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免費
毛詩故訓傳
最新章節:
第47章 豳風(27)
注釋書。西漢毛公撰。《詩經》傳至西漢,分為四家,齊魯韓三家為今文,毛詩為古文,《漢書·藝文志》著錄《毛詩》29卷,《毛詩故訓傳》30卷,然但稱“毛公之學”,不著其名,今人一般認為作《故訓傳》者為魯人毛亨(稱“大毛公”),毛亨授趙人毛萇(稱“小毛公”)。四家詩中,毛詩最為晚出,勢力也最小,自東漢末鄭玄為之作箋,始大行于世,以后三家詩漸次亡佚,毛詩遂成為《詩經》之唯一傳本。《毛詩故訓傳》是目前所存最早的傳注體訓詁書,““詁訓”第就經文所言者而詮釋文,“傳”則并經文所未言而引申之,此“詁訓”與“傳”之別也”(清毛瑞辰《毛詩傳箋通釋·毛詩訓詁傳名義考》),“詁訓”亦即“故訓”,用來釋字詞,“傳”則用來通詩義。全書以“故訓”即解釋字義為主,行文簡約,大量采用直訓即“某,某也”的形式,然而多是隨文立訓,所注均為句中使用義,或以大類名釋小類名,或以小類名釋大類名,或以今字釋古字,或以通行字釋非通行字,等等。故同一個字可能用不同的字來解釋,而不同的字也可能用相同的字來解釋。其他術語,有“某猶某也”、“某亦某也”、“某謂之某”、“某某為某”、“某某曰某”、“某言某某”、“某,某屬”、“某,某貌”、“某,辭也”、“某,嘆辭”、“某,某也,一曰某也”等,訓釋詞與被訓釋詞在詞義上通常并不是完全的對等關系,而只限于本篇本句中的使用義。在“傳”的方面,毛公不但解釋句義、章旨、篇旨,也解釋創作手法,標明“興”體,還常介紹詩之背景材料。毛公的訓詁體例和術語并非都是自己獨創,而是淵源有自,繼承發展了前代學者的成就(今人可以從《國語》、《左傳》、《禮記》等書中考見其承襲之軌跡),把前人分散的詁訓體例和術語匯于一書中,形成了完整嚴密的體系,奠定了傳注體訓詁學的基礎。今通行者為《十三經注疏》本,又有宋刻單行本二部,藏北京圖書館。清段玉裁有《毛詩故訓傳定本》30卷,亦可參看。
目錄(47章)
倒序
- 第1章 周南(1)
- 第2章 周南(2)
- 第3章 召南(1)
- 第4章 召南(2)
- 第5章 邶風(1)
- 第6章 邶風(2)
- 第7章 邶風(3)
- 第8章 鄘風
- 第9章 衛風(1)
- 第10章 衛風(2)
- 第11章 王風
- 第12章 鄭風(1)
- 第13章 鄭風(2)
- 第14章 齊風
- 第15章 魏風
- 第16章 唐風
- 第17章 秦風
- 第18章 陳風
- 第19章 檜風
- 第20章 曹風
- 第21章 豳風(1)
- 第22章 豳風(2)
- 第23章 豳風(3)
- 第24章 豳風(4)
- 第25章 豳風(5)
- 第26章 豳風(6)
- 第27章 豳風(7)
- 第28章 豳風(8)
- 第29章 豳風(9)
- 第30章 豳風(10)
- 第31章 豳風(11)
- 第32章 豳風(12)
- 第33章 豳風(13)
- 第34章 豳風(14)
- 第35章 豳風(15)
- 第36章 豳風(16)
- 第37章 豳風(17)
- 第38章 豳風(18)
- 第39章 豳風(19)
- 第40章 豳風(20)
- 第41章 豳風(21)
- 第42章 豳風(22)
- 第43章 豳風(23)
- 第44章 豳風(24)
- 第45章 豳風(25)
- 第46章 豳風(26)
- 第47章 豳風(27) 更新時間:2015-12-21 10:4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