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民心似水
- 大明第三帝國:從歐洲歸來開始
- 未來再無我
- 2223字
- 2025-08-12 23:39:56
老張頭擠不進人群,只能抱著小石頭,踮起腳尖,從人頭的縫隙中,努力看向墻上那張巨大的告示。
他大字不識一個,但那黃榜上用墨線畫出的、一個個被枷鎖鎖住的人形,以及旁邊那柄滴血的鍘刀圖案,卻讓他看得心驚肉跳。
“奉大明定王殿下令!今我王師光復泉州,非為改朝換代,實為重續我漢家三百載之國祚!”
人群中央,一名戴著方巾、書生模樣的年輕人,正扯著嗓子,一字一句地為眾人念誦著榜文。
“為肅清吏治,還民公道,特頒三條新政于泉州!”
“第一條!三日之后,于城中校場,召開公審大會!
凡偽清治下,曾受貪官污吏、土豪劣紳欺壓者,凡有冤情無處申訴者,皆可前往府衙前鳴冤鼓!
屆時定王殿下將親設公堂,于南門廣場,公開審理。
凡有冤屈者,皆可當場鳴冤!罪證確鑿、民憤極大者,驗明正身,當場處決,以正國法,以慰民心!”
轟!
這一條念完,人群瞬間炸開了鍋!
“什么?公審?還要我們去審?”
“老天爺開眼了!真的開眼了!”一個跛了腳的漢子,哭著跪倒在地,朝著府衙的方向連連叩首,
“我那被惡霸活活打死的兄弟,終于有地方說理了!”
“還有城西的張員外!他勾結官府,逼死了我三叔!”
壓抑已久的憤怒與仇恨,在這一刻被瞬間點燃。
書生沒有因為眾人的騷動停頓,繼續高聲念道:
第二條!清查田畝,計口授田!所有公審大會上查抄之田產,及偽清宗室、漢奸所占之官田,盡數收歸國有!
凡是家世清白,無有叛國、漢奸行徑的漢人鄉親們,屆時可以戶為單位,按人頭重新分發!
此乃‘耕者有其田’之國策,殿下金口玉言,絕不食言!
如果說第一條是宣泄憤怒的烈酒,那這第二條,便是一道足以將所有人震得魂飛魄散的天雷!
人群先是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隨即,爆發出比剛才激烈十倍的議論!
“啥?分地?按人頭分?”
“我……我沒聽錯吧?我們這些沒根的佃戶,也能有自己的地了?”
老張頭的腦子“嗡”的一聲,一片空白。他下意識地抱緊了懷里的小石頭。
他……和孫子,也能有自己的地了?
他活了六十年,做夢都不敢做這么美的夢!
那書生眼中也閃著淚光,他用盡全身力氣,高聲念出了最后一條:
“第三條!招賢納士,以工代賑!
凡有識之士,可入我大明新設之官學,量才錄用!
凡有一技之長之工匠,可入我新設之兵造局、船政局,待遇從優!
凡身強力壯之無業者,可報名參與修繕城池、興修水利,官府按日發酬,管飽飯食!
殿下有言:我大明,不養一個閑人,也絕不餓死一個勤快的漢子!”
三條新政,如三記重錘,清晰、有力、不帶半句虛言,徹底砸開了泉州城所有百姓心中那扇緊鎖已久的大門。
沒有空洞的安撫,沒有虛偽的仁義。
只有最直接、最實在的——清算仇敵,分配土地,給予工作!
“噗通!”
不知是誰,第一個跪了下去,朝著城門的方向,重重地磕了一個頭,哭聲嘶?。骸吧n天有眼!蒼天有眼??!這定王殿下簡直就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來拯救大家了!”
這一個頭,仿佛一個信號。
黑壓壓的人群,潮水般跪倒了一片。
他們哭著,喊著,將所有的感激與希望,都化作了最樸實的叩拜。
……
泉州府衙,此刻已被改造成了臨時的大都督府。
朱慈炯負手立于堂前,靜靜地聽著董策的匯報。
“殿下,告示已張貼全城,百姓反響極為熱烈,大家都在稱贊您的英明”
“很好?!敝齑染键c了點頭,臉上沒有絲毫的意外。
“殿下,”一旁的鄭成功看著堆積如山的案牘,眉頭微蹙,帶著一絲軍人的不耐煩,
“這些不過是些雞毛蒜皮的民生瑣事。
如今我軍士氣正虹,正該乘勝追擊,直搗福州,生擒施瑯那廝!何必在此等小事上,耽擱寶貴的時機?”
朱慈炯聞言,轉過身,看著這位新晉的國丈,以及帳內所有持同樣觀點的將領,微笑著搖了搖頭。
“國丈此言差矣?!?
他的聲音平和,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信服力。
“用兵之道,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我等今日拿下泉州,靠的是船堅炮利,是雷霆之威。
但要守住泉州,要將這座城,變成我們反攻大陸、源源不斷為我們提供兵源、糧草與財富的堅固基地,靠的卻不能是刀槍?!?
他走到巨大的堪輿圖前,指著小小的泉州,又指了指背后那廣袤無垠的整個大明疆域。
“一座城池的得失,無關大局。但一顆民心的向背,卻足以決定我們這番事業的最終成敗?!?
“民心似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我等今日所做的一切,乃至看似繁瑣的公開審判,都不是小事。
而是在向全天下的漢人宣告——我朱慈炯回來了,我大明回來了!
回來的,不是又一個只知征伐殺戮的軍閥,而是真正為民做主、能帶來新秩序、新希望的王者之師!”
他看向陳永華:“復甫先生,想必你最能明白本王此舉的深意?!?
陳永華撫須長嘆,眼中滿是贊嘆與折服,他躬身一揖:“殿下深謀遠慮,遠超凡俗。
以雷霆之威破城,以菩薩心腸安民,恩威并施,雙管齊下。
如此,則泉州百姓,必將視我軍為救星,視殿下為再生父母。
民心既附,則此城已非我等之囚籠,而是我等北伐之龍潭!”
“正是此理,軍隊失敗,我等還有退路,人心若是散了,那可就是毫無退路可言,我們必須要讓老百姓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對他們好的人,如此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復甫先生,”他繼續道,“麻煩你替我擬一道檄文,將我軍再泉州的政策,尤其是《軍功授田及撫恤條例》,印刷萬份,以泉州為中心,向福州、漳州乃至整個福建路散播出去!
我要讓那些還在為滿清賣命的漢兵知道,他們還有另一條路可以選!”
最后,他的目光掃過全場,聲音變得沉穩而莊重,充滿了儀式感。
“三日之后,南門廣場,本王將親自升堂!
審判的,不止是幾個罪人。
審判的,是整個舊的、吃人的秩序!
我們要讓全城百姓親眼看著,那些曾經騎在他們頭上作威作福的惡人,是如何在我們大明的法度之下,得到應有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