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37章 生死——把生命看做一次旅行(2)
- 第36章 生死——把生命看做一次旅行(1)
- 第35章 至樂——生命各有各的快樂(2)
- 第34章 至樂——生命各有各的快樂(1)
- 第33章 達生——豁達的人生不寂寞(2)
- 第32章 達生——豁達的人生不寂寞(1)
第1章 序
道家學派為戰國時期莊子所創立,其思想源于春秋時代的老子。正如儒家學派以“孔孟”并稱,道家學派以“老莊”并稱。
對于這樣的并稱,學術上有許多的質疑,有人認為,老子和莊子的哲學雖然都是以“道”和“無為”作為理論根源的,但兩人的思想有所不同:老子的思想比較簡約深邃,莊子的思想則更具主觀色彩。
面對當時時代背景下污濁的現實,老子選擇置身其中,希望能夠以自己的智慧建構一個“烏托邦”式的人間樂土。只不過,和儒家徹底的“入世”哲學相比,老子對于現實問題的解決策略更多的是一種旁觀式的介入,體現在實踐上的行動較少,這或許也是和他“無為而治”的政治哲學一脈相承。
而莊子則不同。莊子從現實中抽離,拉開自己與現實之間的距離,以拒絕的方式來對抗不符合他夢想的現實世界。所以,莊子努力追求內心的安寧,除了自己的心靈,他并不想去改造任何外物,“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他一直堅持的姿態。
老子清醒地認識到世間萬物的矛盾對立,并且把這種對立當成現實接受下來:有無相生,禍福相因——在這些相互轉化的對立面中尋找應對一切問題的策略。
莊子也認識到了萬物間的不同與對立,但在處理對立問題上與老子不同,他主張消泯一切對立,忽略差異:物我同一,生死無別——既然找不到解決辦法的策略,那就消解這個問題本身。
從這個角度來看,老子是理性的,莊子是感性的。老子像一個從問題中找出答案的觀察家,而莊子則是一個讓問題不再成為問題的藝術家。
如果一定要用兩個詞來形容道家的這兩位宗師,那么可以說老子是清醒的,莊子是浪漫的——老子像一個冷靜地站在人生邊上觀察世界的旁觀者,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事物的變化和運動;而莊子像一個“披發行吟”的詩人,詩意地棲居在夢幻和現實之間。
從老子的哲學中,我們可以學到老子看世界的眼光——我們總是陷入世界當中,像瞎子摸象一樣看不透人生的全貌,那么,何不像老子一樣跳出世界看世界,跳出人生看人生,站在“道”的高度,洞悉世界和人生的真諦?
從莊子的哲學中,我們可以學到莊子浪漫的人生態度——我們總是在意太多,被人生中的各種問題束縛住手腳,那么,何不像莊子一樣放大心靈的境界,跳不過束縛,就消解束縛本身,自由自在地逍遙于世間?
“人建功立業,但他詩意地棲居在這大地上?!焙蔂柕铝值倪@句詩也表達出了中國人在入世和出世這兩方面的愿望。希望本書能夠讓讀者窺到實現這兩個愿望的路徑,對道家智慧有更為深刻的了解和體悟,希望它能成為一陣清風,為忙碌、緊張、疲憊的人送去些許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