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定爾,以莫不興。【箋】興,盛也。無不盛者,使萬物皆盛,草木暢茂,禽獸碩大。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傳】言廣厚也。高平曰陸,大陸曰阜,大阜曰陵。【箋】此言其福祿委積高大也。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箋】川之方至,謂其水縱長之時也。萬物之收,皆增多也。
吉蠲為饎,是用孝享。【傳】吉,善;蠲,潔也。饎,酒食也。享,獻也。【箋】謂將祭祀也。禴祠烝嘗,于公先王。【傳】春曰祠,下曰禴,秋曰嘗,冬曰烝。公,事也。【箋】公,先公,謂后稷至諸盩。君曰卜爾,萬壽無疆。【傳】君,先君也,尸所以象神。卜,予也。【箋】君曰卜爾者,尸嘏主人傳神辭也。
神之吊矣,詒爾多福。【傳】吊,至;詒,遺也。【箋】神至者,宗廟致敬,鬼神著矣,此之謂也。民之質矣,日用飲食。【傳】質,成也。【箋】成,平也。民事平,以禮飲食,相燕樂而已。群黎百姓,遍為爾德。【傳】百姓,百官族姓也。【箋】黎,眾也。群眾百姓,遍為女之德,言則而象之。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傳】恒,弦;升,出也。言俱進也。【箋】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傳】騫,虧也。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箋】或之言有也。如松柏之枝葉長茂盛,青青相承,無衰落。
《天保》六章,章六句。
《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難,以天子之命,命將率,遣戍役,以守衛中國。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車》以勞還,《杕杜》以勤歸也。【箋】文王為西伯服事殷之時也。昆夷,西戎也。天子,殷王也。戍,守也。西伯以殷王之命,命其屬為將率,將戍役御西戎及北狄之難,歌《采薇》以遣之。《杕杜》勤歸者,以其勤勞之故,于其歸歌《杕杜》以休息之。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傳】薇,菜;作,生也。【箋】西伯將遣戍役,先與之期以采薇之時。今薇生矣,先輩可以行也。重言采薇者,丁寧行期也。曰歸曰歸,歲亦莫止。【箋】莫,晚也。曰女何時歸乎?以歲晚之時乃得歸也。又丁寧歸期,定其心也。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啟居,玁狁之故。【傳】玁狁,北狄也。【箋】北狄,今匈奴也。靡,無;遑,暇;啟,跪也。古者師出不逾時,今薇菜生而行,歲晚乃得歸,使女無室家夫婦之道,不暇跪居者,有玁狁之難,故曉之也。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傳】柔,始生也。【箋】柔,謂脆脕之時。曰歸曰歸,心亦憂止。【箋】憂止者,憂其歸期將晚。憂心烈烈,載饑載渴。【箋】烈烈,憂貌。則饑則渴,言其苦也。我戍未定,靡使歸聘。【傳】聘,問也。【箋】定,止也。我方守于北狄,未得止息,無所使歸問。言所以憂。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傳】少而剛也。【箋】剛,謂少堅忍時。曰歸曰歸,歲亦陽止。【傳】陽,歷陽月也。【箋】十月為陽,時坤用事,嫌于無陽,故以名此月為陽。王事靡盬,不遑啟處。【箋】盬,不堅固也。處,猶居也。憂心孔疚,我行不來。【傳】疚,病;來,至也。【箋】我,戍役自我也。來,猶反也。據家曰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傳】爾,華盛貌。常,常棣也。【箋】此言彼爾者乃常棣之華,以興將率車馬服飾之盛。彼路斯何?君子之車。【箋】斯,此也。君子,謂將率。戎車既駕,四牡業業。【傳】業業然壯也。豈敢定居,一月三捷。【傳】捷,勝也。【箋】定,止也。將率之志,往至所征之地,不敢止而居處自安也。往則庶乎一月之中三有勝功,謂侵也、伐也、戰也。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傳】骙骙,強也。腓,辟也。【箋】腓,當作芘。此言戎車者,將率之所依乘,戍役之所芘倚。四牡翼翼,象弭魚服。【傳】翼翼,閑也。象弭,弓反末也,所以解紒也。魚服,魚皮也。【箋】弭,弓反末彆者,以象骨為之,以助御者解轡紒,宜骨(阮校認為作“滑”是)也。服,矢服也。豈不日戒?玁狁孔棘。【箋】戒,警勑軍事也。孔,甚;棘,急也。言君子小人豈不日相警戒乎?誠曰相警戒也,玁狁之難甚急,豫述其苦以勸之。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傳】楊柳,蒲柳也。霏霏,甚也。【箋】我來戍止,而謂始反時也。上二章言戍役,次二章言將率之行,故此章重序其往反之時,極言其苦以說之。行道遲遲,載渴載饑。【傳】遲遲,長遠也。【箋】行反在于道路,猶饑渴,言至苦也。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傳】君子能盡人之情,故人忘其死。
《采薇》六章,章八句。
《出車》,勞還率也。【箋】遣將率及戍役,同歌同時,欲其同心也。反而勞之,異歌異日,殊尊卑也。《禮記》曰:“賜君子小人不同日。”此其義也。
出車
我出我車,于彼牧矣。【傳】出車就馬于牧地。【箋】上我,我殷王也。下我,將率自謂也。西伯以天子之命,出我戎車于所牧之地,將使我出征伐。自天子所,謂我來矣。【箋】自,從也。有人從王所來,謂我來矣,謂以王命召己,將使為將率也。先出戎車,乃召將率,將率尊也。召彼仆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傳】仆夫,御夫也。【箋】棘,急也。王命召己,己即召御夫,使裝載物而往。王之事多難,其召我必急,欲急趨之。此序其忠敬也。
我出我車,于彼郊矣。設此旐矣,建彼旄矣。【傳】龜蛇曰旐。旄,干旄。【箋】設旐者,屬之于干旄而建之于戎車。將帥既受命行乃乘馬。牧地在遠郊。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傳】鳥隼曰旟。旆旆,旈垂貌。憂心悄悄,仆夫況瘁。【箋】況,茲也。將率既受命行而憂,臨事而懼也。御夫則茲益憔悴,憂其馬之不正。
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車彭彭,旂旐央央。【傳】王,殷王也。南仲,文王之屬。方,朔方,近玁狁之國也。彭彭,四馬貌。交龍為旂。央央,鮮明也。【箋】王使南仲為將率,往筑城于朔方,為軍壘以御北狄之難。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于襄。【傳】朔方,北方也。赫赫,盛貌。襄,除也。【箋】此我,我戍役也。戍役筑壘,而美其將率,自此出征也。
昔我往矣,黍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涂。王事多難,不遑啟居。【傳】涂,凍釋也。【箋】黍稷方華,朔方之地六月時也。以此時始出壘征伐玁狁,因伐西戎,至春凍始釋而來反,其間非有休息。豈不懷歸?畏此簡書。【傳】簡書,戒命也。鄰國有急,以簡書相告,則奔命救之。
喓喓草蟲,趯趯阜螽。【箋】草蟲鳴,阜螽躍而從之,天性也。喻近西戎之諸侯,聞南仲既征玁狁,將伐西戎之命,則跳躍而鄉望之,如阜螽之聞草蟲鳴焉。草蟲鳴,晚秋之時也。此以其時所見而興之。未見君子,憂心忡忡。既見君子,我心則降。【箋】君子,斥南仲也。降,下也。赫赫南仲,薄伐西戎。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執訊獲醜,薄言還歸。【傳】卉,草也。訊,辭也。【箋】訊,言;醜,眾也。伐西戎以凍釋時反,朔方之壘息戍役,至此時而歸京師,稱美時物以及其事,喜而詳之也。執其可言問所獲之眾以歸者,當獻之也。赫赫南仲,玁狁于夷。【傳】夷,平也。【箋】平者,平之于王也。此時亦伐西戎,獨言平玁狁者,玁狁大,故以為始以為終。
《出車》六章,章八句。
《杕杜》,勞還役也。【箋】役,戍役也。
杕杜
有杕之杜,有睆其實。【傳】興也。睆,實貌。杕杜猶得其時蕃滋,役夫勞苦,不得盡其天性。王事靡盬,繼嗣我日。【箋】嗣,續也。王事無不堅固,我行役續嗣其日。言常勞苦,無休息。日月陽止,女心傷止,征夫遑止。【箋】十月為陽。遑,暇也。婦人思望其君子,陽月之時已憂傷矣,征夫如今已閑暇且歸也,而尚不得歸,故序其男女之情以說之。陽月而思望之者,以初時云歲亦莫止。
有杕之杜,其葉萋萋。王事靡盬,我心傷悲。【箋】傷悲者,念其君子于今勞苦。卉木萋止,女心悲止,征夫歸止。【傳】室家逾時則思。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王事靡盬,憂我父母。【箋】杞非常菜也,而升北山采之,托有事以望君子。檀車幝幝,四牡痯痯,征夫不遠。【傳】檀車,役車也。幝幝,敝貌。痯痯,罷貌。【箋】不遠者,言其來,喻路近。
匪載匪來,憂心孔疚。【箋】匪,非;疚,病也。君子至期不裝載,意不為來,我念之憂心甚病。斯逝不至,而多為恤。【傳】逝,往;恤,憂也。遠行不必如期,室家之情,以期望之。卜筮偕止,會言近止,征夫邇止。【傳】卜之筮之,會人占之。邇,近也。【箋】偕,俱;會,合也。或卜之,或筮之,俱占之,合言于繇為近,征夫如今近耳。
《杕杜》四章,章七句。
《魚麗》,美萬物盛多能備禮也。文武以《天保》以上治內,《采薇》以下治外,始于憂勤,終于逸樂,故美萬物盛多,可以告于神明矣。【箋】內,謂諸夏也。外,謂夷狄也。告于神明者,于祭祀而歌之。
魚麗
魚麗于罶,鲿鯊。【傳】麗,歷也。罶,曲梁也,寡婦之笱也。鲿,揚也。鯊,鮀也。太平而后微物眾多,取之有時,用之有道,則物莫不多矣。故者不風不暴不行火,草木不折,不操斧斤,不入山林,豺祭獸然后殺,獺祭魚然后漁,鷹隼擊然后罻羅設。是以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群,大夫不麛不卵,士不隱塞,庶人不數罟。罟必四寸,然后入澤梁。故山不童,澤不竭,鳥獸魚鱉皆得其所然。君子有酒,旨且多。【箋】酒美而此魚又多也。
魚麗于罶,魴鱧。【傳】鱧,鲖也。君子有酒,多且旨。【箋】酒多而此魚又美也。
魚麗于罶,鰋鯉。【傳】鰋,鲇也。君子有酒,旨且有。【箋】酒美而此魚又有。
物其多矣,維其嘉矣。【箋】魚既多又善。
物其旨矣,維其偕矣。【箋】魚既美,又齊等。
物其有矣,維其時矣。【箋】魚既有,又得其時。
《魚麗》六章,三章章四句,三章章二句。
《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
《白華》,孝子之潔白也。
《華黍》,時和歲豐,宜黍稷也。有其義而無其辭。【箋】此三篇者,《鄉飲酒》、《燕禮》用焉,曰“笙入,立于縣中,奏《南陔》、《白華》、《華黍》”是也。孔子論《詩》“《雅》《頌》各得其所”時俱在耳,篇第當在于此。遭戰國及秦之世而亡之,其義則與眾篇之義合編,故存。至毛公為《詁訓傳》,乃分眾篇之義,各置于其篇端云。又闕其亡者,以見在為數,故推改什首,遂通耳,而下非孔子之舊。
鹿鳴之什十篇,五十五章,三百一十五句。
小雅 南有嘉魚之什
《南有嘉魚》,樂與賢也。太平君子至誠,樂與賢者共之也。【箋】樂得賢者與共立于朝,相燕樂也。
南有嘉魚
南有嘉魚,烝然罩罩。【傳】江漢之間,魚所產也。罩罩,(“隺”上為“竹”)也。【箋】烝,塵也。塵然猶言久如也。言南方水中有善魚,人將久如而俱罩之,遲之也。喻天下有賢者,在位之人將久如而并求致之于朝,亦遲之也。遲之者,謂至誠也。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樂。【箋】君子,斥時在位者也。式,用也。用酒與賢者燕飲而樂也。
南有嘉魚,烝然汕汕。【傳】汕汕,樔也。【箋】樔者,今之撩罟也。君子有酒,嘉賓式燕以衎。【傳】衎,樂也。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傳】興也。累,蔓也。【箋】君子下其臣,故賢者歸往也。君子有酒,嘉賓式燕綏之。【箋】綏,安也。與嘉賓燕飲而安之。《鄉飲酒》曰:“賓以我安。”
翩翩者鵻,烝然來思。【傳】鵻,壹宿之鳥。【箋】壹宿者,壹意于其所宿之木也。喻賢者有專壹之意于我,我將久如而來,遲之也。君子有酒,嘉賓式燕又思。【箋】又,復也。以其壹意,欲復與燕,加厚之。
《南有嘉魚》四章,章四句。
《南山有臺》,樂得賢也。得賢則能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箋】人君得賢,則其德廣大堅固,如南山之有基趾。
南山有臺
南山有臺,北山有萊。【傳】興也。臺,夫須也。萊,草也。【箋】興者,山之有草木,以自覆蓋,成其高大,喻人君有賢臣,以自尊顯。樂只君子,邦家之基。樂只君子,萬壽無期。【傳】基,本也。【箋】只之言是也。人君既得賢者,置之于位,又尊敬以禮樂樂之,則能為國家之本,得壽考之福。
南山有桑,北山有楊。樂只君子,邦家之光。樂只君子,萬壽無疆。【箋】光,明也。政教明,有榮耀。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樂只君子,德音不已。【箋】已,止也。不止者,言長見稱頌也。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傳】栲,山樗;杻,檍也。樂只君子,遐不眉壽。樂只君子,德音是茂。【傳】眉壽,秀眉也。【箋】遐,遠也。遠不眉壽者,言其近眉壽也。茂,盛也。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傳】枸,枳枸;楰,鼠梓。樂只君子,遐不黃耇。樂只君子,保艾爾后。【傳】黃,黃發也。耇,老;艾,養;保,安也。
《南山有臺》五章,章六句。
《由庚》,萬物得由其道也。
《崇丘》,萬物得極其高大也。
《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有其義而無其詞辭。【箋】此三篇者,《鄉飲酒》、《燕禮》亦用焉,曰:“乃間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儀》。”亦遭世亂而亡之。《燕禮》又有笙歌《鹿鳴》,下管《新宮》。《新宮》亦詩篇名也,辭義皆亡,無以知其篇第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