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對劉歆理論的修正

劉歆的理論,在詳細情節上也許是錯誤的,但是他試圖從一定的政治社會環境尋求各家起源,這無疑代表著一種正確觀點。我大段地引用他的話,是因為他對各家的描述本身就是中國史料學中的經典文獻。

對中國歷史的研究,在當代,特別是在1937年日本侵入的前幾年,已經有很大的進步。根據最新的研究,我才得以形成自己的關于各家哲學起源的理論。這個理論的精神與劉歆的相合,但是一定要以不同的方式表達。這就是說必須從新的角度看問題。

讓我們想象一下,古代的中國,比方說公元前10世紀的中國,政治上、社會上是什么樣子。當時政治、社會結構的頂點是周王的王室,他是天下各國的“共主”。周王之下有成百的國家,為其國君所有、所統治。有些國家是周朝建國的功臣們建立的,他們又把這些新占的領土分給他們的親屬做采邑。另一些國家則由周室以前的敵人統治著,但是現在他們已經承認周王是他們的“共主”。

在國君統治下,每個國家內的土地再分為許多采邑,每個采邑各有其封建主,他們都是國君的親屬。當此之時,政治權力和經濟控制完全是一回事。土地的所有者,既是領地的政治、經濟的主人,也是居民的政治、經濟的主人。他們是“君子”,其字面意思是“國君之子”,但是已經用做封建主階級的共名。

另一個社會階級是“小人”階級,或曰“庶民”,即普通人民群眾。這些人是封建主的農奴,平時為君子種地,戰時為君子打仗。

不光是政治統治者和地主,就連那些有機會受教育的少數人,也都是貴族的成員。于是封建主的“家”不僅是政治、經濟權力的中心,也是學術的中心。附屬于它們的有具有各門專業知識的官吏。但是普通人民沒有受教育的份兒,所以他們中間沒有學人。這就是劉歆理論所反映的事實:周朝前期官、師不分。

這種封土建國制度被秦朝始皇帝于公元前221年正式廢除。但是在正式廢除以前的幾百年,它已經開始解體了;而在幾千年后,封建的經濟殘余仍以地主階級權力的形式保存著。

這種封建制度解體的原因何在,現代歷史學家們仍無一致意見。要討論這些原因,就超出了本章范圍。在這里只要說明這一點也就夠了,就是,在中國歷史上,公元前7至3世紀,是一個社會、政治大轉變的時期。

我們現在也不能肯定,這種封建制度開始解體的確切時間。不過早在公元前7世紀已經有些貴族成員,由于當時的戰爭或其他原因,喪失了他們的土地和爵位,因而下降為普通庶人。也有些普通庶人,由于具有特殊才能或受到特別寵信,變成了國家的高級官吏。這些事例表明了周朝解體的真實意義。這不只是某個具體的王室的解體,而更為重要的是整個社會制度的解體。

隨著這種解體,各門學術原來的官方代表人物流落在普通庶人之中。他們或者本人就是貴族,或者是服侍貴族統治者室家而有世襲職位的專家。前面引用的《藝文志》中,另有劉歆引用孔子的一句話“禮失而求諸野”,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這些原來的貴族或官吏流落民間,遍及全國,他們就以私人身份靠他們的專門才能或技藝為生。這些向另外的私人傳授學術的人,就變成職業教師,于是出現了師與官的分離。

上面所說各家的“家”字,就暗示著與個人或私人有關的意思。在沒有人以私人身份傳授自己的思想以前,不可能有什么思想“家”,不可能有哪一“家”的思想。

有各種不同的“家”,也由于這些教師各是一門學術、一門技藝的專家。于是有教授經典和指導禮樂的專家,他們名為“儒”。也有戰爭武藝專家,他們是“俠”,即武士。有說話藝術專家,他們被稱為“辯者”。有巫醫、卜筮、占星、術數的專家,他們被稱為“方士”。還有可以充當封建統治者私人顧問的實際政治家,他們被稱為“法術之士”。最后,還有些人,很有學問和天才,但是深受當時政治動亂之苦,就退出人類社會,躲進自然天地,他們被稱為“隱者”。

按照我的理論,司馬談所說的“六家”思想,是從這六種不同的人之中產生的。套用劉歆的話,我可以說:儒家者流蓋出于文士。墨家者流蓋出于武士。道家者流蓋出于隱者。名家者流蓋出于辯者。陰陽家者流蓋出于方士。法家者流蓋出于法述之士。以下各章將對這些說法做出解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海县| 博乐市| 博野县| 贺兰县| 太和县| 南宁市| 关岭| 建宁县| 鄯善县| 闽侯县| 婺源县| 连州市| 拉孜县| 海城市| 旌德县| 普安县| 五大连池市| 定边县| 乃东县| 巴南区| 仪征市| 贵州省| 宜州市| 分宜县| 读书| 祥云县| 驻马店市| 徐汇区| 龙里县| 绥棱县| 宽城| 安多县| 顺昌县| 绥化市| 定襄县| 客服| 巴林右旗| 德格县| 军事| 卢氏县| 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