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7評論第1章 好日子到頭
公元756年,天寶十五載六月初二。
夏日氣息漸漸濃烈,正是農(nóng)忙時節(jié),清晨的陽光也很熾熱,曠野里卻人影稀少。
長安,十王宅。
李隆基十六子,永王李璘倚著躺椅,手上捧著一本《孫子兵法》。
其身側(cè),有兩名貌美如花的雙胞胎侍女,正在為他捶背捏腿。
看似享受,李璘實則心神不安。
滿打滿算,他穿越過來也不過一個月而已。
前身一月前不小心觸怒李隆基,結(jié)結(jié)實實挨了幾拐杖,回家后又驚又怕,以至于一病不起。
再睜眼,就是自己成為了李璘。
數(shù)月以來,哥舒翰鎮(zhèn)守潼關(guān),與叛軍對峙,未出潼關(guān)一步。
李隆基心急如焚,脾氣很差,朝堂里風(fēng)波四起,人人自危。
面對這種情況,李璘只能低調(diào)行事,盡量和前身保持一致,除了每日苦讀兵法。
而昨日,楊國忠的心腹杜乾運被哥舒翰在潼關(guān)砍了腦袋,頓時讓李璘有種風(fēng)雨欲來的感覺。
“感覺要出事了。”李璘心情有些復(fù)雜。
“十六郎!”
正當(dāng)李璘嘆氣時,一名衣著華貴的男子突然闖了進來。
只見那男子興奮道:“剛剛得到消息,阿爺在右相的不斷勸說下,下了決心準(zhǔn)備派使前往潼關(guān),催促哥舒翰必須領(lǐng)大軍出關(guān)揮師東都。”
此男子乃李隆基十八子,也就是被李隆基搶了媳婦楊玉環(huán)的倒霉蛋——壽王李琩。
李璘和李琩年齡相差無幾,又是同居十王宅的兄弟,關(guān)系十分要好。
壞了!這么快!
聽到李琩的話,李璘驚嚇中坐起,脫口而出道:“完了!”
“什么?”
正在興頭的李琩一頭霧水。
十六郎說的是什么胡話,按照楊國忠所說,哥舒翰大軍只要出了潼關(guān),就能一鼓作氣擊潰叛軍,收服東都,屆時大局可定。
怎么他反而說壞了呢?
李璘意識到自己無意間說錯了話,連忙笑著解釋道:“十八郎,我的意思是安祿山要完了。”
“我就說嘛,哈哈哈。”李琩重重拍了拍李璘的肩膀,眉毛一挑,“今晚去平康坊走一遭?”
“唔......”李璘裝作猶豫的樣子,緩緩道:“改日吧,等取得大捷再去快活也不遲,我還有些事要做。”
李琩嗤笑一聲,“可是身體吃不消?放心,咱只喝點酒,賞舞聽曲,不過夜。”
“十八郎,我真有事。”李璘笑著揮揮手:“你且去找找別人,莫等我。”
看到李璘確實沒有興致,李琩翻了個白眼,悻悻離去。
“你們倆個也去歇息著,我想靜靜。”李璘又對侍女說道。
“喏。”
倆侍女彎腰行禮,離開了房間。
侍女走后,李璘的心不由得緊繃了起來。
“哥舒翰出關(guān)戰(zhàn)敗,潼關(guān)失守,接著長安被破,李隆基逃往蜀地,途徑馬嵬驛,禁軍嘩變,楊國忠被殺,楊貴妃被縊,太子李亨北上前往靈武自立為帝。”
李璘喃喃自語道:“沒記錯的話,應(yīng)該是這樣。最壞的情況下,只有四五日時間了,該怎么辦呢?
思索半天后,他想到了一堆后路。
其一,力勸李隆基不能派使者催促哥舒翰出戰(zhàn),一定要讓其繼續(xù)堅守,等待其他路援軍合圍叛軍。
其二,緊隨李亨的步伐北上,得個從龍之功。
其三,趁著南方還算安穩(wěn),跑到戰(zhàn)火波及不到的南方郡縣先茍著。
其四,跟著李隆基入蜀。
其五,留在長安,做個帶路黨。
其六,學(xué)李亨,爭取分兵自立......
再細(xì)細(xì)思慮了一番后,他首先排除了五和六。
五是躲不掉秋后算賬,六是目前沒那能耐和本事。
糾結(jié)一番,為了穩(wěn)妥起見,李璘決定先一再二觀三望四。
也就是勸李隆基收回成命,不讓哥舒翰出潼關(guān)。
至于李隆基聽不聽得進去,或者有猜忌之心,說不準(zhǔn)。
但李璘自認(rèn)不能再等下去了,難道穿越過來就當(dāng)個唯唯諾諾的廢物王爺?
那不是白穿越了?
為了大唐,先賭一波!
他不忍坐視八方來朝、繁花似錦的長安淪為人間煉獄。
是時候做點什么了,看兵書多日就是等的今日。
李璘認(rèn)為,雖說李隆基對兒子們很冷漠無情,但自己怎么說也是被封了個永王,興許能說上點話。
心中想著,他下定了決心,整了整儀容,又知會了屋外的正妻侯莫陳妃一聲,準(zhǔn)備進宮面圣。
......
興慶宮,沉香亭。
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相依而坐。
下決心令哥舒翰出關(guān)后,李隆基對即將唾手可得的勝利有些迫不及待。
雍容華貴的楊玉環(huán)剝開一顆荔枝塞到李隆基嘴里,嗔道:“三郎,如此急躁?”
“那是自然。”李隆基厲聲道:“朕要親眼看到安賊的頭顱。”
“放心吧三郎,不急于這一時,我們只需靜等幾日,就能看到那豬狗不如的安祿山項上人頭。”她笑著說道。
被心肝寶貝安慰了一句,李隆基頓覺心底平緩了許多。
他一把摟過楊玉環(huán),“還是愛妃懂我。來,為朕舞一曲。”
楊玉環(huán)剛要出聲,隨侍的高力士突然走過來請示,“圣人,永王求見。”
“嗯?”李隆基詫異道:“十六郎所來何事?”
“老奴不知,他沒說。”高力士遲疑道:“圣人,您見還是不見?”
“讓進來吧,他沒什么事不會來見朕的。”
“喏。”
片刻后,李璘進了寢殿,他恭敬行禮,“兒見過阿爺、貴妃。”
“起來吧。”李隆基抬起眼皮,漫不經(jīng)心道:“見朕何事?”
“兒......”李璘硬著頭皮,小心翼翼說道:“奏請阿爺暫緩令哥舒翰元帥出關(guān)迎敵。”
“嗯?”
李隆基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瞇著眼道:“你不懂軍國大事,何出此言?”
一旁的楊玉環(huán)聽到這番話也頗感驚訝。
李璘趕緊解釋道:“安祿山征戰(zhàn)邊關(guān)多年,陰險狡詐,不會這么輕易暴露良機給我們,兒懷疑他們在誘使哥舒翰元帥出關(guān),進行埋伏。”
“潼關(guān)易守難攻,是長安的東邊屏障。一旦潼關(guān)失守,長安危在旦夕!我們只要拖下去,有郭子儀、李光弼、顏真卿等人在,定會直取范陽,到那時,我們再出兵收復(fù)東都也不遲啊。”
“糊涂!”李隆基忍不住了,重重拍了下桌子,指著李璘的鼻子怒罵道:“說什么胡話?你是覺得哥舒翰會敗?長安會被叛軍拿下?”
“平日里你對這些事不聞不問,今天怎么來了興致?若不是你向來乖巧,朕都懷疑你是不是暗中勾連了安祿山,想要謀取大位!”
“一月前惹怒了朕,這次又如此?你是不是活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