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中國投資的增長與調控
劉立峰 著
更新時間:2025-08-27 16:42:51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
參考文獻
本書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投資所資深研究員,投資專家劉立峰博士撰寫的一部新中國投資問題的專著。本書以通過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史料分析和數據分析相結合的方式,系統深入分析研究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步基礎時期、建立完整的工業體系時期、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中心時期、以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時期的投資增長、投資方向、投資主體、投資決策、投資方式、融資渠道、投資管理和調控,對新中國前70多年投資進行系統總結,為新時期我國投資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借鑒。劉立峰,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等。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5-08-27 16:42:51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9年
- 2008年
- 2007年
- 2006年
- 2005年
- 2004年
- 2003年
- 2002年
- 2001年
- 2000年
- 1999年
- 1998年
- 1997年
- 1996年
- 1995年
- 1994年
- 1993年
- 1992年
- 1991年
- 1990年
- 1989年
- 1988年
- 1987年
- 1986年
- 1985年
- 1984年
- 1983年
- 1982年
- 1981年
- 1980年
- 1979年
- 1978年
- 1977年
- 1976年
- 1975年
- 1974年
- 1973年
- 1972年
- 1971年
- 1970年
- 1969年
- 1968年
- 1967年
- 1966年
- 1965年
- 1964年
- 1963年
- 1962年
- 1961年
- 1960年
- 1959年
- 1958年
- 1957年
- 1956年
- 1955年
- 1954年
- 1953年
- 1952年
- 1951年
- 1950年
- 附錄四 投資大事記
- 14.基礎設施REITs
- 13.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土地開發模式(TOD)
- 12.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EOD)
- 11.京東方和地方政府股權投資
- 10.國家發改委發布的PPP典型案例:合肥市王小郢污水處理廠資產權益轉讓項目
- 9.重慶土地財政融資模式
- 8.北京地鐵4號線PPP模式
- 7.產業園區投融資模式
- 6.上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
- 5.深圳磁懸浮項目的民主決策過程
- 4.怒江水電開發更多考慮生態保護因素
- 3.法國威立雅POT模式
- 2.民營資本采用BOT方式建設泉州刺桐大橋
- 1.深圳沙角B電廠開啟BOT模式
- 附錄三 投資經典案例
- 23.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
- 22.2021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
- 21.2019年《政府投資條例》
- 20.2017年《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
- 19.2016年《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
- 18.2016年《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
- 17.2015年《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
- 16.2014年《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
- 15.201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
- 14.2010年《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 13.2005年《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 12.2004年《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
- 11.2003年《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 10.2002年《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
- 9.2001年《國家計委關于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
- 8.1993年《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 7.1988年《關于投資管理體制的近期改革方案》
- 6.1984年《關于國家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全部由撥款改為貸款的暫行規定》
- 5.1984年《關于改革建筑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
- 4.1975年《基本建設大包干試行辦法》
- 3.1961年《調整管理體制的若干暫行規定》
- 2.1958年《改進計劃管理體制的規定》
- 1.1952年《基本建設工作暫行辦法》
- 附錄二 重要政策性文件
- 附錄一 附表
- 附錄
- 三、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資模式
- 二、創新投融資的體制機制
- 一、優化投資調控方法和手段
- 第四節 投資調控和改革的基本趨勢和重點方向
- 八、面臨世紀疫情沖擊的公共衛生投資方向
- 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對投資提出新要求
- 六、涉及國家安全投資的重要性顯著提升
- 五、人口老齡化進入加速期的投資需求猛增
- 四、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下的投資協同
- 三、城鎮化格局變化和品質提升投資增加
- 二、工業化邁入全面深化階段的投資方向
- 一、供需結構明顯變化情況下的投資方向
- 第三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下的投資取向
- 一、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的新特征和新趨勢
- 第二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 二、投資的教訓
- 一、投資的經驗
-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的經驗和教訓
- 第十章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的投資(2023-2035年)
- 三、存在問題
- 二、主要經驗
- 一、主要成就
- 第八節 投融資的成就、經驗和問題
- 五、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 四、盤活基礎設施的存量資產
- 三、從大力推進到規范發展PPP
- 二、融資平臺的艱難轉型發展
- 一、拓寬正規債務融資渠道
- 第七節 地方政府投融資模式的新舊轉換
- 三、“放管服”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 二、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
- 一、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突破進展
- 第六節 投融資體制改革和創新
- 二、改革發展新階段的資本市場融資
- 一、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銀行融資
- 第五節 方式轉變和風險防控時期的金融投資
- 三、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
- 二、城市建設投融資狀況
- 一、城鎮化的階段性特征
- 第四節 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投資
- 二、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展現強大活力和韌性
- 一、美國封鎖打壓對我國產業安全的影響
- 第三節 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發展
- 七、內生動力持續增強,投資新動能積聚發展
- 六、基礎設施投資有序推進,民生相關投資成效顯著
- 五、高水平開放成效顯著,雙向投資向縱深發展
- 四、區域投資統籌推進,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 三、產業投資優化升級,投資結構更趨合理
- 二、受經濟轉型和疫情影響,投資增速進入下行通道
- 一、投資發揮關鍵作用,支撐經濟平穩運行
- 第二節 投資優化供給結構作用明顯增強
- 四、全力應對新冠疫情沖擊的投資調控
- 三、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投資調控
- 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投資調控
- 一、經濟新常態下的投資調控
- 第一節 投資在應對風險挑戰和疫情沖擊中發揮重要作用
- 第九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投資(2012-2022年)
- 二、經驗和啟示
- 一、投融資的成就
- 第七節 投融資的成就、經驗和啟示
- 三、土地財政成為政府融資體系的重要引擎
- 二、融資平臺成為政府投融資的重要主體
- 一、確立市場化主體地位并為民間投資松綁
- 第六節 市場化融資成為投資的動力源泉
- 二、規范發展時期的資本市場融資
- 一、金融改革紅利釋放和銀行業的高速發展
- 第五節 市場化和國際化深入推進時期的金融投資
- 三、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
- 二、城市建設投融資狀況
- 一、城鎮化的階段性特征
- 第四節 城鎮化快速增長階段的投資
- 三、實施效應分析
- 二、內容與成果
- 一、政策出臺背景
- 第三節 國際金融危機與4萬億投資計劃
- 二、2003-2007年,經濟和投資從偏熱走向過熱
- 一、2001-2002年,經濟和投資增速平穩回升
- 第二節 投資運行及其調控
- 第一節 在轉型發展中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 第八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時期的投資(2001-2011年)
- 二、主要教訓
- 一、主要經驗
- 第八節 投融資的經驗和教訓
- 二、市場取向改革制度初步建立時期的投資體制
- 一、市場取向改革起步和全面推進時期的投資體制
- 第七節 投資體制的市場化改革逐步推進
- 二、探索成長時期的資本市場融資
- 一、銀行體系初步建立與商業化運行
- 第六節 市場化探索和改革時期的金融投資
- 三、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
- 二、城市建設投融資狀況
- 一、城鎮化的階段性特征
- 第五節 城鎮化由慢到快過渡階段的投資
- 二、不同階段投資結構變動情況
- 一、投資結構性變動的基本特征
- 第四節 投資結構調整和新的結構失衡
- 二、國債投資的效果
- 一、國債投資的進展
- 第三節 國債投資的基本情況和實施效果
- 五、亞洲金融危機與積極財政政策
- 四、經濟再次過熱與投資調控
- 三、投資在治理整頓中發展
- 二、投資從過熱走向過熱
- 一、投資的初步調整
- 第二節 投資增長過猛和反復膨脹
-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與經濟高速增長
- 一、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
- 第一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與新的主體培育
- 第七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時期的投資(1979-2000年)
- 第六節 投融資的經驗與教訓
- 第五節 經濟和投資體制的探索
- 第四節 投資結構處于嚴重失衡狀態
- 第三節 利用外資的急于求成與投資膨脹
- 第二節 “左”的政策的繼續與經濟“洋躍進”
- 第一節 “文化大革命”的結束與經濟的恢復
- 第六章 經濟恢復和調整時期的投資(1976-1978年)
- 四、項目投資效益明顯下降
- 三、地區投資布局嚴重失衡
- 二、積累與消費結構比例失調
- 一、計劃編制草率和盲目冒進
- 第五節 投融資的主要教訓
- 三、投資管理正常秩序遭到破壞
- 二、重建“塊塊為主”的計劃體制
- 一、重提建立地方的工業體系
- 第四節 再次建立“塊塊為主”的計劃體制
- (三)“三線”建設的問題
- (二)“三線”建設的推進與成就
- (一)“三線”建設決策出臺
- 第三節 “三線”建設的實施過程
- 第二節 投資的結構變動及經濟再次失衡
- 第一節 經濟和投資運行的曲折歷程
-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投資(1966-1976年)
- 二、調整時期的啟示
- 一、調整時期的成效
- 第五節 投資調整的成效和啟示
- 二、重建基本建設投資的規章制度
- 一、收回基本建設項目的審批權和計劃權限
- 第四節 重新恢復集中統一的投資管理
- 四、調整重工業內部結構
- 三、推動輕工業的加快發展
- 二、加快農業、支農工業的建設
- 一、投資產業和地區結構變動明顯
- 第三節 調整優化投資結構
- 三、停建大量項目
- 二、堅決壓縮投資規模
- 一、重申“全國一盤棋”方針
- 第二節 “全國一盤棋”和壓縮投資規模
- 二、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
- 一、“八字方針”的初步實施
- 第一節 實施“八字方針”和國民經濟的調整
- 第四章 經濟調整時期的投資(1961-1965年)
- 二、主要問題
- 一、主要成就
- 第六節 投融資的成就和問題
- 二、經濟和投資管理權限的調整
- 一、經濟和投資管理權力下放
- 第五節 投資管理權限的下放與調整
- 二、“二五”計劃的調整
- 一、“二五”計劃的最初制定
- 第四節 “二五”計劃的制定及投資的安排
- 六、輕工業和城市建設沒有得到重視
- 五、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大幅擴張
- 四、能源工業的突破發展
- 三、汽車行業呈現遍地開花局面
- 二、機械工業投資加快推進
- 一、以鋼鐵為中心的重工業建設
- 第三節 重點行業和領域投資急劇擴張
- 二、投資規模膨脹與結構失調
- 一、決策與計劃的層層加碼
- 第二節 計劃層層加碼導致投資規模失控
- 第一節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與三年“大躍進”
- 第三章 “大躍進”時期的投資(1958-1960年)
- 第六節 投融資的經驗和教訓
- 六、建設新的工業基地
- 五、促進公共服務和城市建設
- 四、積極推動基礎設施投資
- 三、兼顧輕紡工業的投資
- 二、優先建設基礎工業和國防工業
- 一、“一五”時期的投資結構變動
- 第五節 投資結構與重點
- 二、投資增長的波動較大
- 一、投資實現快速增長
- 第四節 投資增長與波動
- 二、“156項工程”的加快推進
- 一、“一五”計劃的編制和實施
- 第三節 “一五”計劃的實施和“156項工程”的確定
- 二、基本建設計劃管理體制的強化
- 一、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
- 第二節 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和投資管理體制
- 二、“三大改造”和新型投資主體形成
- 一、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實施
- 第一節 過渡時期總路線與新的投資主體形成
- 第二章 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步建立時期的投資(1953-1957年)
- 二、投融資的經驗和教訓
- 一、投融資和經濟發展的成就
- 第六節 投融資的成就、經驗和教訓
- 第五節 國家投資為主的資金來源
- 三、工業投資的恢復與發展
- 二、水利工程的修復和建設
- 一、交通運輸業的恢復和發展
- 第四節 根據恢復為主原則進行重點投資
- 四、初步建立基本建設管理程序
- 三、實施經濟和投資計劃管理
- 二、集中統一的財政和經濟管理體制
- 一、建立經濟和投資的管理機構
- 第三節 集中統一的投資管理體系
- 三、發展合作社經濟
- 二、保護并有限制地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
- 一、沒收官僚資本企業以及確立國營經濟領導地位
- 第二節 投資主體的培育
- 二、前進道路仍有諸多困難和矛盾亟需解決
- 一、遭到戰爭嚴重破壞的經濟基礎十分薄弱
- 第一節 投資的基礎和條件
- 第一章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投資(1949年10月-1952年)
- 前言
- 作者簡介
- 版權頁
- 封面
- 封面
- 版權頁
- 作者簡介
- 前言
- 第一章 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投資(1949年10月-1952年)
- 第一節 投資的基礎和條件
- 一、遭到戰爭嚴重破壞的經濟基礎十分薄弱
- 二、前進道路仍有諸多困難和矛盾亟需解決
- 第二節 投資主體的培育
- 一、沒收官僚資本企業以及確立國營經濟領導地位
- 二、保護并有限制地發展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
- 三、發展合作社經濟
- 第三節 集中統一的投資管理體系
- 一、建立經濟和投資的管理機構
- 二、集中統一的財政和經濟管理體制
- 三、實施經濟和投資計劃管理
- 四、初步建立基本建設管理程序
- 第四節 根據恢復為主原則進行重點投資
- 一、交通運輸業的恢復和發展
- 二、水利工程的修復和建設
- 三、工業投資的恢復與發展
- 第五節 國家投資為主的資金來源
- 第六節 投融資的成就、經驗和教訓
- 一、投融資和經濟發展的成就
- 二、投融資的經驗和教訓
- 第二章 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步建立時期的投資(1953-1957年)
- 第一節 過渡時期總路線與新的投資主體形成
- 一、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實施
- 二、“三大改造”和新型投資主體形成
- 第二節 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和投資管理體制
- 一、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
- 二、基本建設計劃管理體制的強化
- 第三節 “一五”計劃的實施和“156項工程”的確定
- 一、“一五”計劃的編制和實施
- 二、“156項工程”的加快推進
- 第四節 投資增長與波動
- 一、投資實現快速增長
- 二、投資增長的波動較大
- 第五節 投資結構與重點
- 一、“一五”時期的投資結構變動
- 二、優先建設基礎工業和國防工業
- 三、兼顧輕紡工業的投資
- 四、積極推動基礎設施投資
- 五、促進公共服務和城市建設
- 六、建設新的工業基地
- 第六節 投融資的經驗和教訓
- 第三章 “大躍進”時期的投資(1958-1960年)
- 第一節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與三年“大躍進”
- 第二節 計劃層層加碼導致投資規模失控
- 一、決策與計劃的層層加碼
- 二、投資規模膨脹與結構失調
- 第三節 重點行業和領域投資急劇擴張
- 一、以鋼鐵為中心的重工業建設
- 二、機械工業投資加快推進
- 三、汽車行業呈現遍地開花局面
- 四、能源工業的突破發展
- 五、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大幅擴張
- 六、輕工業和城市建設沒有得到重視
- 第四節 “二五”計劃的制定及投資的安排
- 一、“二五”計劃的最初制定
- 二、“二五”計劃的調整
- 第五節 投資管理權限的下放與調整
- 一、經濟和投資管理權力下放
- 二、經濟和投資管理權限的調整
- 第六節 投融資的成就和問題
- 一、主要成就
- 二、主要問題
- 第四章 經濟調整時期的投資(1961-1965年)
- 第一節 實施“八字方針”和國民經濟的調整
- 一、“八字方針”的初步實施
- 二、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
- 第二節 “全國一盤棋”和壓縮投資規模
- 一、重申“全國一盤棋”方針
- 二、堅決壓縮投資規模
- 三、停建大量項目
- 第三節 調整優化投資結構
- 一、投資產業和地區結構變動明顯
- 二、加快農業、支農工業的建設
- 三、推動輕工業的加快發展
- 四、調整重工業內部結構
- 第四節 重新恢復集中統一的投資管理
- 一、收回基本建設項目的審批權和計劃權限
- 二、重建基本建設投資的規章制度
- 第五節 投資調整的成效和啟示
- 一、調整時期的成效
- 二、調整時期的啟示
-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投資(1966-1976年)
- 第一節 經濟和投資運行的曲折歷程
- 第二節 投資的結構變動及經濟再次失衡
- 第三節 “三線”建設的實施過程
- (一)“三線”建設決策出臺
- (二)“三線”建設的推進與成就
- (三)“三線”建設的問題
- 第四節 再次建立“塊塊為主”的計劃體制
- 一、重提建立地方的工業體系
- 二、重建“塊塊為主”的計劃體制
- 三、投資管理正常秩序遭到破壞
- 第五節 投融資的主要教訓
- 一、計劃編制草率和盲目冒進
- 二、積累與消費結構比例失調
- 三、地區投資布局嚴重失衡
- 四、項目投資效益明顯下降
- 第六章 經濟恢復和調整時期的投資(1976-1978年)
- 第一節 “文化大革命”的結束與經濟的恢復
- 第二節 “左”的政策的繼續與經濟“洋躍進”
- 第三節 利用外資的急于求成與投資膨脹
- 第四節 投資結構處于嚴重失衡狀態
- 第五節 經濟和投資體制的探索
- 第六節 投融資的經驗與教訓
- 第七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時期的投資(1979-2000年)
- 第一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與新的主體培育
- 一、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
-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與經濟高速增長
- 第二節 投資增長過猛和反復膨脹
- 一、投資的初步調整
- 二、投資從過熱走向過熱
- 三、投資在治理整頓中發展
- 四、經濟再次過熱與投資調控
- 五、亞洲金融危機與積極財政政策
- 第三節 國債投資的基本情況和實施效果
- 一、國債投資的進展
- 二、國債投資的效果
- 第四節 投資結構調整和新的結構失衡
- 一、投資結構性變動的基本特征
- 二、不同階段投資結構變動情況
- 第五節 城鎮化由慢到快過渡階段的投資
- 一、城鎮化的階段性特征
- 二、城市建設投融資狀況
- 三、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
- 第六節 市場化探索和改革時期的金融投資
- 一、銀行體系初步建立與商業化運行
- 二、探索成長時期的資本市場融資
- 第七節 投資體制的市場化改革逐步推進
- 一、市場取向改革起步和全面推進時期的投資體制
- 二、市場取向改革制度初步建立時期的投資體制
- 第八節 投融資的經驗和教訓
- 一、主要經驗
- 二、主要教訓
- 第八章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時期的投資(2001-2011年)
- 第一節 在轉型發展中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 第二節 投資運行及其調控
- 一、2001-2002年,經濟和投資增速平穩回升
- 二、2003-2007年,經濟和投資從偏熱走向過熱
- 第三節 國際金融危機與4萬億投資計劃
- 一、政策出臺背景
- 二、內容與成果
- 三、實施效應分析
- 第四節 城鎮化快速增長階段的投資
- 一、城鎮化的階段性特征
- 二、城市建設投融資狀況
- 三、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
- 第五節 市場化和國際化深入推進時期的金融投資
- 一、金融改革紅利釋放和銀行業的高速發展
- 二、規范發展時期的資本市場融資
- 第六節 市場化融資成為投資的動力源泉
- 一、確立市場化主體地位并為民間投資松綁
- 二、融資平臺成為政府投融資的重要主體
- 三、土地財政成為政府融資體系的重要引擎
- 第七節 投融資的成就、經驗和啟示
- 一、投融資的成就
- 二、經驗和啟示
- 第九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投資(2012-2022年)
- 第一節 投資在應對風險挑戰和疫情沖擊中發揮重要作用
- 一、經濟新常態下的投資調控
- 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投資調控
- 三、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投資調控
- 四、全力應對新冠疫情沖擊的投資調控
- 第二節 投資優化供給結構作用明顯增強
- 一、投資發揮關鍵作用,支撐經濟平穩運行
- 二、受經濟轉型和疫情影響,投資增速進入下行通道
- 三、產業投資優化升級,投資結構更趨合理
- 四、區域投資統籌推進,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 五、高水平開放成效顯著,雙向投資向縱深發展
- 六、基礎設施投資有序推進,民生相關投資成效顯著
- 七、內生動力持續增強,投資新動能積聚發展
- 第三節 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發展
- 一、美國封鎖打壓對我國產業安全的影響
- 二、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展現強大活力和韌性
- 第四節 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投資
- 一、城鎮化的階段性特征
- 二、城市建設投融資狀況
- 三、城市建設和城市更新
- 第五節 方式轉變和風險防控時期的金融投資
- 一、走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銀行融資
- 二、改革發展新階段的資本市場融資
- 第六節 投融資體制改革和創新
- 一、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突破進展
- 二、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
- 三、“放管服”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 第七節 地方政府投融資模式的新舊轉換
- 一、拓寬正規債務融資渠道
- 二、融資平臺的艱難轉型發展
- 三、從大力推進到規范發展PPP
- 四、盤活基礎設施的存量資產
- 五、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 第八節 投融資的成就、經驗和問題
- 一、主要成就
- 二、主要經驗
- 三、存在問題
- 第十章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的投資(2023-2035年)
-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以來投資的經驗和教訓
- 一、投資的經驗
- 二、投資的教訓
- 第二節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 一、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的新特征和新趨勢
- 第三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下的投資取向
- 一、供需結構明顯變化情況下的投資方向
- 二、工業化邁入全面深化階段的投資方向
- 三、城鎮化格局變化和品質提升投資增加
- 四、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下的投資協同
- 五、人口老齡化進入加速期的投資需求猛增
- 六、涉及國家安全投資的重要性顯著提升
- 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對投資提出新要求
- 八、面臨世紀疫情沖擊的公共衛生投資方向
- 第四節 投資調控和改革的基本趨勢和重點方向
- 一、優化投資調控方法和手段
- 二、創新投融資的體制機制
- 三、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資模式
- 附錄
- 附錄一 附表
- 附錄二 重要政策性文件
- 1.1952年《基本建設工作暫行辦法》
- 2.1958年《改進計劃管理體制的規定》
- 3.1961年《調整管理體制的若干暫行規定》
- 4.1975年《基本建設大包干試行辦法》
- 5.1984年《關于改革建筑業和基本建設管理體制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
- 6.1984年《關于國家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全部由撥款改為貸款的暫行規定》
- 7.1988年《關于投資管理體制的近期改革方案》
- 8.1993年《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 9.2001年《國家計委關于促進和引導民間投資的若干意見》
- 10.2002年《關于加快市政公用行業市場化進程的意見》
- 11.2003年《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 12.2004年《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
- 13.2005年《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 14.2010年《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 15.201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
- 16.2014年《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
- 17.2015年《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
- 18.2016年《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
- 19.2016年《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備案管理條例》
- 20.2017年《關于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行為的通知》
- 21.2019年《政府投資條例》
- 22.2021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
- 23.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
- 附錄三 投資經典案例
- 1.深圳沙角B電廠開啟BOT模式
- 2.民營資本采用BOT方式建設泉州刺桐大橋
- 3.法國威立雅POT模式
- 4.怒江水電開發更多考慮生態保護因素
- 5.深圳磁懸浮項目的民主決策過程
- 6.上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
- 7.產業園區投融資模式
- 8.北京地鐵4號線PPP模式
- 9.重慶土地財政融資模式
- 10.國家發改委發布的PPP典型案例:合肥市王小郢污水處理廠資產權益轉讓項目
- 11.京東方和地方政府股權投資
- 12.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EOD)
- 13.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土地開發模式(TOD)
- 14.基礎設施REITs
- 附錄四 投資大事記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1959年
- 1960年
- 1961年
- 1962年
- 1963年
- 1964年
- 1965年
- 1966年
- 1967年
- 1968年
- 1969年
- 1970年
- 1971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5年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1979年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1990年
- 1991年
- 1992年
- 1993年
- 1994年
- 1995年
- 1996年
- 1997年
- 1998年
- 1999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5-08-27 16: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