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98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自序
-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 中國哲學的問題和精神
- 中國哲學家表達自己思想的方式
- 語言障礙
- 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背景
- 中華民族的地理背景
- 中華民族的經濟背景
- “上農”
- “反者道之動”
- 自然的理想化
- 家族制度
- 入世和出世
- 中國的藝術和詩歌
-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
- 海洋國家和大陸國家
- 中國哲學中不變的和可變的成分
- 第三章 各家的起源
- 司馬談和“六家”
- 劉歆及其關于各家起源的理論
- 對劉歆理論的修正
-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師
- 孔子和《六經》
- 孔子作為教育家
- 正名
- 仁、義
- 忠、恕
- 知命
- 孔子的精神修養發展過程
-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個反對者
- 墨家的社會背景
- 墨子對儒家的批評
- 兼愛
- 天志和明鬼
- 一種似是而非的矛盾
- 國家的起源
- 第六章 道家第一階段:楊朱
- 早期道家和隱者
- 楊朱的基本觀念
- 楊朱基本觀念的例證
- 《老子》、《莊子》中的楊朱思想
- 道家的發展
- 第七章 儒家的理想主義派:孟子
- 人性善
- 儒墨的根本分歧
- 政治哲學
- 神秘主義
- 第八章 名家
- 名家和“辯者”
- 惠施的相對論
- 公孫龍的共相論
- 惠施學說、公孫龍學說的意義
- 第九章 道家第二階段:老子
-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
- 道,無名
- 自然的不變規律
- 處世的方法
- 政治學說
- 第十章 道家第三階段:莊子
- 莊子其人和《莊子》其書
- 獲得相對幸福的方法
- 政治、社會哲學
- 情和理
- 獲得絕對幸福的方法
- 有限的觀點
- 更高的觀點
- 更高層次的知識
- 神秘主義的方法論
- 第十一章 后期墨家
- 關于知識和名的討論
- 關于“辯”的討論
- 澄清兼愛說
- 辯護兼愛說
- 對其他各家的批評
- 第十二章 陰陽家和先秦的宇宙發生論
- 六種術數
- 《洪范》所講的五行
- 《月令》
- 鄒衍
- 一套歷史哲學
- 《易傳》中的陰陽學說
- 第十三章 儒家的現實主義派:荀子
- 人的地位
- 人性的學說
- 道德的起源
- 禮、樂的學說
- 邏輯理論
- 論其他幾家的謬誤
- 第十四章 韓非和法家
- 法家的社會背景
- 韓非:法家的集大成者
- 法家的歷史哲學
- 治國之道
- 法家和道家
- 法家和儒家
-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上學
- 事物的原理
- 萬物生成的“道”
- 萬物變化的“道”
- 中和
- 庸常
- 明誠
- 第十六章 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學
- 秦統一前的政治狀況
- 中國的統一
- 《大學》
- 《荀子》的折中趨勢
- 《莊子》的折中趨勢
- 司馬談、劉歆的折中主義
- 第十七章 將漢帝國理論化的哲學家:董仲舒
- 陰陽家和儒家的混合
- 宇宙發生論的學說
- 人性學說
- 社會倫理學說
- 政治哲學
- 歷史哲學
- 對《春秋》的解釋
- 社會進化的三個階段
- 第十八章 儒家的獨尊和道家的復興
- 統一思想
- 孔子在漢代思想中的地位
- 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之爭
- 揚雄和王充
- 道家與佛學
- 政治社會背景
- 第十九章 新道家:主理派
- 名家興趣的復興
- 重新解釋孔子
- 向秀和郭象
- “道”是“無”
- 萬物的“獨化”
- 制度和道德
- “有為”和“無為”
- 知識和模仿
- “齊物”
- 絕對的自由和絕對的幸福
- 第二十章 新道家:主情派
- “風流”和浪漫精神
- 《列子》的《楊朱》篇
- 任從沖動而生活
- 情的因素
- 性的因素
- 第二十一章 中國佛學的建立
- 佛教的傳入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 佛學的一般概念
- 二諦義
- 僧肇的哲學
- 道生的哲學
- 第二十二章 禪宗:靜默的哲學
- 禪宗傳述的宗系
- 第一義不可說
- 修行的方法
- 頓悟
- 無得之得
- 第二十三章 新儒家:宇宙發生論者
- 韓愈和李翱
- 周敦頤的宇宙發生論
- 精神修養的方法
- 邵雍的宇宙發生論
- 事物的演化規律
- 張載的宇宙發生論
-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兩個學派的開端
- 程顥的“仁”的觀念
- 程朱的“理”的觀念的起源
- 程頤的“理”的觀念
- 處理情感的方法
- 尋求快樂
- 第二十五章 新儒家:理學
- 朱熹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 理
- 太極
- 氣
- 心、性
- 政治哲學
- 精神修養的方法
- 第二十六章 新儒家:心學
- 陸九淵的“心”的概念
- 王守仁的“宇宙”的概念
- “明德”
- 良知
- “正事”(格物)
- 用敬
- 對佛家的批評
-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學的傳入
- 對于新儒家的反動
- 孔教運動
- 西方思想的傳入
- 西方哲學的傳入
- 第二十八章 中國哲學在現代世界
- 哲學家和哲學史家
- 戰時的哲學著作
- 哲學的性質
- 人生的境界
- 形上學的方法論 更新時間:2019-12-06 19:46:50
推薦閱讀
- 儒家廉德思想研究
- 孔子
- 中國傳統哲學本體論形態研究
- 戊戌時期學術政治紛爭研究:以“康黨”為視角
- 《論語》讀本(上下冊)(大眾儒學經典)
- 天行健:《易經》新考
- 傳習錄(全譯全注)
- 荀學探微(中國哲學新思叢書)
- 浮生之根:經濟學博士的《論語》筆記
- 王夫之: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中宣部2022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
- 周易入門
- 中國思想史研究(2022年卷)
- 法哲學要論(江山作品系列.08)
- 人性及人性救贖
- 荀子研究(第1輯)
- 課本里的《論語》
- 重讀《周易》智慧
- 周易譯注(國民閱讀經典)
- 珞珈哲學讀本
- 朱子學在海外的傳播與影響
- 當代中國哲學研究(1949-2009)
- 王陽明心學口訣
- 孟子大講堂
- 清醒的老子,浪漫的莊子:達觀自如的人生智慧
- 韓非子新論
- 鬼谷子全智慧(國學智慧全書)
- 老子學集刊(第一輯)
- 孟子(中小學生必讀叢書)
- 文白全解《周易》(超值白金版)
- 孟子新注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