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豳風(5)

  • 毛詩故訓傳
  • 段玉裁
  • 4823字
  • 2015-12-21 10:49:39

四黃既駕,兩驂不猗。【傳】言御者之良也。不失其馳,舍矢如破。【傳】言習于射御法也。【箋】御者之良,得舒疾之中。射者之工,矢發則中,如椎破物也。

蕭蕭馬鳴,悠悠旆旌。【傳】言不喧嘩也。徒御不驚,大庖不盈。【傳】徒,輦也。御,御馬也。不驚,驚也。不盈,盈也。一曰干豆,二曰賓客,三曰充君之庖。故自左膘而射之,達于右腢,為上殺。射右耳本,次之。射左髀,達于右(左“骨”右“肙”),為下殺。面傷不獻,踐毛不獻,不成禽不獻。禽雖多,擇取三十焉,其余以與大夫士以習射于澤宮。田雖得禽,射不中,不得取禽。田雖不得禽,射中,則得取禽。古者以辭讓取,不以勇力取。【箋】不驚,驚也。不盈,盈也。反其言美之也。射右耳本,射當為達。三十者,每禽三十也。

之子于征,有聞無聲。【傳】有善聞,而無喧嘩之聲。【箋】晉人伐鄭,陳成子救之,舍于柳舒之上,去穀七里,穀人不知,可謂有聞無聲。允矣君子,展也大成。【箋】允,信;展,誠也。大成,謂致太平也。

《車攻》八章,章四句。

《吉日》,美宣王田也。能慎微接下,無不自盡以奉其上焉。

吉日

吉日維戊,既伯既禱。【傳】維戊,順類乘牡也。伯,馬祖也。重物慎微,將用馬力,必先為之禱其祖。禱,禱獲也。【箋】戊,剛日也,故乘牡為順類也。。田車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從其群醜。【箋】醜,眾也。田而升大阜,從禽獸之群眾也。

吉日庚午,既差我馬。【傳】外事以剛日。差,擇也。獸之所同,麀鹿麌麌。【傳】鹿牝曰麀。麌麌,眾多也。【箋】同,猶聚也。麕牡曰麌。麌復麌,言多也。漆沮之從,天子之所。【傳】漆沮之水,麀鹿所生也,從漆沮驅禽,而致天子之所。

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傳】祁,大也。【箋】祁,當作麎。麎,麋牝也,中原之野甚有之。儦儦俟俟,或群或友。【傳】趨則儦儦,行則俟俟。獸三曰群,二曰有。悉率左右,以燕天子。【傳】驅禽之左右,以安待天子。【箋】率,循也。悉驅禽順其左右之宜,以安待王之射也。

既張我弓,既挾我矢。發彼小豝,殪此大兕。【傳】殪,壹發而死,言能中微而制大也。【箋】豕牝曰豝。以御賓客,且以酌醴。【傳】饗醴,天子之飲酒也。【箋】御賓客者,給賓客之御也。賓客,謂諸侯也。酌醴,酌而醴群臣,以為俎實也。

《吉日》四章,章六句。

南有嘉魚之什十篇,四十六章,二百七十二句。

小雅 鴻雁(鴈)之什

《鴻雁》,美宣王也。萬民離散,不安其居,而能勞來還定安集之,至于矜寡,無不得其所焉。【箋】宣王承厲王衰亂之敝,而起興復先王之道,以安集眾民為始也。《書》曰:“天將有立父母,民之有政有居。”宣王之為是務。

鴻雁(鴈)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傳】興也。大曰鴻,小曰雁。肅肅,羽聲也。【箋】鴻雁知辟陰陽寒暑。興者,喻民知去無道,就有道。之子于征,劬勞于野。【傳】之子,侯伯卿士也。劬勞,病苦也。【箋】侯伯卿士,謂諸侯之伯與天子卿士也。是時民既離散,邦國有壞滅者,侯伯久不述職,王使廢于存省諸侯,于是使復之,故美焉。爰及矜人,哀此鰥寡。【傳】矜,憐也。老無妻曰鰥,偏喪曰寡。【箋】爰,曰也。王之意,不徒使此為諸侯之事與安集萬民而已。王曰,當及此可憐之人,謂貧窮者,欲令赒餼之,鰥寡則哀之,其孤獨者收斂之,使有所依附。

鴻雁于飛,集于中澤。【傳】中澤,澤中也。【箋】鴻雁之性,安居澤中,今飛又集于澤中,猶民去其居而離散,今見還定安集。之子于垣,百堵皆作。【傳】一丈為板,五板為堵。【箋】侯伯卿士又于壞滅之國征民起屋舍,筑墻壁,百堵同時而起,言趨事也。《春秋傳》曰:“五板為堵,五堵為雉。”雉長三丈,則板六尺。雖則劬勞,其究安宅?【傳】究,窮也。【箋】此勸萬民之辭,女今雖病苦,終有安居。

鴻雁于飛,哀鳴嗷嗷。【傳】未得所安集則嗷嗷然。【箋】此之子所未至者。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箋】此哲人,謂知王之意及之子之事者。我,之子自我也。維彼愚人,謂我宣驕。【傳】宣,示也。【箋】謂我役作眾民為驕奢。

《鴻雁》三章,章六句。

《庭燎》,美宣王也。因以箴之。【箋】諸侯將朝,宣王以夜未央之時問夜早晚。美者,美其能自勤以政事。因以箴者,王有雞人之官,凡國事為期則告之以時,王不正其官,而問夜早晚。

庭燎

夜如何其?【箋】此宣王以諸侯將朝,夜起曰:“夜如何其?”問早晚之辭。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鸞聲將將。【傳】央,旦也。庭燎,大燭。君子,謂諸侯也。將將,鸞鑣聲。【箋】夜未央,猶言夜未渠央也,而于庭設大燭,使諸侯早來朝,聞鸞生將將然。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鸞聲噦噦。【傳】艾,久也。晣晣,明也。噦噦,徐行有節也。【箋】芟末曰艾,以言夜先雞鳴時。

夜如何其?夜鄉晨,庭燎有輝。君子至止,言觀其旂。【傳】輝,光也。【箋】晨,明也。上二章聞鸞聲爾,今夜鄉明,我見其旂,是朝之時也。朝禮,別色始入。

《庭燎》三章,章五句。

《沔水》,規宣王也。【箋】規者,正圓之器也。規主仁恩也,以恩親正君曰規。《春秋傳》曰:“近臣盡規。”

沔水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傳】興也。沔,水流滿也。水猶有所朝宗。【箋】興者,水流而入海,小就大也,喻諸侯朝天子,亦猶是也。諸侯春見天子曰朝,夏見曰宗。鴥彼飛隼,載飛載止。【箋】載之言則也。言隼欲飛則飛,欲止則止,喻諸侯之自驕恣,欲朝不朝,自由無所懼心也。嗟我兄弟,邦人諸友。莫肯念亂,誰無父母?【傳】邦人諸友,謂諸侯也。兄弟,同姓臣也。京師者,諸侯之父母也。【箋】我,我王也。莫,無也。我同姓異姓之諸侯,女自恣聽不朝,無肯念此于禮法為亂者,女誰無父母乎?言皆生于父母也。臣之道,資于事父以事君。

沔彼流水,其流湯湯。【傳】言放縱無所入也。【箋】湯湯,波流盛貌。喻諸侯奢僭,既不朝天子,復不事侯伯。鴥彼飛隼,載飛載揚。【傳】言無所定止也。【箋】則飛則揚,喻諸侯出兵,妄相侵伐。念彼不跡,載起載行。心之憂矣,不可弭忘。【傳】不跡,不循道也。弭,止也。【箋】彼,彼諸侯也。諸侯不循法度,妄興師出兵,我念之憂不能忘也。

鴥彼飛隼,率彼中陵。【箋】率,循也。隼之性,待鳥雀而食,飛循陵阜者,是其常也。喻諸侯之守職順法度者,亦是其常也。民之訛言,寧莫之懲。【傳】懲,止也。【箋】訛,偽也。言時不令小人,好詐偽為交易之言,使見怨咎,安然無禁止。我友敬矣,讒言其興。【傳】疾王不能察讒也。【箋】我,我天子也。友,謂諸侯也。言諸侯有敬其職順法度者,讒人猶興其言以毀惡之,王與侯伯不當察之?

《沔水》三章,二章章八句,一章六句。

《鶴鳴》,誨宣王也。【箋】誨,教也。教宣王求賢人之未仕者。

鶴鳴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傳】興也。皋,澤也。言身隱而名著也。【箋】皋,澤中水溢出所為坎。自外數至九,喻深遠也。鶴在中鳴焉,而野聞其鳴聲。興者,喻賢者雖隱居,人咸知之。魚潛在淵,或在于渚。【傳】良魚在淵,小魚在渚。【箋】此言魚之性,寒則逃于淵,溫則見于渚,喻賢者世亂則隱,治平則出,在時君也。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傳】何樂于彼園之觀乎?萚,落也。尚有樹檀而下其萚。【箋】之,往;爰,曰也。言所以之彼園而觀者,人曰有樹檀,檀下有萚,此猶朝廷之尚賢者而下小人,是以往也。他山之石,可以為錯。【傳】錯,石也,可以琢玉。舉賢用滯,則可以治國。【箋】他山,喻異國。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箋】天,高遠也。魚在于渚,或潛在淵。【箋】時寒則魚去渚逃于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傳】榖,惡木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傳】攻,錯也。

《鶴鳴》二章,章九句。

《祈父》,刺宣王也。【箋】刺其用祈父,不得其人也。官非其人,則職廢。祈父之職,掌六軍之事,有九伐之法。祈、圻、畿同。

祈父

祈父,【傳】祈父,司馬也。職掌封圻之兵甲。【箋】此司馬也,時人以其職號之,故曰祈父。《書》曰“若疇祈父”,謂司馬也。司馬掌祿士,故司士屬焉。又有司右,主勇力之士。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傳】恤,憂也。宣王之末,司馬職廢,羌戎為敗。【箋】予,我;轉,移也。此勇力之士責司馬之辭也。我乃王之爪牙,爪牙之士當為王閑守之衛,女何移我于憂,使我無所止居乎?謂見使從軍,與羌戎戰于千畝而敗之時也。六軍之士出自六鄉,法不取于王之爪牙之士。

祈父,予王之爪士。【傳】士,事也。胡轉予于恤,靡所厎止?【傳】厎,至也。

祈父,亶不聰。【傳】亶,誠也。胡轉予于恤,有母之尸饔?【傳】尸,陳也。熟食曰饔。【箋】己從軍而母為父陳饌飲食之具,自傷不得供養也。

《祈父》三章,章四句。

《白駒》,大夫刺宣王也。【箋】刺其不能留賢也。

白駒

皎皎白駒,食我場苗。縶之維之,以永今朝。【傳】宣王之末,不能用賢,賢者有乘白駒而去者。縶,絆;維,系也。【箋】永,久也。愿此去者乘其白駒而來,使食我場中之苗,我則絆之系之以永今朝。愛之,欲留之。所謂伊人,於焉逍遙?【箋】伊,當作繄。繄,猶是也。所謂是乘白駒而去之賢人,今于何游息乎?思之甚也。

皎皎白駒,食我場藿。縶之維之,以永今夕。【傳】藿,猶苗也。夕,猶朝也。所謂伊人,於焉嘉客?

皎皎白駒,賁然來思。【傳】賁,飾也。【箋】愿其來而得見之。《易卦》曰:“山下有火,賁。”賁,黃白色也。爾公爾侯,逸豫無期。【傳】爾公爾侯邪,何為逸樂無期以反也。慎爾優游,勉爾遁思。【傳】慎,誠也。【箋】誠女優游,使待時也。勉女遁思,度己終不得見,自訣之辭。

皎皎白駒,在彼空谷。【傳】空,大也。生芻一束,其人如玉。【傳】此戒之也。女行所舍主人之餼雖薄,要就賢人,其德如玉然。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箋】毋愛女聲音,而有遠我之心。以恩責之也。

《白駒》四章,章六句。

《黃鳥》,刺宣王也。【箋】刺其以陰禮教親而不至,聯兄弟之不固。

黃鳥

黃鳥黃鳥,無集于榖,無啄我粟。【傳】興也。黃鳥,以集木啄黍者,喻天下室家不以其道而相去,是失其性。此邦之人,不我肯穀。【傳】穀,善也。【箋】不肯以善道與我。言旋言歸,復我邦族。【傳】宣王之末,天下室家離散,妃匹相去有不以禮者。【箋】言,我;復,反也。

黃鳥黃鳥,無集于桑,無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與明。【傳】不可與明夫婦之道。【箋】明,當為盟。盟,信也。言旋言歸,復我諸兄。【傳】婦人有歸宗之義。【箋】宗,謂宗子也。

黃鳥黃鳥,無集于栩,無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與處。【傳】處,居也。言旋言歸,復我諸父。【傳】諸父,猶諸兄也。

《黃鳥》三章,章七句。

《我行其野》,刺宣王也。【箋】刺其不正嫁取之數,而有荒政,多淫昏之俗。

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爾居。【傳】樗,惡木也。【箋】樗之蔽芾始生,謂仲春之時,嫁取之月。婦之父、壻之父相謂昏姻。言,我也。我乃以此二父之命,故我就女居,我豈其無禮來乎?責之也。爾不我畜,復我邦家。【傳】畜,養也。【箋】宣王之末,男女失道,以求外昏棄其舊姻而相怨。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爾宿。【傳】蓫,惡菜也。【箋】蓫,牛蘈也,亦仲春時生,可采也。爾不我畜,言歸斯復。【傳】復,反也。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不思舊姻,求爾新特。【傳】葍,惡菜也。新特,外昏也。【箋】葍,(上“草”下“富”)也,亦仲春時生,可采也。壻之父曰姻。我采葍之時,以禮來嫁女,女不思女老父之命而棄我,而求女新外昏特來之女,責之也。不以禮嫁,必無肯媵之。成不以富,亦祗以異。【傳】祗,適也。【箋】女不以禮為室家,成事不足以得富也,亦適以此自異于人道。言可惡也。

《我行其野》三章,章六句。

《斯干》,宣王考室也。【箋】考,成也。德行國富,人民殷眾而皆佼好,骨肉和親,宣王于是筑宮廟,群寢既成而釁之,歌《斯干》之詩以落之,此之謂成室。宗廟成,則又祭祀先祖。

斯干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傳】興也。秩秩,流行也。干,間也。幽幽,深遠也。【箋】興者,喻宣王之德如澗水之源,秩秩流出,無極已也。國以饒富,民取足焉,如于深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傳】苞,本也。【箋】言時民殷眾如竹之本生矣,其佼好又如松柏之暢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傳】猶,道也。【箋】猶,當作瘉。瘉,病也。言時人骨肉用是相愛好,無相詬病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江县| 峨边| 黑水县| 镇安县| 满城县| 雷州市| 阜康市| 石嘴山市| 峡江县| 宜章县| 崇阳县| 梧州市| 铅山县| 英超| 元谋县| 彭州市| 荥阳市| 涡阳县| 宁国市| 南川市| 阳泉市| 来安县| 保定市| 贵州省| 黄冈市| 普兰县| 旌德县| 灵寿县| 彝良县| 澳门| 锦屏县| 平南县| 周至县| 额尔古纳市| 日喀则市| 肇州县| 安阳市| 奉贤区| 玛纳斯县| 青龙| 芜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