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周南(2)
- 毛詩故訓傳
- 段玉裁
- 2774字
- 2015-12-21 10:49:39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傳】山脊曰岡。玄馬病則黃。兕觥,角爵也。傷,思也。【箋】此章為意不盡,申殷勤也。觥,罰爵也。饗燕所以有之者,禮。自立司正之后,旅酬必有醉而失禮者,罰之亦所以為樂。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傳】石山戴土曰砠。瘏,病也。痡,亦病也。吁,憂也。【箋】此章言君臣既勤勞于外,仆、馬皆病,而今云何吁,其亦憂矣,深憫之辭。
《卷耳》四章,章四句。
《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箋】后妃能和諧眾妾,不嫉妒其容貌,恒以善言逮下而安之。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傳】興也。南,南土也。木下曲曰樛。南土之葛藟茂盛。【箋】木枝以下垂之故,故葛也藟也得累而蔓之,而上下俱盛。興者,喻后妃能以意下逮眾妾,使得其次序,則眾妾上附事之,而禮義亦俱盛。南土,謂荊、揚之域。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傳】履,祿;綏,安也。【箋】妃妾以禮義相與和,又能以禮樂樂其君子,使為福祿所安。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傳】荒,奄;將,大也。【箋】此章申殷勤之意。將,猶扶助也。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傳】縈,旋也。成,就也。
《樛木》三章,章四句。
《螽斯》,后妃子孫眾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則子孫眾多也。【箋】忌,有所諱惡于人。
螽斯
螽斯羽,詵詵兮。【傳】螽斯,蚣蝑也。詵詵,眾多也。【箋】凡物有陰陽情欲者無不妒忌,維蚣蝑不耳,各得受氣而生子,故能詵詵然眾多。后妃之德能如是,則宜然。宜爾子孫,振振兮。【傳】振振,仁厚也。【箋】后妃之德寬容不嫉妒,則宜女之子孫,使其無不仁厚。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傳】薨薨,眾多也。繩繩,戒慎也。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傳】揖揖,會聚也。蟄蟄,合集也。
《螽斯》三章,章四句。
《桃夭》,后妃之所致也。不妒忌,則男女以正,婚姻以時,國無鰥民也。【箋】老而無妻曰鰥。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傳】興也。桃,有華之盛者。夭夭,其少壯也。灼灼,華之盛也。【箋】興者,喻時婦人皆得以年盛時行也。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傳】之子,嫁子也。于,往也。宜以有室家,無逾時者。【箋】宜者,謂男女年時俱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傳】蕡,實貌。非但有華色,又有婦德。之子于歸,宜其家室。【傳】家室,猶室家也。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傳】蓁蓁,至盛貌。有色有德,形體至盛也。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傳】一家之人盡以為宜。【箋】家人,猶室家也。
《桃夭》三章,章四句。
《兔罝》,后妃之化也。《關雎》之化行,則莫不好德,賢人眾多也。
兔罝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傳】肅肅,敬也。兔罝,兔罟也。丁丁,椓杙聲也。【箋】罝兔之人,鄙賤之事,猶能恭敬,則是賢者眾多也。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傳】赳赳,武貌。干,捍也。【箋】干也、城也,皆以御難也。此罝兔之人,賢者也,有武力可任,為將帥之德,(四庫備要本在“力”處斷)諸侯可任以國守,捍城其民,折沖御難于未然。
肅肅兔罝,施于中逵。【傳】逵,九達之道。赳赳武夫,公侯好仇。【箋】怨耦曰仇。此罝兔(據十三經注疏校勘記乙)之人,敵國有來侵伐者,可使和好之亦言賢也。
肅肅免罝,施于中林。【傳】中林,林中。赳赳武夫,公侯腹心。【傳】可以制斷公侯之腹心。【箋】此兔罝(十三經此處已乙)之人于行攻伐,可以為策謀之臣,使之慮事,亦言賢也。
《兔罝》三章,章四句。
《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箋】天下和,政教平也。
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傳】采采,非一辭也。芣苢,馬舄;馬舄,車前也,宜懷妊焉。薄,辭也。采,取也。【箋】薄言,我薄也。采采芣苡,薄言有之。【傳】有,藏之也。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傳】掇,拾也。采采芣苡,薄言捋之。【傳】捋,取也。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傳】袺,執衽也。采采芣苡,薄言擷之。【傳】(左手右及)衽曰襭。
《芣苢》三章,章四句。
《漢廣》,德廣所及也。文王之道被于南國,美化行乎江漢之域,無思犯禮,求而不可得也。【箋】紂時淫風遍于天下,維江漢之域先受文王之教化。
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傳】興也。南方之木美。喬,上竦也。思,辭也。漢上游女,無求思者。【箋】不可者,本有可道也。木以高其枝葉之故,故人不得就而止息也。興者,喻賢女雖出游流水之上,人無欲求犯禮者,亦由貞潔使之然。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潛行為泳。永,長;方,泭也。【箋】漢也、江也,其欲渡之者,必有潛行乘泭之道,今以漢廣之故,故不可也。又喻女之貞潔,犯禮而往,將不至也。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傳】翹翹,薪貌。錯,雜也。【箋】楚,錯薪之中尤翹翹者,我欲刈取之,以喻眾女皆貞潔,我又欲取其尤高潔者。之子于歸,言秣其馬。【傳】秣,養也。六尺以上曰馬。【箋】之子,是子也。謙不敢斥其適己,于是子之嫁,我愿秣其馬,致禮餼,示有意焉。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傳】蔞,草中之翹翹然。之子于歸,言秣其駒。【傳】五尺以上曰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漢廣》三章,章八句。
《汝墳》,道化行也。文王之化行乎汝墳之國,婦人能閔其君子,猶勉之以正也。【箋】言此婦人被文王之化,厚事其君子。
汝墳
遵彼汝墳,伐其條枚。【傳】遵,循也。汝,水名也。墳,大防也。枝曰條,干曰枚。【箋】伐薪于汝水之側,非婦人之事,以言己之君子,賢者而處勤勞之職,亦非其事。未見君子,惄如調饑。【傳】惄,饑意也。調,朝也。【箋】惄,思也。未見君子之時,如朝饑之思食。
遵彼汝墳,伐其條肄。【傳】肄,余也。斬而復生曰肄。既見君子,不我遐棄。【傳】既,已;遐,遠也。【箋】已見君子,君子反也。于己反得見之,知其不遠棄我而死亡,于思則愈,故下章而勉之。
魴魚赪尾,王室如燬。【傳】頳,赤也。魚勞則尾赤。燬,火也。【箋】君子仕于亂世,其顏色瘦病,如魚勞則尾赤。所以然者,胃王室之酷烈,是時紂存。雖則如燬,父母孔邇。【傳】孔,甚;邇,近也。【箋】辟此勤勞之處,或時得罪。父母甚近,當念之以免于害,不能為疏遠者計也。
《汝墳》三章,章四句。
《麟之止》,,《關雎》之應也。《關雎》之化行,則天下無犯非禮,雖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止之時也。【箋】《關雎》之時,以麟為應。后世雖衰,猶存《關雎》之化者,君之宗族猶尚振振然,有似麟應之時,無以過也。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傳】興也。趾,足也。麟信而應禮,以足至者也。振振,信厚也。【箋】興者,喻今公子亦信厚,與禮相應,有似于麟。于嗟麟兮。【傳】于嗟,嘆辭。
麟之定,振振公姓,【傳】定,題也。公姓,公同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傳】麟角,所以表其德也。公族,公同祖也。【箋】麟角之末有肉,示有武而不用。于嗟麟兮。
《麟之止》三章,章三句。
周南之國十一篇,三十六章,百五十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