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南洋的新主人
- 大明第三帝國:從歐洲歸來開始
- 未來再無我
- 2300字
- 2025-07-27 00:11:28
海風,帶著咸腥和一絲若有若無的焦糊味。
勝利的消息先于艦隊一步,由最快的偵察船傳回萬丹港。
碼頭上,人頭攢動,黑壓壓的一片,卻又詭異地安靜。所有人的目光,都死死地盯著海天相接的那個方向,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期待、緊張,與一絲不敢置信。
人群前排,一位須發皆白的老者,正被一個少年攙扶著。
老者姓陳,原是福建的一名秀才,甲申國難后,為躲避清軍的剃發易服令,攜家眷九死一生,逃亡南洋。
幾十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國,那身洗得發白的明式儒衫,便是他最后的倔強。
“阿爺,真的……真的是我們的船打贏了嗎?”身旁的少年,是在南洋出生的第三代,他對“大明”的認知,只存在于祖父睡前那帶著淚的零碎故事里。
陳老秀才嘴唇哆嗦著,沒有回答。他不敢信,也不敢不信。
這十幾年來,打著“大明”旗號的勢力起起落落,帶給他們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他怕,怕這又是一場空歡喜。
終于,海天線上,出現了幾個小黑點。
黑點越來越大,化作了五艘威風凜凜的巨艦!
那熟悉的龍旗,在海風中獵獵作響,船身線條流暢而又充滿力量,甲板上的士兵,軍容嚴整,如同一排排沉默的鋼鐵雕塑。
僅僅是這五艘船,就足以讓在場的所有漢人,感到一陣由衷的自豪與心安。
然而,真正讓全場陷入死寂的,是跟在這五艘巨艦身后的景象。
那是一串……被纜繩拖拽著的,如同戰敗野狗般的艦隊。
陳老秀才的瞳孔猛地一縮!他認得,他當然認得!那是荷蘭人的船!是那些平日里在港口橫沖直撞,紅毛夷的船!
可現在,這些船,有的斷了桅桿,像被拔了牙的老虎;有的船身布滿了恐怖的窟窿,仿佛被惡鬼啃噬過;
最凄慘的“巴達維亞號”,那巨大的豁口,像一道永遠無法愈合的傷疤,無聲地訴說著它的慘敗。
沒有歡呼,沒有叫喊。
整個碼頭,所有目睹這一幕的人,都被這無聲的畫面,震撼得失魂落魄。
這沉默的凱旋,是比任何戰報、任何檄文都更加霸道的宣言!
直到朱慈炯的身影,出現在旗艦“靖海號”的船頭時,人群中才仿佛炸開了鍋。
蘇丹阿卜杜勒·法塔赫,早已沒有了半分國君的矜持,他帶著王公大臣,第一個跪了下去,激動得五體投地。
這一次,他的臣服,不再是源于恐懼,而是發自內心最深處的、對神跡般的絕對力量的崇拜與信服!
陳老秀才再也站不住了,被少年攙扶著,雙膝一軟,也跪了下去。
渾濁的老淚,終于決堤而出。
他不知道來者究竟是誰,但他知道,能將荷蘭人打成這般模樣的,必定是天朝神兵!故國,有希望了!
……
數日后,萬丹港廣場,高臺聳立。
海戰大勝的消息,早已像一場風暴席卷了整個南洋。無數漢人僑民,從四面八方涌來,陳老秀才和他的孫子,也擠在人潮之中。
當朱慈炯身穿明黃龍紋親王常服,在霍克、牛頓、坤叔等一眾文武的簇擁下,緩緩登上高臺時,那股天潢貴胄的威儀,瞬間讓喧鬧的廣場安靜下來。
“凡我漢家兒郎,炎黃子孫!”
朱慈炯的聲音,如洪鐘大呂,清晰地敲在每個人的心上。
“甲申之年,國朝不幸。建奴入關,竊我中華神器,毀我衣冠,奴我百姓,致使神州陸沉,日月無光!此乃我億萬漢人,刻骨銘心之奇恥大辱!”
轟!
簡單的幾句話,卻像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了在場所有華人的心口。
他們仿佛又看到了當年清軍入城,血流漂杵,無數同胞要么跪地受辱,要么引頸就戮的慘狀。
有人人甚至死死攥著拳頭,指甲陷入掌心,身體因巨大的悲憤而劇烈顫抖。
“我,乃大明崇禎皇帝第三子,定王朱慈炯!”
石破天驚!
如果說前面的話是悲憤,那這一句,就是一道劃破黑夜的閃電!
全場數萬人,瞬間嘩然!
“朱三太子……他……他竟然真的是朱三太子!”
“蒼天有眼!蒼天有眼啊!先帝血脈尚存人間!”
陳老秀才猛地抬頭,不敢置信地望著臺上那張年輕而又堅毅的面龐,一瞬間,天旋地轉!他身旁的少年,更是激動得滿臉通紅,緊緊扶住自己的祖父,眼中全是狂熱的光。
“我,沒有死!”臺上的朱慈炯振臂高呼,“我大明,也絕不會亡!”
“我遠赴泰西,臥薪嘗膽,習得強國之術,組建無敵之師!今日,我攜天兵歸來,于爪哇海之上,盡殲荷夷艦隊,便是要向天下宣告——”
他的目光如電,掃過全場,聲音陡然拔高,如同壓抑了十六年的龍,終于抬頭,向天地發出了第一聲咆哮!
“我大明,回來了!”
回來了!!!
這三個字,像一道滾雷,在每個人的腦海中炸響!
壓抑了十六年的屈辱、痛苦、思念、絕望,在這一刻,盡數爆發!
“我朱慈炯,在此立誓!必將驅除韃虜,光復中華!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大明之土!凡我漢家血脈,皆應重享天朝榮光!”
“今日,我于此地,建立我光復大業之根基,此城,當名為——新金陵!”
“我于新金陵,頒《討清檄文》于四海!凡有心報國、不忘祖宗之漢人,皆可來投!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舉義旗,再造乾坤,重開我大明的天日!”
“嗷——!”
不知是誰,發出了一聲壓抑到極致的哭吼。
下一秒,山呼海嘯般的狂潮,淹沒了一切!
“殿下千歲!大明萬勝!”
“驅除韃虜!光復中華!”
陳老秀才再也支撐不住,朝著高臺的方向,恭恭敬敬地,磕下了此生最重的一個頭。
他身旁的少年,也跟著熱血沸騰地跪下,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血管里流淌的、那名為“炎黃”的血脈,是何等的滾燙!
無數的漢人僑民,黑壓壓地跪倒了一片。
他們哭著,笑著,將所有的希望與忠誠,都獻給了臺上那個如神祇般的身影。
牛頓和胡克站在高臺之上,雖然聽不懂每一個詞,但他們被眼前這股足以撼動山海的狂熱所深深震撼。
他們終于明白,他們的殿下所要征服的,不僅僅是一片土地,更是一個偉大民族失落已久的,驕傲的靈魂!
從這一天起,一艘又一艘的船只,從四面八方,駛向了這個被命名為“新金陵”的港口。
船上,載著心懷故國的明朝遺臣,載著散盡家財的富商,載著身懷絕技的工匠,更載著無數雙渴望戰斗、渴望復仇的、年輕而又充滿力量的手。
他們心中,都燃著同一團火。
那團火的名字,叫作“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