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投誠
- 挽唐,從安史之亂開始
- 不會飛的虎皮鸚鵡
- 2377字
- 2024-11-12 00:01:00
兩刻鐘后,李璘與高適、王思禮面無表情回到了城頭。
叛軍仍在迅速搭建著便道。
皇甫勁松迎上前,裝作不經意的樣子,問道:“殿下,可有什么良策?”
李璘抬眼一瞧,幾乎一大半中層將領都豎起耳朵,想聽自己接下來說什么。
他咳了咳嗓子,道:“抓緊修補軍械,該休息的休息,該吃東西的吃東西,去吧。”
“都愣著干什么?”王思禮喊了一嗓子。
李璘明白眾將在等什么,在等他的妙策。
“大家放心吧,時候未到。”他淡淡說道。
“十八郎,你也帶著李俶去休息。”
“十六郎,我們想現在就回長安。”李琩看了眼城外的叛軍,吞了吞口水,“我反正睡不著。”
他擔心半夜賊軍就攻上來,跑都來不及。
“不急,一晚上沒事。夜路不安全,明天天亮,我找人送你。”
李璘淡定進行了挽留,不容置疑。
“就是,多待一日。壽王怎么如此畏懼賊軍?”王思禮跟著勸說。
高適也一臉正義凜然的樣子,正色道:“壽王與永王兄友弟恭,想必是愿多陪陪永王的。”
“這.....這”李琩頓覺說不出話來,聲若蚊輕哼,“某依各位所言便是。”
李琩同意了,李俶作為晚輩,也不好多說什么,顯然也只能留下來了。
李璘偷偷笑了一瞬,很是感動地抓住李琩的手,“十八郎,多謝。”
李琩有些郁悶,這有什么可感謝的,多陪一晚又幫不了李璘什么,他實在不清楚李璘非要留他一晚的原因是什么。
難道是十六郎想到了什么奇策,想讓自己好好欣賞?
想到此,李琩突然有些期待。
“去吧,早點休息。”李璘對著李琩說了一句,就轉頭和王思禮、高適齊齊走至城頭,默默觀察著叛軍的行動。
兩刻鐘過后,城頭上近乎萬籟俱寂,倒是蟲子叫的十分歡享。
負責警戒的士兵來回走動,照亮用的柴火燒的正旺,城下的叛軍忙的熱火朝天。
“真要用那個辦法嗎?”高適低聲道。
“兵行險棋,這種局面,別無他法。”李璘輕輕答道。
夜色緩緩流逝,不知不覺中再有兩刻鐘就迎來天明。
李璘與高適各自睡去了,王思禮留在城頭和斥候兵盯著叛軍。
好像一切都很平靜。
李琩與李俶很是睡不著,有一搭沒一搭聊著。
“十八叔,你剛才說十六叔肯定有什么奇策,怎么這時辰了,還沒見動靜?”
“急什么,肯定會有。不然留我們一夜做甚?”
“那好吧,侄兒明白了。”
倆人聲音漸弱的時候,城頭上靜靜倚著的王思禮動了。
他悄無聲息的走到了軍營一處區域,那里有一隊河西老兵,昔日皆為他麾下。
未幾,那隊老兵在王思禮的帶領下,懷著一身肅殺之氣出了營門。
又分為四伙,兩伙分頭進了李璘與高適的營帳。
另一伙直奔李琩而來。
李琩耳力很敏銳,恰好了外面傳來了窸窸碎碎的腳步聲。
“好像有人來了。”他提醒了李俶一聲。
“一定是十六叔要做大事了,居然不叫我們!”李俶一個鯉魚打挺,掀起簾子準備看個究竟。
簾子剛掀起,迎面碰見一名兇神惡煞的軍士恰好往營帳里走。
接著,又魚貫而入九名軍士,人人披甲帶刀。
“你們要干什么?”李俶一驚,覺得事情不對勁。
“廢話少說。”為首的伙長冷冷道:“二位,跟我們走吧。”
“你們——”李琩正要大喊,一把泛著寒光的橫刀便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再叫?”伙長面無表情看著李琩。
“有話好好說。”李琩乖乖起身,任憑被士兵押著出了營帳外。
出了營門沒多久,外面便傳來此起彼伏的喧鬧聲。
火光大盛,所有人都被驚動了。
借著月光與火光,李琩看到高適也被士兵縛住了,他面如死色,嘴里塞著一塊破布,勒至腦后。
出了內奸?有人要投降叛軍。
李琩感到頭暈目眩,十六郎在哪里?
舉目四望,到處都是咒罵聲和呵斥聲,但沒有打起來。
眾多潼關將士圍成一個大圈,圈里是被繩子捆住的高適,以及李琩和李俶,以及那四五十名發動內亂的河西老兵。
“我十六叔與王思禮何在?”李俶忍不住問道。
“在這!”回應他的不是身旁的軍士,而是一道熟悉的聲音。
那聲音屬于王思禮。
王思禮手上提著一個滿臉污垢與血跡的人頭。
他高高舉起,向著眾人喊道:“永王在此。”
“十六郎!”李琩崩潰大哭,渾身顫抖。
李俶瞪大了雙眼,不敢置信,瞬間失去了所有心氣。
“永王!”
“殿下!”
“為殿下報仇!”
圍觀的將士中,立刻就有人抄起兵器,準備與亂軍廝殺,尤其是梁丘杰、皇甫勁松。
“住手!”王思禮出聲叱道。
“不要再做無謂的反抗了。”他無比痛心道:“朝廷無道,對我們遲遲見死不救。天一亮,我們必死無疑。不如降了大燕,好博榮華富貴。”
他慷慨陳詞,沒有一點叛徒那種色厲內斂的樣子。
高適瘋狂搖頭,示意眾將士不要動手。
“我不愿意!”梁丘杰喊道:“去他娘的榮華富貴,殺了我吧,我下去陪永王殿下。”
“我愿意反楊賊,反圣人,愿意投降燕軍。但必須是永王帶著我,你殺了永王,我做不到。”
他放聲大笑又大哭,扔掉了弩,無力跪在地上。
皇甫勁松一言不發,跟著跪了下去。
接著,吳阿七、柴銘也跟著照做。
“嘩啦啦!”
又跟著跪了一大片,接著,其余人還在猶豫的人也紛紛跪下。
最終,整個潼關三千將士,站立著的唯有王思禮與近五十名河西老兵,和被綁著的高適、李琩、李俶。
如此大勢之下,沒有士兵沖上去與王思禮的河西老兵廝殺,非是不敢,而是不愿。
朝夕相處半載,近半月更是眾志成城,宛如親兄弟,早已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他們遲遲下不去手,何況是對軍威頗重的老上司王思禮。
深得擁戴的高適也成了人質,并且一直搖頭,用眼神示意不要動手。
王思禮靜靜看著這一幕,頓時怔住了。
半響后,他淚流滿面喊道:“我大唐好男兒沒有一個孬種,惜奸相誤國,昏君當道。”
“永王治軍之道遠甚于我,得將如此,夫復何求。”
“你們留下來戰斗到最后一刻吧,我投降燕軍,其實只想手刃楊國忠。但愿我們不要在戰場上相見。”
“我們走。”
說完,他一馬當先,河西老兵在身后押著高適、李琩、李俶往城門走去。
沒有士兵站出來攔,他們依然跪著,目送王思禮等人離去。
李琩和李俶緩緩前行。
“好侄兒,我們要和你十六叔一起上路了。”被送給叛軍的下場,李琩十分清楚。
面臨真正的死亡,他反而沒那么害怕了。
在這個關頭,他想起了一直藏在心底最深處的那個身影。
那道豐艷多姿的身影困擾了他整整十六年。
“你也會死的吧?死前會不會想到我呢?”李琩忽然間就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