決定加印五萬冊,反正如果后面還有讀者增訂的話,還可以加印。
賀書玉笑道:“對了,我有個想法,咱們能不能趁熱打鐵,在加印的雜志上,加上方遠平新小說的預告!”
“這個方法很新穎啊!”
“這樣一來,下一期的雜志銷量肯定還會很好!”
這時候,還沒有績效工資的概念,大家都按職稱級別拿一份死工資,雜志銷量好壞對他們的收入并沒任何影響。
但這些人也真是不計個人得失,千方百計想把雜志辦好,培養優秀作者,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
王培祥看向路瑤,問道:“他寫的咋樣了?”
路瑤說道:“看樣子有十幾萬字了,不過具體寫的咋樣,我也不知道,這小子天天藏著掖著,一直都沒讓我看呢!他說寫小說如同武術家閉關修煉啥的……”
“這么快,一天得寫五六千字哦,真夠勤奮的!”大家伙臉色驚嘆。
“他寫的輕松得很,沒事還教我練功,到古城墻上晃蕩幾圈,前天還去大雁塔找陳中石玩了一次。”路瑤笑道。
“你趕緊叫他帶著稿子過來,”
王培祥連聲催促:“大家伙一起看看,要是新小說能發的話,那未來一年《延河》都不愁銷售了!”
“好!我這就去!”
路瑤跑到后院的小說組辦公室,和方遠平說了編輯部的計劃。
“剛剛寫完,走吧,交稿去!”方遠平伸了一個大大的懶腰,笑道。
來到辦公室,將厚厚一疊稿子交給了王培祥,道:“具體字數我沒算,按照頁碼算,就是十五萬字左右!”
其實這本書方遠平寫得得心應手,《牧馬人》寫的是大草原上的生活,而這部小說前半部分故事發生在燕京,后面是陜省插隊,都是方遠平熟悉的生活場景。
“厲害啊,十五萬字,這是一部大書了,對你這個年齡來說,很了不起啊。”王培祥仔細地閱讀起來。
“我也看看!”
“早就想看了,這小子非要藏著掖著!”
賀書玉王生武董墨路萌路瑤等人都紛紛離開座位,站在王培祥身后,圍城一圈,好奇地探著腦袋。
“血色浪漫?這名字挺有意思啊!”
沒錯,方遠平寫的正是《血色浪漫》的前三分之一,主要是頑主和插隊生活那兩段。
鐘躍民參軍的情節,方遠平打算等一等再寫。
在另外的時空,這部2004年出版的原著小說中,鐘躍民結束插隊就去參軍了。
而參軍部分,鐘躍民、張海洋和吳滿屯執行去邊境找回我軍墜毀的飛機殘骸上一個文件包的小任務。
并沒有戰斗描寫,吳滿囤踩中“79年邊境戰爭”殘留的地雷被炸死,其他戰友也死于雷傷,這個情節實現了鐘躍民的心智的成長成熟,完成了人物弧光。
很感人。
但在方遠平看來,格局太小了。
如果將這段情節和即將發生的自衛反擊戰結合起來,進行一番魔改,格局就立刻就大了,而且更有時代感。
鐘躍民退伍之后的情節,發生在改開之后,方遠平暫時也沒辦法寫。
不著急,整個三部曲吧,就很奈斯。
正得意著,方遠平突然發現編輯們表情不大對,眉頭緊鎖,一副便秘的樣子。
“這,這,怎么能這么寫呢?”賀書玉甚至失望地搖了搖頭。
見此,方遠平突然有點慌。
幾個意思,看不上?
不會無法發表,讓哥們白忙活吧!
方遠平的擔心并非杞人憂天。
他對新時期小說的發展脈絡太清楚了。
對特殊十年的書寫,當下大行其道的是傷痕文學,隨后是更深刻理性一點的“反思文學”,后面還有知青文學啥的。
而《血色浪漫》在另外的時空是2004年出版,充滿個人化的敘事和懷舊情緒,完全是另外一種敘述腔調和切入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