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明第三帝國:從歐洲歸來開始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龍歸海
時值永歷年間,西元1660年。
印度洋的季風,帶著一絲不屬于這個季節的燥熱,吹過靖海號的甲板。
朱慈炯憑欄而立,身形挺拔如松。
他只著一身便于活動的深色細棉布長衣,袖口微微收緊,長發用一根簡單的藍色發帶束在腦后。
海風將他的衣擺和發梢吹得獵獵作響,卻吹不散他眼中的深邃。
他的目光越過波光粼粼的海面,望向遙遠的東方。
那里,是他的故國,也是他此生必須征服的宿命。
身后傳來極其輕微的腳步聲,如貍貓踏雪,悄無聲息。
老太監坤叔的身影如鬼魅般出現在他身后三步之外,躬著身子,雙手捧著一件厚實的披風。
他的動作、他的距離,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那是數十年宮廷生涯浸入骨髓的規矩。
“殿下,甲板上風大,仔細寒氣入體。”坤叔的聲音沙啞而恭敬,他沒有抬頭,眼角的余光卻時刻關注著朱慈炯的反應。
“無妨,”朱慈炯沒有回頭,“這風是暖的,吹在身上,倒讓我想起了一些在歐羅巴的事情。”
聽到歐羅巴,坤叔蒼老的臉上閃過一絲幾乎無法察覺的厭惡。
這些年,他跟隨著自己的這位小皇爺,從法蘭西的凡爾賽宮,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再到英格蘭的倫敦。
也算是“周游列國”了。
在他眼中,那些所謂的國王和貴族,不過是一群沐猴而冠的蠻夷,言行舉止粗鄙不堪,遠不如大明朝一個七品縣令來得有威儀。
他們所謂的宮殿,更是狹小擁擠,與紫禁城的恢弘壯麗相比,簡直如同鄉下財主的院子。
若不是為了借助這些蠻夷的力量,自家殿下又何須與這等人虛與委蛇。
坤叔將披風又往前遞了遞,低聲道:“殿下,蠻夷之地,終非王化之所。如今我們兵甲在身,航向東方,不日便可重踏故土,掃清韃虜,重開大明的天日。
到那時,天下萬國來朝,那些紅毛綠眼的蠻夷,也只配在殿前叩首,聆聽天朝圣訓。”
朱慈炯聞言,嘴角卻勾起一抹復雜的笑意。
坤叔的忠誠毋庸置疑,但他的思想,也永遠地停留在了那個天朝上國的舊夢里。
他不懂,也永遠不會懂,正是這些他瞧不起的蠻夷,正在開啟一個全新的、用炮艦和貿易線劃分世界格局的時代。
而自己要做的,不僅僅是“反清復明”,更是要在這大爭之世,為那個古老的民族,尋一條全新的、能夠屹立于世界之巔的道路。
就在這時,另一個腳步聲傳來,輕快而富有活力,與坤叔的沉穩截然不同。
“阿爾貝!我的上帝啊,總算找到你了,你在這夾板上干嘛,我們到處再找你呢!”一個清亮的聲音自身后響起
“快進來吧!胡克先生用馬德拉的葡萄,配合您的蒸餾法,制作出了全新的烈酒,我們都想請你一起來品嘗品嘗!”
來者一副少年模樣。他穿著一件不太合身的襯衫,頭發有些凌亂,鼻梁上架著一副他自己打磨的鏡片,湛藍的眼睛里閃爍著對知識和一切新鮮事物的好奇。
他看著朱慈炯的眼神,充滿了毫不掩飾的崇拜與親近。
坤叔見狀,眉頭微不可查地一皺,身形微微側擋,仿佛一道無形的墻,隔開了這個不懂規矩的“紅毛小子”和自己的主子。
雖然他還是聽不懂這些蠻夷的語言,但是他跟著殿下這么久,也明白了阿爾貝是殿下的歐羅巴化名,這在他看來,此人竟敢直呼殿下的歐羅巴化名,實乃大不敬。
“艾薩克,我馬上就來。”朱慈炯用流利的英語回答,自然地拍了拍坤叔的手臂,示意他不必緊張,然后從他手中接過了披風,自己隨意地披在肩上。
這個簡單的動作,讓坤叔緊繃的身體放松下來。
殿下還是那個殿下,心中自有乾坤。
朱慈炯跟在身后,向船長室走去。
短短的一段路,他的思緒卻飄回了數年前的那一天。
當他從一場噩夢中驚醒時,發現自己已經躺在逃難的草堆里,成了“朱三太子朱慈炯”
那時的他幾乎被絕望吞噬,因為如果按照歷史留在國內,無論是投奔大順、滿清還是那個內斗不休的南明,仿佛都只有死路一條。
歷史的車輪已經無可阻擋地進入了“大航海時代”。
東方在沉淪,西方在崛起。
唯一的生路,在海上,在海外!
于是,他開始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流亡。
靠著耶穌會教士的門路,他終于成功輾轉抵達歐洲。
在那里,他一無所有,唯一的本錢,就是他“東方神秘古國——大明帝國落難皇子”的身份,以及他腦子里超越數百年的歷史與知識。
好在,這個時期的歐洲對于東方還有著神秘感和恐懼感,畢竟那里存在著一個他們都想不敢想的龐大帝國。
而現在,一個“大明帝國”的順位繼承人自己送上門來,這不得不讓歐洲的政治家們感到欣喜。
而朱慈炯也很清楚自己的身份,所以他利用這些歐洲人對東方的幻想與貪婪,用超越時代的知識作為杠桿,撬動了他們心中最原始的欲望。
他對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的使者描繪了東方航線上無盡的絲綢、瓷器與香料,其利潤足以填滿國王空虛的錢袋;
他對英格蘭的商人們承諾,一旦復國,將開放前所未有的通商口岸,授予他們獨家的貿易特權,足以徹底擊敗他們的老對手荷蘭人。
他還拿出了幾樣“小禮物”——比如更先進的火炮膛線加工圖紙,一種能極大延長儲存時間的罐頭食品配方,以及關于未來數年歐洲主要糧食產區氣候變化的精準預測。
這些東西,每一樣都讓歐洲的君主與商人們如獲至寶。
于是,這場豪賭的賭注被融資成功。
一支由五艘三級風帆戰列艦和十艘武裝商船組成的“靖海艦隊”,在英格蘭普利茅斯港秘密組建。
船員由忠于他的三百名流亡明人和上千名經驗豐富的歐洲水手、炮手混合而成。
而且,朱慈炯一邊融資,一邊也不忘招募團隊。
他找到了因貧困而無法施展才華的胡克,找到了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少年牛頓,找到了在戰爭中失意的老兵霍克,也找到了認錢不認人的炮術專家范德伯格……
他用知識、用利益、用尊嚴、用各自的夢想,坑蒙拐騙的將這群性格迥異、各懷心思的歐洲精英,擰成了一股繩,綁上了自己這艘名為“復國”的戰船。
坤叔若是知道他心中用這個詞來形容自己這些年的縱橫捭闔,怕是會當場嚇暈過去。
但在朱慈炯看來,這無疑是最貼切的形容。
思緒收回,船長室的門就在眼前。
門內,燈火通明,他的創業天團核心成員已經齊聚。
朱慈炯深吸一口氣,推開了門。
過去,留在了身后那片大海上。
未來,就在這扇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