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談和“六家”
后來的歷史學家對“百家”試行分類。第一個試行分類的人是司馬談(卒于公元前110年),他是作《史記》的司馬遷(公元前145—約前86)的父親。《史記》最后一篇中引用了司馬談的一篇文章,題為“論六家要旨”。這篇文章把以前幾個世紀的哲學家劃分為六個主要的學派,如下:
第一是陰陽家。他們講的是一種宇宙生成論。它由“陰”、“陽”得名。在中國思想里,陰、陽是宇宙形成論的兩個主要原則。中國人相信,陰、陽的結合與互相作用產生一切宇宙現象。
第二是儒家。這一家在西方文獻中稱為“孔子學派”。但是“儒”字的字義是“文士”或學者,所以西方稱為“孔子學派”就不大確切,因為這沒有表明這一家的人都是學者以及思想家。他們與別家的人不同,都是傳授古代典籍的教師,因而是古代文化遺產的保存者。至于孔子,的確是這一家的領袖人物,說他是它的創建人也是正確的。不過“儒”字不限于指孔子學派的人,它的含義要廣泛些。
第三是墨家。這一家在墨子領導下,有嚴密的組織、嚴格的紀律。它的門徒實際上已經自稱“墨者”。所以這一家的名稱不是司馬談新起的,其他幾家的名稱有的是他新起的。
第四是名家。這一家的人,興趣在于他們所謂的“名”、“實”之辨。
第五是法家。漢字“法”的意義是法式、法律。這一家源于一群政治家,他們主張好的政府必須建立在成文法典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儒者強調的道德慣例上。
第六是道德家。這一家的人把它的形上學和社會哲學圍繞著一個概念集中起來,那就是“無”,也就是“道”。道集中于個體之中,作為人的自然德性,這就是“德”,翻譯成英文的virtue(德),最好解釋為內在于任何個體事物之中的power(力)。這一家,司馬談叫做“道德家”,后來簡稱“道家”。第一章已經指出,應當注意它與道教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