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唐三千六百州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流放嶺南
大唐大理寺,監(jiān)牢。
李恪自昏迷中悠悠轉(zhuǎn)醒,強烈的光線晃得他有些睜不開眼,適應(yīng)了好一會兒才放下了雙手。
層層疊疊的石墻上掛滿了刑具,半人高的窗口中排列著黑黝黝的護欄。身下的褥子絲滑柔軟,在明亮的光束下熠熠生輝。
我勒個去!我這是在哪啊?
難不成昨晚喝的太多,被拐到某甸了?!
念及此處,李恪頓感頭皮發(fā)麻,當即便忐忑不安的自摸了起來。
直到反復確認了自己尚還健全之后,他才察覺到了身上所穿的絲綢長袍。
不會吧……
李恪一陣恍惚,潮水般的記憶趁虛而入,完全不給他反應(yīng)的余地,爭先恐后的霸占了他的腦海,并當即宣示了各自的主權(quán)。
李恪,單字為德,李世民三子,現(xiàn)封蜀王。
“我這是從騾馬直接飛升到羅馬了?”
李恪先是有些錯愕,旋即便是一陣暗喜。
雖然沒了日新月異的科技,但也不用再夢里黑馬,夢外牛馬了。
只是可惜了他精選了十幾年的珍藏,那可是足足100個T的破解版吶……
“可我為什么會被關(guān)在牢房里?難道是犯錯了?”
李恪飛快的消化著陌生的記憶,隨即就明白了問題的根源所在。
貞觀十年,六月初五。李二外出巡獵,歸途中遭遇伏擊刺殺。結(jié)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畢竟天策上將的稱號可不是充錢送的。
本來這件事李二是沒打算追究的,畢竟就是一場毛毛雨。只可惜刺客太菜了,李二以及一干武將都表示還沒玩過癮呢。
但壞就壞在刺客頭子自殺失敗,嚴刑拷打后竟抖出了復隋的驚天秘辛。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jù),但他畢竟是身負隋朝血脈,朝野沸騰之際,當天晚上他就進了大理寺。
沒有審訊,更沒有動刑。但這四天里除了送飯倒桶的獄卒之外,他便再無旁人可見。
“這不是開玩笑嗎……”
李恪如芒在背,額間的冷汗冒了一層又一層。
冷處理是最可怕的,這到了最后會什么結(jié)果?白綾一丈,還是鴆酒一杯?亦或是流放千里之外?
“不行!我必須得想辦法出去!要是再這么待下去,保不準就真的成‘吾亡’了。”
李恪在明亮整潔的牢房內(nèi)來回盤桓,步子是越來越快,呼吸是越來越急。
越獄?不行不行!這里可是長安城啊,他估計連大理寺都出不去。
求情?也不行!他是楊妃的親生骨肉,楊妃定然是拼盡了全力的,但顯然是沒什么成效的。而事關(guān)前朝之事,朝中的大臣自然不會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冒死求情的。
除非……,將功補過!
李恪的腳步猛地一定,呼吸更是急促到了極點,像極了絕望的北極熊看到了寬闊的浮冰!
他的某音號可是震驚過全院的,一連一百個視頻愣是沒刷到小姐姐。三成詩詞歌賦,五成科學歷史,還有兩成勝天半子。
或許可以搞出先進技術(shù),震驚朝。亦或者吟詩作對,博以愛才之心。
但很快,他的呼吸就逐漸平緩了下來。
想要在這個基礎(chǔ)近乎為零的時代搞研發(fā),這絕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xiàn)的。至于詩詞歌賦,其實也不太保險,畢竟這是一個尚武的大唐。
死局啊!
李恪閉目長嘆,在無邊的海洋里越游越遠。
正當李恪苦思無果之時,鐵門外傳來了鎖鏈劃動的聲響。
李恪舔了舔發(fā)干的嘴角,心里像是揣了一只兔子,亂跳個不停。
“呲呀~”
厚重的鐵門與石塊相互摩擦,送出了一陣刺耳的噪音。
為首之人面慈目善,腦海中的記憶很給力,使得李恪立刻就認出了內(nèi)侍總管——王德。
王德瞅了李恪一眼,緩緩展開了手中的圣旨……
“蜀王自幼聰慧,通情達理,英武非凡。然其年歲漸長,卻心有非想……現(xiàn)將其流放嶺南,以警其罪……”
李恪呼吸驟然一滯,流放嶺南啊!
唐初的嶺南是什么地方?流放專用之地啊!
地處偏僻,環(huán)境惡劣,常年高溫多雨,蛇蟲猖獗泛濫,俗稱蠻夷之地。
這和斬立決可能就差了點時間吧?
王德宣讀完后本想讓李恪接旨,但當他見到臉色僵硬的李恪后,暗自嘆了口氣,輕輕地上前兩步,將圣旨放在了床榻上。
他是知曉這件事的來龍去脈的,但很多大臣始終死揪著不肯撒手,所以無論如何,外公是楊廣的李恪都不可能安然無事。
李恪看了眼白絹黑字的圣旨,張了張嘴卻沒有說話。
王德見狀有些于心不忍,便湊在李恪耳邊,用只有兩人才能聽得到的聲音道:“殿下無需介懷,陛下只是一時為難,故而折中了一下。想必過些時日便會有圣諭下達,際時殿下自可半途而返……”
李恪長吸了一口氣:“我想見父皇……”
王德知道李恪心有不甘,但他卻不得不搖頭道:“殿下恕罪,陛下想來不會見您的。”
李恪無奈闔目,他其實很清楚,在這件事的風波徹底平息之前,他可能連太極宮都進不去,但他還是想嘗試一下,只可惜結(jié)果并不意外。
“踏踏踏……”
一名年輕的內(nèi)侍急匆匆的穿過禁衛(wèi),臉色慌張的湊到了王德身邊,泛白的嘴唇好一陣翻飛。
不會說話的內(nèi)侍活不了多久,所以李恪即便僅隔了米把遠,也完全聽不清內(nèi)侍的話,但王德那驚懼交加的臉色他卻是盡收眼底。
“大官,可是出了什么大事嗎?”
李恪斟酌片刻,終究還是在王德即將踏出牢門的那一刻開口詢問。
王德微偏過頭,渾濁的淚花自眼角滑落。
“皇后病危,陛下有令,奴婢要將城中的大夫盡數(shù)帶到立政殿。”
李恪被震得一陣暈眩,提及大唐的皇后,可能所有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長孫無垢。
這位和李二伉儷情深的女子,年僅13歲便嫁于李二,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將士。身居后位期間,崇尚簡約,致使朝廷上下形成了節(jié)儉之風。后世之人也盡皆給出了賢后的贊譽。
長孫皇后的早逝對李二的打擊不可謂不大,從再不立后位便可觀之一二。
而早逝的原因大多數(shù)人都認為是氣疾,也就是哮喘。由于上長孫皇后生育頻繁,氣血嚴重虧損之下,這哮喘也就愈發(fā)嚴重了。
而現(xiàn)代都沒有根治哮喘的辦法,在古代就更不用多說了,一個詞,無從下手。
雖然哮喘無法根治,但卻可以借用外力來緩解,通過調(diào)理來穩(wěn)定。只要不是特別的嚴重,一般不會有什么特別大的影響。
心思活絡(luò)之間,李恪果斷的沖到了牢門前,距離牢外僅有一線之隔。
“我有辦法醫(yī)治母后!”
此言一出,滿牢皆驚。幾乎所有人都在同一時間看向了李恪,眼里除了震驚之外就只剩下了惋惜。
王德反應(yīng)的最快,搖頭嘆息道:“殿下切莫胡來,此刻陛下正值傷心之際,方才就當是奴婢幻聽了。”
“萬一呢!”
李恪一見王德轉(zhuǎn)身要走,當即就著急了起來,連忙高聲喊道。
王德登時就是一愣,對啊,萬一呢?萬一是真的呢?
萬一蜀王真的有什么偏方呢?如果真是這般,際時就算陛下不殺他,他也會因愧疚而選擇自縊的!
“事出緊急,請殿下恕罪。”王德看了李恪一眼,對周圍的禁衛(wèi)揮了揮手。
見王德松了口,李恪暗道了一聲好險,任由全副武裝的禁衛(wèi)將他帶出了大理寺。
義寧坊離太極宮不算太遠,再加上王德不停的催促,緊趕慢趕之下,很快就到了立政殿外。
李恪平緩了一下呼吸,跟著王德踏上了石階。
他十七歲的時候得過哮喘,喝了一暑假的冰草蜂蜜水,后來軍訓到一半就沒了癥狀。
但他既不是神醫(yī),也不是藥神,這其實是一把豪賭。
一旦成功,他至少就不用去嶺南了。
可若是失敗的話,嗯,這個還真不好說,因為他還沒見過唐朝的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