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決戰時刻(三)
- 挽唐,從安史之亂開始
- 不會飛的虎皮鸚鵡
- 2125字
- 2024-11-07 11:41:00
近百架竹梯鱗次櫛比地搭在了城墻上。
叛軍的弓箭更是密集如暴雨,朝著城墻上飛去。
即使有居高臨下的優勢,城墻上的守軍幾乎抬不起頭射箭還擊。
弓兵營借著盾牌和城墻,嘗試找機會還擊。
安慶緒出動了足足五千余弓兵。
他像個輸紅了眼的賭徒,已經不顧一切了,只要能攻下潼關。
“所有人,都給我躲好了,等賊軍上了城頭,立刻廝殺,弩營、弓兵營也準備,射殺無甲之人。”王思禮大聲喊道。
“永王,你還有什么辦法應對呢?”他又在心里默默想著。
“來了,賊軍搭上云梯了。”透過墻洞觀察著墻外的皇甫勁松輕輕呼道:“兄弟們,都給我打起精神,不要慌。”
由于過于緊張和亢奮,他的臉漲的通紅。
李璘就在后面站著呢,這回決不能有失。
“三二一。”皇甫勁松喊道:“捅他娘的!”
眾士兵聞聲而動,紛紛用長矛開始捅外面的叛軍。
猝不及防之下,很多叛軍被捅了個透心涼。
“繼續!”皇甫勁松喝道。
外面云梯上的叛軍倒下,又有新的上來。
隨著再次被捅,叛軍們注意發現了不對。
眼尖的人看到了墻洞。
“小心墻洞,躲一下!”
這時,皇甫勁松已經沒法統一發號施令了。
城墻外,有的竹梯上叛軍嘗試躲開了,有的躊躇不決,有的還未發現墻洞。
情況都不同。
“觀察手自行決定,眼睛看仔細了!”皇甫勁松果斷吼出命令。
果然,有的叛軍很狡猾,側著頭,躬著身子躲避守軍,并引誘守軍捅出長矛,反手抓住用力往外扯。
“上鐵棒。”有些觀察手立刻喊道。
燒紅的鐵棒朝著扯著長矛的叛軍捅去。
叛軍完全沒料到還有這玩意,要么被捅傷乃至捅死,要么被灼傷。
“疼死老子了。”一些登上竹梯的叛軍迅速退下竹梯。
李璘看的心癢癢,走到距離他最近的一名士兵身前,“閃開,我試試。”
士兵立刻讓開,李璘躍躍欲試,恰好旁邊負責觀察的士兵興奮道:“殿下,賊人就在外面。”
“來了!”
李璘一聲大喝,用濕粗布包裹著鐵棒末梢,狠狠捅了出去。
頓時,外面響起慘叫聲。
“爽,打地鼠這是。”愉悅感又上李璘心頭。
“殿下,什么是打地鼠?”皇甫勁松好奇問道。
“奧,叛軍就像躲在田地里洞中的田鼠,我們是在打田鼠。”
“殿下說的好有意思。”皇甫勁松適宜地拍了個馬屁,又對另一個負責捅人的士兵道:“你歇著,我也打打地鼠。”
“怎么,要和我比比?”李璘笑道。
皇甫勁松憨笑道:“卑職哪里敢和殿下比,我是向您學習。”
“油嘴滑舌。”
李璘話音剛落,觀察手又喊道:“又來人了。”
他立刻再抄起燒紅的鐵棒再度捅了出去。
與此同時,皇甫勁松旁邊的觀察手也進行了提醒。
皇甫勁松順利捅死一個叛軍,其力之大,恨不得把叛軍捅個對穿。
“你小子,省點力氣。”李璘打趣了一句,繼續等著觀察手的指令。
沒一會兒,兩人分別捅了四五人后,再也沒有叛軍登上竹梯了。
其他各處墻洞外也基本一樣。
叛軍發現墻洞很不好對付,便停止了攀爬。
城墻外的情況被迅速報到了安慶緒那。
“李十六!”安慶緒怒不可遏,“一定是他的主意,我抓到他,要生吃他的心,方能解恨。”
“怎么辦?”余怒未消的他又問向崔乾佑。
“往城墻洞里射箭,能解決一些問題。”崔乾佑想了想,緩緩說道。
接著,他話音一轉,又道:“可晚上看不清,不太好使。箭一停息,我們的人登上去,他們又會開始。”
“實在難對付。”他嘆息一聲。
就在崔乾佑和安慶緒商談的時候,李璘又讓人用粗竹竿把所有的竹梯挨個頂翻。
竹梯上早沒了叛軍,頂翻很輕松。
“我們要不要這會從洞中往下扔火,燒了竹梯?”皇甫勁松提出了個建議。
“不行。”李璘一口回絕,“沒有油,火落下去很難迅速燒起來,會被賊軍輕易撲滅。”
皇甫勁松瘋狂點頭,“還是殿下想的周到,卑職愚笨。”
“愚笨什么?”李璘很親切道:“以后有什么想法就提出來,不管有用沒用,下面士兵也如此。”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明白嗎?”
“明白,卑職明白。”皇甫勁松似懂非懂再度點頭。
李璘拍了拍手:“繼續守著,我先上去了,有情況隨時上去找我。”
上到城墻后,迫不及待的王思禮連忙問道:“你怎么做到的?我躲在城剁里看到了竹梯上的賊軍一個接一個掉了下去。”
由于視線受阻,王思禮并不能看到墻洞乃至伸出去的長矛、竹竿等。
李璘便笑著向王思禮和高適解釋了一遍。
聽完他的講述,王思禮和高適已經見怪不怪了。
在李璘身上,發生什么事都不稀奇。
“永王,聽聞你之前在長安時常讀兵書,是哪幾本啊?”高適問道。
“哦。”李璘饒有興趣道:“主要是《孫子兵法》、《吳子》、《衛公兵法》等,也看白起、韓信、李廣、諸葛亮、李衛公等人的傳記。”
《吳子》由戰國名將吳起所著,《衛公兵法》乃大唐開國戰神,世稱李衛公的李靖所撰寫。
“明白了。”高適暗暗記在心里,打算閑暇時再認真重溫一遍,如果能從潼關活下去的話。
王思禮則是撓了撓頭,他不愛讀書,也看不進去書,因為自小就有人給他講兵法。
他祖籍高句麗,父親王虔威是朔方軍將領,通曉兵法。
所以,王思禮自小在軍中度過,跟著父親乃至其他將領學到了不少軍事知識。
及至成年,又跟著王忠嗣到河西從軍,與哥舒翰同為押衙(類似于警衛長、儀仗長),自此結識了哥舒翰。
哥舒翰升任隴右節度使后,王思禮便投奔了哥舒翰,屢立大功,成為了哥舒翰的心腹愛將。
在此期間,王思禮也結識了同為哥舒翰幕僚的高適。
要不,得空我也看看兵書?
王思禮也暗暗下了決心。
“咦。”李璘疑惑道:“箭雨停了,看看怎么回事。”
他正要探頭看個仔細時,皇甫勁松突然出現在身后,“殿下,我們發現叛軍退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