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密謀
- 挽唐,從安史之亂開始
- 不會飛的虎皮鸚鵡
- 2036字
- 2024-11-19 11:40:00
十王宅,太子府。
李亨、李俶、李倓、張良娣、李靜忠、魚朝恩端坐一屋,正在商議大事。
這些人皆是李亨的心腹。
李倓封建寧郡王,任太常卿,有勇有謀。馬嵬驛兵變后,正是他和李靜忠極力勸說李亨分兵,北上靈武,最后擁立李亨繼位。
李俶則是日后改名李豫的唐代宗,為人仁孝溫恭,其在任上平定了安史之亂。
張良娣是李亨繼位后所封的張皇后,以貌美聞名,性格乖張跋扈,富有心計,和楊玉環(huán)一樣善妒。
但楊玉環(huán)對權力沒興趣,張皇后卻不一樣。她和被李隆基所殺的韋皇后一樣,在李亨病重時,妄圖操縱朝政,廢時任太子李豫,事泄被誅。
而宦官李靜忠呢,其和李亨的關系如同高力士之于李隆基,卻更有野心。因擁戴李亨繼位有功,被賜名李輔國,逐漸掌握軍政大權。
李靜忠謀害李倓,誅殺張皇后,幽禁晚年的李隆基,專權跋扈到了極致。
魚朝恩也是深受李亨信賴的另一名心腹宦官,其常干預政事,嫉賢妒能,奸詐無比。
郭子儀收復兩京后,李亨集九大節(jié)度使十多萬大軍,準備一舉掃清安史叛軍,將魚朝恩任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統(tǒng)率諸節(jié)度使及大軍。
結果不知兵的魚朝恩一通瞎指揮,政令不一,致使九大節(jié)度使各自為戰(zhàn),被史思明大敗,錯失良機,平叛之事又陷入爛泥潭。
也是他一直讒毀郭子儀,使得李亨始終未能全心支持郭子儀平叛,反而有所猜忌,導致平叛大業(yè)屢失良機,持續(xù)八年之久。
更是他一手擴建了哥舒翰于天寶十三年組建的神策軍,將其改為北衙禁軍,任統(tǒng)領,使神策軍逐漸成為北衙六衛(wèi)之首。
此后,禁軍中實力最強的神策軍始終由宦官掌控,成為導致中唐、晚唐宦官亂政、廢立皇帝、禍亂朝綱藩鎮(zhèn)割據(jù)的致命毒瘤。
眾人圍著李亨,各抒己見。
雖有些許出入,但大同小異。
他們一致認為,要積蓄力量,與李璘一決高下。
“殿下,事情到了這一步,楊賊已死,圣人暫時也無法抽身掣肘您,正是我們最好的機會。”
李靜忠最先表態(tài)。
張良娣緊跟著說道:“我們需要煽動永王殺了圣人,或者找人......,事后嫁禍于永王,他百口莫辯。”
魚朝恩點頭,“我認為張良娣的想法很好。只要坐實他弒君一事,如此有悖人倫綱常之人豈能為君?我們只需要振臂一呼,天下皆響應。”
李倓立刻反對道:“我們不能親自下手。一旦事情暴露,則入萬劫不復之地。”
“我觀十六叔,其未必會在短時間內廢阿爺,逼圣人禪位。他更想做的是改革朝政,平賊軍,利用巨大聲望,一舉上位。”
聽著這些人的話語,李亨有些舉棋不定,他看向一直沒吭聲的李俶,“你說說,你在潼關待了幾日,更熟悉情況。”
李俶皺著眉,表情有些奇怪,“我總覺得十六叔自那回高燒不退三日,醒來后就變了一個人。”
“他變得睿智、富有謀略、敢于以身犯險,善籠絡人心、處事果斷,而又不殘忍好殺。我們不能用認識三十六載的那個身影來看待十六叔。”
“我認同三郎(李倓)的看法,以十六叔敢提前暗示我,通過我稟告阿爺合謀的情況來看。十六叔不打算采用宵小之徒手段,而是要堂堂正正立下大功,如當年太宗為天策上將時所立赫赫戰(zhàn)功一般。”
“以滔天之功,挾天下之勢,受命為帝。到那時,他只需要開口,皇位就是他的了。”
李俶在這一刻想起了潼關城外那個面對叛軍數(shù)萬大軍毫無畏懼的李璘。
“什么宵小之徒?”張良娣幽幽道:“你意思我是小人?”
面對李亨正妃的不滿,李俶心中翻了個大大白眼,臉上平靜道:“我沒這個意思,您多慮了。”
李亨再度發(fā)聲,同時看向李俶和李倓,“那你們說說,為父后面要怎么做?”
看得出來,他比較認可李俶和李倓的建議,到底是親兒子,更能想到一些真知灼見。
張良娣與李靜忠、魚朝恩互相對視一眼,眼珠子悄悄亂轉。
李俶先開口道:“十六叔能逼宮成功,奪得天下兵馬大元帥,靠的是三千精銳天策軍。”
“長安城內,眼下誰人可擋其兵鋒?”
“但很快,朔方軍就回來了。我想,無論是郭子儀還是李光弼,都會傾向于阿爺,朔方軍如今不比天策軍實力差,人數(shù)更是多幾倍不止。”
李倓接著李俶的話,略有些憂慮,“十六叔可是徹底掌握了天策軍,吞并了城防軍和絕大部分禁軍,其實力會迅速膨脹。但朔方軍不一定會那么聽阿爺?shù)脑挘ト诉€坐在龍椅上。”
李亨明白了倆人的意思,敲了敲桌子,垂眸道:“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有自己的軍士,能忠于我,聽命于我的軍士,再獲得朔方軍支持,就能與十六郎扳一扳手腕?”
“不止這樣。”李俶又道:“阿爺需要軍功,眼下誰平叛更為出色,誰就占上風,此消彼長,才是最后的贏家。”
“是這個理。我會和郭子儀、李光弼等人處理好關系。”李亨頗為認同李俶的話。
旁聽了很久的李靜忠這時候插話道:“那就依兩位郡王殿下之言,我們最要緊的事是和即將抵達長安的兩位朔方軍柱石打理好關系。”
他又瞇眼道:“我和朝恩會做好其他事,如果不能通過軍功壓過永王,那就只有......”
張良娣冷笑一聲,“永王只不過是走了狗屎運罷了,我家阿郎未必比他差。現(xiàn)已跳出這個破籠子,正是大展身手之時。”
“有件事你們別忘了,南方諸郡的勤王兵也即將陸續(xù)到達,雖不如天策軍和朔方軍那么能打,但數(shù)目一定可觀。若是被永王以元帥的名義吞并,又是麻煩事。”她補充道。
聽到此,李亨只覺得心煩意亂,他咳了咳嗓子,“這事日后再議,現(xiàn)在談談我搬出十王宅后住哪里?”