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刺奢也。昭公國小而迫,無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將無所依焉。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傳】興也。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猶有羽翼以自修飾。楚楚,鮮明貌。【箋】興者,喻昭公之朝,其群臣皆小人也。徒整飾其衣裳,不知國之將迫脅,君臣死亡無日,如渠略然。心之憂矣,於我歸處。【箋】歸,依歸。君當于何依歸乎?言有危亡之難,將無所就往。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傳】采采,眾多也。心之憂矣,於我歸息。【傳】息,止也。
蜉蝣掘閱,麻衣如雪。【傳】掘閱,容閱也。如雪,言鮮潔。【箋】掘閱,掘地解閱,謂其始生時也。以解閱喻君臣朝夕變易衣服也。麻衣,深衣,諸侯之服。朝服朝,夕則深衣也。心之憂矣,于我歸說。【箋】說,猶舍息也。
《蜉蝣》三章,章四句。
《候人》,刺近小人也。共公遠君子,而好近小人焉。
候人
彼候人兮,何戈與祋。【傳】候人,道路送迎賓客者。何,揭;祋,殳也。言賢者之官不過候人。【箋】是謂遠君子也。彼其之子,三百赤芾。【傳】彼,彼曹朝也。芾,韠也。一命蘊芾黝珩,再命赤芾黝珩,三命赤芾蔥珩。大夫以上赤芾乘軒。【箋】之子,是子也。佩赤芾者三百人。
維鵜在梁,不濡其翼。【傳】鵜,洿澤鳥也。梁,水中之梁。鵜在梁,可謂不濡其翼乎?【箋】鵜在梁,當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以非其常。彼其之子,不稱其服。【箋】不稱者,言德薄而服尊。
維鵜在梁,不濡其咮。【傳】咮,喙也。彼其之子,不遂其媾。【傳】媾,厚也。【箋】遂,猶久也。不久其厚,言終將薄于君也。
薈兮蔚兮,南山朝隮。【傳】薈蔚,云興貌。南山,曹南山也。隮,升云也。【箋】薈蔚之小云,朝升于南山,不能為大雨。以喻小人雖見任于君,終不能成其德教。婉兮孌兮,季女斯饑。【傳】婉,少貌。孌,好貌。季,人之少子也。女,民之弱者。【箋】天無大雨,則歲不熟,而幼弱者饑。猶國之無政令,則下民困病矣。
《候人》四章,章四句。
《鸤鳩》,刺不壹也。在位無君子,用心之不壹也。
鳲鳩
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傳】興也。鸤鳩,秸鞠也。鸤鳩之養其子,朝從上下,莫從下上,平均如一。【箋】興者,喻人君之德,當均一于下也。以刺今在位之人不如鸤鳩。淑人君子,其儀一兮。【箋】淑,善;儀,義也。善人君子,其執義當如一也。其儀一兮,心如結兮。【傳】言執義一則用心固。
鳲鳩在桑,其子在梅。【傳】飛在梅也。淑人君子,其帶伊絲。其帶伊絲,其弁伊騏。【傳】騏,騏文也。弁,皮弁也。【箋】其帶伊絲,謂大帶也。大帶用素絲,有雜色飾焉。騏當作(“綦”左加“玉”旁,同“璂”),以玉為之。言此帶弁者,刺不稱其服。
鳲鳩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傳】忒,疑也。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傳】正,長也。【箋】執義不疑,則可以為四國之長,言任為侯伯。
鳲鳩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國人。正是國人,胡不萬年。【箋】正,長也。能長人,則人欲其壽考。
《鸤鳩》四章,章六句。
《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憂而思明王賢伯也。
下泉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傳】興也。冽,寒也。下泉,泉下流也。苞,本也。稂,童粱。非溉草,得水而病也。【箋】興者,喻共公之施政教,徒困病其民。稂,當作涼。涼草,蕭蓍之屬。愾我寤嘆,念彼周京。【箋】愾,嘆息之意。寤,覺也。念周京者,思其先王之明者。
冽彼下泉,浸彼苞蕭。【傳】蕭,蒿也。愾我寤嘆,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傳】蓍,草也。愾我寤嘆,念彼京師。
芃芃黍苗,陰雨膏之。【傳】芃芃,美貌。四國有王,郇伯勞之。【傳】郇伯,郇侯也。諸侯有事,二伯述職。【箋】有王,謂朝聘于天子也。郇侯,文王之子,為周伯,有治諸侯之功。
《下泉》四章,章四句。
曹國四篇,十五章,六十八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