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和投資管理體制

一、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

(一)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

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已經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雛形。到了“一五”時期,這個雛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一是過去20多年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處于被包圍、被分割的農村情況下形成的自給自足、各自為戰的管理制度,以及戰時共產主義供給制的影響;二是在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經驗的情況下,基本上學習了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這些因素都是重要的,但都是歷史的或外在的因素,而不是現實的和內在的因素;三是這種體制適應了“一五”時期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重工業為主的重點建設的需要。這是現實的和內在的因素。

這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能夠把社會的資金、物資和技術力量集中起來,用于有關國計民生的重點項目、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和經濟落后地區,從而比較迅速地形成新的生產力,解決各個部門之間和各個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促進經濟的協調發展。這一點,正好適應了實現“一五”時期基本任務的需要。特別是要完成蘇聯幫助我國設計的156個項目,這些項目不僅技術復雜,而且投資量大,必須由中央集中統一管理,因而也需要由中央集中資金、資源和技術力量。顯然,如果不實行由中央集中全國經濟力量(包括資金)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將難以實現“一五”期間建立社會主義工業化初步基礎的任務。

1952年11月,中央政府層面成立了國家計劃委員會,并從中央各部門和地方抽調了一批能力較強的干部充實機構。國家計劃委員會直屬中央人民政府,實際上是一個與政務院同級的經濟機構。國家計委建立之初,其主要任務是制定國民經濟發展的年度計劃和中長期計劃。1954年底,大行政區機構撤銷,進一步加強了中央政府的經濟管理權力。至此,我國逐步建立和充實了上至中央各部,下至縣政府、基層企業的計劃機構。1952年1月,中財委頒布《國民經濟計劃編制暫行辦法》,規定計劃經濟管理的組織系統包括中央國民經濟各部門、地方政府和基層企事業單位;計劃經濟管理的基本原則是統一計劃分級管理,指令性計劃與指導性計劃相結合;計劃的程序是通過自上而下頒發計劃控制數字,自下而上編制和呈報計劃草案,再自上而下逐級批準和下達計劃任務,實現綜合平衡。具體來講:

第一,國民經濟計劃的編制首先自上而下地確定控制數字,再自下而上地編報計劃草案,最后再自上而下地逐級批準和下達計劃指標。經政務院審查批準的控制數字,在逐級下達時,不得層層加碼,生產指標和財務指標不得低于中央制定的控制數字,基本建設指標不得超過中央的控制數字。

第二,國營工業的基層計劃單位是企業,農業的基層計劃單位是專署或縣。物資供應與計劃管理相適應,根據控制數字以及首先滿足國防和國營企業需要的原則,按大行政區的范圍加以匯總平衡,并提出平衡差額及解決辦法,上報中財委。

第三,國營企業財務實行統收統支,企業財務計劃是國家財政預算的一個組成部分。國營企業需要的資金,按企業隸屬關系,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財政撥款,超定額流動資金由國家銀行貸款。國營企業除了需要依據中央人民政府財政部的規定繳納稅款外,還需要按照隸屬關系把全部折舊基金和大部分利潤上繳中央政府財政部或地方政府。

第四,物資實現集中統一管理。物資分為三類:一是統配物資,即關系國計民生的最重要的通用物資,由國家計劃委員會組織生產和分配的平衡。二是部管物資,即重要的專用物資,由國務院各主管部門組織生產和分配的平衡。這些列入國家計劃分配的物資,均由國家計委或國務院各主管部門統一組織生產和分配,生產企業、國務院其他部門和地方政府無權支配。三是地方管理物資,即第一、第二兩項以外的工業品生產資料,不由國家計劃分配,而是一部分由地方政府安排生產和銷售,大部分由企業自產自銷。

(二)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改進

1956年10月,國務院起草了《關于改進國家行政體制的決議(草案)》,確立了劃分中央和地方行政管理職權的原則,以及計劃、財政、工業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改革方向。明確規定給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一定范圍的計劃、財政、企業、事業、物資、人事的管理權;凡關系到整個國民經濟而帶全局性、關鍵性、集中性的企業和事業,由中央管理;其他企業和事業,應該盡可能地多交給地方管理。1957年初,黨中央為了加強對經濟工作的統一領導,決定成立一個小組,在中央政治局領導下具體負責。同年10月,在擴大的黨的八屆三中全會上,基本上通過了《關于改進工業管理體制的規定(草案)》《關于改進商業管理體制的規定(草案)》和《關于改進財政管理體制的規定(草案)》。其中,《關于改進工業管理體制的規定》提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的建設是有計劃的建設,全國各地區各企業的生產和建設工作都必須服從國家的統一計劃,決不可以違反國家的統一計劃。在國家的統一計劃以內,給地方政府和企業以一定程度的因地制宜的權力,是完全必要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台县| 曲阜市| 剑河县| 泾阳县| 中宁县| 兴海县| 河北省| 盐源县| 宜章县| 长宁区| 黔东| 延庆县| 湾仔区| 喜德县| 兴山县| 绍兴县| 清徐县| 宜良县| 建昌县| 嵩明县| 尼玛县| 伊金霍洛旗| 体育| 沾化县| 安国市| 湘阴县| 新营市| 桓台县| 绿春县| 容城县| 漳浦县| 岑溪市| 邢台县| 长沙县| 巴里| 开平市| 蒲城县| 通辽市| 台州市| 通山县|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