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豳風(2)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傳】以其所愿乎上交乎下,以其所愿乎下事乎上,不遠求也。【箋】則,法也。伐柯者必用柯,其大小長短,近取法于柯,所謂不遠求也。王欲迎周公使還,其道亦不遠,人心足以知之。我覯之子,籩豆有踐。【傳】踐,行列貌。【箋】覯,見也。之子,是子也,斥周公也。王欲迎周公,當以饗燕之饌行,至則歡樂以說之。

《伐柯》二章,章四句。

《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

九罭

九罭之魚,鱒魴。【傳】興也。九罭,緵罟,小魚之網也。鱒魴,大魚也【箋】設九罭之罟,乃后得鱒魴之魚,言取物各有器也。興者,喻王欲迎周公之來,當有其禮。我覯之子,袞衣繡裳。【傳】所以見周公也。袞衣,卷龍也。【箋】王迎周公,當以上公之服往見之。

鴻飛遵渚,【傳】鴻不宜循渚也。【箋】鴻,大鳥也,不宜與鳧鹥之屬飛而循渚。以喻周公今與凡人處東都之邑,失其所也。公歸無所,於女信處。【傳】周公未得禮也。再宿曰信。【箋】信,誠也。時東都之人,欲周公留不去,故曉之云,公西歸而無所居,則可就女誠處是東都也。今公當歸復其位,不得留也。

鴻飛遵陸,【傳】陸,非鴻所宜止。公歸不復,於女信宿。【傳】宿,猶處也。

是以有袞衣兮,無以我公歸兮,【傳】無與公歸之道也。【箋】是,是東都也。東都之人欲周公留之為君,故云是以有袞衣,謂成王所赍來袞衣,愿其封周公于此,以袞衣命留之,無以公西歸。無使我心悲兮。【箋】周公西歸,而東都之人心悲,恩德之愛至深也。

《九罭》四章,一章四句,三章章三句。

《狼跋》,美周公也。周公攝政,遠則四國流言,近則王不知,周大夫美其不失其圣也。【箋】不失其圣者,聞流言不惑,王不知不怨,終立其志,成周之王功,致太平,復成王之位,又為之大師,終始無愆,圣德著焉。

狼跋

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傳】興也。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進則躐其胡,退則跲其尾,進退有難,然而不失其猛。【箋】興者,喻周公進則躐其胡,猶始欲攝政,四國流言,辟之而居東都也;退則跲其尾,謂后復成王之位而老,成王又留之。其如是,圣德無玷缺。公孫碩膚,赤舄幾幾。【傳】公孫,成王也,豳公之孫也。碩,大;膚,美也。赤舄,人君之盛屨也。幾幾,絇貌。【箋】公,周公也。孫,讀當如“公孫于齊”之孫,孫之言孫遁也。周公攝政七年,致太平,復成王之位,孫遁辟此成公之大美。欲老,成王又留之,以為大師,履赤舄幾幾然。

狼疐其尾,載跋其胡。公孫碩膚,德音不瑕。【傳】瑕,過也。【箋】不瑕,言不可疵瑕也。

《狼跋》二章,章四句。

豳國七篇,二十七章,二百三句。

小雅 鹿鳴之什

《鹿鳴》,燕群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辟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后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箋】飲之而有幣,酬幣也。食之而有幣,侑幣也。

鹿鳴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傳】興也。蘋,蓱也。鹿得蓱,呦呦然鳴而相呼,懇誠發乎中,以興嘉樂賓客,當有懇誠相招呼,以成禮也。【箋】蘋,藾蕭也。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傳】簧,笙也。吹笙而鼓簧矣。筐,篚屬,所以行幣帛也。【箋】承,猶奉也。《書》曰:“篚厥玄黃。”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傳】周,至;行,道也。【箋】示,當作寘。寘,置也。周行,周之列位也。好,猶善也。人有以德善我者,我則置之于周之列位,言己維賢是用。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傳】蒿,(“臤”上有草)。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傳】恌,愉也。是則是效,言可法效也。【箋】德音,先王道德之教也。孔,甚;昭,明也。視,古示字也。飲酒之禮,於旅也語。嘉賓之語先王德教甚明,可以示天下之民,使之不愉于禮義,是乃君子所法效,言其賢也。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傳】敖,游也。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傳】芩,草也。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傳】湛,樂之久。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傳】燕,安也。夫不能致其樂,則不能得其志。不能得其志,則嘉賓不能竭其力。

《鹿鳴》三章,章八句。

《四牡》,勞使臣之來也。有功而見知則說矣。【箋】文王為西伯之時,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使臣以王事往來于其職。于其來也,陳其功苦以歌樂之。

四牡

四牡騑騑,周道倭遲。【傳】騑騑,行不止之貌。周道,岐周之道也。倭遲,歷遠之貌。文王率諸侯撫叛國而朝聘乎紂,故周公作樂,以歌文王之道,為后世法。豈不懷歸?王事靡盬,我心傷悲。【傳】盬,不堅固也。思歸者,私恩也。靡盬者,公義也。傷悲者,情思也。【箋】無私恩,非孝子也。無公義,非忠臣也。君子不以私害公,不以家事辭王事。

四牡騑騑,啴啴駱馬。【傳】啴啴,喘息之貌。馬勞則喘息。白馬黑鬣曰駱。豈不懷歸?王事靡盬,不遑啟處。【傳】遑,暇;啟,跪;處,居也。臣受命,舍幣于禰乃行。

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于苞栩。【傳】鵻,夫不也。【箋】夫不,鳥之愨謹者,人皆愛之,可以不勞,猶則飛則下,止于栩木。喻人雖無事,其可獲安乎?感厲之。王事靡盬,不遑將父。【傳】將,養也。

翩翩者鵻,載飛載止,集于苞杞。【傳】杞,枸檵也。王事靡盬,不遑將母。

駕彼四駱,載驟骎骎。【傳】骎骎,驟貌。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傳】諗,念也。父兼尊親之道,母至親而尊不至。【箋】諗,告也。君勞使臣,述敘其情。女曰我豈不思歸乎?誠思歸也,故作此詩之歌,以養父母之志,來告于君也。人之思,恒思親者,再言將母,亦其情也。

《四牡》五章,章五句。

《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送之于禮樂,言遠而有光華也。【箋】言臣出使,能揚君之美,延其譽于四方,則為不辱命矣。

皇皇者華

皇皇者華,于彼原隰。【傳】皇皇,猶煌煌也。高平曰原,下濕曰隰。忠臣奉使,能光君命,無遠無近,如華不以高下易色。【箋】無遠無近,維所之則然。駪駪征夫,每懷靡及。【傳】詵詵(十三經作“駪駪”),眾多之貌。征夫,行人也。每,雖;懷,和也。【箋】《春秋外傳》曰:“懷私為每懷也。”和,當為私。眾行夫既受君命,當速行,每人懷其私相稽留,則與事將無所及。

我馬維駒(原作“騏”,十三經本作“駒”),六轡如濡。【箋】如濡,言鮮澤也。載馳載驅,周爰咨諏。【傳】忠信為周,訪問于善為咨,咨事為諏。【箋】爰,於也。大夫出使,馳驅而行,見忠信之賢人,則于是訪問,求善道也。

我馬維騏,六轡如絲。【傳】言調忍也。載馳載驅,周爰咨謀。【傳】咨事之難易為謀。

我馬維駱,六轡沃若。載馳載驅,周爰咨度。【傳】咨禮義所宜為度。

我馬維骃,六轡既均。【傳】陰白雜毛曰骃。均,調也。載馳載驅,周爰咨詢。【傳】親戚之謀為詢。兼此五者,雖有中和,當自謂無所及,成于六德也。【箋】中和,謂忠信也。五者,咨也、諏也、謀也、度也、詢也。雖得此于忠信之賢人,猶當云己將無所及于事,則成六德,言甚其事。

《皇皇者華》五章,章四句。

《常棣》,燕兄弟也。閔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焉。【箋】周公吊二叔之不咸,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為作此詩,而歌之以親之。

常棣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傳】興也。常棣,棣也。鄂,猶鄂鄂然,言外發也。韡韡,光明也。【箋】承華者曰鄂。不,當作拊。拊,鄂足也。鄂足得華之光明,則韡韡然盛。興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榮覆弟,恩義之顯,亦韡韡然。古聲不、拊同。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傳】聞常棣之言,為今也。【箋】聞常棣之言,始聞常棣華鄂之說也。如此則人之恩親,無如兄弟之最厚。

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傳】威,畏;懷,思也。【箋】死喪可畏怖之事,維兄弟之親,甚相思念。原隰裒矣,兄弟求矣。【傳】裒,聚也。求矣,言求兄弟也。【箋】原也隰也,以相與聚居之故,故能定高下之名,猶兄弟相求,故能立榮顯之名。

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傳】脊令,雝渠也,飛則鳴,行則搖,不能自舍耳。急難,言兄弟之相救于急難。【箋】雝渠,水鳥,而今在原,失其常處,則飛則鳴,求其類,天性也,猶兄弟之于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傳】況,茲;永,長也。【箋】每有,雖也。良,善也。當急難之時,雖有善同門來,茲對之長嘆而已。

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傳】鬩,狠也。【箋】御,禁;務,侮也。兄弟雖內鬩,而外御侮也。每有良朋,烝也無戎。【傳】烝,填;戎,相也。【箋】當急難之時,雖有善同門來,久也,猶無相助己者。古聲填、窴、塵同。

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傳】兄弟尚恩怡怡然,朋友以義切切然。【箋】平,猶正也。安寧之時,以禮義相琢磨,則友生急。

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傳】儐,陳;飫,私也。不脫屨升堂謂之飫。【箋】私者,圖非常之事,若議大疑于堂,則有飫禮焉。聽朝為公。兄弟既具,和樂且孺。【傳】九族會曰和。孺,屬也。王與親戚燕,則尚毛。【箋】九族,從己上至高祖,下及玄孫之親也。屬者,以昭穆相次序。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箋】好合,至意合也。合者,如鼓琴瑟之聲相應和也。王與族人燕,則宗婦內宗之屬,亦從后于房中。兄弟既翕,和樂且湛。【傳】翕,合也。

宜爾室家,樂爾妻帑。【傳】帑,子也。【箋】族人和則得保樂其家中之大小。是究是圖,亶其然乎?【傳】究,深;圖,謀;亶,信也。【箋】女深謀之,信其如是。

《常棣》八章,章四句。

《伐木》,燕朋友故舊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德歸厚矣。

伐木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傳】興也。丁丁,伐木聲也。嚶嚶,驚懼也。【箋】丁丁嚶嚶,相切直也。言昔日未居位在農之時,與友生于山巖伐木,為勤苦之事,猶以道德相切正也。嚶嚶,兩鳥聲也,其鳴之志,似于有友道然,故連言之。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傳】幽,深;喬,高也。【箋】遷,徙也。謂鄉時之鳥,出從深谷,今移處高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傳】君子雖遷于高位,不可以忘其朋友。【箋】嚶其鳴矣,遷處高木者。求其友聲,求其尚在深谷者。其相得則復鳴嚶嚶然。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傳】矧,況也。【箋】相,視也。鳥尚知居高木呼其友,況是人乎?可不求之?神之聽之,終和且平。【箋】以可否相增減曰和。平,齊等也。此言心誠求之,神若聽之,使得如志,則友終相與和而齊功也。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傳】許許,柹貌。以筐曰釃,以藪曰湑。藇,美貌。【箋】此言許者伐木許許之人,今則有酒而釃之,本其故也。既有肥羜,以速諸父。【傳】羜,未成羊也。天子謂同姓諸侯、諸侯謂同姓大夫皆曰父,異姓則稱舅。國君友其賢臣,大夫、士友其宗族之人者。【箋】速,召也。有酒有羜,今以召族之飲酒。寧適不來,微我弗顧。【傳】微,無也。【箋】寧召之適自不來,無使言我不顧念也。於粲灑掃,陳饋八簋。【傳】粲,鮮明貌。圓曰簋。天子八簋。【箋】粲然已灑糞(前有“手”)矣,陳其黍稷矣,謂為食禮。既有肥牡,以速諸舅。寧適不來,微我有咎。【傳】咎,過也。

伐木于阪,釃酒有衍。【傳】衍,美貌。【箋】此言伐木于阪,亦本之也。籩豆有踐,兄弟無遠。【箋】踐,陳列貌。兄弟,父之黨,母之黨。民之失德,乾餱以愆。【傳】餱,食也。【箋】失德,謂見謗訕也。民尚以干餱之食獲愆過于人,況天子之饌反可以恨兄弟乎?故不當遠之。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傳】湑,莤之也。酤,一宿酒也。【箋】酤,買也。此族人陳王之恩也。王有酒則泲莤之,王無酒酤買之,要欲厚于族人。坎坎鼓我,蹲蹲舞我。【傳】蹲蹲,舞貌。【箋】為我擊鼓坎坎然,為我興舞蹲蹲然,謂以樂樂己。迨我暇矣,飲此湑矣。【箋】迨,及也。此又述王意也。王曰及我今之閑暇,共飲此湑酒。欲其無不醉之意。

《伐木》六章,章六句。

《天保》,下報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君能歸美以報其上焉。【箋】下下,謂《鹿鳴》至《伐木》,皆君所以下臣也。臣亦宜歸美于王,以崇君之尊而福祿之,以答其歌。

天保

天保定爾,亦孔之固。【傳】固,堅也。【箋】保,安;爾,女也。女,王也。天之安定女,亦甚堅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傳】俾,,使;單,信也。或曰:單,厚也。除,開也。【箋】單,盡也。天使女盡厚天下之民,何福而不開,皆開出以予之。俾爾多益,以莫不庶。【傳】庶,眾也。【箋】莫,無也。使女每物益多,以是故無不眾也。

天保定爾,俾爾戩穀。罄無不宜,受天百祿。【傳】戩,福;穀,祿;罄,盡也。【箋】天使女所福祿之人,謂群臣也。其舉事盡得其宜,受天之多祿。降爾遐福,維日不足。【箋】遐,遠也。天又下予女以廣遠之福,使天下溥蒙之,汲汲然如日且不足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河县| 名山县| 彰化市| 德江县| 调兵山市| 阳曲县| 黔西| 体育| 信阳市| 高要市| 徐汇区| 兴化市| 焉耆| 汤阴县| 万盛区| 海门市| 高安市| 天门市| 阜宁县| 桂林市| 阿坝县| 花莲市| 昌邑市| 新竹市| 大悟县| 陇南市| 安化县| 霍林郭勒市| 罗山县| 龙陵县| 两当县| 贡嘎县| 平阳县| 久治县| 桃源县| 钟山县| 龙山县| 南郑县| 紫云| 仙居县| 奉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