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建立經濟和投資的管理機構

新中國成立時,根據1949年9月政協一屆一次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的規定,建立起一個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的、中央集權的、多層(中央、大行政區、省、市(專署)、縣、區、鄉)政府機構。在各級政府的經濟職能方面,本著《共同綱領》確立的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和政策,通過統一財經、土地改革、調整工商業和“三反”“五反”,逐步建立起了宏觀管理系統和對國營經濟、供銷合作經濟實施直接計劃管理的機構。

新中國應該建立一套怎樣的國家管理經濟機構及管理體制,是建國前夕中國共產黨認真研究的重要問題之一。1949年5月,中共中央發布了《關于建立中央財政經濟機構大綱(草案)》,要求:①成立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及下屬機構(即建國后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及各部委的前身);②建立大區、省、大中城市財經委員會。《共同綱領》則規定,“中央人民政府應爭取早日制定恢復和發展全國公私經濟各主要部門的總計劃,規定中央和地方在經濟建設上分工合作的范圍,統一調劑中央各經濟部門和地方各經濟部門的相互聯系。中央各經濟部門和地方各經濟部門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之下各自發揮其創造性和積極性”。

實際上,由于中國共產黨將新民主主義經濟看做是“有計劃”的經濟,要避免資本主義的“無政府”狀態,要實行“節制資本”和“統制外貿”的基本政策,新中國政府的經濟職能就自然要從宏觀經濟管理擴展到微觀經濟管理方面。即它不但擁有和直接管理控制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企業,對合作社和公私合營企業的微觀決策進行多方面的干預,而且通過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等國家資本主義的方式,對私營企業進行多方面的干預。這樣一來,政府的經濟職能就變得非常繁重和復雜。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中央人民政府首先在原有中央財經委員會的基礎上,擴大并建立了中央政府管理國民經濟的機構。1949年9月,根據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成立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負責指導政府財經各部門、人民銀行及海關總署等一切有關經濟部門的工作,簡稱“中財委”。中財委內設財經計劃局、技術管理局、財經統計局、私營企業管理局、外資企業管理局等業務部門。其中,財經計劃局下設基建處,主管全國基本建設、城市建設和地質工作。全國經濟建設投資由中財委集中分配,建設項目分別由中央各部提出,報中財委審批。中央各部編制的專業計劃,經中財委批準實施。計劃局審核各部專業計劃與掌握投資。在中財委之下,設立了財政部、貿易部、重工業部、燃料工業部、紡織工業部、食品工業部、輕工業部、鐵道部、郵電部、交通部、農業部、林墾部、水利部、勞動部、人民銀行總行、海關總署。

除了中央政府加強經濟管理職能外,地方政府也加強了經濟管理職能,并在地方政府內設立與中央各經濟部門相對應的經濟管理機構。首先,中央政府根據各地解放時間不一、政治經濟形勢差異較大的情況,將全國劃分為六個大行政管理區,即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西南、西北。每個大區管轄數省,大區的最高行政機關是軍政委員會,在軍政委員會內設立財經委員會,大區財經委員會受政務院財經委員會和大區軍政委員會雙重領導,大區財經委員會下也設立財經各部及人民銀行區行機構,負責全區的經濟管理工作。大區的建立,表明出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形勢需要,地方管理權限較多。一般來說,全國統一的政策法令,由全區負責具體實施,中央沒有統一規定的或只有原則性意見的,則由大區自主決定(須報中央批準)或負責具體實施。在大區之下,則按中國傳統的行政區劃建制,設立省、市、縣三級政府經濟管理機構。區、鄉兩級政府一般不設立專門經濟機構[1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平市| 喜德县| 洛川县| 柘城县| 紫云| 宿迁市| 安化县| 景谷| 保德县| 永丰县| 通榆县| 莱芜市| 若尔盖县| 六枝特区| 甘谷县| 屏东市| 阿克陶县| 凌海市| 祁东县| 南阳市| 垦利县| 江源县| 绍兴市| 九江县| 库伦旗| 年辖:市辖区| 晋中市| 镇雄县| 都昌县| 苍梧县| 涞水县| 韶关市| 垣曲县| 廉江市| 司法| 淄博市| 南召县| 通海县| 高雄市| 南汇区| 图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